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这是《当代教育学(第四版)》对教育的定义。读了中国财富的“教育变革,公益何为”之后,我想浅谈一下,中国当代教育中,公益究竟何为。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公益”。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的新闻,一名男子通过众筹的方式创建了一个公益组织,专门帮助农村留守的贫困儿童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但他猥亵儿童,并以教育公益基金支持作为交换。当然,他受到了应有的法律惩罚。那么我想问,留在这些留守儿童内心里的烙印,如何去除?他们在一个对性别模糊不清的年纪,被迫受到生理和心灵上的煎熬。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主观来说,这名男子内心的恶魔已经打败了他内心的天使;客观来说,被害者由于农村的物质条件,难以使她们获得早期性教育,从而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观念。除此两点之外,我觉得最需要我们反思的,恰恰是公益本身,2013年6月,经广州市政府同意,广州市民政局组织的慈监委成立。那么,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公益呢?答案令人意想不到,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裸捐”的活动;明万历十八年河南虞城县乡绅杨东明组织创立了第一个同善会。我国可能是第一个拥有公益组织的国家。然而发展至今,我国第一个公益慈善组织监督机构竟是两年前才刚刚成立的。这如何不让我们反思?成立监督机构并不困难,只是我们都没有把焦点放在监督机构上,我们所在意的都是公益组织数目的多少,我们没有考虑到质量的问题,我想,中国目前公益走下坡路的原因就在于此。权力需要监督,事关中国孩子未来的教育公益更需要监督。
发展教育公益,我们必须要有充足的物质基础,然而,“教育”和“公益”放在一起,却总让我们觉得矛盾,“教育”需要大量的投资;而“公益”,则往往意味着没啥钱。在中国,从出生供到大学毕业,平均每个孩子的花费是100万元。那么在美国呢?众所周知,美国人只供孩子念书到高中,大学学费是由助学贷款,做兼职得来的。美国人供养一个孩子也需要22.1万美元(经通胀调整后的数字约为29.2万美元)。供养一个孩子确实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那么这物质支持从何而来,我们可以靠“众筹”;我们可以靠“爱心募捐”,方式有很多种,虽然现在的公益组织总是喊着没钱,但是,缺少的都是发现资源的眼睛,有了做好教育公益的心,缺钱什么的都是假命题。
再一个问题,我想谈谈对公益教育的约束问题。2011年韩国有一部电影获得第14届意大利乌迪内远东国际电影节黑龙观众奖——《熔炉》。这部电影讲述了特殊学校从老师到校长集体犯罪猥亵聋哑儿童最终在法庭上逃脱处罚的故事,改编自韩国的真实事件,这部电影一经上映,就引起轰动。官官相护的血淋淋事实让我们必须反思,县级政府被收买,市级政府在做什么,教育局为什么总在冷眼旁观?!任何一个公益都需要被有力监督……
还是一部电影——《小达瑟》。这部电影以自闭症儿童小达瑟的视角,勾画出了来自星星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我们教育公益应该关注的不只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还有这些特殊的孩子,我们需要激发出他们的潜能,还他们一个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完满人生。
另外一部电影《芭比》,则讲述韩国农村智障女儿被非法领养至美国,以性命拯救另外一个患病小女孩的故事。因为她的父亲是智障,他没有能力去保护好这个孩子,我们教育公益关注的除了受教育的主体孩子之外,更希望能够从他们的家庭入手,不能让悲剧重演。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公益”。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的新闻,一名男子通过众筹的方式创建了一个公益组织,专门帮助农村留守的贫困儿童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但他猥亵儿童,并以教育公益基金支持作为交换。当然,他受到了应有的法律惩罚。那么我想问,留在这些留守儿童内心里的烙印,如何去除?他们在一个对性别模糊不清的年纪,被迫受到生理和心灵上的煎熬。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主观来说,这名男子内心的恶魔已经打败了他内心的天使;客观来说,被害者由于农村的物质条件,难以使她们获得早期性教育,从而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观念。除此两点之外,我觉得最需要我们反思的,恰恰是公益本身,2013年6月,经广州市政府同意,广州市民政局组织的慈监委成立。那么,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公益呢?答案令人意想不到,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裸捐”的活动;明万历十八年河南虞城县乡绅杨东明组织创立了第一个同善会。我国可能是第一个拥有公益组织的国家。然而发展至今,我国第一个公益慈善组织监督机构竟是两年前才刚刚成立的。这如何不让我们反思?成立监督机构并不困难,只是我们都没有把焦点放在监督机构上,我们所在意的都是公益组织数目的多少,我们没有考虑到质量的问题,我想,中国目前公益走下坡路的原因就在于此。权力需要监督,事关中国孩子未来的教育公益更需要监督。
发展教育公益,我们必须要有充足的物质基础,然而,“教育”和“公益”放在一起,却总让我们觉得矛盾,“教育”需要大量的投资;而“公益”,则往往意味着没啥钱。在中国,从出生供到大学毕业,平均每个孩子的花费是100万元。那么在美国呢?众所周知,美国人只供孩子念书到高中,大学学费是由助学贷款,做兼职得来的。美国人供养一个孩子也需要22.1万美元(经通胀调整后的数字约为29.2万美元)。供养一个孩子确实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那么这物质支持从何而来,我们可以靠“众筹”;我们可以靠“爱心募捐”,方式有很多种,虽然现在的公益组织总是喊着没钱,但是,缺少的都是发现资源的眼睛,有了做好教育公益的心,缺钱什么的都是假命题。
再一个问题,我想谈谈对公益教育的约束问题。2011年韩国有一部电影获得第14届意大利乌迪内远东国际电影节黑龙观众奖——《熔炉》。这部电影讲述了特殊学校从老师到校长集体犯罪猥亵聋哑儿童最终在法庭上逃脱处罚的故事,改编自韩国的真实事件,这部电影一经上映,就引起轰动。官官相护的血淋淋事实让我们必须反思,县级政府被收买,市级政府在做什么,教育局为什么总在冷眼旁观?!任何一个公益都需要被有力监督……
还是一部电影——《小达瑟》。这部电影以自闭症儿童小达瑟的视角,勾画出了来自星星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我们教育公益应该关注的不只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还有这些特殊的孩子,我们需要激发出他们的潜能,还他们一个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完满人生。
另外一部电影《芭比》,则讲述韩国农村智障女儿被非法领养至美国,以性命拯救另外一个患病小女孩的故事。因为她的父亲是智障,他没有能力去保护好这个孩子,我们教育公益关注的除了受教育的主体孩子之外,更希望能够从他们的家庭入手,不能让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