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余映潮语文教学艺术在落实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上都有突出的体现,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巨大,本文运用余映潮的阅读教学艺术中的板块式思路、主问题设计等方法设计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并给出分析及反思。希望能够给予一线教师在运用余映潮教学艺术上一些启示或借鉴。
关键词:教学设计;余映潮教学艺术;语文核心素养
一、教学设计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目标要求,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特制定此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写作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进一步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3.明白阅读经典对自我成长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请想一想何为真正的“教养”?如想获得这真正的“教养”又有哪些途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请同学们跟随我观看屏幕,了解作者其人其作品其主张,知人论世。(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直入主题)
板块一 诵读(设计意图:在诵读的同时,梳理文脉掌握文章内容)
朗读训练一 读懂一些
请同学们好好地读一读课文,不懂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主问题一:本篇文章的行文脉络是什么?
生明确:教养是什么——为什么要获得教养——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即研读经典——如何去读经典,读后的效果与意义。
师追问:既然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为什么又说教养是“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这是矛盾的吗? 请为我们解答上述问题吧。
生: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教养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主问题二:为什么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自主思考并交流。
生讨论后明确:
1.经典凝聚了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可以让读者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2.经典可以完善自我,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3.经典的内涵广阔、丰盈,具有永放异彩的魅力。
4.经典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常读常新”。
小结: 让我们常读经典吧,让我们多读经典吧,意大利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都读过哪些经典呢?
生畅所欲言,师点拨指导。
板块二 品析(设计意图:进一步品析语言文字,理解文段深意)
朗读训练二 读透一些
主问题三:读好书,读书好,请反复阅读文章,辨析读书有何意义呢?
展开话题讨论,师可以指导渗透如下问题:
1.作者强调要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从而获得教养的前提是什么?
2.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
3.为什么强调要精读?
明确:
主问题四:作者以驳论式的论辩方式,告诉我们读书与幸福的关系,请你感同身受地想一想,说一说你对下面几句话中其中一句的理解。
如:
1.真正的修養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学生之间展开充分交流和探讨,在必要处教师点拨。(设计意图:讨论和交流,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思想认知)
师总结:让我们老老实实地做一个读书人,爱读书、读好书,每一年的每一天都应该活成4月23日的样子。莫言说过:“任何一个梦想都有可能因读书而产生,而实现一个梦想也必须要靠读书去实现。”
板块三 积累 (设计意图:积累美词美段 学习写作手法)
朗读训练三 读深一些
请同学们积累、背诵一些美妙的词组和优美的句子。
课中比读:联系初中教材培根的《论读书》,比较二者在表达内容上的差异。
明确:本篇旨在启迪大众如何通过阅读经典来获得心灵和自我的完善,获得幸福,有作者视角俯瞰文章的一面。《论读书》是写读书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有很多小而微的方法指导。两者好似宏观俯瞰与微观指导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记住阅读不是向外的开拓,而是向内的修行。
微型讲座 穿插引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在这一时期他写了大量优秀作品。曾说过:“我满三十岁以后,还压根不曾料到,世界上还有着一种如此美妙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一种极富特性的中国人生观和人道精神,它们不仅为我所喜爱和珍视甚至于变成了我的一个精神归宿和第二个故乡。早先,除去《诗经》,我对中国文学一无所知;可后来,未曾料到的事情就发生了,通过卫礼贤和其他一些人的翻译,我认识了一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那就是智与善的中国道家的理想。《孙子兵法》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逻辑缜密严谨。
作业设计:
课下要以六个关键词:“诺奖得主”“最后的骑士”“东方哲学爱好者”“热爱黑森林的作家”“人文的捍卫者”“反抗精神枷锁的斗士”等为线索寻找资源,扩展阅读黑塞其它作品,倡导整本书阅读。(设计意图:激发阅读兴趣,进行学法指导,阅读作者的其它著作,进一步感受其伟大的思想)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示意板块和朗读训练。
二、设计反思
本篇的教学设计旨在探讨运用余映潮教学艺术如何在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和提升情况,这些都有重要的指向意义。
一般来讲,外国作家作品由于地域及文化传统所限,学生们对于其学习兴趣并不高,教师如何精细地研读文本,设计出精巧的教学思路、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说别出心裁地研读文本是设计本篇教学的基本前提。而对外国名家作品的合理解读,本身即是对外来文化的合理对待和开发,只有懂得用包容的心态去吸纳外国文明,才能去粗取精、继往开来地,批判性地继承和创造属于我国的新时代的创新性文化。
本设计以三个板块支撑全篇:“诵读、品析、积累”。这也是余映潮老师认为课堂活动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因为本篇的读书随笔性质,我拟定三个板块解决这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什么是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要阅读经典;怎么样阅读经典。这样板块之间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和支撑。
