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老师要在教学的教学、教育的这两个环节上动足脑筋。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首先应对所教的老师感兴趣,哪个学生对任课的老师产生兴趣,他就会对你所教的学科刻苦钻研,以此为乐。本文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优化实验教学,展示课堂魅力;丰富你的教学艺术这三个方面来讲述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具体做法。这种教育、教学方法既令学生佩服、喜欢,又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关键词】和谐;平等;优化实验;教学艺术
Interest teaching, the joy learn of source
Bao Jun-jian
【Abstract】How stir up student study interest, the creation be huge of study motive, the teacher want teaching in teaching, education ofThis two link top use foot brains.Want to think a student to learn good, have to want transfer their aggressive, let the student produce to the study
Living interest, reply the teacher who teach first interested in, which student interested in the teacher of the term lesson, he would to you teachOf the academics be assiduous to delve into and take this as joy.This text i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harmony, equal relation of teacher and pupil;Excellent turn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lessonHall magic power;Abundant you of teaching art this 3 to relate oneself at experienc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ith concrete way of doing.This kind of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since make the student admire, like, again better of exaltation student of physics result.
【Key words】Harmony;Equal;Excellent turn an experiment;Teaching art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又是一门生动具体且内容丰富有的学科。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是很容易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而引导学生兴趣的关键人是老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说过“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老师要在教学的教学、教育的这两个环节上动足脑筋。以下是本人十几年来进行实践后的总结,我把它概括为:兴趣教学,乐学的源泉。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要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展示自己的亲和力。其一是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学习的个体,他们都有学习的权利,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学的快。我们对这部分学生给予尊重;有的学生思维缓慢,学的慢,我们更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尊重,因为他们的学习要优秀肯定会比前一部分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且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无限,如果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得法.学习就会突飞猛进。现举其中一例,初二刚接班,班上一生叫徐子豪,学习成绩较差。观察后发现,一是学习有自卑感.二是学习能力较弱。于是找其谈话,首先我先肯定该同学的优点:上课认真听讲,为人踏实,干活勤快。然后再找出学习需要改进的地方:课上要主动发言,课后如何做好巩固工作,有问题随时找我问问题。并且告诉他:老师充分信任他的能力。然后尽量在课上多提供机会,让他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回答他力所能及的问题,做老师实验的小助手等,看到他的进步及时表扬和肯定。让班上每一位学生都看到他的进步,为他喝彩。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微笑回到了他的脸上,上每一堂课都自信满满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我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得到了他和其他学生的尊重.让他们看到了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一视同仁。其二是经常深入到学生群中。老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对每一个学生优、缺点要充分了解。经常和他们在一起,尊重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爱护尊重的。只有经常创造机会和他们在一起,不摆老师的架子,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从而来提高自己的亲和力。这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利用爱的迁移,使学生由喜欢物理老师迁移到喜爱物理学科,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美国耶罗大学的校训中有这么一句话:他们,若生活于在识之中,将学会生活要有目标;他们,若生活于保护之中,将学会对于周围的人有信心。所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何等的重要。
2.优化实验教学,展示课堂魅力
