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错误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师要敏于捕捉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错误,分析成因,善于利用,让错误成为实现新课标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科学教学;错误资源;成因分析;利用价值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出现错误是学生的“权利”,可以说学生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错误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师要敏于捕捉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错误,分析成因,善于利用,让错误成为实现新课标的宝贵资源。
一、错误资源的成因分析
学生有错误是正常的。正确引导学生走出错误圈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简单地否定或不理不睬,要认真分析学生的错误,理智耐心地进行处理。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学生的错误成因作了以下分析:
(一)生活经验片面性造成的错误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有的基本正确,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的观念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将起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
生活经验的片面性,往往使学生考虑问题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这是学生年龄,学习程度所致。我们教师不能一味批评学生不会全面思考问题,而应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比如深入浅出地讲解问题的各个方面,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科学,对科学知识多探究多实践,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科学素材科学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不良定势产生的错误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时习惯性反应,在新的相似情境中就会优先按照习惯、比較固定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思维受到旧框架的限制而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它是思维的“惯性”现象。思维定势有良好定势和不良定势之分,前者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具有开拓捷径提高时效的作用,而后者易将解决的问题引入歧途,阻止创新。
不良的思维定势常常会使学生快中出错,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途径看问题。
(三)概念理解不透彻产生的错误
在科学这一门课中,概念非常多,掌握理解概念是学好科学的重要环节,概念理解不透彻势必形成各种错误。由相近的概念混淆形成的错误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解答下面的问题常会疑惑不定:
下列分别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组是:
A.虎具有斑纹和黄蜂腹部的条纹。
B.昆虫的体色和北极熊的体色。
C.枯叶蝶具有的特征和黄刺蛾幼虫的鲜艳色彩。
D.腹蛇体表的斑纹和比目鱼的体色。
答案应选A,而不少学生判断出选A后却感到疑惑不定,有的甚至改选C。
主要是学生没有准确地把握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这三个概念的含义,不能正确区分三种现象,特别是对拟态和保护色混淆不清。保护色和拟态现象都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识别,而警戒色则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且具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害性,据此可把警戒色与其他两者区分开。保护色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这里的“环境色彩”应是环境中主要的占优势的色彩,如春夏的草坪是绿色,冬天的雪地是白色;拟态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或非生物相似,而这种生物或非生物的颜色等特征并不一定在环境中占优势,并非主要色彩。而且拟态现象往往与生物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一般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才相似,一旦运动起来则就不相似了;而保护色则与运动状态基本无关,如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停息”状态才像枯叶,一旦飞舞起来就不像了而我们捕捉昆虫也许都有这种体验:有时看到昆虫由这里飞向另一个地方,但马上在另一个地方搜寻,却不能立即找到。
(四)粗心大意审题不清产生的错误
在平时的训练中许多题目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学生审题不清造成的。粗心大意是也是中学生中较普遍的一个特点,题目越是简单越能让学生暴露这一缺点。
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多犯粗心大意的错误,有利于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近几年的中考,对知识要求有所降低,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以及引导学生自学能力却提高了;题目中要么干扰因素、无关信息较多;要么数据不全,要挖掘隐含条件,这样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就更为重要了。
二、错误资源的利用价值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由害怕学生出错转变为允许学生出错,要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高的教育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
(一)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牢固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具体感性的生活经验和抽象理性的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学生头脑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信息,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
教师就是要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准“豁口”,或因势利导,在错误中发现合理的因素,把学生从错误引向正确;或将错就错,将错误暴露无疑,使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或让错误与正确加以比较,让学生自行判断,自行感悟错误之所在,明白造成错误的原因,从而牢固构建知识体系。
(二)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错误”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提高思维热情,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制造一些“错误”,给学生一些“包袱”,触发认知冲突,活跃学生思维。
(三)利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课堂,也是学习如何做人的课堂。教师要有心挖掘课堂资源,培养学生形成各种优良品质。利用错误资源,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优良品质。
三、结束语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错误也是一种美丽,她是学生们思维的火花,是课堂生成的载体,我们要善待学生错误,让“错误资源”服務于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青岳.科学课程100个教学案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励兰英.新课标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宁波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陆普军(1975— ),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学一级,农村初中科学教师。
