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专业尊严的教育者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张校长,据我了解,2013年10月至2018年6月,四年多的时间,173次活动,20余次联盟外出,55余人次专家报告,400余节研讨课……这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为首成立的“本真课堂”五校联盟四年来走过的锐意进取、昂扬向上的发展历程。请您先简要介绍下“本真课堂”五校联盟,好吗?
  张胜辉:2013年10月15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以下简称“北二分校”)、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二实小”)、洛龙区行知小学、洛龙区龙泰小学、洛龙区西高明德小学正式成立了“本真课堂”五校联盟。五校联盟的成立可谓是“缘聚于思”。
  那是2013年9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筹建成立。在洛龙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十多名校长走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此行虽只短短几日,但是百年名校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师生面貌等这些外在的震撼,更多的是名校文化中渗透的教育思想理念的冲击。返程路上,我们五所学校校长谈论起北京之行的感悟,不由得开始对照分析各自学校的长短优劣:北二分校由市政府引进成立,一校三区的学校规模、全市各区县引进的优质师资配备以及各种硬件设施配备等使学校备受各界关注,对学校的期望值颇高。二实小规模大,学生人数多,青年教师众多,急需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行知小学刚从一所完全学校(九年一贯制)中独立出来,小学基础薄弱,各方面迫切需要发展。龙泰小学紧邻区政府,也是区教研室及电教馆等教育局二级机构所在地,如何提升学校文化,走特色发展之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西高明德小学为洛龙区昔日的教育高地,要重拾昨日成就,发展明日辉煌,急需改变教师的教育教研现状。对学校现状的反思,及引发的思想共鸣,使大家在讨论中理清了思路,决定尝试一下优势互补,将五所学校联合起来,从联片集体教研开始做起,一周组织一次,让教师在集体教研中共同前行。
  记者:那么,五校联盟为什么要以“本真课堂”命名呢?
  张胜辉:这是我们五校联
  盟发展至今已经形成的一种文化。万物皆有“本”,学校的发展之本是“课堂”,教师的立身之本是“课堂”,学生的成长之本亦是“课堂”。“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做教育的态度是真诚的,我们对课堂的追求是真实的,我们的提升是真切的。
  记者:目前很多学校做的基本都是“校本研修”,您对校本研修是如何认识的?
  张胜辉:高素质的教师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校本研修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所谓“校本”,即“以校为本”,要基于学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找出学校、教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问题;所要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在学校发展中加以有效实施。所谓“研修”,教师实践即“研”,学习即“修”。“校本研修”的目的,就是要把解决的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良性发展等问题有机统一起来。
  记者:这四年多的时间里,联片教研的组织形式有变化吗?
  张胜辉:当然有。发展至今的四年多时间里,五校联盟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领导示范,骨干引领;全员参与,同伴互助;效果反思,规划调整;专家引领,借力发展;专题教研,综合提升。
  记者:请您详细介绍下各阶段是如何操作的。
  张胜辉:“领导示范,骨干引领”是指五校联盟成立之初,五校领导率先授课:北二分校郭遇巧校长,二实小张艳芬校长、宋长海校长,行知小学李利娟校长……骨干教师叶峰亮、宋彦辉、曹园园……这些校长、骨干教师纷纷走上讲台执教,为教师做出榜样。因为我们知道,要真正潜心做研修,领导骨干必须要敢于亮剑,敢于拼搏。而且这些领导和骨干教师是真实存在于老师们身边的榜样,他们与其他老师年龄、经历相仿,生活、工作环境相似,他们的现身说法不像专家名师那样遥不可及,对一线教师来说,他们更接地气,更有说服力,更能增加老师们成长的自信。
  记者:一般来说,学校最优秀的教师占20%,普通教师占80%。“领导示范,骨干引领”比较容易做到,那如何激发普通教师参与其中呢?也就是说,第二阶段的“全员参与”是如何做到的?
