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操作材料是数学教育的媒介,是帮助幼儿系统的建构数学知识,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利用操作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取数学经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操作材料 发展 提高 数学能力 思维能力
操作活动作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活动,以为广大教师所共识。但对操作活动的关键之一——操作材料的认识欠妥,对其在幼儿数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为此,我园对如何运用操作材料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总结如下,以引起广大幼儿教师对操作材料的重视,达到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数学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
一、 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品。幼儿动手操作可以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用感官的信号,而且来自于手的信号。当幼儿注意的对象变成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幼儿的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学习兴趣就会高涨,兴趣的激发将是幼儿产生极大的数学学习动力,是幼儿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知倾向。达尔文曾对自己成功的原因说到:“对我后来成功的影响,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为幼儿提供可进行数学操作的各种材料,给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尝试,发现和寻找不同的答案,让幼儿在学习环境中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材料,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用自己的头脑去感知、发现数学现象,体验数学规律,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有效条件。
二、 运用操作材料,有利于引导幼儿轻松获取数学经验
操作材料是数学教育的媒介,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操作活动是幼儿在头脑中建立初步数学概念的起步,使幼儿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的行程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通过操作让幼儿具体的理解数学概念,直觉的体验到物体的形状、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在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进使幼儿轻松、愉快的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在幼儿学习按数量进行分类时,让幼儿将数量相同的卡片放在一起。分类完成后,派10名幼儿代表,带领其他幼儿组成10个检查小组,分别检查10个小栏中的卡片是否都放对了,如果发现没有放对的卡片及时纠正过来,并说明原因。再如:在数的促成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失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得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在操作完成后,幼儿将蔬菜做结果得出结论:(1)分和正确,但没有顺序,没有规律;(2)互补规律;(3)互换规律。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引导幼儿发现互补规律和互换规律。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即建构了数概念,获得了数学经验,有培养了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 运用操作材料,有利于发展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决定了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发展数学思维。因为,操作材料的利用可以使幼儿借助实物操作以及“手、眼、脑”并用去感知、理解数理逻辑知识,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变被动的理解为主动的内化。所以,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应通过操作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透过具体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初步养成思维的习惯。当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操作材料,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为幼儿进行思维奠定基础;并通过语言提示和具体指导让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为幼儿提供引发大脑思维的机会;由此可见,利用材料的可操作性让幼儿进行大量的操作活动,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发现和探索各种操作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是切实可行的。
四、 操作材料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幼儿来说,学习数学具有理智训练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的价值。数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也明确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于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素材,有利于幼儿建构连续、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幼儿真正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要运用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和技能,体验成功与快乐。如:在《开超市》活动中,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用多少钱买什么东西,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这样幼儿由认识超市——摆超市——购物等活动,从中掌握了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巩固了加减运算只是、学习了统计知识。又如:在学习《自然测量》时,让幼儿自选三样东西比高低或长短。为此,幼儿至少必须做到1、选择好三样物体;2、确定用那种工具测量;3、制好图表;4、记录。这样,幼儿通过自己的搜集处理,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幼儿的知识经验是在操作动作中获得的,操作活动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实施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通过材料操作、通过外部动作方式、动作结构、动作系统的调整,才能建构内部的思维过程,建构思维方式,建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良好的动作思维习惯,培养优秀的动作思维品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嘉绥、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出版
[2]刘延宇、吴慧鸣《幼儿数学教育原理与方法》西南大学出版
[3]陈帼眉《学前儿童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出版
[4]《幼儿教育》杂志
[5]《梦是数学》教师用书湖北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操作材料 发展 提高 数学能力 思维能力
操作活动作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活动,以为广大教师所共识。但对操作活动的关键之一——操作材料的认识欠妥,对其在幼儿数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为此,我园对如何运用操作材料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总结如下,以引起广大幼儿教师对操作材料的重视,达到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数学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
一、 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品。幼儿动手操作可以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用感官的信号,而且来自于手的信号。当幼儿注意的对象变成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幼儿的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学习兴趣就会高涨,兴趣的激发将是幼儿产生极大的数学学习动力,是幼儿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知倾向。达尔文曾对自己成功的原因说到:“对我后来成功的影响,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为幼儿提供可进行数学操作的各种材料,给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尝试,发现和寻找不同的答案,让幼儿在学习环境中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材料,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用自己的头脑去感知、发现数学现象,体验数学规律,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有效条件。
二、 运用操作材料,有利于引导幼儿轻松获取数学经验
操作材料是数学教育的媒介,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操作活动是幼儿在头脑中建立初步数学概念的起步,使幼儿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的行程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通过操作让幼儿具体的理解数学概念,直觉的体验到物体的形状、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在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进使幼儿轻松、愉快的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在幼儿学习按数量进行分类时,让幼儿将数量相同的卡片放在一起。分类完成后,派10名幼儿代表,带领其他幼儿组成10个检查小组,分别检查10个小栏中的卡片是否都放对了,如果发现没有放对的卡片及时纠正过来,并说明原因。再如:在数的促成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失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得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在操作完成后,幼儿将蔬菜做结果得出结论:(1)分和正确,但没有顺序,没有规律;(2)互补规律;(3)互换规律。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引导幼儿发现互补规律和互换规律。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即建构了数概念,获得了数学经验,有培养了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 运用操作材料,有利于发展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决定了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发展数学思维。因为,操作材料的利用可以使幼儿借助实物操作以及“手、眼、脑”并用去感知、理解数理逻辑知识,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变被动的理解为主动的内化。所以,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应通过操作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透过具体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初步养成思维的习惯。当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操作材料,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为幼儿进行思维奠定基础;并通过语言提示和具体指导让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为幼儿提供引发大脑思维的机会;由此可见,利用材料的可操作性让幼儿进行大量的操作活动,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发现和探索各种操作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是切实可行的。
四、 操作材料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幼儿来说,学习数学具有理智训练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的价值。数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也明确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于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素材,有利于幼儿建构连续、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幼儿真正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要运用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和技能,体验成功与快乐。如:在《开超市》活动中,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用多少钱买什么东西,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这样幼儿由认识超市——摆超市——购物等活动,从中掌握了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巩固了加减运算只是、学习了统计知识。又如:在学习《自然测量》时,让幼儿自选三样东西比高低或长短。为此,幼儿至少必须做到1、选择好三样物体;2、确定用那种工具测量;3、制好图表;4、记录。这样,幼儿通过自己的搜集处理,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幼儿的知识经验是在操作动作中获得的,操作活动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实施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通过材料操作、通过外部动作方式、动作结构、动作系统的调整,才能建构内部的思维过程,建构思维方式,建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良好的动作思维习惯,培养优秀的动作思维品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嘉绥、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出版
[2]刘延宇、吴慧鸣《幼儿数学教育原理与方法》西南大学出版
[3]陈帼眉《学前儿童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出版
[4]《幼儿教育》杂志
[5]《梦是数学》教师用书湖北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