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几何画板绘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分子势能

来源 :考试·高考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e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发现,一些教材及教辅资料上绘制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示意图比较粗糙、随意,有失准确性.因此,笔者尝试利用《几何画板》来绘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示意图,同时通过调节变量,来实现局部放大的功能.
  一、 理论分析
  分子力不是万有引力,也并非简单的库仑力,它是由一个分子中所有电子和核子与另一个分子中所有电子和核子之间的复杂因素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的总和,即分子力是一种电磁相互作用力.在有些问题中,我们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简化模型来处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假设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心力,力心就在分子的中心上,且力是呈球对称的,则力的大小常用如下半经验公式来表述:
  f(r)=λrs-μrt(s> t) , ①
  上式右边的第一项为斥力,第二项为引力;r是两分子中心之间的距离;λ、μ为两个大于零的比例系数,s由实验确定,μ由气体种类确定;s>t,一般s介于9~15之间,t介于4~7之间.(例如,对于非极性分子s ≈ 13,t ≈ 7 )
  二、 绘图中的难点
  对于某种气体分子,上式中λ、μ的具体数值较难查到.因此,若以r为横坐标,f(r)为纵坐标绘制分子力示意图就有诸多困难.
  三、 难点的解决
  以氧分子为例,取t=7,s=13,用f1(r)表示氧分子间的斥力,用f2(r)表示氧分子间的引力,则 f1(r)=λr13 f2(r)=-μr7 ②
  当r=r0(r0为平衡距离)时,f(r0)=f1(r0)+f2(r0)=0.
  用f0表示r=r0时,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则
  f1(r0)=λr130=f0 f2(r0)=-μr70=-f0 可得λ=r130f0 μ=r70f0 ③
  再将③式代入①、②式,经整理得到
  f1(r)=rr0-13f0 f2(r)=-rr0-13f0rr0-13
  f0-rr0-7f0 ④
  如果我们以f为纵坐标(以f0为单位长度),r为横坐标(以r0为单位长度),就可以作出比较准确的示意图了.
  四、 具体步骤
  1. 打开几何画板.
  2. 作两条线段r0(约6cm),f0(约5cm),并测量它们的距离.
  3. 作一线段AB,并作AB间的点C(AC略大于r0),测量点C和点A间的距离r.
  4. 选择“度量”菜单下的“计算”命令,分别计算rr0-13f0,-rr0-7f0, rr0-13f0-rr0-7f0并分别标记为f1,f2和f.
  5. 选择r及上面的计算结果,然后选择“变换”菜单下的“标记距离”命令.
  6. 作点O,并将它按直角坐标平移(其中水平部分平移r,竖直部分平移标记的距离f1),得到点O′.
  7. 选择点C,点O′ 然后选择“作图”菜单下的“轨迹” 命令.这样就可得到f1随r变化的图线.
  8. 选择点O,并将它按直角坐标平移(其中水平部分平移r,竖直部分平移标记的距离f2),得到点O″,选择点C,点O″然后选择“作图”菜单下的“轨迹” 命令.可得到随r变化的图线.
  9. 选择点O,并将它按直角坐标平移(其中水平部分平移r,坚直部分平移标记的距离f),得到点O,选择点C,点O然后选择“作图”菜单下的“轨迹” 命令.可得到f随r变化的图线.
  10. 选择点O为坐标原点,r0为单位长度创建一个坐标系.
  这样就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示意图.仔细观察后就能发现,此图与一些中学物理教材及教辅资料上的示意图有着明显的差别(图2为人教版《物理3-1》中的示意图)
  图1
  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距离的关系
  图2
  五、 总结深化
  1. 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将分子力适当变形,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我们很容易地得到了较理想的分子力示意图.从图象可直观看出r0,分子力在r0处向内迅速变化,对固体来讲,体积很难变化,对气体来讲分子间距离约为10r0,分子力可忽略.
  2. 我们也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改变两坐标轴单位长度,并适当移动坐标系,这样能实现将图象局部放大,所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直观地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了.
  3. 若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则分子势能表达式为
  Ep=rr0-12 f0r012-rr0-6f0r06
  ⑤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同一图上作出分子势能的图象.如图4所示的分子势能示意图.由图可直观看出:r=r0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
  图3
  图4
其他文献
考试《高考数学版》杂志是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考试杂志社主办,江苏省教育学会协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国际标准16开.国内统一刊号:CN11-2939/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5962,邮发代号:80—407.是全国唯一研究考试、指导高考总复习的中央级教辅刊物.以提供最新高考动态,准确把握高考命题信息为原则, 与考试大纲接轨,与高考复习同步,体现其权
期刊
数学学得成功是否在于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高考成绩的高低在于方程思想运用能力的强弱.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方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通过设元建立已知与未知的等量关系,然后通过对等式的研究和处理,达到对问题的解决的一种思维方法.2011年高考浙江理科试卷中第(1)、(5)、(6)、(8)、(10)、(11)、(12)、(13)、(14)、(16)、(
期刊
全国卷选择题有12道小题,共60分,占总分的40%,作为第一大题,做好选择题会使信心增强,有利于后续试题的解答.由于选择题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即“四选一”.因此,解选择题只要做对就行,不论用用什么“策略” ,常戏称为“不择手段”.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1. 直接法:  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运算,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对照给出的选择支“对号入座”.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不太合理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多媒体不仅没有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的重点难点不能突出和突破,浪费教师的大量精力和体力.针对上述现象,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要清楚
期刊
近做全国各地高考模拟题,发现以“酒驾”为素材的题目出现的频率较高.此类题目一方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教育,可谓“一石二鸟”.下面采撷五例并加以解析,供参考.  例1 (广州市模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规定:车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在20~80mg/100ml(不含80)之间,属酒后驾车,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
期刊
1 引言  当前对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课题,拜读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论著,感触颇深.在平时的教学调研过程中,笔者听课的同时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立足点到底在什么地方?在教学过程中到底是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备课成果”,让学生感叹教师的“渊博知识”、聆听教师的“精辟讲解”;还是让学生充分暴露他们的“解题困惑”,点亮他们的“思维之火”.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
期刊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在江苏历年的高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2008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江苏高考解析几何的成功命制一直被认为是江苏高考试题的一个亮点,被其他省市所推崇,也引领着全国高考解析几何的方向.四年过去了,欣赏着这些精彩的试题,激动之余,总想冷静地问问自己,江苏高考解析几何的复习方向是什么.基于高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理念,笔者再次回顾了教材和考试说明中的相关内容:  (1
期刊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五第二章的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为: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受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的老师会把本节课上成习课题,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解题模式去反复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
期刊
数列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而数学思想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有着普遍的应用意义,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只有对数学思想理解透彻做到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  下面结合实例分析如何从数学思想的高度出发解数列问题,旨在开启思维、拓宽思路,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对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量教学实践表明,知识和概念的习得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反思性学习”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起,通过学生对经历过的学习活动再次进行回顾和思考,总結和发现出新的东西,进而完成知识的固結,并获得能力上的提升.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多年,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引导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其洞察数学的事实和本质,学生知识同化和顺应的水平亦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反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