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农牧区学生语文朗读能力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z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藏地大物博,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比内地兄弟省市小得多,城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农牧区。这一人口分布特点,也是我们西藏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实际情况。一般说来,由于农牧区在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城市要差,导致农牧区的教育在师资、教学硬件等方面也相对要落后一些。一些来自农牧区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比较差,且参差不齐,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本文从农牧区学生的特征出发,分析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农牧区;朗读教学
  人教版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对于课文的诵读处理,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学情灵活处理:可以自己默读、老师范读、学生领读、师生齐读;可以分小组读、分大组读、自由诵读、学生单个诵读,还可以针对具体课文分角色朗读等等。但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读代讲,加深文章理解
  理解性朗读是指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是文言篇章,如果没有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是无法正确而流畅地进行诵读练习的。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多读少讲,以读代讲的方式,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可要求学生在课下先自行预习要诵读的篇目,把握文章大意,当然,老师也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同时在指导朗读时,不要从理论上抽象讲解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语气的舒缓,而要从感性上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怎样读才有感情。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等形式。
  在教学戏剧《茶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在读中找出答案。同时这样熟读成诵,也为写作奠定了基础[1]。
  二、教师范读,激发朗读兴趣
  老师的范读要求吐字清晰,发音标准。范读是对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现在全国正在推广普通话,对教师也全面进行普通话测试,尤其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而且,如果教师范读不标准,还会把学生读音引到邪路上去,直接的恶果就是会导致中、高考字音题无法正确选择。当然,由于农牧区学生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差异较大,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普通话的难度较大,那么,教师可以运用放录音、下载现成的课件等形式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在教学《出师表》这一课时,文章较长,有的同学还不能完整的把课文读下来,教师就开始范读,哪里该停顿,哪里的语气强,哪里的语气弱。学生一听,原来古文经过老师的朗读也可以这么美。这样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来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抓住他们思想單纯,上进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使他们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读,看谁读得好。点拨学生朗读,不仅要让学生动口,还要让他们动脑思考,积极学习朗读方法和技巧,这样也就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带感情朗读,提升学生语感
  带着感情读文章。读出文章体现的感情是对诵读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诵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读出文章体现的感情,不仅提高了诵读的质量,感染了听众,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理解有很大帮助。读者和作者感情合而为一,文章的思想就更容易把握。
  比如,当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时候,这篇课文前三句只有短短的九个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就得让学生通过不断地朗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意象来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2]。让学生明白这寥寥数笔,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羁旅之思,复杂而浓厚。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深沉、苏轼的豪迈、朱自清的亲切、冰心的温柔,使学生在诵读练习中感知作者的思想,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师生齐读,促进学生取长补短
  在采取齐读的方式时,教师要特别纠正“唱读”的不良诵读习惯。“唱读”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作者意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现象在农牧区初中课堂非常突出,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对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在单个诵读时,老师要认真听,对发现的错误,重点是读音方面和词语破读现象,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由于班里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能够读得有声有色,有的孩子却读得干干巴巴。教师在朗读时,要多叫一些读得好的学生读给差的听,以作示范,读完以后略作评析,从字音上、轻重缓急上是否把握住了语句的感情色彩,读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
  在教学《白杨礼赞》时,朗读白杨树象征的意义那三个排比句和反问句这一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先叫班上一个读得好学生读,她完全读出了那种层层深入、气势磅礴,同学们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也跟着读了起来,几遍之后,感情果然丰富了许多[3]。另外,还要多叫一些读得差的学生读,只有读得多,才能发现他们的不足,也只有让他们多读才得以提高,待他们读完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诵读给予适当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诵读的信心和兴趣,让读得好的和读得差的互相促进,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结语:
  朗读在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因此,作为西藏农牧区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姚怡婷.书声琅琅,激情飞扬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382.
  [2]  郭晟媛."热闹"与"沉默"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和默读[J].课外语文(下),2019,(12):19-20.
  [3]  邓燕媚.师生朗读行为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31):170,178.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该学科对于培养学生价值观念有着重要意义。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社会公德与法律知识学习是本科教学的重点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种教学方式应用而生。将案例教学法应用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是极为可行的,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紧密俩系,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为深入的了解到课本知识点内涵,帮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魅力。基于
期刊
摘 要:有人说:只有精心准备,才能成就完美课堂。这句话确实有道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后来经过发展应用到各个领域。将精细化管理引入英語教学中,必定会促进我们的英语教学更加科学、高效地发展。精心备课,细研教材,精讲练习,细化考点,精于情感,细化人文关怀,才能让教育与时俱进,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精细化管理;精心备课;精讲练习  精细化
期刊
摘 要: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学科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但是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师都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教学侧重点,认识不到物理知识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经验、人生价值观的重要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新课改理念中明确强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让物理课程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融合,并引导学生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尝试应用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精神。
期刊
摘 要:一切真理的产生都来源于疑问。只有有了问题,我们才会有想要了解真相的热情。随着初中教育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教学方法也随之进行了调整,有许多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采用了问题导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同学经过思考提出来的问题,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们会因为想弄懂问题背后的原理进而进行更多的思考,并在探究过程中更加认真。并且可以让同学们养成经常提问题的习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质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进一步受到重视,获得了发展的春天,各类职业院校都在不断探索发展的有效途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院校教育中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因此,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双师型”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操作人才保障。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 会议精神和《国
期刊
摘 要:20世纪以来,人类的视觉记录外界现实的理想成为现实,摄影在这一理想中有着超越其他艺术的超强的记录写实功能并震惊世人。在记录之余更体现了极具艺术性的美学意味。  关键词:摄影;当代纪实摄影;美学探析  苏珊·桑塔纳曾经说过“收集照片便是收集世界。”纪实摄影不仅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在此关系中扮演的传递审美的重要功能。20世纪以来,人类的视觉记录外界现实的理想成为现实,摄影在这一理想中有着超
期刊
摘 要: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普遍应用,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虽然说应用的范围比较普遍,但是针对于农村教学来说,应用起来仍然存在一次额局限性,再加上教学的思想本身就比较传统化,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小学生普遍都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比较活泼,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还是往往怀有较大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很好地借助信息技术,拓展知识,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但是如何去正确地应用呢?笔者就这
期刊
摘 要:随着新时期新课改的发展和教育体系改革的要求,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学生培养任务的落实,初中阶段的教育模式也在各个环节进行创新和改革。其中初中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也摆脱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在各个环节開展了丰富多样的变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其中的重要变革之一。以下笔者将具体论述将生活化教学落实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的重要内涵意义,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给教育者提供经验指导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多挑战,全员育人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现阶段,学校也应对此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大力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导向,为其的全面和综合性发展发挥助力。本文从当下全员育人工作的现实困境入手,探讨高中全员育人工作的路径对策,以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氛围。  关键词:“全员育人”;高中教学  学校自古以来便重视“
期刊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党的十九大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怎样看待社会诚信问题、如何构建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等,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而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