物理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传统的实验教学只注重实验的数量,不注重实验的质量;只重视实验结论,不重视实验过程:只重视实验的演示,忽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设置;学生实验只注重具体操作的训练,不注重实验习惯的养成;验证性实验多,探索、设计性实验少等。更有的老师用放放实验flash或实验录相来代替实验。自乐为既节约时问,实验的准确率又高。这些做法不仅起不到实验教学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探究动机,教给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良好习惯的特有功能,更领悟不到实验的真正的魅力。同时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优化实验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其一、展现实验设计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于书本上的大量的演示实验,我们应通过创设情景,展现实验的设计思想。如:“应该怎样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等。使实验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亚研究”过程。以此来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中,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首先我们应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来自于两种观点,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建立这一观点的理由是生活中的许多现象: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慢慢停止。另一观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理由是:物体不受力而止运动,是因为受到阻力的原因。所以为了反驳第一种观点,必须要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样就展示了该实验探究的必要性。怎样设计实验?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这个要求学生参与到研究过程中来:讨论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怎样控制速度、质量相等?怎样比较物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在这个实验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实验的设计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实验结束后,可以再问学生,如果要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有没有其它实验方案?通过老师启发、引导,介绍“伽利略斜面”实验装置,让小球从斜面的某一高度静止下滑,观察小球滚动到另一个斜面的高度。如果没有阻力会怎么样?如何继续设计步骤?经过同学们积极的思索,让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设计思想和研究方法真正还原到学生面前,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学历史发展的脉搏,体会到与物理学家面对面的思考,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乐趣。其二、优化实验演示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摆脱以往“老师台上做,学生台下看热闹”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即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思维动机的激发,未能起到应有的演示效果。因此实验中要做到优化实验演示过程。第一,将演示过程情景化。例如:在引入“灯泡的亮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供这样的情景,将“220 15w”、“220 lOOW”的两个灯泡分别接在220V的电路中,观察灯泡的亮度,同学们会发现lOOW的灯泡亮,老师问:为什么100W的灯较亮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因为100W的灯泡通过电流大。老师又问:如果将这两个灯泡串联在220V的电路中,会哪个灯泡较亮些学生会猜:一样亮或lOOW的亮。问其原因:猜一样亮的理由是电流相等。猜lOOW的亮性思维使然。老师故意设置成两个灯泡串联,且15w的灯泡由一个开关并联短路。先闭合开关.让100W的灯亮,当再将与15w灯泡并联的开关断开时,惊奇出现了:100W灯泡只灯丝发红,15w灯却很亮。学生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啊”的惊讶声。这时可不失时机的提出如下问题:灯泡的亮度除了与电流有关,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灯泡的亮度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进入了愤悱状态。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蓄足了气势。第二,将演示过程放大化。书本在引入“功率”这个概念时,利用书本上的“一个小女孩和一个老爷爷爬相同的楼时”的图片来比较做功的快慢。如果就这样讲解的话,根本激不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有的老师就采取利用滑轮将钩码提升相同高度,并用秒表测量提升时间,通过比较提升钩码的质量、高度和时问来比较做功的快慢。但这样的演示实验效果也不是很好,如何将演示过程放大昵?既增加学生的切身感受,又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于是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利用课问时间,让学生比赛跑楼梯,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再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二人一小组,每一大组的同学从不同的楼梯进行,由一同学负责计时,从一楼四楼,记录他们的上楼时间和各自体重。然后,利用课上时间来分析并比较做功的快慢。课上整个课常气氛热烈,当做功最快的同学被比较出来,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不仅学习到的知识,更激发r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将演示过程放大化,即多设计情景让学生亲自参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第三,演示过程拓展化。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学生实验方案往往着眼于单层次、单侧面的实验内容,因而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和单调性。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积极刨设问题情境,尽量让学生能多层次、全方位地认识物理学原理。在演示“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实验”时,老师设置实验:在厚玻璃瓶内,装入一些水,用活塞塞住瓶口.并向瓶内打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根据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解释。当实验现象出现:瓶塞“喷”的一声快速冲出时,并且瓶内出现大量的雾。学生的学习情绪被点燃了,大家分组讨论自己的看法,经过讨论后得出: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瓶中形成白雾。如果实验到此结束,教学效果也达到了。如何能实验效果扩大化,于是我进行了如下的拓展,我问学生: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如果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会怎样?学生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纷纷猜测:气体的内能会增加。老师问:怎样利用该实验装置验证这个猜想呢?学生讨论后提出方案:当刚才实验时,瓶内出现了大量的白雾,说明了空气内能的减少。如果此时再用瓶塞塞住,并向缓慢向瓶内打气,观察白雾是否消失,如果消失,则验证的猜想成立。老师按同学们设计方案操作,实验现象正如猜想一致:白雾消失了,学生的气氛达到了高潮。通过拓展性实验,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同时通过实验的拓展,加深学习内容的理解,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大有脾益的。
