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融合教育正成为特殊教育领域热门的议题。融合教育强调,特殊教育需要通过整体的、系统化的变革来应对特殊儿童多样化的需求。然而,关于目前融合教育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践策略。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推进普特融合教育发展的探索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普特融合教育发展;探索
引言
教育是一种完美的教育理想,是一种教育哲学,它不仅是一种教育安置模式的变革,更是一种力求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水乳交融”的教育思想,是对“真、善、美”的一种教育追求,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
一、全面落实国家特殊教育工作要求,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
在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实现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及所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达到了普通学生平均经费8倍的标准。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就餐、塑胶操场建设和多感官情景教室建设三项工程,减轻了特殊儿童家庭负担,改善了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满足了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必须要专业化
特殊教育对象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要远比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大得多。从特殊儿童类型来看,有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普系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学习困难儿童以及多重障碍等等多种类型。每类特殊儿童无论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都有极大差异,这种差异客观上要求特殊教育教师要具备多种技能,才能适应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另外,同一类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也十分巨大,如自闭症普系障碍儿童,仅从类别上看有多种类型,如有典型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瑞特症、Hell症等等,而且每类自闭症普系障碍儿童个体差异也十分显著。对特殊教育教师来说,不仅要掌握教育学、康复学、心理学、医学等相关知识,还要对特殊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诊断和评估,这对特殊教育教师来说,是一个专业化程度更高的专门职业。
三、融合教育的具体策略
1.营造认同与接纳、安全与归属的心理环境
教师在对待特殊需要儿童时要有正常的心态和语言,避免让正常幼儿对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态度产生转变。因此,教师在评估有特殊需要儿童时应该谨慎。老师认同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其他孩子就会认同接受有特殊需要的伙伴,孩子获得安全感。因此,营造认同、接纳、安全、归属的心理环境,是特殊需要儿童融入班级的必要条件。
2.加强融合教育教师素养培训
根据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分类规划、优先建设、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原则,科学确定融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统筹规划融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提升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管理力度与使用效能,全面提高融合教育工作质量,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了面向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管理人员及教师的专题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及管理人员对融合教育的认识,打开了资源中心运作的思路,提高了资源设备的实践操作技能。
3.“针对性”学习应对特殊需要儿童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教师未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类有特殊需要儿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老师要认识和熟悉每个幼儿的特殊性,他的家庭背景、症状以及心理特点和特殊性都需要得到关注。然后根据每个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教育,充分认识幼儿行为的意义,整体把握孩子的情况;其次,查阅有关教育的书籍或者询问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要保证在最短的时间中去对特需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更好的帮助幼儿去成长和学习。
4.个性评价
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标准要多元化。正所谓“多一把衡量评价的尺子,就多一个优秀的学生。”家长对融合教育最大的认同来自孩子的变化与进步。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在家校共育过程中,鼓励家长无限相信特殊孩子的潜能,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康教工作,帮助每一个特殊孩子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资源中心为特殊学生建立学习成长档案,通过个性化、发展性的评价,发现、激励、展现特殊学生的每一个成长亮点,为特殊学生的成长、家长的认同支持注入新的动能。
5.制订个性化教育教学计划,提升班本课程的适宜性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教育,就需要制订个性化教育教学计划,要提升课程安排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让每一个普通儿童和特殊需要儿童都得到顾及,不管从课程安排还是活动安排上都需要每一个幼儿的参与。老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去设计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设计的个性和趣味性。而且在教学中要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有进一步的互动和了解,最大力度地去提高儿童之间的发展和成长。
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是融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西方历史上有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教育,一体化(Integration)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随着全纳教育以及融合教育思想的出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特殊儿童应该成为接受教育的平等一员,这不仅是他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他们更应该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特殊儿童应该最大限度地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潜能,而封闭和隔离的环境不利于特殊儿童的发展。我国有关学者提出了“随班就读”这一概念,作为特殊儿童的一种安置形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贯彻实施。無论是“随班就读”还是“融合教育”都是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使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具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随班就读”学生的大量存在需要特殊教育教师必须要进入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开展“特殊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在普通学校中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必须要具有专业性,掌握特殊教育专业技能,才能有效地对随班就读学生开展教育活动。
结束语
总之,融合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新时代的融合教育,不仅需要前沿的特殊教育理论来引领,而且需要适切的行动策略来指导。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推进融合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如何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应对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成业.教师层面推进融合教育应做好“四点”[J].教书育人,2020(08):17-18.
[2]丁勇.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发展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19(09):1.