  张胜辉:“全员参与”是指不论学科与职称,不论年龄与教龄,大家都要站到讲台上面向五校的老师上公开课。让每个教师都有站在台上的机会,这是我们联盟教研的核心。这样的要求,打破了以往只有年轻教师和参加职称评定的教师才参加公开课的惯例。而上公开课给老师们带来的不仅是压力,更是动力。在这种情形下,老师们纷纷开始主动学习,寻求团队帮助。
  我们认为公开课的成败不是关键,关键是授课教师在參与过程中教研意识被唤醒,态度积极,能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对自身优势的肯定和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
  记者:既然这样的“全员参与”唤醒了教师的教研意识,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为什么还要进行第三个阶段的“规划调整”呢?
  张胜辉:因为我们最初所有的活动均立足于课堂,活动安排是随机的,或基于问题,或基于需求,没有整体的规划。如要举行优质课比赛,就安排参赛教师上课,五校共同听课评课,一举两得;如发现某个学科比较薄弱,就集中安排这个学科进行研讨课,五校再共同听课评课,把脉问诊,对症下药。这样的安排随机性太强,往往就课论课,缺乏高度,缺少指向。长此以往,教研必将流于形式。
  针对此现象,联盟领导组织学校骨干教师进行研讨,决定将评课环节进行细化,从“备课环节、上课环节、教学设计、学生、教师”五个角度进行分工点评,规定每校评课教师的人数,要求评课教师做到有备而来,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做到有目的地听课。这样既优化了评课效果,又提升了教师能力。教研就此走向规范化。
  记者:对第四个阶段“专家引领,借力发展”,能谈一下您的思考吗?
  张胜辉:伴随着联盟活动步入正轨,我们发现老师们教研的着眼点也愈加精细,比如,如何取舍才能实现一课一得,作文教学的讲、写、评如何排序,等等。我们通过研讨交流,明确了校本研修研究的是学校及教师发展的问题,但绝对不能限于只有本校的人来研究。否则,研修会在低水平层次上重复,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为了学校及教师更加长远的发展,我们有必要顺应需求,改变形式,既要借力专家引领发展,又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打开视野。通过研讨,我们确定了专家引领的核心和形式。引领核心即立足提高教师独立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引领形式即学术专题报告、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等。   在这期间,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张学伟老师等走进“五校联盟”做专题讲座,带给老师们最实际的教学策略。我们还邀请到了河南省教研室科研办杨伟东主任主讲《课题研究ABC》,河南省教研室申宣成博士讲《教师如何做课题》,河南省小学语文教研室张琳主任等专家听课、评课、做讲座,帮助老师们把握教学方向,提供教学策略。
  专家引领已经成为联盟活动坚持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身边的专家到区、市的专家,再到全省乃至全国的专家,五校联盟尽全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最好的引领。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我感到“本真课堂”五校联盟确实充分发挥了“专家引领,借力发展”的效用。那么第五个阶段“专题教研,综合提升”,您又是如何开展的呢?
  张胜辉:在2015~2016学年的第二学期初,五校联盟制订出了学期计划。经过一个学期的专题研讨,大家收获颇丰。在2016~2017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从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研究转入薄弱项目突破和开展的难题研究。比如,安全课、礼仪课、队会课、计算机课、书法课等,这些课虽然在课表上写着,但大家普遍没有思路,容易忽略。我们就把这些学科作为薄弱点突破,开展难题研究,让教研境界豁然开朗。在2016~2017学年的第二学期初,大家提出了用一下午展示五节课,但有讲课时间多、说课评课时间少的弊端。发现新问题,就要研究新对策。大家讨论后决定本学期采用同课异构方式教研:两个学校同课异构,三个学校评课,集五校力量研究共性问题,并请来相关领域的专家引领提升。老师们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换得满满的收获,个人成长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学校大综合教研被推向前台。
  计划、尝试、落实、反思、调整,我们基于问题开始的校本研修逐步走向了大综合研究,这其间所经历与沉淀的就是我们最本真的课堂。我们从组织形式到研究内容再到成果展示,都是在一次次的实践后越来越完善,直至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记者:能介绍一下现在五校联盟所建立的教研体系吗?
