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如何上好欣赏课一直是美术教师的一大困惑。“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将这一问题如何运用到在美术欣赏课中,我做了一点尝试,在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美术欣赏;学生发展;有效促进
在以知识为本的教学中,新课程强调体验型教学。体验型教学的关键是体验与反思,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与方式,从而习得体验的知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主要有互动式体验、情景中体验、想象中体验、实践中体验和艺术陶冶中体验等。我们的美术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美术欣赏课就是专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动学生自发地思考、自主地探究,创新才成为可能,因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具有实践探索精神。要达到此目的,有赖于我们美术教师科学的、艺术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环节设计。
一、教师的预见是成功的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
预见是指提前预测、预知。教师的预见表现为教师在备课中对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种种预测,这种预见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对教学的洞察力,带有很强的敏感性,其强弱决定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如教学经验、专业水平、知识储备等。预见内容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①学生方面: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何?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程度如何?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感到疲惫、厌倦、课堂秩序容易乱或感到快乐、兴奋、有满足感?他们可能会在什么情况下出错?什么环节产生疑问、产生什么疑问?他们还想知道些什么等等。②教师方面: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手段运用、会导致什么结果?是否适合学生?老师的哪些语言、眼神对学生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收集的教学材料哪些在教学中能起到积极辅助的作用?怎样运用才能达到理想中效果?等等。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运筹和选择阶段要反复考虑,预见这些问题,然后进行调整、取舍,备学生备自己。设计中很多棘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设置“引错”环节,激发学生探究欲
“引错”指的是教师设计一个小“陷阱”,诱导学生从自己的错误判断出发导致错误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如:欣赏课《外国绘画作品》时,其中有一幅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保尔和木马》,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成人理解都很困难,如果让学生对此感兴趣就更不容易了。在收集毕加索的相关作品时,我发现了他十五岁时的一幅成名作①和八十七岁时的一幅作品②,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后者更像儿童的涂鸦,是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这正是他画风不断演变的结果。我的“引错”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后出示这两幅图①、②,问:“哪一幅是毕加索少儿时代的作品?”学生指着第③幅说:“是这幅,因为只有小孩才这样画画”。当我宣布正确答案时,学生脸上出现惊异的神情:他为什么要这样画?判断失误使他们更渴望解决心中的疑问,兴趣也就变得更加高涨,这个疑问正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也就是理解立体主义作品,了解艺术作品的創新。因此“引错”环节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地促进了体验性学习的开展。
三、开展“尝试说一说、画一画”活动,做到欣赏与实践相结合
通常上欣赏课都比较重视对理论的探讨和理解,教学手段也主要是看图片,手段的单一不仅使学生感到乏味,老师也觉得疲憊,学过的东西很快会忘记。我想,做一道精美可口的佳肴,只放盐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入更多的作料。教学如同做菜,于是我在欣赏课《儿童题材的绘画作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作品排一排顺序,选一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编一个小故事,画一幅画,讲给大家听!比一比,谁的故事最动听,谁的口才最流利!谁的画面最精彩!孩子们一听,可以讲故事、画画,立刻“动”起来,很快,经过同学们投票选举,将作品重新排了位置、设计了不同的故事内容,如针对《小熊拔牙》的故事情节创作了很多精彩的小故事,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告诫大家:不要吃太多的糖或甜食,用自己的实例提醒周围的同学关于龋齿的危害;通过自己的画与大家一起讨论、总结出许多生活中的道理:如帮助家人做一些家务,分担爸爸妈妈的压力;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关爱失学儿童;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享受和平健康等。
实践证明,这种活动一方面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帮助学生巩固了已理解的知识,检验了学的程度,学生不仅从中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情感得以释放,而且促进了新的思索和发现。
四、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使教学设计艺术化
欣赏课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审美活动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情感体验产生于每个教学环节,有强弱之分、有起伏变化,美好的体验会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实践。在教学中如果把学生比喻为琴,教师就是弹琴的人,而教学设计就是乐谱。优秀的乐者会弹出优美的乐章,优秀的教学设计的完美实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会导致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照顾学生情感体验的前提下还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做到有张有弛、有收有放,这样一节课就会变成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
如果把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形成的内在的知识联系描述为“〇〇〇〇”,那么,在这种设计下学生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形容为“****”,这条情感链在教师的调控下,随着教学进程产生起伏变化,并呈层层递进趋势,这样,美术欣赏课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美术欣赏;学生发展;有效促进
