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40-02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的大量使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们精心制作的课件承载了大量的信息传递,教学内容充实生动,教学情景形象鲜明,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诚然,信息技术教学课件满足着人们对知识大幅度、高效率灌输的需要,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优化教学模式。但是,对于教师而言,若想有效的将“教本”变为“学本”,还必须依托一些行之有效、易于接受的方法。传统板书作为师生双方互动的桥梁,在多媒体教学充斥的今天,依然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对高级语言的语法和高级语言设计的概念、方法都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类型、选择结构、循环结构、运算符、数组和函数等等。从Basic、FORTRAN、Pascal、C 等语言到以C++和Java为代表的程序设计的主流语言的教授,都要求着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为了配合口头讲授,必须辅助以条理清晰、精炼准确的板书,以此将教学内容有层次加以传递。尤其是,对于三本学校的学生而言,其基础较差、底子较薄、对知识的主动汲取能力较弱,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大量的阅读式灌输会使同学们无法真正学习到知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课堂板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课堂板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可以帮助同学们层层深入、有的放矢、真正高效的完成课堂学习。我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分析了课堂板书的重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提纲挈领,利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在教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准确的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确立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老师们经常努力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各方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计算机类课程设置前后联系的紧密性,使得一个清晰的课程脉络的构建在整个学科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课件教学画面虽丰富多彩,却停留短暂、运动较快,板书却持续停留在整个课堂的全过程,使学生们汲取的知识得以串联,便于同学们加强记忆。简明扼要的文字和绘图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框架,对同学们形成感官刺激和思维引导。
条理清晰、凝练概括、以简驭繁的板书,使得同学们对各数据类型的级别高低一目了然,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有助于同学们保持记忆,提升着课堂教学效果。这种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教授模式,是同学们循序渐进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与此同时,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进行身体力行、手脑结合的学习过程,也培养了同学们学习习惯的连贯性,使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2.启迪思维,利于学生不断温故知新。
板书不是语言的实录或缩写,其围绕着课程进度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努力做到设置合理、处理精当,抓住问题的实质。如在字符数组的输入输出使用中使用的scanf 和printf 函数,在运算的过程中需要通过%c和%s格式符来得以实现,符号之间的差异往往十分微小。若在板书中注意概念与概念、方法与方法的区分,有利于突出问题的实质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避免在运算过程中细小偏差的出现。
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快速汲取,快速忘记”的多媒体模式使得同学们记笔记的习惯得以弱化,同学们习惯跟随着教师板书的进度进行重点难点的记忆。如,在一堂课的讲授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整型、实型以及字符型等数据类型在内存中的存放形式,教师们往往会根据课本知识拓展开来,将计算机中数的表示以及进制转换、数值的原码、反码和补码的表示方法加以阐述。若不借助板书,老师很难对书本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剖析,学生只有通过边听讲边记录板书,才能调动着自身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着自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大幅度增强着大脑中有效信息的输入,在日后进行复习的过程中翻阅笔记,温故知新。
3.润物无声,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技能。
对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重语法、轻算法的教学问题,教师们逐渐开始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入新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提高”这样一个循序渐进、交叉进行、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优秀的板书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高度的概括性和明晰的条理性,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的活动中不断总结和积累而提炼出来的课本知识的精华。教师们通过对典型案例程序设计的呈现都是其在与同学们的互动和反馈中对课堂板书进行反复的设计和修改的结果,不断摸索总结出最利于同学们记忆和思考的板书内容,力求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对书本知识进行深度的挖掘,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浓缩成精炼的语言,被学生所认知和了解,从较大程度上避免枯燥的语法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简单的教学板书的过程也展现着一名教师的精神价值和学术态度,教师必须具备对课程的深度了解、对相关课程专业知识了然于心,才能在课堂上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就课程问题对同学们进行讲授。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若能充分考虑到板书的设计美感,从布局、语言到书写都合理安排、赏心悦目,也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锻炼和提高自身审美的同时,也增强了在学生群体中的个人魅力。
