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新课改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转变教学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的学习情景,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注重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才能有效地实现新课改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007年陕西省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了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的新课标明确了普通高中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与评价。新课改后,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升: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人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培养。最终让他们具备适应信息社会的信息素养。
一、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标的精神,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与思想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强调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核心。只有领会了新课标的精髓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有效实施新课标理念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去实施这一教学理念。
1、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的学习情景。比如笔者在上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课时,就在考虑如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于是笔者就设置了各种活动,让学生们去体验。首先让学生们做了一个生存实验的游戏,让他们分组讨论走出森林要带的三件物品,从而得出结论,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生存的三大资源。接着又是一个猜谜语的游戏,谜面一条一条给大家,让他们主动得出结论,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难以理解的概念。主动创设各种有针对性的问题或生活情景,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这些问题或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在情景中体验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的重点是做好学习指导和过程调控,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亲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2、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深受教师们欢迎的当属“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设计出恰如其分的任务也非易事,只有真正地了解任务设计的意义、目的,准确地把握好任务设计的方法、程序,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笔者是把知识点深入到任务中,用任务驱动带动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任务的设置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就有一种希望做好它的冲动,他们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比如:在介绍第二章第二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时,笔者没有使用课本上设置的任务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华南虎的资料,而是让他们去查找体育明星科比的资料,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协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之一,由于初中教学水平的差异及各种客观因素导致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协作学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分成若干小组,使小组内部成员的能力水平呈梯形分布,使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缩短差距,达到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平衡。但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否则就容易出现,每一组就几个知识能力水平高的学生在完成任务,其他学生只是看客。针对这种问题,笔者会让学生们列出任务表,统计组员具体的工作内容,有效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解决学生水平差异这个问题,除了协作教学之外,还可以分层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笔者在上第四章第一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时,就设置了不同的任务,第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运行读懂“画出一元二次方程y=ax^2+bx+c图像”这个程序,第二个任务就是把这个程序做改动,使它能画出正弦函数的图像。这样就能使每位同学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三、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注重个别差异。
表现性方面:主要通过现场观察方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各种信息活动中的表现。如通过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练习完成情况、上课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性方面:主要用于检查学生对某一部分教学内容掌握程度。可以通过电子档案袋的形式记录学生课堂练习、章节任务等情况。
通过过程性评价,帮助教师对教学状况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调控,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总之,信息技术新课改目标在于提升自我,改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探索,找到一条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03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艺 《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4]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
作者简介:李超,女,汉,本科,西安高新一中国际部,中教二级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007年陕西省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了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的新课标明确了普通高中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与评价。新课改后,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升: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人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培养。最终让他们具备适应信息社会的信息素养。
一、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标的精神,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与思想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强调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核心。只有领会了新课标的精髓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有效实施新课标理念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去实施这一教学理念。
1、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的学习情景。比如笔者在上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课时,就在考虑如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于是笔者就设置了各种活动,让学生们去体验。首先让学生们做了一个生存实验的游戏,让他们分组讨论走出森林要带的三件物品,从而得出结论,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生存的三大资源。接着又是一个猜谜语的游戏,谜面一条一条给大家,让他们主动得出结论,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难以理解的概念。主动创设各种有针对性的问题或生活情景,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这些问题或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在情景中体验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的重点是做好学习指导和过程调控,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亲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2、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深受教师们欢迎的当属“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设计出恰如其分的任务也非易事,只有真正地了解任务设计的意义、目的,准确地把握好任务设计的方法、程序,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笔者是把知识点深入到任务中,用任务驱动带动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任务的设置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就有一种希望做好它的冲动,他们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比如:在介绍第二章第二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时,笔者没有使用课本上设置的任务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华南虎的资料,而是让他们去查找体育明星科比的资料,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协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之一,由于初中教学水平的差异及各种客观因素导致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协作学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分成若干小组,使小组内部成员的能力水平呈梯形分布,使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缩短差距,达到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平衡。但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否则就容易出现,每一组就几个知识能力水平高的学生在完成任务,其他学生只是看客。针对这种问题,笔者会让学生们列出任务表,统计组员具体的工作内容,有效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解决学生水平差异这个问题,除了协作教学之外,还可以分层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笔者在上第四章第一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时,就设置了不同的任务,第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运行读懂“画出一元二次方程y=ax^2+bx+c图像”这个程序,第二个任务就是把这个程序做改动,使它能画出正弦函数的图像。这样就能使每位同学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三、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注重个别差异。
表现性方面:主要通过现场观察方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各种信息活动中的表现。如通过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练习完成情况、上课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性方面:主要用于检查学生对某一部分教学内容掌握程度。可以通过电子档案袋的形式记录学生课堂练习、章节任务等情况。
通过过程性评价,帮助教师对教学状况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调控,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总之,信息技术新课改目标在于提升自我,改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探索,找到一条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03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艺 《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4]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
作者简介:李超,女,汉,本科,西安高新一中国际部,中教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