又以三次朗读训练穿插其中,分别是“读懂一些、读透一些、读深一些”强调了朗读或者说诵读在理解文意和欣赏语言方面的重要作用,只要多读,不论是多么难解的文字都容易更深入进去。这对学生自身的语言系统的建构和发展是产生着持续不断的影响的,板块一里第一个主问题是基于学生在通读全篇的基础上而提出的,而不是一看就能知道的问题。学生们只要认真仔细地读懂了文章,自然可以理出全文的行文脉络和线索是:先写了教养是什么,又讲了为什么要获得教养,又写了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即研读经典。和怎么样去读,读后的效果与意义。通过主问题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们的思维在判断、整合、处理文字时得到了锻炼和一定的提升。
教师接着追问:既然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为什么又说教养是“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这不是矛盾吗? 学生能明确的是: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而教养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追寻的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生存的境界。接着教师问到第二个主问题:为什么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交流并有效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在第二板块品析环节中,教师又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朗读,辨析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其实这与第一板块末尾的问题部分有重叠和交叉,接着抛出三个分支问题展开讨论:作者强调要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从而获得教养的前提是什么;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为什么强调要精读?随着进一步的分析,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思绪也在层层深入地提炼文章主要信息中得到锻炼。
接着选出六句话对其进行品析和赏析,这要比笼统地让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加以赏析”更明确,更有指向性,更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旨在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
在第三板块中,侧重让学生积累美词美句,在审美鉴赏力提升这方面下功夫,并学会仿写优美的议论文段,揣摩作者的写作特色,在微型课中讲座里,讲述赫尔曼·黑塞的文学倾向和写作风格,积累文化知识。这些环节都是诗意手法的尝试运用。也是正確看待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巨大区别,尊重文化差异性的举措,对于西方文化只有真正去了解和理解它,才能有资格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和共通性,并积极树立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精神的热爱之情。
显而易见,本人的教学设计较之余映潮老师的醇熟的教学艺术的使用相差甚远,堪称天地之别,但正因为有了此次的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使我深信,余映潮教学艺术是非常适用于当下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之中的,它为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是大有裨益的,希望更多的老师们加入到研究余映潮教学艺术中来。让我们为构建开放的有活力的精彩的语文课堂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强.把文学作品当文学教—以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为例[J]语文学习:2014(5)
[3]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语文出版社,2008.1
基金项目: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NMDSS1906
关键词:教学设计;余映潮教学艺术;语文核心素养
一、教学设计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目标要求,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特制定此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写作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进一步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3.明白阅读经典对自我成长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请想一想何为真正的“教养”?如想获得这真正的“教养”又有哪些途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请同学们跟随我观看屏幕,了解作者其人其作品其主张,知人论世。(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直入主题)
板块一 诵读(设计意图:在诵读的同时,梳理文脉掌握文章内容)
朗读训练一 读懂一些
请同学们好好地读一读课文,不懂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主问题一:本篇文章的行文脉络是什么?
生明确:教养是什么——为什么要获得教养——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即研读经典——如何去读经典,读后的效果与意义。
师追问:既然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为什么又说教养是“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这是矛盾的吗? 请为我们解答上述问题吧。
生: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教养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主问题二:为什么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自主思考并交流。
生讨论后明确:
1.经典凝聚了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可以让读者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2.经典可以完善自我,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3.经典的内涵广阔、丰盈,具有永放异彩的魅力。
4.经典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常读常新”。
小结: 让我们常读经典吧,让我们多读经典吧,意大利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都读过哪些经典呢?
生畅所欲言,师点拨指导。
板块二 品析(设计意图:进一步品析语言文字,理解文段深意)
朗读训练二 读透一些
主问题三:读好书,读书好,请反复阅读文章,辨析读书有何意义呢?
展开话题讨论,师可以指导渗透如下问题:
1.作者强调要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从而获得教养的前提是什么?
2.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
3.为什么强调要精读?
