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首先指明了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目前高校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了“以人文本”的现代学生管理观念,希望能够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管理;观念转变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173-01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近些年来,各个高校都开始进行扩招,希望能够达到高等教育的普及。但是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对他们的管理问题也就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為了让管理工作更加适合当代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对如何进行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单一化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由于考试制度的影响,我国的教学方式仍然属于应试教育。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高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制定了一系列单一的管理方式。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是“90后”,他们喜爱新奇的事物,想法也十分新颖。应试教育导致的单一化管理模式无法适合于每一个人,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还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二)管理模式行政化
对于高校来说,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不同,学校中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同于其他高校但是却又被学生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校园文化,学生的日常活动都应该在这些校园文化的影响之下开展。但是,目前高校管理中,一般采用的都是行政化管理模式,即我们所说的“上令下达”,要求无论学校要组织什么活动,学生都要绝对服从。这种管理模式在短时间内让校园看起来十分有序,但是长期下来会破坏校园的教学氛围,不利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最终必然失去高校特有的校园文化。
二、高校学生管理观念转变的必要性
从学生角度来看,高效管理制度的转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对于现代管理观念来说,它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加注重学生的精神需求,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满足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同时,这种管理制度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必然会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相应的改变。
从高校的管理角度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已经无法满足教学中的日常需求了,只有通过管理观念的转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管理观念的转变。
三、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指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放在主体位置。“人本主义”是现代高校学生管理观念中的主要内容,要求学校在进行管理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相对于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来说,这种管理观念不再使用机械式的条例来限制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活动,有效避免了管理中会产生的逆反心理,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高校学生管理观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将“人本主义”融入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具体来说,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以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为核心,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学校带来的人为关怀。例如,学生在触犯学校的某项纪律时,虽然相关的处分不可避免,但是同时还要用关爱的方式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了解到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找到这次错误的原因,真正解决问题。这种管理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避免出现屡教不改的情况。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除了站在学生角度看待问题之外,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在过去的学生管理方面,教师总是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只会因为恐惧而服从教师的命令,进而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将辅导员看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才会真正去听取辅导员的意见。例如,由于辅导员与本科学生年龄上差距不大,思想方面存在不少共性,所以高校可以尝试让本校的研究生成为学生的管理者,让师生之间不会因为年龄问题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
(三)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每个高校中独有的特色应该在高校建设过程中成为院校的重点项目。对管理者来说,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积极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让学生能够在校园文化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同时,还要利用校园文化发挥日常管理作用,提升对学生管理的效率。
总之,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管理者结合目前教学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人文本”,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贤锋.高职学院“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的解读[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
[2]向小兵.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的创新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14).
[3]宋鐵.“赏识”教育与学生的自我管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浅议[J].考试周刊,2009(32).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管理;观念转变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173-01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近些年来,各个高校都开始进行扩招,希望能够达到高等教育的普及。但是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对他们的管理问题也就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為了让管理工作更加适合当代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对如何进行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单一化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由于考试制度的影响,我国的教学方式仍然属于应试教育。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高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制定了一系列单一的管理方式。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是“90后”,他们喜爱新奇的事物,想法也十分新颖。应试教育导致的单一化管理模式无法适合于每一个人,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还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二)管理模式行政化
对于高校来说,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不同,学校中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同于其他高校但是却又被学生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校园文化,学生的日常活动都应该在这些校园文化的影响之下开展。但是,目前高校管理中,一般采用的都是行政化管理模式,即我们所说的“上令下达”,要求无论学校要组织什么活动,学生都要绝对服从。这种管理模式在短时间内让校园看起来十分有序,但是长期下来会破坏校园的教学氛围,不利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最终必然失去高校特有的校园文化。
二、高校学生管理观念转变的必要性
从学生角度来看,高效管理制度的转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对于现代管理观念来说,它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加注重学生的精神需求,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满足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同时,这种管理制度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必然会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相应的改变。
从高校的管理角度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已经无法满足教学中的日常需求了,只有通过管理观念的转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管理观念的转变。
三、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指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放在主体位置。“人本主义”是现代高校学生管理观念中的主要内容,要求学校在进行管理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相对于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来说,这种管理观念不再使用机械式的条例来限制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活动,有效避免了管理中会产生的逆反心理,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高校学生管理观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将“人本主义”融入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具体来说,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以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为核心,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学校带来的人为关怀。例如,学生在触犯学校的某项纪律时,虽然相关的处分不可避免,但是同时还要用关爱的方式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了解到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找到这次错误的原因,真正解决问题。这种管理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避免出现屡教不改的情况。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除了站在学生角度看待问题之外,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在过去的学生管理方面,教师总是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只会因为恐惧而服从教师的命令,进而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将辅导员看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才会真正去听取辅导员的意见。例如,由于辅导员与本科学生年龄上差距不大,思想方面存在不少共性,所以高校可以尝试让本校的研究生成为学生的管理者,让师生之间不会因为年龄问题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
(三)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每个高校中独有的特色应该在高校建设过程中成为院校的重点项目。对管理者来说,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积极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让学生能够在校园文化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同时,还要利用校园文化发挥日常管理作用,提升对学生管理的效率。
总之,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管理者结合目前教学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人文本”,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贤锋.高职学院“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的解读[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
[2]向小兵.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的创新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14).
[3]宋鐵.“赏识”教育与学生的自我管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浅议[J].考试周刊,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