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来源 :考试·高考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ng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列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而数学思想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有着普遍的应用意义,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只有对数学思想理解透彻做到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
  下面结合实例分析如何从数学思想的高度出发解数列问题,旨在开启思维、拓宽思路,让我们对该类问题的认识上个新的台阶,所形成的解题方法成为源头活水.
  一、 函数与方程思想
  例1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S100=10,S10=100,那么S110=_________.
  分析1:由已知条件列方程组,求出a1与d,代入公式即可求获得.
  解法1:设数列{an}的公差为d,则S10=10a1+10×92d=100
  S100=100a1+100×992d=10a1=1099100
  d=-1150
  ∴S110=11a1+110×1092d=-110.
  分析2.由于Sn=d2n2+a1-d2当d≠0时,Sn是关于n的缺常数项的二次函数,故可构造函数解之.
  解法2:设Sx=ax2+bx,则S110=1002a+100b=0
  S10=102a+10b=100a=-11100
  b=11110,
  ∴Sn=-11100x2+11110x.从而S110=-11100×1102+11110×110=-110.
  分析3:由于Snn=d2n2+a1-d2n=d2n+a1-d2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d≠0),因此可用点共线的性质求解.
  解:由点10,S1010,100,S100100110,S110110共线,则
  10100-10010100-10=S110110-10100110-100,解得S110=-110.
  评注:法1就是列方程组和求解的过程,体现的是方程的思想;法2则站在函数的高度分析数列问题,直击问题本质,体现了函数在解答数列问题中的独特魅力;法3是函数与方程思想的统一.事实上,本题揭示了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若Sp=q,Sq=p(p≠q),则Sp+q=-(p+q)”.
  二、 数形结合思想
  例2 已知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Sp=Sq(p≠q),则Sp+q=_________.
  分析:∵Sn=na1+n(n-1)2d=d2n2+a1-d2n.由题设知d≠0
  ∴Sn是n的二次函数(缺常数项),其图象是由过原点的抛物线上的点构成.如图所示:
  又因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n=p+q2,故Sp+q=0.
  评注:借助函数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数列,
  直观、明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 分类讨论思想
  例3 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前n项和Sn>0(n=1,2,…).
  (Ⅰ) 求q的取值范围;
  (Ⅱ) 设bn=an+2-32an+1,记{bn}的前n项和为Tn,试比较Sn与Tn的大小.
  分析:由于影响Sn的主要因素是q,故本题应首先对其讨论.
  解:(Ⅰ) 因为{an}是等比数列,Sn>0,可得a1=S1>0,q≠0.
  当q=1时,Sn=na1>0;
  当q≠1时,Sn=a1(1-qn)1-q>0,即1-qn1-q>0,(n=1,2,…)
  上式等价于不等式组:1-q<0,1-qn<0,(n=1,2,…) ①
  或1-q>0,1-qn>0,(n=1,2,…) ②
  解①式得q>1;解②,由于n可为奇数、可为偶数,得-1<q<1.
  综上,q的取值范围是(-1,0)∪(0,+∞)
  (Ⅱ) 由bn=aa+2-32an+1得bn=anq2-32q,Tn=q2-32qSn.
  于是Tn-Sn=Snq2-32q-1=Snq+12(q-2).
  又∵Sn>0且-1<q<0或q>0
  当-1<q<-12或q>2时Tn-Sn>0即Tn>Sn
  当-12<q<2且q≠0时,Tn-Sn<0即Tn<Sn
  当q=-12或q=2时,Tn-Sn=0即Tn=Sn
  评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在中学数学各章节中都有所体现,数列中能引起讨论的有两处:(1) 利用公式an=Sn-Sn-1时要分n=1和n≥2;(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要分q=1,q≠1两种情况.
  四、 整体思想
  解题时,把一些结构相同的式子整体看待,以简化推理和运算,即所谓“整体思想”用这种思想解决数列运算往往有奇效.如例1中还可以运用整体思想来解,得到下面解法:
  解法4 ∵S100-S10=90(a11+a100)2=-90,
  ∴a11+a100=-2,又∵a11+a100=a1+a110=-2,∴S110=110(a1+a110)2=-110.
