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中国古典园林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于是就形成了它本身独有的美学思想,体现出“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中国的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人民留下来的瑰宝,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进行了简要总结,结合绿化实际,从造园技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造园的影响现代园林如何继承传统中优秀的部分、博采众长,摒弃传统思想的某些束缚的认识观点和技术方法、建议。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造园思想;造园手法;景观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世界园林的发展同世界历史的沿革一样,不可避免地遵循着兴起—发展—成熟的轨迹,各国园林风格与样式的形成与各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都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最终成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经历了“囿-苑-自然山水园-写意山水园”几个阶段。从历史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以欣赏建筑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尤其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现代园林是以欣赏植物造景为主了。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自古至今,中国园林都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融。中国古典园林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委婉含蓄。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进程中,园林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我国绘画诗歌等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表现为诗、画对园林艺术的精神渗透;诗画艺术直接转化为园林的物质造型。园林的艺术创作一方面要师法自然、表现自然,另一方面也需要向绘画汲取营养。中国古典园林大多为统治者和达官显贵服务,所以大多建造在相对封闭的与外界的自然或城市环境相对隔绝的空间环境中。设计者力求在狭小的空间环境中表现出宏大的自然山水之势。山石、林泉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素材,入画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正可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二、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我国现代园林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政府对人居环境日益重视,很多城市开放公园,并大量开辟人居绿化环境。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政府提出了生态园林的城市发展思路,正是从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自然景观的形成是大自然造就的,但她的美也很容易受到破坏,而且这个破坏的人为因素很大,也很严重。人类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国纷纷开始以发展植物造园,植物造景为主的城市绿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园林是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植物个体和群落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的关系[2],同时研究以植物群落的发展、组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扬其共生、避其相克,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宜的季相色彩,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现代城市园林与时俱进的,表现形式应着眼于服务普通公众,讲究自由流畅,追求简洁明快,风格上博采众长。现代城市园林注重加大游园、广场绿地在公共绿地中的数量和比重,在发展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专类公园的同时,在今后的城市公共绿地发展上做到先规划后施工。形成普遍均匀地发展中小型绿地的城市绿地新格局。
三、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一)动态布局,移步换景
动态序列布局,使园林空间成为连续序列的写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如在北京植物园展览的温室沙漠景观,它的展览面积只有几百平米。但是如何才能以小见大,向人们更好地展示沙漠植物景观呢?这就是这个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就可运用“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成功的将巨人柱、大金琥、沙漠“河流”等几个焦点景点表现了出来,道路设计的曲折变化则紧密围绕这些景观而展开。这样的处理手法能更丰富室内空间的层次与变化,也很好地保证了室内景观的完整性[3]。
(二)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造园如作诗文,其风格往往寄托园主的感情、意愿或理想。陈从周先生说:“中国古典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这句话概括了中国古典园林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意和景的关系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在意境中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艺术境界。比如中国古典园林中有通过构建一池三岛来表达向往海岛仙山;模仿名山胜等等来表达意境。
(三)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园林是一门关于环境美化的艺术。远古时代,当人们为了躲避风雨、防止野兽侵袭而建造房屋的时候,人们考虑的是建筑的实用功能,于是集“居住”与“游赏”于一体的“人造自然”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属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进一步觉醒与提高,园林的生产性功能逐渐减弱,而其游赏的艺术性功能逐渐在增强,但现代园林中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也很重要,例如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和交通的关系,考虑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要求;其次,更重视空間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等等。
结 语
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为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理论和创作实践经验。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设势必要充分反映劳动人民物质与精神的需求为使人们有优美的休养、休息以及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如何借鉴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经验,为我们今天的新型园林建设服务,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现代园艺,2011(11).
[2]苏瑞坤.基于现代园林色彩的古典园林设计探讨.现代园艺,2011(13).
[3]兰泽青.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建设的影响.西安社会科学,2011,(4).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造园思想;造园手法;景观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世界园林的发展同世界历史的沿革一样,不可避免地遵循着兴起—发展—成熟的轨迹,各国园林风格与样式的形成与各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都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最终成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经历了“囿-苑-自然山水园-写意山水园”几个阶段。从历史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以欣赏建筑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尤其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现代园林是以欣赏植物造景为主了。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自古至今,中国园林都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融。中国古典园林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委婉含蓄。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进程中,园林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我国绘画诗歌等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表现为诗、画对园林艺术的精神渗透;诗画艺术直接转化为园林的物质造型。园林的艺术创作一方面要师法自然、表现自然,另一方面也需要向绘画汲取营养。中国古典园林大多为统治者和达官显贵服务,所以大多建造在相对封闭的与外界的自然或城市环境相对隔绝的空间环境中。设计者力求在狭小的空间环境中表现出宏大的自然山水之势。山石、林泉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素材,入画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正可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二、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我国现代园林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政府对人居环境日益重视,很多城市开放公园,并大量开辟人居绿化环境。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政府提出了生态园林的城市发展思路,正是从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自然景观的形成是大自然造就的,但她的美也很容易受到破坏,而且这个破坏的人为因素很大,也很严重。人类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国纷纷开始以发展植物造园,植物造景为主的城市绿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园林是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植物个体和群落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的关系[2],同时研究以植物群落的发展、组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扬其共生、避其相克,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宜的季相色彩,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现代城市园林与时俱进的,表现形式应着眼于服务普通公众,讲究自由流畅,追求简洁明快,风格上博采众长。现代城市园林注重加大游园、广场绿地在公共绿地中的数量和比重,在发展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专类公园的同时,在今后的城市公共绿地发展上做到先规划后施工。形成普遍均匀地发展中小型绿地的城市绿地新格局。
三、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一)动态布局,移步换景
动态序列布局,使园林空间成为连续序列的写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如在北京植物园展览的温室沙漠景观,它的展览面积只有几百平米。但是如何才能以小见大,向人们更好地展示沙漠植物景观呢?这就是这个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就可运用“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成功的将巨人柱、大金琥、沙漠“河流”等几个焦点景点表现了出来,道路设计的曲折变化则紧密围绕这些景观而展开。这样的处理手法能更丰富室内空间的层次与变化,也很好地保证了室内景观的完整性[3]。
(二)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造园如作诗文,其风格往往寄托园主的感情、意愿或理想。陈从周先生说:“中国古典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这句话概括了中国古典园林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意和景的关系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在意境中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艺术境界。比如中国古典园林中有通过构建一池三岛来表达向往海岛仙山;模仿名山胜等等来表达意境。
(三)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园林是一门关于环境美化的艺术。远古时代,当人们为了躲避风雨、防止野兽侵袭而建造房屋的时候,人们考虑的是建筑的实用功能,于是集“居住”与“游赏”于一体的“人造自然”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属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进一步觉醒与提高,园林的生产性功能逐渐减弱,而其游赏的艺术性功能逐渐在增强,但现代园林中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也很重要,例如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和交通的关系,考虑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要求;其次,更重视空間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等等。
结 语
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为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理论和创作实践经验。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设势必要充分反映劳动人民物质与精神的需求为使人们有优美的休养、休息以及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如何借鉴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经验,为我们今天的新型园林建设服务,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现代园艺,2011(11).
[2]苏瑞坤.基于现代园林色彩的古典园林设计探讨.现代园艺,2011(13).
[3]兰泽青.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建设的影响.西安社会科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