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操作材料,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87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操作材料是数学教育的媒介,是帮助幼儿系统的建构数学知识,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利用操作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取数学经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操作材料 发展 提高 数学能力 思维能力
  操作活动作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活动,以为广大教师所共识。但对操作活动的关键之一——操作材料的认识欠妥,对其在幼儿数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为此,我园对如何运用操作材料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总结如下,以引起广大幼儿教师对操作材料的重视,达到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数学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
  一、 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品。幼儿动手操作可以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用感官的信号,而且来自于手的信号。当幼儿注意的对象变成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幼儿的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学习兴趣就会高涨,兴趣的激发将是幼儿产生极大的数学学习动力,是幼儿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知倾向。达尔文曾对自己成功的原因说到:“对我后来成功的影响,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为幼儿提供可进行数学操作的各种材料,给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尝试,发现和寻找不同的答案,让幼儿在学习环境中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材料,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用自己的头脑去感知、发现数学现象,体验数学规律,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有效条件。
  二、 运用操作材料,有利于引导幼儿轻松获取数学经验
  操作材料是数学教育的媒介,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操作活动是幼儿在头脑中建立初步数学概念的起步,使幼儿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的行程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通过操作让幼儿具体的理解数学概念,直觉的体验到物体的形状、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在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进使幼儿轻松、愉快的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在幼儿学习按数量进行分类时,让幼儿将数量相同的卡片放在一起。分类完成后,派10名幼儿代表,带领其他幼儿组成10个检查小组,分别检查10个小栏中的卡片是否都放对了,如果发现没有放对的卡片及时纠正过来,并说明原因。再如:在数的促成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失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得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在操作完成后,幼儿将蔬菜做结果得出结论:(1)分和正确,但没有顺序,没有规律;(2)互补规律;(3)互换规律。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引导幼儿发现互补规律和互换规律。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即建构了数概念,获得了数学经验,有培养了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 运用操作材料,有利于发展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决定了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发展数学思维。因为,操作材料的利用可以使幼儿借助实物操作以及“手、眼、脑”并用去感知、理解数理逻辑知识,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变被动的理解为主动的内化。所以,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应通过操作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透过具体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初步养成思维的习惯。当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操作材料,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为幼儿进行思维奠定基础;并通过语言提示和具体指导让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为幼儿提供引发大脑思维的机会;由此可见,利用材料的可操作性让幼儿进行大量的操作活动,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发现和探索各种操作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是切实可行的。
  四、 操作材料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幼儿来说,学习数学具有理智训练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的价值。数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也明确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于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素材,有利于幼儿建构连续、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幼儿真正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要运用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和技能,体验成功与快乐。如:在《开超市》活动中,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用多少钱买什么东西,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这样幼儿由认识超市——摆超市——购物等活动,从中掌握了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巩固了加减运算只是、学习了统计知识。又如:在学习《自然测量》时,让幼儿自选三样东西比高低或长短。为此,幼儿至少必须做到1、选择好三样物体;2、确定用那种工具测量;3、制好图表;4、记录。这样,幼儿通过自己的搜集处理,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幼儿的知识经验是在操作动作中获得的,操作活动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实施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通过材料操作、通过外部动作方式、动作结构、动作系统的调整,才能建构内部的思维过程,建构思维方式,建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良好的动作思维习惯,培养优秀的动作思维品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嘉绥、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出版
  [2]刘延宇、吴慧鸣《幼儿数学教育原理与方法》西南大学出版
  [3]陈帼眉《学前儿童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出版
  [4]《幼儿教育》杂志
  [5]《梦是数学》教师用书湖北美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是主渠道。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初中七年级数学老师首先要担任小学六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的是小学生,不但要了解小学教师的教法特点,还要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盘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点击率比较高的关键词有这四个:生活、兴趣、直观、创新。  关键词一:生活  新
期刊
在文(!) (2)中运用方程思想解决了三角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也以方程的思想列举解决一些三角和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  1 用方程思想证明恒等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发展的日新月异,作业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探讨,已经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因此,笔者就针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尝试,以此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个性化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课本知识得到深化和巩固的最佳手段,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具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一个良好的发
近几年各市数学考题中不断出现阅读理解题,这类题型能较好地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解决数学问题的猜想与探索过程,要求正确掌握命题,对其本质做描述性的回答或进行判断概括及迁移发展。学生在解这类题时丢分比较严重,普遍出现“题没看清”“理解错了”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太弱,无法自主地将获取的文本信息转换为数学关系。由此可见,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
期刊
内容摘要:多媒体课件集“声、色、画、乐”于一体,它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它把数学教学形象化具体化、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它可以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它可以展示形式多样的练习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动形象 有效性 形式多样 增大容量 使用有度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新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
期刊
关键词:去括号 数学 教材  一、问题提出  根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我们应当关注学段之间的联结。其中一点就是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其已有基础之上进行的[1]。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教材)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中,去括号部分的探索引入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在笔者看来存在瑕疵。下面首先将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原文予以展现。  教材第二章引言部分: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
摘要:教育部在“振兴二十一世纪教育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因此,进行教育创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须趋势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的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其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一、教学中存在的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模式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我们一定要创设条件,在数学教学中灵活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教学中 灵活引导 自主学习 培养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
求解基本勾股数,关键是怎样求解关于勾股定理的不定方程。大家知道,不定方程的解虽然不是唯一的,但可用参变量来表示通解,最后可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决策参变量求得基本勾股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