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专题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y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击高考
  核心考点
  近几年来,地理高考以城市与环境为切入点的试题屡见不鲜。究其根源,城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自然对人类社会反馈最强烈的区域。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也产生了世界普遍关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该使学生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有关城市的基础知识。而这部分内容既涉及人文科学又涉及自然科学,内容广泛而复杂,为命题者提供了广阔的考查空间。
  考情解读
  以城市与环境为线索,以区域图为载体,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职能、空间规划及影响、城市等级差异的原因、城市区位因素和发展条件分析、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等城市与环境的相关问题。近年来,相关内容高考考查次数之多、范围之广、所赋分值之高,使其成为近年高考的一大热点。如2017年课标Ⅲ,第5~6题(8分);2016年课标Ⅰ,第4~6题(12分);2017年课标Ⅲ,第4题(3分);2017年课标Ⅰ,第2题(4分);2015年课标Ⅱ,第1题(4分);2018年全国Ⅰ,第4题(4分);2018年全国Ⅱ,第2,5题(8分),12题(10分)。
  命题视角
  该类试题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近几年综合题比重较大,分值一般在4~8分,难度系数0.6左右。城市功能区、城市区位与城市化问题是常考点,重点关注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与城市化过程示意图的分析。城市与城市化一直是热点关注问题,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倍重视城市化产生的现象和问题、城市化带来的影响等。预計城市与城市化仍然是2019年高考的命题热点。综合考查学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二、思维构建
  知识网络(图1)
  重点剖析
  1.城市
  含义: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表1)。
  (2) 社会经济因素(表2)。
  3.城市等级、城市职能、服务范围、城市数目之间的关系(图2、图3)
  4. 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表3)
  5.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图4)。
  (2)交通通达性与城市功能用地类型的关系(表4)。
  (3)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5)。
  6.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五个方面: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便利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第三,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住宅用地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污染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第四,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第五,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7.常见地租曲线图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
  在判读地租曲线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通达度这两方面。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围形成工业区。常见类型如下所示。
  复习策略
  本专题的复习应以高中地理的“城市与环境”为主线,并将初中地理中的相关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图像(分布图、示意图、景观图等) 落实有关地理知识,掌握在城市规划中为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城市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工业的布局原则进行复习,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分清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相互联系,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在城市聚落的复习备考中,一是要以初中地理中“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城市”作为基础知识,以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作为基本原理。用这些原理分析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它们的城市化进程特点。这是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二是要从城市自身、城市内部结构、城市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城市规划与城市所在地的地形、气候、河流、铁路、土地利用等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要关注热点问题,我国农材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的关系问题,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和保护,如北京——张家口市为迎接 2022 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进行的城市建设、纳西古城保护等热点问题,这些热点和所学政、史、地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加强跨学科综合训练。   备考思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里及表;知识储备→方法技巧→探究创新。过程:以城市环境为线索进行复习时,首先要构建知识网络,其次要形成分析问题的模式或程序,如水能分析模式、航运分析模式等;再次要善于联想与开拓,做到触类旁通。
  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源于知识,虽然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只是全部知识点的一部分,这有限的内容仅仅是对学科内容的抽取,但这种抽取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且每年高考试题都是变化的、求新的、不可准确预测的。因此,地理备考要夯实基础。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可将复习方式由结论性知识的获取转向对知识形成的分析。
  三、真题透视
  试题回放
  (2016年江苏卷)图11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11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
其他文献
摘要:认知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直接决定了学习是否能够有效进行。依托南菁天文美育课程的实施,通过对“司空见惯”的日出方位问题进行真相深究、对天文望远镜使用问题进行深化研究、对简易日晷的制作和使用进行活动探究,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天文之美,享受学习研讨之乐,提升认知内驱力。  关键词:认知内驱力;天文;美育;高中学生  康德曾言:“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
万里长城——屹立不倒的坚固堡垒 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 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地区。从历史记载来看,每个时代修筑长城的总长达10万千米,就现代来说,即使有泥头车和挖掘机,想要完成这样的工程也是不可想象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它是中国的标志,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  北京故宫——皇家宫殿建筑群 始建于
摘 要:“课堂视野”是指课堂教学开展时对学生生活经验、学习基础、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和发展学习力的全方位关照。地理课堂的视野可以从生活趣味、地理风味、文化品味、人生隽味等四个方面对教学加以关注,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能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培养地理实践力;培养地理思维与综合思维,落实区域认知,不断浓郁课堂的学科韵味与文化品味;丰富学生对人地协调的情感体验;产生多维生成,形成长远价值,并以此促进学生地理核心
摘要:野外实习对于人文地理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和内容,以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教学为例,提出建设皖南古村落实习基地,在分析皖南古村落实习基地文化特点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关键词:人文地理;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皖南古村落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1]。人文
摘 要:全球素养伴随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深而成为世界公民的基本素养,提高中学生的全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PISA全球素养框架》设计“我们身边的全球化”课程,解读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过程、教材编制以及课程设计、实施反思,以期为PISA 全球素养培育背景下的中学生全球素养培养和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全球素养;拓展课程;全球化;PISA;课程开发  2017年
摘要:本文以中国古都西安(古长安)为例,从地形地势与军事安全,气候、土壤、水源、资源条件与经济因素,政治与文化因素,交通与历史基础等角度,分析众多王朝选择西安作为都城的因素,探讨我国古都的选址问题。  关键词:城市区位;古都;选址  西安,古代称为长安,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曾被誉为“十三朝古都”、“世界四大古都”、“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正所谓“长安自古帝王都”,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
摘 要: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引导地理教学贯彻执行新课标有实践意义。文章运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含教学目标、过程模式、目标追求3个一级指标和7个二级指标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二级指标5级量表的评价标准,并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转型案例设计与实施评价,以引导地理教师积极探索地理课堂教学转型,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课堂教学;转型;评价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用设计思维创新教学设计的优势,将设计思维带进地理课堂,实践学生课前讲图项目:聚焦地理复习问题,深入分析学生需求,精心构思训练方案,建立学生讲图原型并进一步改进提升。  关键词:设计思维;学习方式 ;复习课 ;讲图;核心素养  一、让设计思维成为创新教学设计的利器  1.设计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1969年,“设计思维”名词就出现在美国社会科学家赫伯特·A.西蒙(Herbe
摘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化,中学地理教育进入“素养本位”时代。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性质进行探讨,认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是“大概念”、具有相对性、是“向概念”、具有后天性,推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教学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化,也预示着中学地理教学“话语体系”的整体转换。
摘 要: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教学,构建区域认知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综合性的理解。教师可通过开发重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整合资料、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案例通过中国生态脆弱带的整体区域认知中对各自不同表现的成因分析归纳其共有特点,从人地协调角度提出对策,树立科学认识地理现象及处理人地关系的理念。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区域发展;生态脆弱区  一、课标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