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获取渠道,而随着媒介的广泛普及,媒介信息朝着多元化、泛娱乐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其中高价值内容与不宜传播内容并存,倘若高中生进行媒介的过多接触,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关键词】 媒介 高中生 负面影响 过度接触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介得到广泛的普及,不仅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并改变了人们进行媒介接触的习惯。而高中时期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自身的是非分辨能力和思想价值观并未完善,极易受到媒介不良信息的影响。也正因此,进行媒介过度接触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至关重要。
一、高中生媒介使用特征
依据问卷调查的开展,对高中生媒介接触、媒介认知进行分析和调研,选取某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为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其中调查问卷共250份,其中有效卷为245份。
(一)媒介接触行为
在不同媒介接触方面,传统媒介的接触呈现出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超过80%的学生不会对报纸、广播等媒介方式进行接触;超过20%的学生很少进行电视媒介得到接触;而针对手机媒介的接触,其占比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超过97%的学生进行手机媒介的接触;超过70%的学生会经常接触电脑媒介;超过80%的学生每天都会接触手机。也正因此,体现出当前受到高中生欢迎的媒介为移动手机。
而针对媒介使用目的的调研,就发现其中以音频视频娱乐为目的的学生超过80%;以社交联络为目的的超过73%;以游戏为目的的超过57%;以资金获取为目的的超过40%;以学习资源获取为目的的超过35%。
(二)媒介认知与媒介接触特征
纵观当前高中生对媒介的接触与认知,其主要特点表现为:(1) 学生会对手机表现出高度的依赖,主要用途是进行社交活动和娱乐,目前学生的主要接触媒介就是手机;(2)虽然手机成为当前学生的主要接触媒介,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手机的功能缺乏认知,并且在媒介信息获取过程中极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在信息理解和判断方面无法进行正确抉择,极易导致学生的心理思想受到影响。
二、过度媒介接触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孤独症
基于网络、信息、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而这些社交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但是部分学生痴迷于利用手机与网络对象进行交往互动,对身边的事物漠不关心,对周围的伙伴、朋友和家庭所忽略,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养成孤僻、冷漠的性格,无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构建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生活中失去人际网络的高中生,极易导致抑郁、孤独等现象的出现。
孤独症的产生,与学生的人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相较于普通学生而言,内心敏感、自卑、抑郁的学生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极易可能受挫,而在網络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此外,由于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人际交往中,会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失望、冷漠的心理,这就导致学生更不愿意进行现实处境的改变。
(二)网络成瘾
所谓网络成瘾,是指个体无节制地花费精力和时间用于网络上,而长时间的网络过度使用,会导致个体出现人格障碍、异常表现、心理障碍等现象。网络媒介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所以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社交体验和游戏娱乐,进而会对学生产生新颖的感官刺激,提升学生的满足感,进而导致高中生沉迷于网络之中。而针对网络成瘾而言,同样与学生人格基础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倘若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稳定性差、敏感内向,极易导致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之感。另外,造成学生网络成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庭因素,若学生长期缺乏家庭教育,极易导致学生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
(三)人格障碍
高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更是学生人格塑造、品行养成的关键阶段,此阶段中学生的人格和观念尚未得到完善构建,而倘若学生在此阶段受到网络匿名、网络虚拟的影响,会导致学生在心理发育过程中形成不一致的网络人格,导致网络人格障碍的产生。而网络人格障碍主要分为沉溺型、伪视型、情感型、攻击型、发泄型、悖德型和闭锁型等类型的人格障碍。与此同时,因网络具备虚拟性和隐匿性的特点,所以高中生在网络世界中可以改变身份和性别,可以在网络世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人物。而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这种体验是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这就使得获取无与伦比的满足感,极易导致学生产生认知错乱,迷失自己的身份,出现“现实我”与“网络我”二者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现象,使得学生产生网络人格障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倘若对媒介过度接触,极易导致学生形成人格障碍、孤独症以及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鉴于此,应侧重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强化,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媒介接触习惯,避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丽敏.媒介过度接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4):15-17.
[2] 杨丽敏.移动终端过度接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J].华夏教师,2019, 121(01):80.
[3] 刘裕,张媛,唐薇.媒介不良接触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特殊教育,2014(10).