  例4 设正项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12,前n项和为Sn,且210S30-(210+1)S20+S10=0.
  求{an}的通项;
  分析:关键求出公比q.注意等比数列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解:(Ⅰ) 由210S30-(210+1)S20+S10=0得210(S30-S20)=S20-S10,
  即210(a21+a22+…+a30)=a11+a12+…+a20,
  可得210·q10(a11+a12+…+a20)=a11+a12+…+a20.
  因为an>0,所以210q10=1,解得q=12,因而a1=a1qn-1=12n,n=1,2,….
  评注:从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开阔了视野,能居高临下,从本质上把握解题方向,优化了思维结构.本题运用了等比数列的性质:S2n-Sn=a2n+a2n-1+a2n-2+…+an+1=qn·Sn
  五、 归纳思想
  例5 下面数表
  1=1
  3+5=8
  7+9+11=27
  13+15+17+19=64
  21+23+25+27+29=125
  所暗示的一般规律是 .
  分析:很明显应该从观察特例入手,逐步探求其规律性,这就是“特殊到一般”学科思想.“观察—归纳—猜想”是解决此类的最基本的策略.
  解析:设第n行左边第一个数为an,则a1=1,a2=3,an+1=an+2n.叠加得an=n2-n+1,而第n行等式左边是n个奇数的和,故第n行所暗示的一般规律是(n2-n+1)+(n2-n+3)+…+[n2-n+(2n-1)]=n3.
  评注:归纳、猜想、证明是解决数列中探索性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素材.本题除体现“归纳思想”,也考查了“观察和概括”能力和“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
  六、 类比思想
  例7 已知等差数列有一性质:若{an}是等差数列,则通项为bn=a1+a2+…+ann的数列{bn}也是等差数列.类似上述命题,相应的等比数列有性质:若{an}是等比数列(an>0),则通项为_________数列{bn}也是等比数列.
  分析:本题是将等差数列的算术平均数类比等比数列的几何平均数,应填bn=na1·a2…an,下面来证明类比的正确性.
  设q是等比数列{an}的公比,则bn=na1·a2…an=nan1·q1+2+…+(n-1)=a1·qn-12,因此{bn}是等比数列.
  评注:有些数学问题的性质十分类似,运用类比的方法可以发现规律,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知识迁移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 转化与化归思想
  例8 设a0为常数,且an=-2an-1+3n-1(n∈N).求通项an.
  分析: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式,是数列各项间内在关系的本质反映,但它抽象犹如“笼着轻纱的梦”,倘能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乃解决问题的良策.
  解法1:两边同除以(-2)n,得an(-2)n=an-1(-2)n-1+13·-32n
  令bn=an(-2)n,则bn-bn-1=13·-32n
  ∴bn=(bn-bn-1)+(bn-1-bn-2)+…+(b2-b1)+b1
  =13-32n+-32n-1+…+-322+
  a1-2=13·-3221--32n-11--32-
  12(1-2a0)
  =…=15-32n-1+a0
  ∴an=(-2)nbn=…=15[3n+(-1)n-1·2n]+(-1)n·2na0.
  解法2:由an=3n-1-2an-1(n∈N)得an3n=13-23·an-13n-1.
  设bn=an3n,则bn=-23bn-1+13.即:bn-15=-23bn-1-15,
  (1) 当a0≠15时
  得bn-15是以b1-15=2315-a0为首项,-2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则bn-15=2315-a0-23n-1=15-a0(-1)n-123n,
  得:an3n=bn=15-a0(-1)n-123n+15,
  即an=15[3n+(-1)n-1·2n]+(-1)n·2na0.(*)
  (2) 当a0=15时,
  由b1-15=2315-a0=0,得b1=15,又由bn-15=-23bn-1-15
  知bn=bn-1=bn-2=…=b1=15,进一步得到an=3n·15,也适合上面的(*)an=15[3n+(-1)n-1·2n]+(-1)n·2na0.
  综上所述,有(1)、(2)得an=15[3n+(-1)n-1·2n]+(-1)n·2na0
  解法3:用待定系数法
  设an+λ·3n=-2(an-1+λ·3n-1),即:an=-2an-1-5λ·3n-1,
  比较系数得:-5λ=1,所以λ=-15 所以an-15·3n=-2an-1-15·3n-1,
  所以数列是an-3n5公比为-2,首项为a1-35的等比数列.
