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变动

来源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采用组群分析方法,利用CGSS2003—2008年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定量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人口年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年龄效应和组群效应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前者的增长率高于后者。消费差距的年龄效应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消费差距的组群效应则保持稳定增长。老龄化和组内效应对消费差距变动的贡献明显。最后,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教育投资、缓减老龄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消费支出;年龄效应;组群效应;消费差距
  文章编号:2095-5960(2014)05-0001-09;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及文献述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勿庸置疑。收入水平、公共支出水平、不确定性以及习惯等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中国的一个现实情况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使中国经历了剧烈的人口转变,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已由1990年的2106‰下降到2011年的1193‰,而老年抚养比则在2011年稳步上升到123%。消费的主体是人口,中国少子化和老龄化的人口学特征必然与居民消费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中国人口年龄分布与居民消费的变动进行研究,进而探讨不同年龄段居民消费的差异,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居民消费行为一般规律的认识,还有助于政府设计和调整刺激居民消费的相关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虽然经济增长过程中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密切关注,但从人口年龄分布与动态特征视角来研究消费变动的文献还较为鲜见。周绍杰(2009)利用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城市家庭调查数据(UHS),研究了中国6个省区的家庭收入、消费以及储蓄率的人口年龄分布[1]。郝东阳和张世伟(2011)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2002年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随着户主年龄的上升家庭消费呈S型分布[2]。虽然消费差距比收入差距更能准确地反映家庭之间的福利差异,但对消费差距的研究却相对较少,Deaton&Paxson(1994)对美国、英国和台湾的家庭消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这三个地区的消费差距均呈扩大的趋势,而且消费差距扩大的程度相当[3]。Ohtake&Saito(1998)对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研究同样也发现了消费差距不断扩大的特点,并把其主要原因归结为日本的老龄化 [4]。Aguiar&Bils(2011)的研究结论与Deaton et al(1994)较为一致:美国在1980—2010年间,消费和收入的差距均不断扩大[5]。但Krueger&Perri(2006)的研究并不支持该结论,他们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各分位数比值和对数消费方差发现,美国1980年代消费差异并未产生显著的波动[6]。由于微观调查数据难以获取,国内对消费差距的探讨则更为匮乏,现有文献主要专注于对某类消费支出差异的分析。如解垩(2008)对城乡居民健康消费的差异进行了测度[7];贾帅帅(2011)测算了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的不均衡程度[8];戴平生和庄赟(2012)计算了消费结构的各项基尼系数,发现医疗、教育和居住类消费是总消费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9]。国内从人口年龄角度对消费差距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曲兆鹏和赵忠(2008)利用CHIP1988、1995和2002年的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消费不平等问题,但并未发现老龄化对消费不平等有明显影响[10]。
  从现有文献来看,对人口年龄与消费的研究仅考虑了消费的年龄分布,没有进一步对消费差距进行探讨,而目前中国对于消费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消费差距的测度,从人口年龄角度对消费差距的讨论较少;少数涉及人口年龄结构的研究仅限于对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缺乏对中国城镇家庭消费差距的研究,而且使用的数据资料较为陈旧。基于现有文献的不足,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2005、2006和2008年的数据,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视角研究中国城镇家庭消费的分布与消费差距。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贡献在于:以中国城镇家庭为研究对象,把人口年龄结构纳入分析,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和消费差距的变动进行研究,挖掘居民消费变动的人口年龄结构因素,为中国设计扩大内需的政策和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二、数据说明与统计描述
  (一)数据说明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缩写为CGSS)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从2003年开始每年一次,调查范围覆盖了全国大多数省区,对于整个中国而言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内容涉及个人及家庭的丰富信息,是不可多得的开放式微观数据资料。
  本文采用的是CGSS第一期的数据资料,包含了2003、2005、2006和2008年的调查数据。在使用前对数据进行了以下筛选处理:(1)只保留四次调查都覆盖的省份,共有27个省份(不含青海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港澳台);(2)只针对城镇家庭居民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3)将被访问者的年龄限定在18—70岁之间。由于研究的主要变量是家庭的基本生活费支出,为了控制家庭规模的影响,必须把家庭支出换算成家庭人均值,考虑到所使用的数据情况,本文采用OECD平方根规模指数进行换算:将家庭基本生活费支出除以家庭人口规模的平方根即可得到家庭人均基本生活费支出,本文接下来的分析均以此指标来代替家庭消费支出。中国各地区间价格水平存在差异,同一消费水平在不同地区的实际购买力是不同的,如果不考虑价格的影响,则不能真实反映消费差距,因此,采用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所有的消费指标进行了以2006年为基期的调整。经过数据的筛选和处理,包括去掉消费数据中1%最高和最低的异常值后,最终的样本只保留了家庭收入和消费为正,并且被访问者年龄以及其他关键变量均不缺失的15248个样本。   (二)数据的基本统计描述