4.言传身教,利于师生增强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下,应尽可能带领每一位同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中,才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同学们真正的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教师寓教于乐,学生积极努力,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提升的场所是现如今高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目前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来看,其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方式。教师讲解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然后在微机实验室让同学们自主操作练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减少了老师与同学的互动,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虽接受到了大量知识内容的灌输,却未能理解内化成自身的东西,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教师们通过板书配合课程讲授,传递教学信息,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的过程是与同学们进行无声互动的重要手段。板书的设计提炼和书写正是教师们展示自身风采和渊博知识的重要窗口,技艺严谨的书写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无时不刻的传递着教师教学的艺术魅力,有利于保持同学们的上课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同学们活跃的思维方式。老师在板书书写过程中呈现的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也使同学们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辛苦,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形成影响,使他们对知识尊重,懂得求知若渴的同时切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为了对板书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一个实例对12级软件工程的两个班同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1班的同学采取了多媒体教学,对2班同学采取了以板书为主的多媒体和板书结合教学。
图1.1 冒泡排序
如上图1.1所示,这段程序对1班的同学主要用多媒体讲述,详细描述了程序的运行过程,对2班的同学在多媒体的基础上加了板书。对两个for循环利用板书详细的写出了每一步的循环运行过程,很明显1班的讲述得要快一些,2班的加了详细的板书,讲课的时间要长一些,但是两个班对这个程序的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区别。详细数据分析情况如下图1.2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计算机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作为重要隐形教学手段的课堂板书必不可少,其作用是多媒体教学所不能完全取代的。板书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无论从记忆规律的角度、教学内容的角度、学生笔记的角度、视觉接受的角度分析都显而易见。板书作为教师教学的必备基本功,其质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课堂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理应注重呈现优质的课堂板书,注重课堂实效,不断提升教师的全面素养。
传统的教学板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在如今的高校课堂教学中显得愈发重要。基于传统教学板书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的优点与缺点,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主辅关系。将课堂板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手段,同时又不忽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二者合理结合、相辅相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重点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教学设计程序,进行综合分析,勾勒出轮廓清晰、简洁明了的知识要点,使学生不断认知、构建起知识思维框架模式,在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将传统教学板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其各展所长,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各自不可取代的优势,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中不断优化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打造出更加优质的高校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的大量使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们精心制作的课件承载了大量的信息传递,教学内容充实生动,教学情景形象鲜明,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诚然,信息技术教学课件满足着人们对知识大幅度、高效率灌输的需要,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优化教学模式。但是,对于教师而言,若想有效的将“教本”变为“学本”,还必须依托一些行之有效、易于接受的方法。传统板书作为师生双方互动的桥梁,在多媒体教学充斥的今天,依然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对高级语言的语法和高级语言设计的概念、方法都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类型、选择结构、循环结构、运算符、数组和函数等等。从Basic、FORTRAN、Pascal、C 等语言到以C++和Java为代表的程序设计的主流语言的教授,都要求着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为了配合口头讲授,必须辅助以条理清晰、精炼准确的板书,以此将教学内容有层次加以传递。尤其是,对于三本学校的学生而言,其基础较差、底子较薄、对知识的主动汲取能力较弱,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大量的阅读式灌输会使同学们无法真正学习到知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课堂板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课堂板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可以帮助同学们层层深入、有的放矢、真正高效的完成课堂学习。我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分析了课堂板书的重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提纲挈领,利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在教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准确的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确立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老师们经常努力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各方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计算机类课程设置前后联系的紧密性,使得一个清晰的课程脉络的构建在整个学科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课件教学画面虽丰富多彩,却停留短暂、运动较快,板书却持续停留在整个课堂的全过程,使学生们汲取的知识得以串联,便于同学们加强记忆。简明扼要的文字和绘图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框架,对同学们形成感官刺激和思维引导。
条理清晰、凝练概括、以简驭繁的板书,使得同学们对各数据类型的级别高低一目了然,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有助于同学们保持记忆,提升着课堂教学效果。这种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教授模式,是同学们循序渐进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与此同时,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进行身体力行、手脑结合的学习过程,也培养了同学们学习习惯的连贯性,使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2.启迪思维,利于学生不断温故知新。
板书不是语言的实录或缩写,其围绕着课程进度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努力做到设置合理、处理精当,抓住问题的实质。如在字符数组的输入输出使用中使用的scanf 和printf 函数,在运算的过程中需要通过%c和%s格式符来得以实现,符号之间的差异往往十分微小。若在板书中注意概念与概念、方法与方法的区分,有利于突出问题的实质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避免在运算过程中细小偏差的出现。
