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常规教学模式遇到瓶颈时,需要积极求变,用更加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改变陈旧的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完成课程目标,为更高层次学校输送优秀人才。走班制教学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走班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利弊。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扬长避短,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与改进。
【关键词】走班制;初三英语;实践探索
一、前言
当常规教学模式遇到瓶颈,甚至走入死胡同,改革成为空话,改无可改之时,学校的决策者们想到了变通。所谓穷则思变,他们不故步自封,不怨天尤人,不无谓等死,不推诿责任,而是积极求变,适应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他们不只为普通高中培养优秀人才,也要为职高、技校培养合格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下,走班成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案。
笔者于2018年秋季在交流学校——金海岸中学承担初三英语教学工作,切实感受并实践了该校一直坚持的走班制教学方式,经历了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并在实践过程中对走班制有了较新较深较全的认识。
毫无疑问,走班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成绩。走班制的实施,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有事可做,听得懂课,做得了作业,找得到目标,看得到希望,动得了手和脑。具体到英语这一科,走班使更多学生能读英语,能有机会在课堂上说英语,用英语,能让更多学生接触到英语这个完全不同于中文的奇妙的世界。
二、走班制实践初探
(一)走班制的形式和特点
1.走班,从早读开始。开学伊始,关于早读走不走班,许多教师有几种不同的意见,矛盾集中于早读走班可能不利于班主任的管理。最终,由于科任教师的坚持实施了早读走班。因为从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来说,早读是英语课的一部分,学生要在早读时间读背单词、句子和课文。走班之后,两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才可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加强锻炼,各尽所能。尖子生多背课文,薄弱生侧重单词、词组的学习,为课堂做好准备。
2.分层教学。严格执行阳光分班以来,各个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英语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两极分化比其他学科更为严重。一般情况下在初三上学期,教师要完成全部新课的讲授,并为中考复习冲刺预留时间。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很难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走班制的实施,将学生分成较高层次的A班“精英班”和较低层次的B班“基础班”,分开上课,作业、测试等也区别对待,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自信。比如以前不敢开口回答问题的学生在B班能开口了;以前能力强、上课觉得太简单以至于无所事事的学生在A班有难题做了: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3.作业、测试的操作。
(1)作业。
A班:每周按单元章节完成《高分突破》《同步导学》,每周一张综合试卷、一篇作文、一套听力。
B班:每周完成基础单词抄写、默写,摘抄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一张综合试卷。
(2)测试。
A班:周四第八节限时训练,完成一套综合试卷的考试(除听力外),全批全改。
B班:周四第八节限时训练,完成大半套综合试卷的考试(听力、读写综合不做),老师检查。
由于学校坚持优胜劣汰原则,经过几次考试,各个班级人员一直都有变动,班级名单也一直没有完全稳定,给科任教师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这也是走班制教学开始实施时,一部分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对走班产生抵触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截至期中考试,各班人员基本稳定,教师与学生适应良好。
(二)走班制的优缺点
1.优点。走班制有利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A班的学生可以做一些较深、难的题,课堂进程和教学节奏可以适当放快,让以往“吃不饱”的学生有“饭”可吃;B班的学生以重点抓基础,加强操练,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阅千剑而后识器”。通过更多的原始积累、单词轰炸,让学生积少成多,学到知识,重拾信心。
作业的差别也很明显。A班每周一张综合卷,每周一篇作文,每单元3a课文都必背必默;B班则每周做基础题,每周必背、默单词。教师在不同层次班有不同要求,目标性更强。走班制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每个学生有事做,既不拖尖子生的后腿,也不放弃对后层生的培养。
2.缺点。首先,由于分班的依据是八科总分,教师对临界生很难把握。A班也有部分学习吃力、态度不够端正、成绩不尽人意的学生;B班也有积极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还不错甚至超过A班部分同学的学生,难以实现完全的因材施教。
其次,A、B两个班不平衡,不对等,对于同时担任两个班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由于作业不统一,授课内容乃至上课进度不一致,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备课,改作业,组织测试任务,等等。
此外,部分分到A班又掉到B班去的学生容易形成优越感,学习态度、状态可能会有下降。走班后,这部分学生较少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自身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容易失去动力,对初三学习与复习产生负面影响。
(三)探索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学校走班制的操作实施只是在初三年级展开,初一、初二都还是维持原行政班来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到目前为止,学校初三年级仅经历了近4个月的走班教学,从课堂效果、作业反馈、家长意见等方面来看,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
A班基本不用在纪律、作业方面分散教师精力。B班学生在作业方面积极性也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毕竟现在的作业是针对他们布置的,让这些学生比以往更有信心和兴趣去完成作业。不过,考试成绩这一最重要的指标还没有较好地体现出来。从几次大考成绩来看,優秀率和尖子生人数还没有明显提升,与周边兄弟学校相比,110分以上人数不占优势,后层生人数(40分以下)也没有明显减少。相信随着走班制的坚持和不断改进,会有明显的进步。
三、结束语
一句英语谚语说:“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凡事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学校能坚定不移地推行初三走班制教学,当然是有它的道理的。实际上,能让更多学生动起来,看到希望,有事可做,光这一条就可以抵消掉它的许多缺点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成绩的上升,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应思考如何帮助A班中等层次学生、临界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消灭走班出现的负能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想办法,多尝试,努力完善这一制度。
【参考文献】
[1]冯文全,吕瑞香.论分层走班制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61-66.