  表1报告了被调查的家庭的基本人口特征。从表1中可以发现,样本中被访问者的平均年龄在逐渐增加,由2003年的4249岁增加到了2008年的44岁。教育年限①①小学为6年,初中为9年,高中或中专为12年,大学或大专为16年,研究生及以上为19年。也呈增加的趋势,反映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城镇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镇居民的家庭规模有缩小的趋势,家庭的平均人口由332减少到了2008年的218,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城镇居民生育意愿降低的现象,符合中国生育率降低的现实。
  表2提供了各调查年份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及消费差距的变动情况,从中可以发现,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反映出中国城镇居民分享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显著地提高了消费水平。在表2中计算了多个常用的衡量差距的指标,如对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②②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对数标准差s=1n∑ni=1(logci-log)2,变异系数为v=1n∑ni=1(ci-)2
  ,基尼系数为gini=2n2∑ni=1i(ci-),泰尔指数为theil=1n∑ni=1cilog(ci),其中,ci和分别为消费及其均值。。各个衡量差距的指标变化规律是基本一致的,总体表现出上升的态势(除了2006年有小幅下降),这说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表5消费差距变动的分解
  2003—20052005—20082003—2008总变动00189 00649 00838 人口效应00077 00124 00168 组内效应00207 00496 00680 组间效应-00074 00098 0.0003 从表5中可以有如下发现:第一,消费差距的变动在各个时间区间内都为正,且变动量逐渐增加,这反映了在样本区间内,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差距的确是扩大了,而且消费差距的扩大有恶化的趋势。第二,出生组内的消费差距是总体消费差距变动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强度有增加的趋势,而与组内效应相比,组间效应很小,这说明了中国城镇居民在2003—2008年间消费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同一出生组内老年人和年轻人消费差距的拉大,这与图5中控制了组群效应后消费差距随着年龄增加而扩大的年龄—消费曲线相对应。第三,各个时期人口效应分解的结果都表示,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差距的影响都不容忽视,这一发现与曲兆鹏和赵忠(2008)不同,他们对中国农村的研究表明老龄化对不平等的影响非常微小。而本文的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差距存在着显著的影响,而且影响作用有增强的趋势,这暗示着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在中国城乡间可能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值得更深入研究。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组群分析方法,利用CGSS2003—2008年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剖析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人口年龄特征:(1)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年龄效应和组群效应均呈递增趋势,年龄效应的增长率高于组群效应的增长率。(2)消费差距的年龄效应虽有波动,但也呈增长趋势,消费差距的组群效应则始终保持增长。(3)老龄化和组内效应对消费差距变动的贡献明显。
  前两个特征意味着,中国城镇居民年轻一代的消费水平要高于年老一代,年轻一代的消费差距也大于年老一代,在同一代人内部,消费差距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扩大。后一特征则说明人口老龄化使社会面临着更沉重的消费差距扩大压力。对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并防止消费差距的过度扩大:第一,加快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医疗等方面,提高老年人的消费信心,释放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第二,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关键,而降低教育不平等是缩小组群内部消费差距的长效路径。第三,必须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保持足够的重视,老龄化不仅不利于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且会扩大消费差距,造成社会福利的不平,中国政府应围绕减缓老龄化、增加消费的生力军等方面,审时度势地调整相关政策,以达到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周绍杰,等. 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消费和储蓄行为:一个基于组群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9 (4):1197-1218.
  [2]郝东阳,张世伟. 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年龄分布[J].消费经济,2011 (5):3-7.
  [3]Deaton, and C, Paxson. Intertemporal Choice and Inequalit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4,102(3):437-467.
  [4]Ohtake, Fumio and Makoto Saito. Population Aging and Consumption Inequality in Japan[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1998,44(3):361-381.
  [5]Aguiar, M. A., and M. Bils. Has Consumption Inequality Mirrored Income Inequality?[R].NBER Working Paper No. 16807, 2011.
  [6]Krueger, Dirk, and Fabrizio Perri. Does Income Inequality Lead to Consumption Inequality? Evidence and Theory [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6, 73(1) :163-193.
  [7]解垩. 城乡居民健康消费差异与分解[J].农业技术经济,2008 (5):57-66.   [8]贾帅帅. 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结构差异演变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 (5):79-84.
  [9]戴平生,庄赟. 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微观结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 (5):106-112.
  [10]曲兆鹏,赵忠. 老龄化对中国农村消费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8(12):85-99.
  [11]Deaton, A. The Analysis of Household Surveys: A Microeconom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Policy[M]. Baltimore and Lond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7.
  [12]Attanasio, O. et al. Humps and Bumps in Lifetime Consump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 1999, 17(1):22-35.