[4] 申屠文强,刘自恒,高技.微博媒介接触对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影响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4(16):16.
【关键词】 媒介 高中生 负面影响 过度接触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介得到广泛的普及,不仅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并改变了人们进行媒介接触的习惯。而高中时期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自身的是非分辨能力和思想价值观并未完善,极易受到媒介不良信息的影响。也正因此,进行媒介过度接触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至关重要。
一、高中生媒介使用特征
依据问卷调查的开展,对高中生媒介接触、媒介认知进行分析和调研,选取某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为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其中调查问卷共250份,其中有效卷为245份。
(一)媒介接触行为
在不同媒介接触方面,传统媒介的接触呈现出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超过80%的学生不会对报纸、广播等媒介方式进行接触;超过20%的学生很少进行电视媒介得到接触;而针对手机媒介的接触,其占比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超过97%的学生进行手机媒介的接触;超过70%的学生会经常接触电脑媒介;超过80%的学生每天都会接触手机。也正因此,体现出当前受到高中生欢迎的媒介为移动手机。
而针对媒介使用目的的调研,就发现其中以音频视频娱乐为目的的学生超过80%;以社交联络为目的的超过73%;以游戏为目的的超过57%;以资金获取为目的的超过40%;以学习资源获取为目的的超过35%。
(二)媒介认知与媒介接触特征
纵观当前高中生对媒介的接触与认知,其主要特点表现为:(1) 学生会对手机表现出高度的依赖,主要用途是进行社交活动和娱乐,目前学生的主要接触媒介就是手机;(2)虽然手机成为当前学生的主要接触媒介,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手机的功能缺乏认知,并且在媒介信息获取过程中极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在信息理解和判断方面无法进行正确抉择,极易导致学生的心理思想受到影响。
二、过度媒介接触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孤独症
基于网络、信息、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而这些社交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但是部分学生痴迷于利用手机与网络对象进行交往互动,对身边的事物漠不关心,对周围的伙伴、朋友和家庭所忽略,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养成孤僻、冷漠的性格,无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构建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生活中失去人际网络的高中生,极易导致抑郁、孤独等现象的出现。
孤独症的产生,与学生的人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相较于普通学生而言,内心敏感、自卑、抑郁的学生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极易可能受挫,而在網络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此外,由于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人际交往中,会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失望、冷漠的心理,这就导致学生更不愿意进行现实处境的改变。
(二)网络成瘾
所谓网络成瘾,是指个体无节制地花费精力和时间用于网络上,而长时间的网络过度使用,会导致个体出现人格障碍、异常表现、心理障碍等现象。网络媒介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所以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社交体验和游戏娱乐,进而会对学生产生新颖的感官刺激,提升学生的满足感,进而导致高中生沉迷于网络之中。而针对网络成瘾而言,同样与学生人格基础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倘若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稳定性差、敏感内向,极易导致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之感。另外,造成学生网络成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庭因素,若学生长期缺乏家庭教育,极易导致学生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
(三)人格障碍
高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更是学生人格塑造、品行养成的关键阶段,此阶段中学生的人格和观念尚未得到完善构建,而倘若学生在此阶段受到网络匿名、网络虚拟的影响,会导致学生在心理发育过程中形成不一致的网络人格,导致网络人格障碍的产生。而网络人格障碍主要分为沉溺型、伪视型、情感型、攻击型、发泄型、悖德型和闭锁型等类型的人格障碍。与此同时,因网络具备虚拟性和隐匿性的特点,所以高中生在网络世界中可以改变身份和性别,可以在网络世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人物。而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这种体验是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这就使得获取无与伦比的满足感,极易导致学生产生认知错乱,迷失自己的身份,出现“现实我”与“网络我”二者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现象,使得学生产生网络人格障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倘若对媒介过度接触,极易导致学生形成人格障碍、孤独症以及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鉴于此,应侧重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强化,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媒介接触习惯,避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丽敏.媒介过度接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4):15-17.
[2] 杨丽敏.移动终端过度接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J].华夏教师,2019, 121(01):80.
[3] 刘裕,张媛,唐薇.媒介不良接触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特殊教育,2014(10).
[4] 申屠文强,刘自恒,高技.微博媒介接触对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影响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4(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