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土豆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月里,偶然种下了两个大土豆,没想到竟然发芽长叶了,我好兴奋,一有空就回老家照顾它们。看见叶子有一丁点虫咬的痕迹,我就急切地想找出虫子躲藏的地方,马上处理干净。土豆的长势一天比一天喜人,碧绿的叶子、矮矮的茎秆,俨然两个小卫士守护着菜园的西大门。
  好不容易熬到收获的初夏,我牵着弟弟的小手赶到土豆苗的旁边。土很松,踩上去好像能挤出水来。弟弟抢先用小锄头挖土,一只小蚯蚓探出头来。弟弟吓得直往后退,哇哇大叫。我取笑弟弟胆小,小心捡起锄头继续挖土,谁知道出来好多只千足虫,全身黑乎乎的,脚非常多,我扔掉锄头,跑得更远。弟弟笑得前仰后合。
  听到笑声的爸爸跑过来,好奇地问我们咋回事。等到明白事情的經过后,爸爸告诉我们正确挖土豆的方法。拔苗、扒土,在爸爸的鼓励下,弟弟勇敢地用手抓住土豆茎秆,身体后倾,“啪”地一声茎秆断了。我趁机抓住剩余的茎秆,身体向后一倒,一个趔趄,摔了一跤。我立即爬起来,满屁股的黄泥巴,惹得爸爸和弟弟哈哈大笑。我假装生气,嘟起嘴。
  弟弟从我手中抢过土豆苗仔细找土豆。只见两个弹珠般大小的土块连在茎秆底部,难道这就是土豆?我疑惑不已,继续用小锄头扒开泥土。许久,一无所获。弟弟继续拔剩下的一棵,茎秆上已经没有叶子了,枯萎了。我心一紧。茎秆下只有一个黄豆般大小的土豆。我又一次握起锄头,重重扒开,兴许会有奇迹呢?
  一个很深的土坑出现了,可是并没有出现我想要的土豆。它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记得刚种下去时还是发了芽的大土豆,至少有拳头那么大。怎么会只结出黄豆般大小的土豆呢?难道……我胡思乱想起来。
  站在一旁的爸爸提醒我说:“儿子,任何植物都是有时令的,顺着时令,就可以顺利长大。不合时令,就会得不偿失。农谚说得好,清明早种一天,地里粮多半年。”我若有所思。爸爸继续分析,“我们地处江西省西部,土豆本应是头年12月下旬到1月中旬播种为宜,你们种植时已是2月22日,相差了一个多月。”我恍然大悟,原来时令这么精准。
  望着这3个微型土豆,我不禁想起学过的一篇课文《花之歌》。正如学习阶段的我和弟弟一般,在美好的时间,努力地长,才能长成苍天大树;努力地学,才能学有所成。
  (指导教师:胡梅琴)
其他文献
前两天,网上流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采访视频。记者在北大校园内随机采访了一个匆匆赶路的男生。这名男生左手提着一瓶水房里打来的水,右手拎着一袋馒头,看上去挺不修边幅的。这位不起眼的小哥名叫韦东奕,其实是传说中数学院的“首席扫地僧”。  北大校园里流传着这样的段子:学期开学,一位老师带着一个助教进了课堂。老师对同学们说:“我是你们这一学期的数学老师,我旁边的是你们的助教。如果你们有不会的问题,可以来问我。
期刊
“碗里有肉,心中有情,头顶有毛茸茸的星空,笔下有世界最简单奇妙的样子。”翻开《嗨,这个有情有肉的世界》这本书,可以看到素素的小肉姑娘眼里的世界,清新呆萌中藏着不露痕迹的思考。画风简单近乎朴拙,配文寥寥数字,合在一块儿看时,却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作者周小肉以幽默的现代哲思对传统的中外名画、典籍故事进行了趣味重构,观察细致入微,笑点拳拳到肉。她用一种温柔的方式构筑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人们既能感受到她
期刊
●《名人传》的故事  英雄永远是人类的楷模,而没有英雄的时代注定是寂寞而没有希望的时代。  在作者罗曼·罗兰眼中,值得为其立传的名人着实不多,实际上,他最想写的只有三个:音乐巨匠贝多芬、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书中全面且详尽地展现出他们成功背后究竟要付出多少难以忍受的痛苦,虽感到痛苦却不愿倒下,在与命运不懈的抗争过程中,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迸发,最终成为“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以写
期刊
碛口古镇是黄河边上的一座古镇,也是一个古渡口,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化和景色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五一假期,我们一家慕名来到家乡的碛口古镇旅游。  到了碛口,我们沿着石板斜路来到明清街。那窄窄的街道散发着古老的韵味。脚下是用古老的黄河石铺成的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古旧黑灰的砖瓦修筑的房子,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门对门,窗对窗,各种砖雕、木雕、石雕栩栩如生
期刊
前段時间,有关三星堆考古的消息承包了热搜,1986年的两个祭祀坑就已震惊世界,这次直接“开盲盒”——6个祭祀坑!截至目前,三星堆遗址已出土金面具、丝绸、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在这些已出土的文物中,尤以“青铜神树”最引人注目。它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5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更为神奇的是,这棵“青铜神树”居然在4000年的奇书《山海经》中早有记载了!  ●上古时代
期刊
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父亲眼里,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父亲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木帆船的厨房設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
期刊
游鱼感激大海,因为大海讓它自由;月亮感激太阳,因为太阳让它明亮;溪流感激高山,因为高山让它清澈……我感激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因为他们让我们安全、温暖。  八月中旬,妈妈带着我去看了战争电影《八佰》。毫不夸张地说,我非常受感动。《八佰》讲述了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的八百壮士坚守上海的故事。  影片中有个片段,让我感到震惊,简直不可思议。日本人来到四行仓库,他们每一个人用手撑着一块黑黑厚厚的
期刊
2021年“中华复兴”主题征文继续征稿,欢迎广大中小学生踊跃投稿。征文题目自拟,内容可以围绕祖国家乡、传统文化、梦想、正能量偶像等,不限文体,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2021年12月31日前,将不超过1200字的学生原创作品以word格式发送到投稿邮箱即可参与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将刊登在《智慧少年·润》杂志以及“智慧少年润文摘”微信公众号,并颁发证书,对组织优秀稿件成绩突出的老师将颁发优秀指导
期刊
暑假里,烈日當空,屋外热得不得了。我躲在家里,吹着空调,哼着小曲,翘着腿儿,小日子过得舒服极了。  忽然,空调罢工了,若无其事地趴在墙上,我一下子火气就蹭蹭上来了,叉着腰抱怨:“什么空调,我正舒舒服服,忽然就停了,这日子还怎么过呀?”妈妈闻声赶来,看到我一副泼妇的样子,开始数落我:“小小年纪,脾气倒挺大的,在楼上喊什么喊,没了空调,你会怎么着?人家电工正辛辛苦苦地修电闸呢。”妈妈就像机关枪似的,一
期刊
每个北漂都基本去过两次故宫,第一次是刚来北京别人陪着,第二次以后都是陪别人,故宫能参观的地方连门框都被磨圆了。  但故宫那40%不开放的区域,像塞壬的歌声一样引诱着每一个标新立异的青年趴在门口完成一次窥视。去故宫拍门缝的人信奉这样的哲学:门里面的才是紫禁城,外面的叫故宫博物院。因为故宫紧锁的大门实在太多,挑选最好的门缝成了一门学问。  除了一些已经成为网红的走廊之外,大部分未经探查的门缝都只能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