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与沟通、共同构建、推进、生成课程。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成为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的教与学的乐园。基于教学实践经验,选取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表现为切入点,结合教育实例,从尊重、信任、公平、真诚、沟通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新型教师;欣赏;真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师生平等的新模式。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交往的朋友,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样作为平等的一员相互启发、相互作用。上课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心灵交流、思想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一、转变观念,做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造成了教师一人说了算的命令式教学,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萌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认为自己永远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应该看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给予他们一个平等而广阔的空间。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以充分尊重。新课程下的教师要学会从生活阅历中积累成熟,从社会经验中学得练达,从文化知识中汲取修养,从人生追求中获得情感。在教学中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当好向导,给予学生心灵的自由和驰骋的空间。
努力创设师生平等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构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必须努力形成民主和谐的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1、带着童心,在平等交融中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教师就必须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教师应带着一颗童心进入课堂,与学生真诚面对,共同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让学生敞开心扉,自主交流,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这样才能淡化学生被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参演文中角色,可以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在表演中相互补充、争相回答,再次和学生融为一体。
2、少些预设,在动态生成中对话. 现代教学倡导生成,,就是根据课堂学情的变化,师生共同及时接纳弹性、灵活、创新的成分、因素、信息,让师生的思想活动从预设教学中摆脱出来,在探究中不断享受,让每一个个性生命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出活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通过阅读主题潜心内化,即通过“对话”的方式,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这样,课堂的思维空间是开放的、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相互借鉴、补充、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突有所感,忽有所悟。3、耐心倾听,在欣赏尊重中对话.师生平等对话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动态教学过程,它不仅意味着人格对等基础理论的灵魂交融,相互信赖氛围中的心智启迪,更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大写的“人”的一种尊重,是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因此,教师应蹲下来欣赏学生,用一双“儿童的眼睛”欣赏每一个孩子的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加以启发和诱导,使其优势得以更好地发挥。4、回归生活,在真诚开放中对话. 对话、沟通、交往是生活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也应该体现生活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走出“书本语文”这个中心,向“生活语文”回归,回到现实的流动的“生命态”中,进行真实、广泛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活化教材,把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入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课堂,让学生在这个现实的、生活化的环境中展开“对话”。如教学《春雨的色彩》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关注我们身边的植物,并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采访、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有关植物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学生感触深刻,自发地进行环保的宣传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真正实现了语文教育的目的。三、还主动权于学生,让学生做学语文用语文的真正主人. 作为教师,应多给学生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实质上就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启发引导,引爆学生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深入探索,大胆质疑的学习品格。这样既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体尝到成功的快乐。而培养学生的这种主动意识,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且要认清自身的角色,做好“引导人“。比如,在引导读悟体会时,可这样说:“你能读懂什么,愿意把它讲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这样短短的一句问话,学生却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四、重视情感,做学生心灵的聆听者.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亲切、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请并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总之, 在如今的课程改革大潮里,我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种对话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升华,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 严育洪<<话说师生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3] 李德显<<师生权利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师生关系;新型教师;欣赏;真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师生平等的新模式。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交往的朋友,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样作为平等的一员相互启发、相互作用。上课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心灵交流、思想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一、转变观念,做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造成了教师一人说了算的命令式教学,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萌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认为自己永远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应该看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给予他们一个平等而广阔的空间。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以充分尊重。新课程下的教师要学会从生活阅历中积累成熟,从社会经验中学得练达,从文化知识中汲取修养,从人生追求中获得情感。在教学中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当好向导,给予学生心灵的自由和驰骋的空间。
努力创设师生平等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构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必须努力形成民主和谐的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1、带着童心,在平等交融中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教师就必须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教师应带着一颗童心进入课堂,与学生真诚面对,共同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让学生敞开心扉,自主交流,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这样才能淡化学生被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参演文中角色,可以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在表演中相互补充、争相回答,再次和学生融为一体。
2、少些预设,在动态生成中对话. 现代教学倡导生成,,就是根据课堂学情的变化,师生共同及时接纳弹性、灵活、创新的成分、因素、信息,让师生的思想活动从预设教学中摆脱出来,在探究中不断享受,让每一个个性生命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出活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通过阅读主题潜心内化,即通过“对话”的方式,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这样,课堂的思维空间是开放的、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相互借鉴、补充、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突有所感,忽有所悟。3、耐心倾听,在欣赏尊重中对话.师生平等对话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动态教学过程,它不仅意味着人格对等基础理论的灵魂交融,相互信赖氛围中的心智启迪,更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大写的“人”的一种尊重,是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因此,教师应蹲下来欣赏学生,用一双“儿童的眼睛”欣赏每一个孩子的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加以启发和诱导,使其优势得以更好地发挥。4、回归生活,在真诚开放中对话. 对话、沟通、交往是生活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也应该体现生活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走出“书本语文”这个中心,向“生活语文”回归,回到现实的流动的“生命态”中,进行真实、广泛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活化教材,把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入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课堂,让学生在这个现实的、生活化的环境中展开“对话”。如教学《春雨的色彩》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关注我们身边的植物,并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采访、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有关植物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学生感触深刻,自发地进行环保的宣传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真正实现了语文教育的目的。三、还主动权于学生,让学生做学语文用语文的真正主人. 作为教师,应多给学生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实质上就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启发引导,引爆学生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深入探索,大胆质疑的学习品格。这样既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体尝到成功的快乐。而培养学生的这种主动意识,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且要认清自身的角色,做好“引导人“。比如,在引导读悟体会时,可这样说:“你能读懂什么,愿意把它讲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这样短短的一句问话,学生却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四、重视情感,做学生心灵的聆听者.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亲切、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请并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总之, 在如今的课程改革大潮里,我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种对话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升华,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 严育洪<<话说师生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3] 李德显<<师生权利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