  ∴an-3n5=1-2a0-35(-2)n-1(n∈N).即an=15[3n+(-1)n-1·2n]+(-1)n·2na0.
  评注:法1是将递推数列化为形如an+1-an=f(n)类型;法2是化为形如an+1=can+d的类型;法3则是通过待定系数法直接化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是数列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由递推公式求通项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也是一个难点,解决这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化归为我们熟悉的问题.
  总之,数列问题历来是高考的热点问题,由于它能有效地考察考生的多种能力, 其解答过程大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故深受命题者的青睐,倘若能站在学科思想的高度去把握数列问题,就相当于站到了阵地的制高点,问题解决起来犹如驾轻就熟,给人一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舒适感觉.
其他文献
2012年2月11日的“北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联合自主招生联盟称为“北约”)自主招生试题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  若锐角△ABC的外心为O,则点O到三角形三边BC,CA,AB的距离之比为 .(用角A,B,C表示①)    本题可以这样解:如图, OD,OE,OF分别垂直BC,CA,AB于D,E,F,因为△ABC内接于圆O(设其半径为R),故∠BOC=2∠BAC,
期刊
含参问题历来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由于参数的引入,让历年的高考试题异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好题层出不穷,每年都有让老师们津津乐道的佳作出世.但含参问题同时也是让老师和学生们大感头疼的一个知识点,它涉及面广,各种文章、参考书都罗列了形形色色的所谓“技巧”,题目做多了,往往陷入了技巧性的怪圈.各种模考卷、参考书都极尽挖掘之能事,而对于含参问题的一些最基本的求法,反而忽略了.高考出卷者和各地的老师也在玩躲
期刊
考试《高考数学版》杂志是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考试杂志社主办,江苏省教育学会协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国际标准16开.国内统一刊号:CN11-2939/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5962,邮发代号:80—407.是全国唯一研究考试、指导高考总复习的中央级教辅刊物.以提供最新高考动态,准确把握高考命题信息为原则, 与考试大纲接轨,与高考复习同步,体现其权
期刊
数学学得成功是否在于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高考成绩的高低在于方程思想运用能力的强弱.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方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通过设元建立已知与未知的等量关系,然后通过对等式的研究和处理,达到对问题的解决的一种思维方法.2011年高考浙江理科试卷中第(1)、(5)、(6)、(8)、(10)、(11)、(12)、(13)、(14)、(16)、(
期刊
全国卷选择题有12道小题,共60分,占总分的40%,作为第一大题,做好选择题会使信心增强,有利于后续试题的解答.由于选择题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即“四选一”.因此,解选择题只要做对就行,不论用用什么“策略” ,常戏称为“不择手段”.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1. 直接法:  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运算,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对照给出的选择支“对号入座”.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不太合理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多媒体不仅没有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的重点难点不能突出和突破,浪费教师的大量精力和体力.针对上述现象,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要清楚
期刊
近做全国各地高考模拟题,发现以“酒驾”为素材的题目出现的频率较高.此类题目一方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教育,可谓“一石二鸟”.下面采撷五例并加以解析,供参考.  例1 (广州市模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规定:车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在20~80mg/100ml(不含80)之间,属酒后驾车,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
期刊
1 引言  当前对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课题,拜读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论著,感触颇深.在平时的教学调研过程中,笔者听课的同时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立足点到底在什么地方?在教学过程中到底是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备课成果”,让学生感叹教师的“渊博知识”、聆听教师的“精辟讲解”;还是让学生充分暴露他们的“解题困惑”,点亮他们的“思维之火”.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
期刊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在江苏历年的高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2008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江苏高考解析几何的成功命制一直被认为是江苏高考试题的一个亮点,被其他省市所推崇,也引领着全国高考解析几何的方向.四年过去了,欣赏着这些精彩的试题,激动之余,总想冷静地问问自己,江苏高考解析几何的复习方向是什么.基于高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理念,笔者再次回顾了教材和考试说明中的相关内容:  (1
期刊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五第二章的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为: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受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的老师会把本节课上成习课题,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解题模式去反复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