3.丰富你的教学艺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就是要求教师着眼于“激励、唤醒、鼓励”来研究教学方法。
第一,提问的艺术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国著名的教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其中提出问题是关键。但提问不能不讲究艺术性。(1)要有针对性。例如:在“光的折射”一节时,老师让学生观察到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看似折断的现象之后,这样提问:“大家看到的这是什么现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激起学生的思考,以便探求新知识。但是,由于所提出的问题本来就是这节课要解决的新问题,针对性不强,学生思维的起点和方向无法定位,问题也就起不到启发的作用。但如果把问题改成“大家以前了解过哪些光的简单现象?”(光在直线中沿直线传播)“能不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刚才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引出“折射”这一新概念。(2)要有阶梯性。例如:老师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时,将电阻10欧和5欧的两个电阻串联,电热丝分别加热瓶中空气,利用u型管中两端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电流通过导体放出热量的多少。2分钟后,发现两边对应的液面的高度差为2:l,如果立即提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得没有什么阶梯性,无形中提高了问题的难度,致使学生难以回答。不如改成几个小问题提出来:“为什么为出现液面高度差?”“液面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液体高度差2:1说明了什么?”像这样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组成问题的阶梯,创设一个个的矛盾,激起一个个思维的浪花,实现一个个求知欲望的满足,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积极而有序地得到提升。
3.1要有互动性。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思考的时间和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要让学生自主地建构问题,自主地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自主地进行问题解决,自主地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师生双方要有互动。提出的问题要真正让学生具有话语权,教师要学会“沉默”,少教授,多平等地参与。例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一课中,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师生互动、信息交流,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激发课堂教学中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和学生思维的深化。作为提问的老师平时应注意当遇到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或不正确时,切不可把学生的发言“一棍子打死”,更不可当讽刺、挖苦学生,而应该应势而导。同时对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成绩较不理想的学生,鼓励他们多思考,适当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他们的回答加以肯定的评价,如“嗯,你答出了这个问题的一个方面,请再思考一下吧,感谢你的参与。”在学生同答对一个较难的问题时,带领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渐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3.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处于青少年时期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好幻想。他们学习积极性与“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就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总结了激发兴趣的手段。1、利用图片、录相片段调动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事物的结构与运动,展示一般常规实验无法看清的物理过程。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进行的实验,还可应于多媒体技术以虚拟的仿真实验来展示或演绎理想化的物理过程,把静态变为动态,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将学生引入到情景中。2、利用课堂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利用课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性等等。
3.3教学语言的感染性。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我们的课堂就会精彩不断。这就依赖于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就要加大感情投入。做到精神抖擞进教室,意气风发上讲台,津津乐道的讲课,笑容可掬的释疑。你要做到是:l、课堂上的你必须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因为当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时,就会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2、课堂上的你第三、教学语言的感染性
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我们的课堂就会精彩不断。这就依赖于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就要加大感情投入。做到精神抖擞进教室,意气风发上讲台,津津乐道的讲课,笑容可掬的释疑。你要做到是:1、课堂上的你必须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因为当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时,就会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2、课堂上的你要有富于美感的仪表和富于风度的举止。因为课堂中,教师的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都会成为特定教学氛围的一种刺激信号,引起学生相应的情绪反映。3、课堂上的你必须挥洒才情,尽情展现人格风采。因为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在独特师德魅力,学识风范感染下,于不知不觉中领悟、理解、接受新知识。4、使你的课堂充满民主、轻松、和谐的气氛。因为在教学中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低头倾听的姿势,点头微笑的面部表情,以及充分肯定的眼神,还可以列举生动、有趣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首先应对所教的老师感兴趣,哪个学生对任课的老师产生兴趣,他就会对你所教的学科刻苦钻研,以此为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仅是我个人几点做法而已。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将继续努力,希望做得更好!