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快速汲取,快速忘记”的多媒体模式使得同学们记笔记的习惯得以弱化,同学们习惯跟随着教师板书的进度进行重点难点的记忆。如,在一堂课的讲授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整型、实型以及字符型等数据类型在内存中的存放形式,教师们往往会根据课本知识拓展开来,将计算机中数的表示以及进制转换、数值的原码、反码和补码的表示方法加以阐述。若不借助板书,老师很难对书本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剖析,学生只有通过边听讲边记录板书,才能调动着自身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着自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大幅度增强着大脑中有效信息的输入,在日后进行复习的过程中翻阅笔记,温故知新。
3.润物无声,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技能。
对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重语法、轻算法的教学问题,教师们逐渐开始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入新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提高”这样一个循序渐进、交叉进行、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优秀的板书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高度的概括性和明晰的条理性,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的活动中不断总结和积累而提炼出来的课本知识的精华。教师们通过对典型案例程序设计的呈现都是其在与同学们的互动和反馈中对课堂板书进行反复的设计和修改的结果,不断摸索总结出最利于同学们记忆和思考的板书内容,力求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对书本知识进行深度的挖掘,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浓缩成精炼的语言,被学生所认知和了解,从较大程度上避免枯燥的语法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简单的教学板书的过程也展现着一名教师的精神价值和学术态度,教师必须具备对课程的深度了解、对相关课程专业知识了然于心,才能在课堂上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就课程问题对同学们进行讲授。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若能充分考虑到板书的设计美感,从布局、语言到书写都合理安排、赏心悦目,也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锻炼和提高自身审美的同时,也增强了在学生群体中的个人魅力。
4.言传身教,利于师生增强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下,应尽可能带领每一位同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中,才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同学们真正的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教师寓教于乐,学生积极努力,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提升的场所是现如今高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目前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来看,其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方式。教师讲解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然后在微机实验室让同学们自主操作练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减少了老师与同学的互动,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虽接受到了大量知识内容的灌输,却未能理解内化成自身的东西,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教师们通过板书配合课程讲授,传递教学信息,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的过程是与同学们进行无声互动的重要手段。板书的设计提炼和书写正是教师们展示自身风采和渊博知识的重要窗口,技艺严谨的书写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无时不刻的传递着教师教学的艺术魅力,有利于保持同学们的上课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同学们活跃的思维方式。老师在板书书写过程中呈现的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也使同学们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辛苦,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形成影响,使他们对知识尊重,懂得求知若渴的同时切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为了对板书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一个实例对12级软件工程的两个班同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1班的同学采取了多媒体教学,对2班同学采取了以板书为主的多媒体和板书结合教学。
图1.1 冒泡排序
如上图1.1所示,这段程序对1班的同学主要用多媒体讲述,详细描述了程序的运行过程,对2班的同学在多媒体的基础上加了板书。对两个for循环利用板书详细的写出了每一步的循环运行过程,很明显1班的讲述得要快一些,2班的加了详细的板书,讲课的时间要长一些,但是两个班对这个程序的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区别。详细数据分析情况如下图1.2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计算机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作为重要隐形教学手段的课堂板书必不可少,其作用是多媒体教学所不能完全取代的。板书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无论从记忆规律的角度、教学内容的角度、学生笔记的角度、视觉接受的角度分析都显而易见。板书作为教师教学的必备基本功,其质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课堂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理应注重呈现优质的课堂板书,注重课堂实效,不断提升教师的全面素养。
传统的教学板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在如今的高校课堂教学中显得愈发重要。基于传统教学板书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的优点与缺点,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主辅关系。将课堂板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手段,同时又不忽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二者合理结合、相辅相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重点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教学设计程序,进行综合分析,勾勒出轮廓清晰、简洁明了的知识要点,使学生不断认知、构建起知识思维框架模式,在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将传统教学板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其各展所长,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各自不可取代的优势,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中不断优化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打造出更加优质的高校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