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及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课前认真准备,精心选择重点词语,课内教学中认真指导阅读,依托课内阅读开展课外阅读, 并结合实际,拓宽阅读渠道,布置明确的阅读任务。小学阶段进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辅助促进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十分明确,要求我们教师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表达、倾听的能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农村小学 汉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养成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小学阶段进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辅助促进阅读教学,然而汉语对于聚居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滞后的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培养和提高偏远山区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是小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及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智力开发比较滞后,在理解、接受等方面的能力比城镇学生要相对差一些。而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内容多为汉语而不是其母语,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把汉文口译成学生熟悉的本地汉语方言才能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困难。
本人四川凉山彝族地方任教多年。由于学生均为少数民族,所以我们之间习惯于用本民族语言交流。语言学习主要靠口语练习。那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谈一点看法和认识。
1.克服困难,让孩子开口
1.1 注重培养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很多小学生对老师会天生产生一种敬畏感。而长期生活在闭塞村庄的少数民族学生,这种害羞、胆怯更加明显。面对自己本民族老师还能够比较自如,而对于汉族教师就显得小心翼翼。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关心学生,爱护他们,以活泼开朗的姿态和他们相处,让他们在心理上首先消除对你的怯意,他才会愿意对你开口。如与学生“拉家常”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家常中,一方面消除了他们的畏惧感;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较多的说话机会。
1.2 增强课堂趣味性,克服学生胆怯。
实践告诉我们,儿童在开心时,胆怯会不翼而飞。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学中应多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趣味活动,让儿童带着趣味说话。如“看表演说话”是一种很好的趣味性活动。先让孩子表演(有时甚至可以只做几个简单的动作);请同学说出他的动作;然后加入你的想象、理解,再说;由参加表演的孩子自己说;最后交流。有时,他们甚至会因为参与表演的孩子一个模糊性动作而产生一场辩论。
1.3 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
民族学生好面子,教师要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适时给予鼓励。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只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都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他们壮胆,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焦虑。告诉他们,其他同学能说的,我也一定能说;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那么,敢于开口的孩子会越来越多。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他知道自己很不错、很棒,使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便会更好地激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口语交际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老师更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多点拨,多指导。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口语交际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2.精心准备,强化训练
2.1 课前准备应精心选择重点词语。
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人们在理解句子时总是首先从词语的理解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重点词语,对于这些词语的选择与确定,老师必须做全盘的考虑,精心选择合理安排,而不是随意。所选的词语既应该涵盖课文中学生识记较难的词语,又要涵盖关系本课主要内容的词语。紧扣重点词语导入阅读教学,针对重点词语所在的句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或是其它具有生发意义的地方,师生共同质疑,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欲望。教师更应该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充分理解所精选的重点词语,并结合口语表达和作文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字的背后,去感受、还原那隐于文字层面背后鲜明的形象。这样才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2 课内阅读要认真指导。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变“灌输者”为引导者。提高朗读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韵味,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之能够解答相关问题,进而教师再经过适当的点拨、总结,使之了然于心。同时,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思考。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故事”,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真正走进课文的世界,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情感。另外,教师应更多地联系民族地区当地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联想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联想他们熟悉的山山水水,如此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依托课内阅读来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课内阅读的量总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内只能阅读三百篇左右三四十万字的读物。而仅仅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肯定是不现实的。而课外阅读正好可以弥补课内阅读量不足的缺憾。但是在对少数民族小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时,教师不但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趣味性浓的课外书籍,而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趣的问题或在阅读中运用形象的例子、恰当的比喻,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兴趣中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及时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讲故事、猜谜语、手抄报、朗诵比赛、古诗背诵大赛、谈天说地、读书汇报会等各种生动有趣的读书活动,处处给学生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学生经过阅读的过程,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现象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2.4 结合实际,拓宽阅读渠道,布置明确的阅读任务。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杜绝走马观花似的阅读,为此,语文教师应让每个学生明确阅读任务,并分层布置阅读目标,促使学生阅读更为有效。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了解外界的欲望也愈加强烈,语文教学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拓宽阅读渠道,扩大阅读量,并结合口语教学和作文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买书不方便而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要等情况,教师可在班级内或在校内开展“好书共享”活动,实现资源的共享。