[2]李希贵.学校转型——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自己的CEO[J].教育科学论坛,2015(02):32-49.
【关键词】走班制;初三英语;实践探索
一、前言
当常规教学模式遇到瓶颈,甚至走入死胡同,改革成为空话,改无可改之时,学校的决策者们想到了变通。所谓穷则思变,他们不故步自封,不怨天尤人,不无谓等死,不推诿责任,而是积极求变,适应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他们不只为普通高中培养优秀人才,也要为职高、技校培养合格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下,走班成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案。
笔者于2018年秋季在交流学校——金海岸中学承担初三英语教学工作,切实感受并实践了该校一直坚持的走班制教学方式,经历了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并在实践过程中对走班制有了较新较深较全的认识。
毫无疑问,走班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成绩。走班制的实施,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有事可做,听得懂课,做得了作业,找得到目标,看得到希望,动得了手和脑。具体到英语这一科,走班使更多学生能读英语,能有机会在课堂上说英语,用英语,能让更多学生接触到英语这个完全不同于中文的奇妙的世界。
二、走班制实践初探
(一)走班制的形式和特点
1.走班,从早读开始。开学伊始,关于早读走不走班,许多教师有几种不同的意见,矛盾集中于早读走班可能不利于班主任的管理。最终,由于科任教师的坚持实施了早读走班。因为从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来说,早读是英语课的一部分,学生要在早读时间读背单词、句子和课文。走班之后,两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才可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加强锻炼,各尽所能。尖子生多背课文,薄弱生侧重单词、词组的学习,为课堂做好准备。
2.分层教学。严格执行阳光分班以来,各个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英语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两极分化比其他学科更为严重。一般情况下在初三上学期,教师要完成全部新课的讲授,并为中考复习冲刺预留时间。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很难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走班制的实施,将学生分成较高层次的A班“精英班”和较低层次的B班“基础班”,分开上课,作业、测试等也区别对待,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自信。比如以前不敢开口回答问题的学生在B班能开口了;以前能力强、上课觉得太简单以至于无所事事的学生在A班有难题做了: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3.作业、测试的操作。
(1)作业。
A班:每周按单元章节完成《高分突破》《同步导学》,每周一张综合试卷、一篇作文、一套听力。
B班:每周完成基础单词抄写、默写,摘抄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一张综合试卷。
(2)测试。
A班:周四第八节限时训练,完成一套综合试卷的考试(除听力外),全批全改。
B班:周四第八节限时训练,完成大半套综合试卷的考试(听力、读写综合不做),老师检查。
由于学校坚持优胜劣汰原则,经过几次考试,各个班级人员一直都有变动,班级名单也一直没有完全稳定,给科任教师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这也是走班制教学开始实施时,一部分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对走班产生抵触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截至期中考试,各班人员基本稳定,教师与学生适应良好。
(二)走班制的优缺点
1.优点。走班制有利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A班的学生可以做一些较深、难的题,课堂进程和教学节奏可以适当放快,让以往“吃不饱”的学生有“饭”可吃;B班的学生以重点抓基础,加强操练,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阅千剑而后识器”。通过更多的原始积累、单词轰炸,让学生积少成多,学到知识,重拾信心。
作业的差别也很明显。A班每周一张综合卷,每周一篇作文,每单元3a课文都必背必默;B班则每周做基础题,每周必背、默单词。教师在不同层次班有不同要求,目标性更强。走班制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每个学生有事做,既不拖尖子生的后腿,也不放弃对后层生的培养。
2.缺点。首先,由于分班的依据是八科总分,教师对临界生很难把握。A班也有部分学习吃力、态度不够端正、成绩不尽人意的学生;B班也有积极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还不错甚至超过A班部分同学的学生,难以实现完全的因材施教。
其次,A、B两个班不平衡,不对等,对于同时担任两个班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由于作业不统一,授课内容乃至上课进度不一致,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备课,改作业,组织测试任务,等等。
此外,部分分到A班又掉到B班去的学生容易形成优越感,学习态度、状态可能会有下降。走班后,这部分学生较少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自身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容易失去动力,对初三学习与复习产生负面影响。
(三)探索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学校走班制的操作实施只是在初三年级展开,初一、初二都还是维持原行政班来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到目前为止,学校初三年级仅经历了近4个月的走班教学,从课堂效果、作业反馈、家长意见等方面来看,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
A班基本不用在纪律、作业方面分散教师精力。B班学生在作业方面积极性也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毕竟现在的作业是针对他们布置的,让这些学生比以往更有信心和兴趣去完成作业。不过,考试成绩这一最重要的指标还没有较好地体现出来。从几次大考成绩来看,優秀率和尖子生人数还没有明显提升,与周边兄弟学校相比,110分以上人数不占优势,后层生人数(40分以下)也没有明显减少。相信随着走班制的坚持和不断改进,会有明显的进步。
三、结束语
一句英语谚语说:“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凡事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学校能坚定不移地推行初三走班制教学,当然是有它的道理的。实际上,能让更多学生动起来,看到希望,有事可做,光这一条就可以抵消掉它的许多缺点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成绩的上升,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应思考如何帮助A班中等层次学生、临界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消灭走班出现的负能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想办法,多尝试,努力完善这一制度。
【参考文献】
[1]冯文全,吕瑞香.论分层走班制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61-66.
[2]李希贵.学校转型——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自己的CEO[J].教育科学论坛,2015(02):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