  张胜辉:五校联盟刚开始每次活动时都是展示语文、数学、英语三节课,这就要求五校三科的教师要同时外出听课,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于是,我们统一学校教研活动时间,周二为英语,周三为语文,周四为数学。联盟活动每周去一所学校,参与一个学科的两节课,与学校教研时间同步。这样既保证了同学科教师有时间参与教研,而且不需要临时调课。
  在形式上,从领导示范到骨干引领再到全员参与;在内容上,从课堂教学到专题研究,从主要学科到综合学科;在安排上,从一周一商量到按学期计划进行;在成果上,从教学反思到联盟年会到案例出版,一切都越来越完善。
  记者:五校联盟发展至今,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张胜辉:五校联盟成立四年多来,取得的成绩还是非常显著的。首先是“成就校长”。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人。2013年10月第一次活动,校长们就约定每一次活动校长都要参加,活动结束后,微信平台上还要有校长们的反思或感悟……参与是最好的重视,陪伴是无声的号召,更是无言的引领。校长参与课堂教学研讨,便有了课程实施的第一手资料,能站在学校宏观的角度思考课程的实施,能更快速、更有效地推动课程改革的步伐。
  其次是“发展教师”。四年的时间,参与式研讨已经在五校全体教师心中树立起了教研的意识,改变了教师的工作习惯。在教师专业得到极大发展、提升的同时,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北二分校的叶峰亮老师执教的语文优质课获全省第一名,并代表河南省参加了全国大赛;2016年和2017年,五校教师多人次参加省级优质课学科竞赛并获奖,参加洛阳市学科优质课比赛所有学科均有教师获一等奖……
  第三是“发展学生”。教师专业的发展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我们看到,联盟活动时,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卓然而立,侃侃而谈;小组活动时,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主动沟通;主题队会课上,每一个学生都倾情演绎,求真向善;科学探究课上,每一个学生都低眉顿首,思索探究;艺术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载歌载舞,挥毫泼墨……在我们五校的课堂上,我们都努力让学生成为大写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第四是“发展学校”。在五校之间组织开展联盟活动,对五所学校来说形成了管理互促、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的局面。依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既有五校相同的教研内容,又注重突出各校的不同。比如,二实小的新教师培养,突出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行知小学的生活课程体系,突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旨在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基;龙泰小学的智德课堂,印证了学校的厚德文化;西高明德小学的规范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化,教育教学流程化,突显了管理的高效;北二分校在和谐团队建设中激发教师提升意识……这些既体现了和而不同,又做到了美美与共。
  第五是“推出专著”。2016年4月,河南省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在北二分校召开前夕,《做有专业尊严的教育者》一书出版,书中记录了五校联盟近三年的研修之路,虽然内容还显稚嫩,理论亦不高深,但它真实记录了五校联盟人走过的一段教育历程。
  记者:张校长,您对五校联盟今后的發展有什么预想吗?
  张胜辉:五校联盟发展至今实际上已走入一个瓶颈期。如何继续发展?今年四月份我们请来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主任陈向明教授,北京教育学院王晓玲博士,河南省教研室申宣成博士,请他们给五校联盟把脉指导。陈教授对联盟的立意定位、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盟教研的形式及目前呈现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肯定了联盟发展的成效。她建议联盟今后的发展要注重体制建设,要将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将教研的“灌输”改变为教师的主动“参与”,并注重拓展、跨界;五校在联盟发展中要抓住问题所在,为了“共同的事业”要有“相互的投入”和“共有的储备”,以此真正建立联盟共同体。王晓玲博士评价五校联盟联片教研的最大特点是“真”,有“真心的合作”“真实的表达”和“真情的投入”。王博士从“思”“形”“效”三方面对联盟发展提出建议:要勤于反思,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出真知;要在合作中注意教师的平等参与、共同参与,要有共同愿景;要注重对联盟教研效果进行科学测评,并借助测评结果科学规划联盟今后的发展方向。申宣成博士对五校联盟的发展及成效进行了肯定。他说,联盟教研的形式具有代表性,五所学校既注重团队,又求同存异,达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联盟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站稳讲台,并做到关注教材、关注学生。
  有了四位专家的把脉,我们明确了联盟今后的发展方向,相信“本真课堂”的五校联盟会越来越好。
  记者:张校长,您认为五校联盟最值得称赞的是什么?