收稿日期: 2009-03-17
【关键词】和谐;平等;优化实验;教学艺术
Interest teaching, the joy learn of source
Bao Jun-jian
【Abstract】How stir up student study interest, the creation be huge of study motive, the teacher want teaching in teaching, education ofThis two link top use foot brains.Want to think a student to learn good, have to want transfer their aggressive, let the student produce to the study
Living interest, reply the teacher who teach first interested in, which student interested in the teacher of the term lesson, he would to you teachOf the academics be assiduous to delve into and take this as joy.This text i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harmony, equal relation of teacher and pupil;Excellent turn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lessonHall magic power;Abundant you of teaching art this 3 to relate oneself at experienc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ith concrete way of doing.This kind of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since make the student admire, like, again better of exaltation student of physics result.
【Key words】Harmony;Equal;Excellent turn an experiment;Teaching art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又是一门生动具体且内容丰富有的学科。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是很容易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而引导学生兴趣的关键人是老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说过“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老师要在教学的教学、教育的这两个环节上动足脑筋。以下是本人十几年来进行实践后的总结,我把它概括为:兴趣教学,乐学的源泉。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要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展示自己的亲和力。其一是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学习的个体,他们都有学习的权利,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学的快。我们对这部分学生给予尊重;有的学生思维缓慢,学的慢,我们更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尊重,因为他们的学习要优秀肯定会比前一部分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且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无限,如果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得法.学习就会突飞猛进。现举其中一例,初二刚接班,班上一生叫徐子豪,学习成绩较差。观察后发现,一是学习有自卑感.二是学习能力较弱。于是找其谈话,首先我先肯定该同学的优点:上课认真听讲,为人踏实,干活勤快。然后再找出学习需要改进的地方:课上要主动发言,课后如何做好巩固工作,有问题随时找我问问题。并且告诉他:老师充分信任他的能力。然后尽量在课上多提供机会,让他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回答他力所能及的问题,做老师实验的小助手等,看到他的进步及时表扬和肯定。让班上每一位学生都看到他的进步,为他喝彩。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微笑回到了他的脸上,上每一堂课都自信满满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我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得到了他和其他学生的尊重.让他们看到了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一视同仁。其二是经常深入到学生群中。老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对每一个学生优、缺点要充分了解。经常和他们在一起,尊重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爱护尊重的。只有经常创造机会和他们在一起,不摆老师的架子,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从而来提高自己的亲和力。这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利用爱的迁移,使学生由喜欢物理老师迁移到喜爱物理学科,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美国耶罗大学的校训中有这么一句话:他们,若生活于在识之中,将学会生活要有目标;他们,若生活于保护之中,将学会对于周围的人有信心。所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何等的重要。
2.优化实验教学,展示课堂魅力
物理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传统的实验教学只注重实验的数量,不注重实验的质量;只重视实验结论,不重视实验过程:只重视实验的演示,忽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设置;学生实验只注重具体操作的训练,不注重实验习惯的养成;验证性实验多,探索、设计性实验少等。更有的老师用放放实验flash或实验录相来代替实验。自乐为既节约时问,实验的准确率又高。这些做法不仅起不到实验教学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探究动机,教给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良好习惯的特有功能,更领悟不到实验的真正的魅力。同时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优化实验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其一、展现实验设计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于书本上的大量的演示实验,我们应通过创设情景,展现实验的设计思想。如:“应该怎样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等。使实验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亚研究”过程。