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地球仪的改进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lei247472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是一颗不发光、不透明的行星,当太阳光照过来时,面对太阳的一面变亮,背对着太阳的一面变暗。而我们平时见到的地球仪整个表面都是明亮的,虽然能够方便我们观察地球仪上的各个地区,但它并不能代表宇宙中地球的真实形象。在实际的教学中,讲解谁先迎来黎明、晨昏线在哪里、极昼和极夜等内容时都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借助手电筒,在尽可能黑暗的环境下做实验,而且整个实验过程很麻烦,效果也不理想。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改进制作了一种发光地球仪。
  制作材料
  白色圆形KT挡板、塑料棒、LED灯带、充电宝、塑料材质地球仪。
  制作方法
  1. 将地球仪的球体取下,沿着其中一条经线把地球仪分割成东西两个半球(如图1)。
  2. 沿着地球仪的地轴方向固定一根塑料棒(如图2)。
  3. 在塑料棒的中心点固定一块竖直的、白色的圆形KT挡板,挡板的直径略小于地球仪的直径(如图3)。
  4. 在挡板的一侧固定LED灯(如图4)。
  5. 把地球仪两个半球合上,用胶水粘住。
  教具优点
  当打开电源,我们能够看到发光地球仪的实际效果(如图5)。和传统的发光地球仪相比,这种地球仪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于内置光源,无论静止还是在转动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一半亮、一半暗,更加真实形象地模拟了我们的地球。用上面这个自制发光地球仪去执教《地球的运动》这一單元时,现象会变得非常直观,晨昏线在哪里、谁先迎来黎明、极昼和极夜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地球的极昼和极夜现象等内容的讲解会变得非常简单,比原来用地球仪、手电筒的组合效果要好得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311209)
其他文献
采用多道瞬态瑞雷波法对不同尺寸的水泥混凝土试件上的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利用时域分析法分析振动信号中体波和面波的分离情况,确定了合适的试件尺寸和震源位置,利用相位变换广义
要搞清一年四季,需要从两个方面共同着手:一是四季的基本特征,二是四季的一些表现(表征)。前者是根本,后者是必要的补充。  首先,引导学生搞清四季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季的基本原理是,一年中的不同时期,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射强度、照射时间是不一样的,从而引起接收到太阳的热量多少不同,形成了冷热的差异,导致四季的交替变化。  从湘版老教材的这则“指南车信箱”可
[目的]为枣瓜间作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调查枣树根系、土壤水分、西瓜的产量品质和效益、西瓜根系的垂直分布研究了压沙地枣瓜间作的栽培行间距。[结果]枣树与西
[目的]探讨3种饼粕不同组合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方法]将豆粕、花生粕和棉籽粕分别按1/3和2/3的比例合成6个组合,利用短期人工瘤胃技术研究6种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液pH值、
科学概念的形成通常以对事物或现象充分观察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小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需要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共同参与.小学生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