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因此,我们要促进幼儿交往,培养兴趣,多多鼓励,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关键词】幼儿;合作;培养
《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根据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是让幼儿必须具备合作精神,让幼儿产生合作的愿望和意识,让他们懂得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利益,让他们知道,如何使集体的秩序不被打乱而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满足,我觉得可以从两个面来进行:一是找出影响幼儿合作的因素;二是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影响因素:
(一)幼儿个体影响因素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从幼儿的人知发展规律来看,幼儿对外界认知缺乏相对性,总是凭自己的感觉和看法做事。如小班幼儿在玩积木时,他们只知道自己独自玩,没有了会去抢,抢不到就哭,到了大班幼儿就知道和同伴一起玩了,并且会通过协商和分工等融入到合作游戏中去。
幼儿的性格特征。活泼开朗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无论是上课还是在课外活动,特别是在自由活动的时间中,往往能带领大家一起玩,对于那些比较霸道的孩子常常运用命令、指挥等。文静的幼儿虽然不会主动发起合作行为,但会主动配合别人的活动。但性格内向的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中就得不到机会,这样,合作也比较贫乏。
(二)教师的影响因素
老师的引导与示范。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更多地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如果老师在活动中经常用商量和协商的语气和小朋友们共同商量游戏分工,幼儿就会在合作中模仿。
游戏时间的安排。幼儿游戏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幼儿合作技能的因素。给幼儿游戏时间,幼儿在实践中就丰富合作的技能,如果时间相对过短的话,那就比较单一,幼儿合作的机会也就少了。
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在由玩具为中介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内容丰富,如果是由人发起的游戏中,适当增减材料也有利于幼儿合作活动的发生。
二、解决方法:
(一)促进交往是前提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在我们的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度过的。合作的前提是交往,交往过程中的愉悦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因此最重要的是给予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消除幼儿对交往的紧张和畏惧感。在游戏中进行交往,因为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如歌表演“我们都是好朋友”,让幼儿一边唱一边去同伴笑一笑,抱一抱。在角色游戲和其它一些游戏中,我们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多去带一些能力弱的幼儿,让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多和内向的孩子接触。这样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就会互相商讨,互相合作,这样他们就能感到交往的乐趣。在午睡时间,我们可以跟他们说说悄悄话,多抱一抱我们的孩子,这时孩子们会幸福地感到:老师好喜欢我,老师和妈妈一样亲。这种情感的满足,使他们体验到师幼交往的愉悦,初步产生与人交往的强烈愿望。
(二)培养兴趣是基础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纲要》中倡导幼儿是主体。我们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地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这就要我们时刻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大胆与幼儿交往合作。比如:在语言教学中,通过情境表演故事情节,特别是对话表演,这样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小朋友们的掌声。还可以通过文艺作品和身边的事例激发幼儿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喜欢与同伴合作,对同伴合作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并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奠定基础。其次,把幼儿合作的培养贯穿在幼儿的各个环节中,如:让幼儿共同叠被子、收拾玩具等,利用一切可以合作的机会。还可以打破班级界限,创造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间进行合作的机会。
(三)学习活动是途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很多,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玩娃娃家等。这时我们老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从而引导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晨间活动时,有时我们可以提供幼儿人数一半的器械,另一半幼儿若想得到玩这个器械方法,就必须要跟其他小朋友商量“让我玩一玩,好吗?”“我跟你一起玩,好吗?”等等。语言教学活动时,让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结伴看图讲述、续编故事、情境表演等;科学教学活动时,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相互交换材料,相互检查,相互协作,承担角色;健康活动时,开展各种二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如两人三足、穿大衣等;区域活动时,因为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在每个活动区蕴含有合作性的培养,让幼儿能去和大家商量,共同合作。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两人或几人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要融进去。两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四)多多鼓励是动机
成功的体验常常会激励人产生更大的自信,爆发更大的潜能。幼儿之间的合作也会带来愉快的结果。我们要多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多鼓励我们的孩子。当我们看到有些胆小,无交往能力的幼儿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为时,应适时的给予强化。婷婷是我们班最胆小的一个女孩,她最喜欢画画,别人在玩时她总是静静地看着别人玩,从不主动去参与。有一次区域活动中新增了合作组画的材料,她小心翼翼地去拿了,这时被我看到了,我朝她笑眯眯地点点头,并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她也笑了,就高兴地融入到了合作之中。看来我们一个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一个拥抱,一个大拇指等行为,都能让他们受到极大的鼓励,这样就能进一点强化合作的动机。
参考文献:
[1]赵传玲.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3)