以此来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中,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首先我们应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来自于两种观点,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建立这一观点的理由是生活中的许多现象: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慢慢停止。另一观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理由是:物体不受力而止运动,是因为受到阻力的原因。所以为了反驳第一种观点,必须要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样就展示了该实验探究的必要性。怎样设计实验?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这个要求学生参与到研究过程中来:讨论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怎样控制速度、质量相等?怎样比较物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在这个实验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实验的设计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实验结束后,可以再问学生,如果要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有没有其它实验方案?通过老师启发、引导,介绍“伽利略斜面”实验装置,让小球从斜面的某一高度静止下滑,观察小球滚动到另一个斜面的高度。如果没有阻力会怎么样?如何继续设计步骤?经过同学们积极的思索,让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设计思想和研究方法真正还原到学生面前,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学历史发展的脉搏,体会到与物理学家面对面的思考,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乐趣。其二、优化实验演示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摆脱以往“老师台上做,学生台下看热闹”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即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思维动机的激发,未能起到应有的演示效果。因此实验中要做到优化实验演示过程。第一,将演示过程情景化。例如:在引入“灯泡的亮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供这样的情景,将“220 15w”、“220 lOOW”的两个灯泡分别接在220V的电路中,观察灯泡的亮度,同学们会发现lOOW的灯泡亮,老师问:为什么100W的灯较亮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因为100W的灯泡通过电流大。老师又问:如果将这两个灯泡串联在220V的电路中,会哪个灯泡较亮些学生会猜:一样亮或lOOW的亮。问其原因:猜一样亮的理由是电流相等。猜lOOW的亮性思维使然。老师故意设置成两个灯泡串联,且15w的灯泡由一个开关并联短路。先闭合开关.让100W的灯亮,当再将与15w灯泡并联的开关断开时,惊奇出现了:100W灯泡只灯丝发红,15w灯却很亮。学生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啊”的惊讶声。这时可不失时机的提出如下问题:灯泡的亮度除了与电流有关,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灯泡的亮度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进入了愤悱状态。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蓄足了气势。第二,将演示过程放大化。书本在引入“功率”这个概念时,利用书本上的“一个小女孩和一个老爷爷爬相同的楼时”的图片来比较做功的快慢。如果就这样讲解的话,根本激不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有的老师就采取利用滑轮将钩码提升相同高度,并用秒表测量提升时间,通过比较提升钩码的质量、高度和时问来比较做功的快慢。但这样的演示实验效果也不是很好,如何将演示过程放大昵?既增加学生的切身感受,又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于是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利用课问时间,让学生比赛跑楼梯,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再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二人一小组,每一大组的同学从不同的楼梯进行,由一同学负责计时,从一楼四楼,记录他们的上楼时间和各自体重。然后,利用课上时间来分析并比较做功的快慢。课上整个课常气氛热烈,当做功最快的同学被比较出来,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不仅学习到的知识,更激发r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将演示过程放大化,即多设计情景让学生亲自参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第三,演示过程拓展化。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学生实验方案往往着眼于单层次、单侧面的实验内容,因而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和单调性。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积极刨设问题情境,尽量让学生能多层次、全方位地认识物理学原理。在演示“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实验”时,老师设置实验:在厚玻璃瓶内,装入一些水,用活塞塞住瓶口.并向瓶内打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根据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解释。当实验现象出现:瓶塞“喷”的一声快速冲出时,并且瓶内出现大量的雾。学生的学习情绪被点燃了,大家分组讨论自己的看法,经过讨论后得出: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瓶中形成白雾。如果实验到此结束,教学效果也达到了。如何能实验效果扩大化,于是我进行了如下的拓展,我问学生: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如果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会怎样?学生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纷纷猜测:气体的内能会增加。老师问:怎样利用该实验装置验证这个猜想呢?学生讨论后提出方案:当刚才实验时,瓶内出现了大量的白雾,说明了空气内能的减少。如果此时再用瓶塞塞住,并向缓慢向瓶内打气,观察白雾是否消失,如果消失,则验证的猜想成立。老师按同学们设计方案操作,实验现象正如猜想一致:白雾消失了,学生的气氛达到了高潮。通过拓展性实验,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同时通过实验的拓展,加深学习内容的理解,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大有脾益的。
3.丰富你的教学艺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就是要求教师着眼于“激励、唤醒、鼓励”来研究教学方法。