  [13]Attanasio, O., and M, Browning. Consumption over the Life Cycle and over the Business Cycl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5, 85(5):1118-1137.
  [14]Deaton, A., and C. Paxson. Growth, Demographic Structure, and National Saving in Taiwan[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00, 26:141-173.
  [15]Cai, Hongbin. et al. Income and Consumption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1992—2003[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10,58(3):385-413.
  Demographic Structure and Expenditure of Chinese Urban Households
  - A Cohort Analysis
  CHEN Xiaoyi
  (Centu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China;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ning GuangXi 530003,China)
  Abstract:Based on CGSS from 2003—2008, this paper applies cohort analysis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expenditure pattern of China’s urban households from the view point of population’s ag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respect of the change of household expenditure, the age and generational cohort effects are both in a linear in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former is larger than the latter. For consumption inequality, the age effect fluctuates and demonstrates increasing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cohort effect shows a steady rising trend. Moreover, population aging and within cohort effect influence the inequality of consumption significantly. Finally, this article gives some advice from the aspects of perfecting 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decreasing education inequality, and slowing down population aging etc.
  Key words:expenditure; age effect; cohort effect; consumption inequality
  责任编辑:常明明吴锦丹萧敏娜常明明
其他文献
摘要: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学者在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时提出的一项新权利内容。对罗马法及我国历史上永佃权制度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与永佃权制度之间的异同。比较研究认为,在我国,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与永佃权相似的法律属性;而立法上认可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地位,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相应的法律基础。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永佃权;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次级
期刊
摘 要: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家庭层面考察老龄化对居民投资决策的影响,描述性统计表明:较之中青年居民,老龄居民的投资渠道逐步趋于单一化,其资产选择更倾向于安全资产,银行存款是其主要投资渠道。实证研究发现:更高程度的老龄人口比显著减弱了家庭对风险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基金市场)的参与倾向;随着年龄的递增,老龄居民对股票、基金以及风险资产的参与概率逐步降低,其显著性逐步增
期刊
摘要:在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2000—201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全面、系统的测度,并对三家银行测得的各年度结果作了具体地比较研究分析,结论显示我国政策性银行整体上的生产率是偏低的,需要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和社会效益。其次,进一步通过宏观和微观二维视角,对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每家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对其要素的调整必须要采
期刊
摘 要:2014年证监会修订新退市制度,完善了上市公司退市指标体系,尤其是财务性退市标准包含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审计意见等四项指标,事实上已于2012年开始实施。以四项财务性退市标准的实施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变量分析法和逻辑回归法进行验证,发现新退市制度实施之后,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审计意见均显著改善;净资产为负数、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以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则有所减少;审计意
期刊
摘 要: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技术连锁董事具有技术创新偏好,掌握技术社会资本,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但技术连锁董事的技术创新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从技术创新动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分析技术连锁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进而以2012、201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经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技术连锁董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2)技术连锁董事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发挥更大的
期刊
摘要:构建影响中国家庭生育决策的四维模型,并利用1991—2011年CHNS面板数据分析家庭生育意愿的变迁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个人、家庭、区域和政策因素都会影响生育意愿。城乡、区域和不同结构家庭之间的生育意愿趋同意味着现行的差别性生育政策的基础已经逐步发生改变,政策重点需要从维持低生育水平转向考虑家庭内在生育意愿的主导因素,由“约束型”转向“引导型”;生育政策对生育意愿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在
期刊
摘 要:已有的NKMP-DSGE模型将企业数量看做固定的常数,这与现实经济中企业进入和退出不断发生的事实不符。本文基于包含企业进入和退出的金融冲击NKMP-DSGE模型考察了金融冲击对于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金融冲击的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显著支持了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采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做法;模型比较的结果表明,未包含企业动态的模型在低估正向的金融冲击对于中国经济复苏作用的同时,还夸大了其对于
期刊
摘要:科学合理的设定住房保障收入线,必须要考虑家庭特征的影响。通过借鉴家庭消费研究中的等值化理念,探讨了不同特征家庭住房保障收入线的调整原理和测定方法。在采用剩余收入法测定单人基准家庭住房保障收入线的基础上,根据等值公式法确定的等值调整系数,测定南京市2014年度不同特征家庭的住房保障收入线,通过与当前南京市政府设定的住房保障收入线对比发现,采用等值公式测定的收入线更能客观反映不同特征家庭的实际住
期刊
摘要:广东省的陶瓷生产及出口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在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及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盛行的情况下广东省陶瓷产品出口及其国际竞争力受到影响,如何提升广东省陶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陶瓷产品的竞争优势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指数)、净出口指数、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广东省陶瓷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可据此深入了解广东省陶瓷产品目前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期刊
摘要:基于对陕西省565位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问题的调查数据,从农民工异质化视角出发,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分别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两代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存在代际差异。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重视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加强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实施,以及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意愿。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