[2]许云.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J].安徽教育.2007(08)
【关键词】幼儿;合作;培养
《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根据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是让幼儿必须具备合作精神,让幼儿产生合作的愿望和意识,让他们懂得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利益,让他们知道,如何使集体的秩序不被打乱而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满足,我觉得可以从两个面来进行:一是找出影响幼儿合作的因素;二是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影响因素:
(一)幼儿个体影响因素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从幼儿的人知发展规律来看,幼儿对外界认知缺乏相对性,总是凭自己的感觉和看法做事。如小班幼儿在玩积木时,他们只知道自己独自玩,没有了会去抢,抢不到就哭,到了大班幼儿就知道和同伴一起玩了,并且会通过协商和分工等融入到合作游戏中去。
幼儿的性格特征。活泼开朗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无论是上课还是在课外活动,特别是在自由活动的时间中,往往能带领大家一起玩,对于那些比较霸道的孩子常常运用命令、指挥等。文静的幼儿虽然不会主动发起合作行为,但会主动配合别人的活动。但性格内向的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中就得不到机会,这样,合作也比较贫乏。
(二)教师的影响因素
老师的引导与示范。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更多地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如果老师在活动中经常用商量和协商的语气和小朋友们共同商量游戏分工,幼儿就会在合作中模仿。
游戏时间的安排。幼儿游戏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幼儿合作技能的因素。给幼儿游戏时间,幼儿在实践中就丰富合作的技能,如果时间相对过短的话,那就比较单一,幼儿合作的机会也就少了。
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在由玩具为中介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内容丰富,如果是由人发起的游戏中,适当增减材料也有利于幼儿合作活动的发生。
二、解决方法:
(一)促进交往是前提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在我们的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度过的。合作的前提是交往,交往过程中的愉悦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因此最重要的是给予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消除幼儿对交往的紧张和畏惧感。在游戏中进行交往,因为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如歌表演“我们都是好朋友”,让幼儿一边唱一边去同伴笑一笑,抱一抱。在角色游戲和其它一些游戏中,我们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多去带一些能力弱的幼儿,让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多和内向的孩子接触。这样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就会互相商讨,互相合作,这样他们就能感到交往的乐趣。在午睡时间,我们可以跟他们说说悄悄话,多抱一抱我们的孩子,这时孩子们会幸福地感到:老师好喜欢我,老师和妈妈一样亲。这种情感的满足,使他们体验到师幼交往的愉悦,初步产生与人交往的强烈愿望。
(二)培养兴趣是基础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纲要》中倡导幼儿是主体。我们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地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这就要我们时刻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大胆与幼儿交往合作。比如:在语言教学中,通过情境表演故事情节,特别是对话表演,这样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小朋友们的掌声。还可以通过文艺作品和身边的事例激发幼儿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喜欢与同伴合作,对同伴合作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并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奠定基础。其次,把幼儿合作的培养贯穿在幼儿的各个环节中,如:让幼儿共同叠被子、收拾玩具等,利用一切可以合作的机会。还可以打破班级界限,创造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间进行合作的机会。
(三)学习活动是途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很多,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玩娃娃家等。这时我们老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从而引导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晨间活动时,有时我们可以提供幼儿人数一半的器械,另一半幼儿若想得到玩这个器械方法,就必须要跟其他小朋友商量“让我玩一玩,好吗?”“我跟你一起玩,好吗?”等等。语言教学活动时,让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结伴看图讲述、续编故事、情境表演等;科学教学活动时,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相互交换材料,相互检查,相互协作,承担角色;健康活动时,开展各种二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如两人三足、穿大衣等;区域活动时,因为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在每个活动区蕴含有合作性的培养,让幼儿能去和大家商量,共同合作。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两人或几人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要融进去。两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四)多多鼓励是动机
成功的体验常常会激励人产生更大的自信,爆发更大的潜能。幼儿之间的合作也会带来愉快的结果。我们要多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多鼓励我们的孩子。当我们看到有些胆小,无交往能力的幼儿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为时,应适时的给予强化。婷婷是我们班最胆小的一个女孩,她最喜欢画画,别人在玩时她总是静静地看着别人玩,从不主动去参与。有一次区域活动中新增了合作组画的材料,她小心翼翼地去拿了,这时被我看到了,我朝她笑眯眯地点点头,并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她也笑了,就高兴地融入到了合作之中。看来我们一个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一个拥抱,一个大拇指等行为,都能让他们受到极大的鼓励,这样就能进一点强化合作的动机。
参考文献:
[1]赵传玲.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3)
[2]许云.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J].安徽教育.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