3.创设语言环境,融口语交际于课堂与日常活动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提高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汉语文中“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汉语口语交际在汉语文教学中成为一大难点,在课堂上常常遭遇尴尬局面,常有;“倒语”(语词前后颠倒) “死课”(不肯交际)、“乱课”(游离目标)等情况发生。那么,要学好汉语,会使用一口流利的汉语交谈,就要多练习,仅仅靠课堂上有限的四十分钟,是很难实现的。口语交际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训练不能只限于语文课堂,而应该渗透于各科乃至日常活动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复述法和转述法就是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学中组织学生收听趣味性较强的录音故事,要求学生听后复述故事,说出故事的重点等。学生复述时可不拘一格,可以让学生添枝加叶,故事再续、评说等。在课堂教学中,也可让学生复述课文。转述法就是通过转述别人的话语来提交口语交际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转述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经常听到的别人说话的内容和次序,使学生有话可说,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使学生明白转述的要求,通过转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班会课上,教师可让学生留心听取班主任的讲话,然后让学生复述班主任的讲话要点、顺序等。
4.以身示范,言传身教
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地方民族语言表达习惯与汉语的区别,在随堂教学中遇到新的词句与当地民族语言的表达特点有区别时,应予以指导学生辨明特征,力求学生认识、理解;此外,小学低、中年级阶段必须运用好“双语教学”;视学生的汉语言运用情况及个别差异,实施这个办法,在教育教学的人事安排上,少数民族教师往低年级靠拢,汉族教师往高年级安排,这应该是个常识,也是个极好的搭配。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在词汇、语法、表意习惯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一方面、某些词的构成方式不同。比如,汉语的修饰限制性词汇“水桶”、“鸡头”、“黄牛”、“黑狗”、“好人”等等,而在于本地彝语的表达则相应为“桶水”、“头鸡”、“牛黄”、“狗黑”、“人好”等等,中心词在前,修饰限制性的词在后,这与汉语恰好相反。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辨明差别,才能更好地掌握汉语。 另一方面、某些词的概括性和适用范围不同,像“父子”这个概念,本地彝语既可用来称呼亲父子关系,也可用来概括或称呼叔侄或伯侄关系。“兄”“弟”“姐”“妹”的适用范围也有区别,等等。像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了解、理会,才不致于叫他们使用汉语言进行说话或写作时,“依葫芦画瓢”地把本民族语言的表达特点生硬地照搬上来。
总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归纳平时教学中的先进之处。要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口语交际创造一切条件。另外,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举,我们教师要长期培养,要善于钻研教材,分析教材,认真备课,从平时每一节课开始,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201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 梁红文.强化口语训练 培养交际能力[J].云南教育,2008年02期.
[3] 谢关芳,祝清海.口语训练,让说话精彩无限 [J].辅导员,2001年0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农村小学 汉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养成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小学阶段进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辅助促进阅读教学,然而汉语对于聚居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滞后的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培养和提高偏远山区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是小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及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智力开发比较滞后,在理解、接受等方面的能力比城镇学生要相对差一些。而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内容多为汉语而不是其母语,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把汉文口译成学生熟悉的本地汉语方言才能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困难。
本人四川凉山彝族地方任教多年。由于学生均为少数民族,所以我们之间习惯于用本民族语言交流。语言学习主要靠口语练习。那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谈一点看法和认识。
1.克服困难,让孩子开口
1.1 注重培养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很多小学生对老师会天生产生一种敬畏感。而长期生活在闭塞村庄的少数民族学生,这种害羞、胆怯更加明显。面对自己本民族老师还能够比较自如,而对于汉族教师就显得小心翼翼。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关心学生,爱护他们,以活泼开朗的姿态和他们相处,让他们在心理上首先消除对你的怯意,他才会愿意对你开口。如与学生“拉家常”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家常中,一方面消除了他们的畏惧感;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较多的说话机会。
1.2 增强课堂趣味性,克服学生胆怯。
实践告诉我们,儿童在开心时,胆怯会不翼而飞。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学中应多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趣味活动,让儿童带着趣味说话。如“看表演说话”是一种很好的趣味性活动。先让孩子表演(有时甚至可以只做几个简单的动作);请同学说出他的动作;然后加入你的想象、理解,再说;由参加表演的孩子自己说;最后交流。有时,他们甚至会因为参与表演的孩子一个模糊性动作而产生一场辩论。
1.3 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
民族学生好面子,教师要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适时给予鼓励。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只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都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他们壮胆,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焦虑。告诉他们,其他同学能说的,我也一定能说;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那么,敢于开口的孩子会越来越多。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他知道自己很不错、很棒,使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便会更好地激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口语交际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老师更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多点拨,多指导。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口语交际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2.精心准备,强化训练