第一,提问的艺术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国著名的教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其中提出问题是关键。但提问不能不讲究艺术性。(1)要有针对性。例如:在“光的折射”一节时,老师让学生观察到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看似折断的现象之后,这样提问:“大家看到的这是什么现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激起学生的思考,以便探求新知识。但是,由于所提出的问题本来就是这节课要解决的新问题,针对性不强,学生思维的起点和方向无法定位,问题也就起不到启发的作用。但如果把问题改成“大家以前了解过哪些光的简单现象?”(光在直线中沿直线传播)“能不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刚才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引出“折射”这一新概念。(2)要有阶梯性。例如:老师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时,将电阻10欧和5欧的两个电阻串联,电热丝分别加热瓶中空气,利用u型管中两端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电流通过导体放出热量的多少。2分钟后,发现两边对应的液面的高度差为2:l,如果立即提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得没有什么阶梯性,无形中提高了问题的难度,致使学生难以回答。不如改成几个小问题提出来:“为什么为出现液面高度差?”“液面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液体高度差2:1说明了什么?”像这样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组成问题的阶梯,创设一个个的矛盾,激起一个个思维的浪花,实现一个个求知欲望的满足,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积极而有序地得到提升。
3.1要有互动性。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思考的时间和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要让学生自主地建构问题,自主地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自主地进行问题解决,自主地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师生双方要有互动。提出的问题要真正让学生具有话语权,教师要学会“沉默”,少教授,多平等地参与。例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一课中,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师生互动、信息交流,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激发课堂教学中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和学生思维的深化。作为提问的老师平时应注意当遇到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或不正确时,切不可把学生的发言“一棍子打死”,更不可当讽刺、挖苦学生,而应该应势而导。同时对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成绩较不理想的学生,鼓励他们多思考,适当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他们的回答加以肯定的评价,如“嗯,你答出了这个问题的一个方面,请再思考一下吧,感谢你的参与。”在学生同答对一个较难的问题时,带领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渐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3.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处于青少年时期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好幻想。他们学习积极性与“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就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总结了激发兴趣的手段。1、利用图片、录相片段调动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事物的结构与运动,展示一般常规实验无法看清的物理过程。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进行的实验,还可应于多媒体技术以虚拟的仿真实验来展示或演绎理想化的物理过程,把静态变为动态,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将学生引入到情景中。2、利用课堂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利用课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性等等。
3.3教学语言的感染性。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我们的课堂就会精彩不断。这就依赖于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就要加大感情投入。做到精神抖擞进教室,意气风发上讲台,津津乐道的讲课,笑容可掬的释疑。你要做到是:l、课堂上的你必须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因为当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时,就会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2、课堂上的你第三、教学语言的感染性
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我们的课堂就会精彩不断。这就依赖于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就要加大感情投入。做到精神抖擞进教室,意气风发上讲台,津津乐道的讲课,笑容可掬的释疑。你要做到是:1、课堂上的你必须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因为当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时,就会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2、课堂上的你要有富于美感的仪表和富于风度的举止。因为课堂中,教师的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都会成为特定教学氛围的一种刺激信号,引起学生相应的情绪反映。3、课堂上的你必须挥洒才情,尽情展现人格风采。因为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在独特师德魅力,学识风范感染下,于不知不觉中领悟、理解、接受新知识。4、使你的课堂充满民主、轻松、和谐的气氛。因为在教学中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低头倾听的姿势,点头微笑的面部表情,以及充分肯定的眼神,还可以列举生动、有趣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首先应对所教的老师感兴趣,哪个学生对任课的老师产生兴趣,他就会对你所教的学科刻苦钻研,以此为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仅是我个人几点做法而已。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将继续努力,希望做得更好!
收稿日期: 200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