关键词:科学教学;错误资源;成因分析;利用价值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出现错误是学生的“权利”,可以说学生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错误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师要敏于捕捉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错误,分析成因,善于利用,让错误成为实现新课标的宝贵资源。
一、错误资源的成因分析
学生有错误是正常的。正确引导学生走出错误圈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简单地否定或不理不睬,要认真分析学生的错误,理智耐心地进行处理。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学生的错误成因作了以下分析:
(一)生活经验片面性造成的错误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有的基本正确,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的观念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将起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
生活经验的片面性,往往使学生考虑问题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这是学生年龄,学习程度所致。我们教师不能一味批评学生不会全面思考问题,而应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比如深入浅出地讲解问题的各个方面,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科学,对科学知识多探究多实践,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科学素材科学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不良定势产生的错误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时习惯性反应,在新的相似情境中就会优先按照习惯、比較固定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思维受到旧框架的限制而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它是思维的“惯性”现象。思维定势有良好定势和不良定势之分,前者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具有开拓捷径提高时效的作用,而后者易将解决的问题引入歧途,阻止创新。
不良的思维定势常常会使学生快中出错,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途径看问题。
(三)概念理解不透彻产生的错误
在科学这一门课中,概念非常多,掌握理解概念是学好科学的重要环节,概念理解不透彻势必形成各种错误。由相近的概念混淆形成的错误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解答下面的问题常会疑惑不定:
下列分别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组是:
A.虎具有斑纹和黄蜂腹部的条纹。
B.昆虫的体色和北极熊的体色。
C.枯叶蝶具有的特征和黄刺蛾幼虫的鲜艳色彩。
D.腹蛇体表的斑纹和比目鱼的体色。
答案应选A,而不少学生判断出选A后却感到疑惑不定,有的甚至改选C。
主要是学生没有准确地把握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这三个概念的含义,不能正确区分三种现象,特别是对拟态和保护色混淆不清。保护色和拟态现象都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识别,而警戒色则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且具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害性,据此可把警戒色与其他两者区分开。保护色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这里的“环境色彩”应是环境中主要的占优势的色彩,如春夏的草坪是绿色,冬天的雪地是白色;拟态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或非生物相似,而这种生物或非生物的颜色等特征并不一定在环境中占优势,并非主要色彩。而且拟态现象往往与生物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一般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才相似,一旦运动起来则就不相似了;而保护色则与运动状态基本无关,如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停息”状态才像枯叶,一旦飞舞起来就不像了而我们捕捉昆虫也许都有这种体验:有时看到昆虫由这里飞向另一个地方,但马上在另一个地方搜寻,却不能立即找到。
(四)粗心大意审题不清产生的错误
在平时的训练中许多题目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学生审题不清造成的。粗心大意是也是中学生中较普遍的一个特点,题目越是简单越能让学生暴露这一缺点。
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多犯粗心大意的错误,有利于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近几年的中考,对知识要求有所降低,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以及引导学生自学能力却提高了;题目中要么干扰因素、无关信息较多;要么数据不全,要挖掘隐含条件,这样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就更为重要了。
二、错误资源的利用价值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由害怕学生出错转变为允许学生出错,要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高的教育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
(一)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牢固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具体感性的生活经验和抽象理性的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学生头脑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信息,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
教师就是要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准“豁口”,或因势利导,在错误中发现合理的因素,把学生从错误引向正确;或将错就错,将错误暴露无疑,使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或让错误与正确加以比较,让学生自行判断,自行感悟错误之所在,明白造成错误的原因,从而牢固构建知识体系。
(二)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错误”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提高思维热情,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制造一些“错误”,给学生一些“包袱”,触发认知冲突,活跃学生思维。
(三)利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课堂,也是学习如何做人的课堂。教师要有心挖掘课堂资源,培养学生形成各种优良品质。利用错误资源,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优良品质。
三、结束语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错误也是一种美丽,她是学生们思维的火花,是课堂生成的载体,我们要善待学生错误,让“错误资源”服務于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青岳.科学课程100个教学案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励兰英.新课标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宁波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陆普军(1975— ),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学一级,农村初中科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