2.1 课前准备应精心选择重点词语。
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人们在理解句子时总是首先从词语的理解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重点词语,对于这些词语的选择与确定,老师必须做全盘的考虑,精心选择合理安排,而不是随意。所选的词语既应该涵盖课文中学生识记较难的词语,又要涵盖关系本课主要内容的词语。紧扣重点词语导入阅读教学,针对重点词语所在的句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或是其它具有生发意义的地方,师生共同质疑,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欲望。教师更应该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充分理解所精选的重点词语,并结合口语表达和作文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字的背后,去感受、还原那隐于文字层面背后鲜明的形象。这样才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2 课内阅读要认真指导。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变“灌输者”为引导者。提高朗读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韵味,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之能够解答相关问题,进而教师再经过适当的点拨、总结,使之了然于心。同时,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思考。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故事”,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真正走进课文的世界,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情感。另外,教师应更多地联系民族地区当地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联想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联想他们熟悉的山山水水,如此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依托课内阅读来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课内阅读的量总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内只能阅读三百篇左右三四十万字的读物。而仅仅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肯定是不现实的。而课外阅读正好可以弥补课内阅读量不足的缺憾。但是在对少数民族小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时,教师不但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趣味性浓的课外书籍,而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趣的问题或在阅读中运用形象的例子、恰当的比喻,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兴趣中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及时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讲故事、猜谜语、手抄报、朗诵比赛、古诗背诵大赛、谈天说地、读书汇报会等各种生动有趣的读书活动,处处给学生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学生经过阅读的过程,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现象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2.4 结合实际,拓宽阅读渠道,布置明确的阅读任务。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杜绝走马观花似的阅读,为此,语文教师应让每个学生明确阅读任务,并分层布置阅读目标,促使学生阅读更为有效。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了解外界的欲望也愈加强烈,语文教学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拓宽阅读渠道,扩大阅读量,并结合口语教学和作文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买书不方便而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要等情况,教师可在班级内或在校内开展“好书共享”活动,实现资源的共享。
3.创设语言环境,融口语交际于课堂与日常活动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提高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汉语文中“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汉语口语交际在汉语文教学中成为一大难点,在课堂上常常遭遇尴尬局面,常有;“倒语”(语词前后颠倒) “死课”(不肯交际)、“乱课”(游离目标)等情况发生。那么,要学好汉语,会使用一口流利的汉语交谈,就要多练习,仅仅靠课堂上有限的四十分钟,是很难实现的。口语交际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训练不能只限于语文课堂,而应该渗透于各科乃至日常活动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复述法和转述法就是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学中组织学生收听趣味性较强的录音故事,要求学生听后复述故事,说出故事的重点等。学生复述时可不拘一格,可以让学生添枝加叶,故事再续、评说等。在课堂教学中,也可让学生复述课文。转述法就是通过转述别人的话语来提交口语交际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转述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经常听到的别人说话的内容和次序,使学生有话可说,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使学生明白转述的要求,通过转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班会课上,教师可让学生留心听取班主任的讲话,然后让学生复述班主任的讲话要点、顺序等。
4.以身示范,言传身教
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地方民族语言表达习惯与汉语的区别,在随堂教学中遇到新的词句与当地民族语言的表达特点有区别时,应予以指导学生辨明特征,力求学生认识、理解;此外,小学低、中年级阶段必须运用好“双语教学”;视学生的汉语言运用情况及个别差异,实施这个办法,在教育教学的人事安排上,少数民族教师往低年级靠拢,汉族教师往高年级安排,这应该是个常识,也是个极好的搭配。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在词汇、语法、表意习惯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一方面、某些词的构成方式不同。比如,汉语的修饰限制性词汇“水桶”、“鸡头”、“黄牛”、“黑狗”、“好人”等等,而在于本地彝语的表达则相应为“桶水”、“头鸡”、“牛黄”、“狗黑”、“人好”等等,中心词在前,修饰限制性的词在后,这与汉语恰好相反。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辨明差别,才能更好地掌握汉语。 另一方面、某些词的概括性和适用范围不同,像“父子”这个概念,本地彝语既可用来称呼亲父子关系,也可用来概括或称呼叔侄或伯侄关系。“兄”“弟”“姐”“妹”的适用范围也有区别,等等。像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了解、理会,才不致于叫他们使用汉语言进行说话或写作时,“依葫芦画瓢”地把本民族语言的表达特点生硬地照搬上来。
总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归纳平时教学中的先进之处。要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口语交际创造一切条件。另外,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举,我们教师要长期培养,要善于钻研教材,分析教材,认真备课,从平时每一节课开始,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201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 梁红文.强化口语训练 培养交际能力[J].云南教育,2008年02期.
[3] 谢关芳,祝清海.口语训练,让说话精彩无限 [J].辅导员,200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