  张胜辉:反思四年历程,五校联盟的做法其实并不算领先,但一切都是最真实、最朴素的,其中最值得称赞的是那一份“坚持”。坚持至今的173次教研活动,所有校长除外出学习外每次都坚持参加,教师也坚持做到每周积极参与……做好一周不难,难的是做好每一个学期,做好四年八个学期,所以这一份“坚持”最值得称赞。
  记者:请您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今天的访谈。
  张胜辉:做教师,就让我们做有专业尊严的教育者;做教育,就让我们做砥砺前行的专业引领者。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材内容在编排上有哪些特色?我们如何以教材为本实施精准教学,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能力?  一、读懂教材,梳理特色  习作教材依据2011年版课标编写,既致力于习作素材的长期阅读积累,又注重从课文中学习习作方法,内容的安排呈现序列化,习作能力呈现螺旋上升,在理解与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大大降低了习作起步阶段的难度。  1.对应课标要求,明晰学段
倡导和探索群文读写的最初动因,源于实施与研究群文阅读时“不尽兴、不精准和不清明”等实践体验。从群文阅读到群文读写,概念递变的背后,昭示了我们对群文的重新认识,对群文教学形态的重新定义,同时也寄托了我们对群文读写承载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殷切期盼。  一、正视群文阅读的实践缺憾  自群文阅读诞生以来,无论是一线教师对它的实践推进,还是研究者的理论辨析,一般都将其局限于阅读教学的视野,把群文阅读视作小学语
习作指导,缺少的不仅是“文理”的给予,更是“文脉”的疏通,脱离学生实际的纸上谈兵会令学生无所适从。贴近学生的真实需要,让习作教学“走心”,有利于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一、唤醒记忆,关注内心世界  生活即素材,然而许多生活的印迹留存在人的记忆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隐退。如果在隐退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相似情景模块的碰撞,它就很难被再一次激活起来。习作指导中,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那些既有的生活存储,让这
文本解读  《一起做游戏》是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次口语交际,旨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培养乐于交往的意识和友善待人的行为习惯。  教材内容分三大部分:  一是导语。“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吧!”一句话点出了儿童喜闻乐见的口语交际话题“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口语交际。  二是情境图。教材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呈现了“贴鼻子”这个传统游戏的场景,引发学生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实现课程育人、知识育人、文化育人功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如何重建教学价值观、课程知识观、教学过程观学习观,回归教学的育人本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  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校长领衔的“东林小学语文教学团队”提出的“素养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处于弱势地位。表现为习作教学内容依附于阅读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附属品”,缺乏训练体系;习作训练要素不清晰,教学重点难以突出;习作目标泛化,很难体现一课一得。鉴于此,统编本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习作教学,虽然内容与阅读教学仍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编排上自成体系。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编排的主要特点是“小练笔”“大作文”“习作单元”
40年来,语文教学定位一直在变化中。从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中心”、90年代的“能力本位”、课改后的“三维目标导向”,到今天“核心素养”的提出,见证了社会对于学科教学价值的认识、发展与完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定位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功能已经从立足知识、技能深化到思维、审美、精神层面。教与学的目的是为了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部分的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现实中很多学生谈文色变,提起作文就心烦。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读得多了,自然也就会写了。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捷径就是广泛阅读,积累语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课文读熟了吗?生字词会写吗?(生答)  师:好,那我们开始听写。这一课有三个生词,准备好,听写第一个:监生。(生听写)  师:“监生”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  师:是的,你还知道古代对读书人有哪些称呼吗?  生:秀才。  生:進士。  生:举人。  师:对,这都是对读书人的称呼,
偏旁在传统汉字学范畴指合体字的两个组成部分,即形旁和声旁。形旁和形旁构成会意字,形旁和声旁构成形声字。可是,汉字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中有很多偏旁不能表音和表义了,比如“工”现在读ɡōnɡ,在原形声字“江”“项”中就不能表音了;“月”是肉月旁,在“服”字中却与肉、月无关,看甲骨文,该字写作“”,左上是“凡”(盘子),右部是“又”(手)摁住“”(卩,跪人),即楷书“”(音fú),合起来以强迫跪人持盘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