在以知识为本的教学中,新课程强调体验型教学。体验型教学的关键是体验与反思,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与方式,从而习得体验的知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主要有互动式体验、情景中体验、想象中体验、实践中体验和艺术陶冶中体验等。我们的美术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美术欣赏课就是专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动学生自发地思考、自主地探究,创新才成为可能,因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具有实践探索精神。要达到此目的,有赖于我们美术教师科学的、艺术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环节设计。
一、教师的预见是成功的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
预见是指提前预测、预知。教师的预见表现为教师在备课中对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种种预测,这种预见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对教学的洞察力,带有很强的敏感性,其强弱决定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如教学经验、专业水平、知识储备等。预见内容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①学生方面: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何?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程度如何?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感到疲惫、厌倦、课堂秩序容易乱或感到快乐、兴奋、有满足感?他们可能会在什么情况下出错?什么环节产生疑问、产生什么疑问?他们还想知道些什么等等。②教师方面: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手段运用、会导致什么结果?是否适合学生?老师的哪些语言、眼神对学生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收集的教学材料哪些在教学中能起到积极辅助的作用?怎样运用才能达到理想中效果?等等。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运筹和选择阶段要反复考虑,预见这些问题,然后进行调整、取舍,备学生备自己。设计中很多棘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设置“引错”环节,激发学生探究欲
“引错”指的是教师设计一个小“陷阱”,诱导学生从自己的错误判断出发导致错误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如:欣赏课《外国绘画作品》时,其中有一幅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保尔和木马》,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成人理解都很困难,如果让学生对此感兴趣就更不容易了。在收集毕加索的相关作品时,我发现了他十五岁时的一幅成名作①和八十七岁时的一幅作品②,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后者更像儿童的涂鸦,是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这正是他画风不断演变的结果。我的“引错”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后出示这两幅图①、②,问:“哪一幅是毕加索少儿时代的作品?”学生指着第③幅说:“是这幅,因为只有小孩才这样画画”。当我宣布正确答案时,学生脸上出现惊异的神情:他为什么要这样画?判断失误使他们更渴望解决心中的疑问,兴趣也就变得更加高涨,这个疑问正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也就是理解立体主义作品,了解艺术作品的創新。因此“引错”环节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地促进了体验性学习的开展。
三、开展“尝试说一说、画一画”活动,做到欣赏与实践相结合
通常上欣赏课都比较重视对理论的探讨和理解,教学手段也主要是看图片,手段的单一不仅使学生感到乏味,老师也觉得疲憊,学过的东西很快会忘记。我想,做一道精美可口的佳肴,只放盐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入更多的作料。教学如同做菜,于是我在欣赏课《儿童题材的绘画作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作品排一排顺序,选一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编一个小故事,画一幅画,讲给大家听!比一比,谁的故事最动听,谁的口才最流利!谁的画面最精彩!孩子们一听,可以讲故事、画画,立刻“动”起来,很快,经过同学们投票选举,将作品重新排了位置、设计了不同的故事内容,如针对《小熊拔牙》的故事情节创作了很多精彩的小故事,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告诫大家:不要吃太多的糖或甜食,用自己的实例提醒周围的同学关于龋齿的危害;通过自己的画与大家一起讨论、总结出许多生活中的道理:如帮助家人做一些家务,分担爸爸妈妈的压力;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关爱失学儿童;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享受和平健康等。
实践证明,这种活动一方面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帮助学生巩固了已理解的知识,检验了学的程度,学生不仅从中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情感得以释放,而且促进了新的思索和发现。
四、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使教学设计艺术化
欣赏课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审美活动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情感体验产生于每个教学环节,有强弱之分、有起伏变化,美好的体验会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实践。在教学中如果把学生比喻为琴,教师就是弹琴的人,而教学设计就是乐谱。优秀的乐者会弹出优美的乐章,优秀的教学设计的完美实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会导致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照顾学生情感体验的前提下还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做到有张有弛、有收有放,这样一节课就会变成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
如果把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形成的内在的知识联系描述为“〇〇〇〇”,那么,在这种设计下学生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形容为“****”,这条情感链在教师的调控下,随着教学进程产生起伏变化,并呈层层递进趋势,这样,美术欣赏课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