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题》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由于每个命题的改法不一样,改后的文字与原命题的文字又有区别,学生找不到改写的有效方法,面对不同的命题就会感到特别的迷惘。
下面,我就以上问题并结合平时的教学,谈一谈在教学“命题改写”中的一些做法。我主要是利用分类教学的方法,把类型相同的命题归类,从而归纳出改写命题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从中体验命题的改写其实也是有法可依的。
第一类,还原命题中修饰主语的数量词,即还原命题中主语隐藏的数量词,用数量词修饰主语,从而得到改写的方法。
如“对顶角相等。”这个命题,主语是“对顶角”,而对顶角是几个角的关系?学生很快明白是“两个”,所以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又如,“直角都相等”。这个命题,类似地,命题中的主语是“直角”,而“直角”是几个呢?哪个字可以给我们提示?“都”字比两个要多,表示三个或三个以上,我们可以用“一些”或“几个”来表示它的数量。所以可以改写成“如果几个角是直角,那么这几个角都相等。”
像这样,确定主语所隐藏的数量词,就找到改写命题的关键。用此方法还可以有效地改写以下的命题:①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②同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③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余角也相等。”④等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补角也相等。”
第二类,前置命题中的主语。即先找到命题中的主语,再把主语前置表述,从而得到改写的方法。
如“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这个命题中的主语是什么?“的”字后面的“两个数”,这两个数是怎样的?“绝对值相等”,那么结论是什么?这两个数也相等。确定主语并前置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也相等。”
又如“末位数是5的整数能被5整除。”这个命题的主语是“整数”,把主语前置可以改写成“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位数是5,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
第三类,补充已知条件的形成条件。命题中已知条件的表述是比较简单的,甚至隐藏了使其形成的其它条件,因此通过补充已知条件的形成条件,从而得到改写的方法。
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很多学生遇到这种中间用逗号分开的命题,直接在前一句加“如果”,在后一句加“那么”。我先让学生读一读“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学生读完后并画一下图,发现条件是不够的,因为只有两条平行线,是不会出现同位角的,所以需要加上一些条件。思考同位角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很快能想到需要“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这个条件,找到了这个条件便找到了改写的关键。所以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又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其中“同位角相等”是已知条件,而使它形成的条件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以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需要对学生强调的是,这两个命题的改写是有区别的,前一个命题的题设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后一个命题的题设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利用补充已知条件的形成条件的方法可以对平行线的其他两个判定方法和性质作类似的改写。
第四类,确定命题中的初始条件。即找出命题当中所具有的初始条件,并由此得出对应的结论,从而得到改写的方法。
如命题“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互相平行。”我先让学生画图,思考此命题中具有哪些初始条件?(一条直线及直线外一点)这个命题的初始条件就只有两个,所以可以把这两个条件写在“如果”的后面了,而对应的结论就是“经过这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互相平行”。所以可以改写成“如果直线外有一点,那么经过这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互相平行。”仔细看看改好后的命题,发现原来的命题全写在了“那么”的后面。像这样,只要找到原命题中的初始条件,再叙述这些条件所得到的结论,就可以得到改写命题的方法了。类似的方法可以改写命题“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互相垂直。”
而对于“垂线段最短”。这个命题,由于它是一个简称,所以我让学生回忆它的全称,“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这个命题的初始条件仍然是一条直线及外一点,所以可以改写成“如果直线外有一点,那么这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总之,要学好数学命题的改写,除了可依循一些有效的方法之外,我觉得对命题要反复地读和说,用心去体会每个命题的意思,弄清命题的已知条件和结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用文字表述出已知条件和结论,不要拘于原命题中文字的限制。
下面,我就以上问题并结合平时的教学,谈一谈在教学“命题改写”中的一些做法。我主要是利用分类教学的方法,把类型相同的命题归类,从而归纳出改写命题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从中体验命题的改写其实也是有法可依的。
第一类,还原命题中修饰主语的数量词,即还原命题中主语隐藏的数量词,用数量词修饰主语,从而得到改写的方法。
如“对顶角相等。”这个命题,主语是“对顶角”,而对顶角是几个角的关系?学生很快明白是“两个”,所以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又如,“直角都相等”。这个命题,类似地,命题中的主语是“直角”,而“直角”是几个呢?哪个字可以给我们提示?“都”字比两个要多,表示三个或三个以上,我们可以用“一些”或“几个”来表示它的数量。所以可以改写成“如果几个角是直角,那么这几个角都相等。”
像这样,确定主语所隐藏的数量词,就找到改写命题的关键。用此方法还可以有效地改写以下的命题:①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②同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③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余角也相等。”④等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补角也相等。”
第二类,前置命题中的主语。即先找到命题中的主语,再把主语前置表述,从而得到改写的方法。
如“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这个命题中的主语是什么?“的”字后面的“两个数”,这两个数是怎样的?“绝对值相等”,那么结论是什么?这两个数也相等。确定主语并前置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也相等。”
又如“末位数是5的整数能被5整除。”这个命题的主语是“整数”,把主语前置可以改写成“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位数是5,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
第三类,补充已知条件的形成条件。命题中已知条件的表述是比较简单的,甚至隐藏了使其形成的其它条件,因此通过补充已知条件的形成条件,从而得到改写的方法。
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很多学生遇到这种中间用逗号分开的命题,直接在前一句加“如果”,在后一句加“那么”。我先让学生读一读“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学生读完后并画一下图,发现条件是不够的,因为只有两条平行线,是不会出现同位角的,所以需要加上一些条件。思考同位角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很快能想到需要“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这个条件,找到了这个条件便找到了改写的关键。所以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又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其中“同位角相等”是已知条件,而使它形成的条件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以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需要对学生强调的是,这两个命题的改写是有区别的,前一个命题的题设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后一个命题的题设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利用补充已知条件的形成条件的方法可以对平行线的其他两个判定方法和性质作类似的改写。
第四类,确定命题中的初始条件。即找出命题当中所具有的初始条件,并由此得出对应的结论,从而得到改写的方法。
如命题“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互相平行。”我先让学生画图,思考此命题中具有哪些初始条件?(一条直线及直线外一点)这个命题的初始条件就只有两个,所以可以把这两个条件写在“如果”的后面了,而对应的结论就是“经过这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互相平行”。所以可以改写成“如果直线外有一点,那么经过这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互相平行。”仔细看看改好后的命题,发现原来的命题全写在了“那么”的后面。像这样,只要找到原命题中的初始条件,再叙述这些条件所得到的结论,就可以得到改写命题的方法了。类似的方法可以改写命题“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互相垂直。”
而对于“垂线段最短”。这个命题,由于它是一个简称,所以我让学生回忆它的全称,“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这个命题的初始条件仍然是一条直线及外一点,所以可以改写成“如果直线外有一点,那么这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总之,要学好数学命题的改写,除了可依循一些有效的方法之外,我觉得对命题要反复地读和说,用心去体会每个命题的意思,弄清命题的已知条件和结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用文字表述出已知条件和结论,不要拘于原命题中文字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