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实施有效的教学。那么,应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效率?可以试着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提升学生的视觉和知觉功能
由于数学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与空间形式”,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抽出这些“数与形”,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视知觉功能,去辨识,去记忆,去理解。例如,在一年级的上学期第一单元教学中,教材编写都是生活实际中的“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等,这些体现着“数与形”的概念,学生通过辨识实际的物体,慢慢体验到它们“数量与形式”的不同,并学会以数学符号来表示它们。视知觉能力不足的儿童,将很难体察出孕育于实际物体中的“数与形”。因此若学生的视知觉能力不足,家长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视知觉功能。那么该如何提升学生的视觉能力呢?基本策略是以运动为基础,多做视觉上的活动,这是最基本有效的方法。
二、提升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了解。譬如数字里就有“自然数,分数,小数,有理数,无理数”之别,学生必须清楚明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数学里还有许多符号,例如+,-,<,×,÷等,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则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无疑于跟读“天书”一样。学生不仅需要一般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文字,而且还需要特殊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所以家长经常会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数学成绩却未必好,原因即在此。对于存在数学语言阅读理解困难的学生,首先,应提高他们的文字阅读能力,平时要多看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其次,是培养他们对“数与符号”的理解力,家长或教师应查出学生对哪些“数与符号”存在理解上的误区,然后实施针对性的补救。
三、提升学生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
对数学材料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灵魂。若家长发现孩子存在这方面的困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材料的概括能力。例如,家长给孩子出示一些词语“香蕉,苹果,桃子,梨”,让孩子从中概括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是水果。”其次,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概括与推理能力。例如,家长给孩子这样一些数字:“1,3,5,7,( )。2,4、6,8( )。”让孩子概括出这列数字的规律(后一位比前一位多2),并根据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最后是培养孩子对图形的概括与推理能力。例如,家长给孩子看这样一组图形“←,↑,→,↓,( )”,让孩子寻求其变化规则(顺时针方向每次扭转90度角),并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图形。总之,通过“文字数字与图形”这三种材料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对数学材料进行概括的敏感性。
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时时刻刻也离不开运算。学生在运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有的学生乘、除法做得很快,而且正确率很高,但加、减法常出错,正确率很低,这是因为乘、除法主要依靠听觉记忆功能,会背九九乘法表,即可能做对,而加减法因为计算时受进位、借位的影响,涉及视觉功能与记忆,因而更容易出错。再如,有的学生计算正确,答案却抄颠倒,是因为由运动功能发展出来的垂直、左右、前后秩序等观念尚未牢固建立的缘故。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家长和教师要共同重视,计算能力是数学的基础,只有通过平常的积累,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只有双方面的努力,学生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教师多鼓励、激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且都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迫切,也更渴求得到教师的表扬,也许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可以让他高兴半天,对学习的兴趣也随之水涨船高。比如,班里有一个很调皮的学生,每次考试都只能得到80分左右,而且特能漏题,和家长交流很多次,都为此头疼,很偶然的一次,他考试得了96分,笔者在班里大力表扬他,说他最近进步很大,而且相信他今后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且漏题的坏习惯也能改掉,他用颤抖的声音说:我能!从此以后,他确实表现越来越好,也改变了很多教师原来对他的印象。
由此可见,数学能力的培养并非那么简单,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不能只做传声筒,而要做转化器,把指责转变成鼓励,把负信息转变成正信息。一句鼓励的话,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句负面的话,可以毁灭一个孩子的前途。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弱点,进行强化与补救训练,教师也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因为对他们的鼓励与期望是他们前进的动力,也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一、提升学生的视觉和知觉功能
由于数学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与空间形式”,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抽出这些“数与形”,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视知觉功能,去辨识,去记忆,去理解。例如,在一年级的上学期第一单元教学中,教材编写都是生活实际中的“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等,这些体现着“数与形”的概念,学生通过辨识实际的物体,慢慢体验到它们“数量与形式”的不同,并学会以数学符号来表示它们。视知觉能力不足的儿童,将很难体察出孕育于实际物体中的“数与形”。因此若学生的视知觉能力不足,家长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视知觉功能。那么该如何提升学生的视觉能力呢?基本策略是以运动为基础,多做视觉上的活动,这是最基本有效的方法。
二、提升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了解。譬如数字里就有“自然数,分数,小数,有理数,无理数”之别,学生必须清楚明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数学里还有许多符号,例如+,-,<,×,÷等,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则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无疑于跟读“天书”一样。学生不仅需要一般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文字,而且还需要特殊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所以家长经常会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数学成绩却未必好,原因即在此。对于存在数学语言阅读理解困难的学生,首先,应提高他们的文字阅读能力,平时要多看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其次,是培养他们对“数与符号”的理解力,家长或教师应查出学生对哪些“数与符号”存在理解上的误区,然后实施针对性的补救。
三、提升学生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
对数学材料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灵魂。若家长发现孩子存在这方面的困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材料的概括能力。例如,家长给孩子出示一些词语“香蕉,苹果,桃子,梨”,让孩子从中概括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是水果。”其次,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概括与推理能力。例如,家长给孩子这样一些数字:“1,3,5,7,( )。2,4、6,8( )。”让孩子概括出这列数字的规律(后一位比前一位多2),并根据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最后是培养孩子对图形的概括与推理能力。例如,家长给孩子看这样一组图形“←,↑,→,↓,( )”,让孩子寻求其变化规则(顺时针方向每次扭转90度角),并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图形。总之,通过“文字数字与图形”这三种材料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对数学材料进行概括的敏感性。
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时时刻刻也离不开运算。学生在运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有的学生乘、除法做得很快,而且正确率很高,但加、减法常出错,正确率很低,这是因为乘、除法主要依靠听觉记忆功能,会背九九乘法表,即可能做对,而加减法因为计算时受进位、借位的影响,涉及视觉功能与记忆,因而更容易出错。再如,有的学生计算正确,答案却抄颠倒,是因为由运动功能发展出来的垂直、左右、前后秩序等观念尚未牢固建立的缘故。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家长和教师要共同重视,计算能力是数学的基础,只有通过平常的积累,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只有双方面的努力,学生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教师多鼓励、激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且都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迫切,也更渴求得到教师的表扬,也许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可以让他高兴半天,对学习的兴趣也随之水涨船高。比如,班里有一个很调皮的学生,每次考试都只能得到80分左右,而且特能漏题,和家长交流很多次,都为此头疼,很偶然的一次,他考试得了96分,笔者在班里大力表扬他,说他最近进步很大,而且相信他今后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且漏题的坏习惯也能改掉,他用颤抖的声音说:我能!从此以后,他确实表现越来越好,也改变了很多教师原来对他的印象。
由此可见,数学能力的培养并非那么简单,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不能只做传声筒,而要做转化器,把指责转变成鼓励,把负信息转变成正信息。一句鼓励的话,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句负面的话,可以毁灭一个孩子的前途。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弱点,进行强化与补救训练,教师也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因为对他们的鼓励与期望是他们前进的动力,也将使他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