[3]殷雅竹.探索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J].现代特殊教育,2017(13):5-6.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特殊教育学校
【关键词】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普特融合教育发展;探索
引言
教育是一种完美的教育理想,是一种教育哲学,它不仅是一种教育安置模式的变革,更是一种力求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水乳交融”的教育思想,是对“真、善、美”的一种教育追求,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
一、全面落实国家特殊教育工作要求,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
在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实现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及所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达到了普通学生平均经费8倍的标准。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就餐、塑胶操场建设和多感官情景教室建设三项工程,减轻了特殊儿童家庭负担,改善了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满足了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必须要专业化
特殊教育对象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要远比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大得多。从特殊儿童类型来看,有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普系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学习困难儿童以及多重障碍等等多种类型。每类特殊儿童无论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都有极大差异,这种差异客观上要求特殊教育教师要具备多种技能,才能适应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另外,同一类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也十分巨大,如自闭症普系障碍儿童,仅从类别上看有多种类型,如有典型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瑞特症、Hell症等等,而且每类自闭症普系障碍儿童个体差异也十分显著。对特殊教育教师来说,不仅要掌握教育学、康复学、心理学、医学等相关知识,还要对特殊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诊断和评估,这对特殊教育教师来说,是一个专业化程度更高的专门职业。
三、融合教育的具体策略
1.营造认同与接纳、安全与归属的心理环境
教师在对待特殊需要儿童时要有正常的心态和语言,避免让正常幼儿对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态度产生转变。因此,教师在评估有特殊需要儿童时应该谨慎。老师认同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其他孩子就会认同接受有特殊需要的伙伴,孩子获得安全感。因此,营造认同、接纳、安全、归属的心理环境,是特殊需要儿童融入班级的必要条件。
2.加强融合教育教师素养培训
根据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分类规划、优先建设、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原则,科学确定融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统筹规划融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提升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管理力度与使用效能,全面提高融合教育工作质量,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了面向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管理人员及教师的专题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及管理人员对融合教育的认识,打开了资源中心运作的思路,提高了资源设备的实践操作技能。
3.“针对性”学习应对特殊需要儿童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教师未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类有特殊需要儿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老师要认识和熟悉每个幼儿的特殊性,他的家庭背景、症状以及心理特点和特殊性都需要得到关注。然后根据每个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教育,充分认识幼儿行为的意义,整体把握孩子的情况;其次,查阅有关教育的书籍或者询问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要保证在最短的时间中去对特需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更好的帮助幼儿去成长和学习。
4.个性评价
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标准要多元化。正所谓“多一把衡量评价的尺子,就多一个优秀的学生。”家长对融合教育最大的认同来自孩子的变化与进步。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在家校共育过程中,鼓励家长无限相信特殊孩子的潜能,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康教工作,帮助每一个特殊孩子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资源中心为特殊学生建立学习成长档案,通过个性化、发展性的评价,发现、激励、展现特殊学生的每一个成长亮点,为特殊学生的成长、家长的认同支持注入新的动能。
5.制订个性化教育教学计划,提升班本课程的适宜性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教育,就需要制订个性化教育教学计划,要提升课程安排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让每一个普通儿童和特殊需要儿童都得到顾及,不管从课程安排还是活动安排上都需要每一个幼儿的参与。老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去设计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设计的个性和趣味性。而且在教学中要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有进一步的互动和了解,最大力度地去提高儿童之间的发展和成长。
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是融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西方历史上有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教育,一体化(Integration)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随着全纳教育以及融合教育思想的出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特殊儿童应该成为接受教育的平等一员,这不仅是他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他们更应该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特殊儿童应该最大限度地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潜能,而封闭和隔离的环境不利于特殊儿童的发展。我国有关学者提出了“随班就读”这一概念,作为特殊儿童的一种安置形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贯彻实施。無论是“随班就读”还是“融合教育”都是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使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具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随班就读”学生的大量存在需要特殊教育教师必须要进入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开展“特殊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在普通学校中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必须要具有专业性,掌握特殊教育专业技能,才能有效地对随班就读学生开展教育活动。
结束语
总之,融合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新时代的融合教育,不仅需要前沿的特殊教育理论来引领,而且需要适切的行动策略来指导。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推进融合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如何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应对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成业.教师层面推进融合教育应做好“四点”[J].教书育人,2020(08):17-18.
[2]丁勇.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发展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19(09):1.
[3]殷雅竹.探索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J].现代特殊教育,2017(13):5-6.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