明确:
主问题四:作者以驳论式的论辩方式,告诉我们读书与幸福的关系,请你感同身受地想一想,说一说你对下面几句话中其中一句的理解。
如:
1.真正的修養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学生之间展开充分交流和探讨,在必要处教师点拨。(设计意图:讨论和交流,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思想认知)
师总结:让我们老老实实地做一个读书人,爱读书、读好书,每一年的每一天都应该活成4月23日的样子。莫言说过:“任何一个梦想都有可能因读书而产生,而实现一个梦想也必须要靠读书去实现。”
板块三 积累 (设计意图:积累美词美段 学习写作手法)
朗读训练三 读深一些
请同学们积累、背诵一些美妙的词组和优美的句子。
课中比读:联系初中教材培根的《论读书》,比较二者在表达内容上的差异。
明确:本篇旨在启迪大众如何通过阅读经典来获得心灵和自我的完善,获得幸福,有作者视角俯瞰文章的一面。《论读书》是写读书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有很多小而微的方法指导。两者好似宏观俯瞰与微观指导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记住阅读不是向外的开拓,而是向内的修行。
微型讲座 穿插引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在这一时期他写了大量优秀作品。曾说过:“我满三十岁以后,还压根不曾料到,世界上还有着一种如此美妙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一种极富特性的中国人生观和人道精神,它们不仅为我所喜爱和珍视甚至于变成了我的一个精神归宿和第二个故乡。早先,除去《诗经》,我对中国文学一无所知;可后来,未曾料到的事情就发生了,通过卫礼贤和其他一些人的翻译,我认识了一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那就是智与善的中国道家的理想。《孙子兵法》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逻辑缜密严谨。
作业设计:
课下要以六个关键词:“诺奖得主”“最后的骑士”“东方哲学爱好者”“热爱黑森林的作家”“人文的捍卫者”“反抗精神枷锁的斗士”等为线索寻找资源,扩展阅读黑塞其它作品,倡导整本书阅读。(设计意图:激发阅读兴趣,进行学法指导,阅读作者的其它著作,进一步感受其伟大的思想)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示意板块和朗读训练。
二、设计反思
本篇的教学设计旨在探讨运用余映潮教学艺术如何在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和提升情况,这些都有重要的指向意义。
一般来讲,外国作家作品由于地域及文化传统所限,学生们对于其学习兴趣并不高,教师如何精细地研读文本,设计出精巧的教学思路、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说别出心裁地研读文本是设计本篇教学的基本前提。而对外国名家作品的合理解读,本身即是对外来文化的合理对待和开发,只有懂得用包容的心态去吸纳外国文明,才能去粗取精、继往开来地,批判性地继承和创造属于我国的新时代的创新性文化。
本设计以三个板块支撑全篇:“诵读、品析、积累”。这也是余映潮老师认为课堂活动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因为本篇的读书随笔性质,我拟定三个板块解决这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什么是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要阅读经典;怎么样阅读经典。这样板块之间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和支撑。
又以三次朗读训练穿插其中,分别是“读懂一些、读透一些、读深一些”强调了朗读或者说诵读在理解文意和欣赏语言方面的重要作用,只要多读,不论是多么难解的文字都容易更深入进去。这对学生自身的语言系统的建构和发展是产生着持续不断的影响的,板块一里第一个主问题是基于学生在通读全篇的基础上而提出的,而不是一看就能知道的问题。学生们只要认真仔细地读懂了文章,自然可以理出全文的行文脉络和线索是:先写了教养是什么,又讲了为什么要获得教养,又写了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即研读经典。和怎么样去读,读后的效果与意义。通过主问题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们的思维在判断、整合、处理文字时得到了锻炼和一定的提升。
教师接着追问:既然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为什么又说教养是“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这不是矛盾吗? 学生能明确的是: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而教养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追寻的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生存的境界。接着教师问到第二个主问题:为什么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交流并有效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在第二板块品析环节中,教师又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朗读,辨析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其实这与第一板块末尾的问题部分有重叠和交叉,接着抛出三个分支问题展开讨论:作者强调要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从而获得教养的前提是什么;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为什么强调要精读?随着进一步的分析,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思绪也在层层深入地提炼文章主要信息中得到锻炼。
接着选出六句话对其进行品析和赏析,这要比笼统地让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加以赏析”更明确,更有指向性,更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旨在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
在第三板块中,侧重让学生积累美词美句,在审美鉴赏力提升这方面下功夫,并学会仿写优美的议论文段,揣摩作者的写作特色,在微型课中讲座里,讲述赫尔曼·黑塞的文学倾向和写作风格,积累文化知识。这些环节都是诗意手法的尝试运用。也是正確看待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巨大区别,尊重文化差异性的举措,对于西方文化只有真正去了解和理解它,才能有资格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和共通性,并积极树立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精神的热爱之情。
显而易见,本人的教学设计较之余映潮老师的醇熟的教学艺术的使用相差甚远,堪称天地之别,但正因为有了此次的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使我深信,余映潮教学艺术是非常适用于当下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之中的,它为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是大有裨益的,希望更多的老师们加入到研究余映潮教学艺术中来。让我们为构建开放的有活力的精彩的语文课堂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强.把文学作品当文学教—以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为例[J]语文学习:2014(5)
[3]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语文出版社,2008.1
基金项目: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NMDSS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