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与理解在整个人生阶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的第一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的培养是一种情感教育,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审美观,没有对美的正确理解,人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好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把死板的记忆化为主动的想象,把频频的说教变成吸引人、舞人和令人心悦诚服的形象,使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呢? 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语言的艺术性、情境的真实性、情感的多样性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人们欣赏美、创造美的基础。小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离不开语言,也离不开小学语文教学。所谓"语文"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和文字,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必然包含着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的艺术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从而达到从小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
  而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的艺术性把小学语文课堂变为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学习园地。而语言的具体艺术性可以表现在四个方面的"美":即一是音美:就是要求语文教师要讲普通话,尽量做到标准;二是语意美,要做到朗读准确、简洁;三是形美,即要求教师善于利用语言内涵的丰富多彩,追求修饰美、多样美的内在情节;四是情美,教师要用语文的艺术塑造文章内涵中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但是,我们要求教师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字字珠矶,句句似诗,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并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语言的音、意、形、情,把渴求知识的小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
  二、教师要积极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离不开身边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影响。教师应积极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出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在这种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教学课题不再是抽象的条文而成为一种被学生热爱的对象。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体来说有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课文朗读先声夺人: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的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朗读体味。揣摩其内在意蕴。使我们所教授的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朗读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二是感受入手,渐入情境。小学语文课不同于鉴赏批评,语文教学有着自身的规律及要求,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扑捉信息,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把学生直接带入进逼真的情景中,让其入情入境,加深其真实体会。三是适时点拨,把握内涵。美的内涵丰富多彩,美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课文不但有完美的形式,更有其内在的思想意识。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适时指出作品中的内涵,使学生把握教材的真正含义。
  虽然,本文所指语文中课堂教学中所指对象是涉世未深的小学生,但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激励着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利用小学生的这种求知心态,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要利用作品丰富地情感要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情因素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作品本身的感情因素;二是学生的感情因素;三是教师的感情因素。前者为客体,中者为主体,后者为媒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些感情因素追求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媒介作用。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如果没有感情的活动,就不可能开启学生的感情之窗。要想让小学生被作品中的感情所感染,首先教师要被感染,这样才能满怀激情地去讲授。这和平平淡淡地讲解相比,效果大不一样。学生对一篇作品的认识,以及最终被一篇作品所感动,毕竟是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作为媒介的教师,必须很好地引导学生完成这一过程。一篇好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渗透在字里行间,要想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感情,就要从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个词、每个字、每个标点入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所教授的对象是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小学生,他们是一群充满着朝气与活力的孩子,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暇想。如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让他们感知到美的存在,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对于刚踏进中学大门的新生来说,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加大,这就要求教师有语文教学上要特别注意搞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初中新生在过渡阶段的学习,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由直观形象法趋向抽象理解法;在教师的教学方面,由直接带读式趋向讲授启发式。因此,我们对初进中学之门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好衔接工作,特别要从以下几点去抓好,做好:  一、着力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有趣则
期刊
仔细阅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后发现,每个学段"阅读"目标中都对课文关键词句的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关键词是对揭示文章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词语,它是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多数教师能通过"读读""写写""品品"体现对课文关键词的重视,但往往只是"蜻蜓点水"地浅尝辄止,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那么,有怎样的途径让关键词发挥更"关键"作用呢?  一、美读关键词,朗读课文的"垫脚石"。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写作文一直是学生怕面对但又不能逃避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一筹莫展。面对作文题目是冥思苦想后,依然心中无话可说,笔下无文可写。大部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空洞,词不达意,语言乏味。即使搜肠刮肚写出一篇文章,也多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就指导农村孩子写作文方
期刊
高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中间环节,其发展规模与水平关系着高等教育生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普通劳动力的素质,从而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教育扶
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智障儿童,由于各种现实原因,这些学生往往是中、重度智障儿童或多重残疾儿童,这些学生中不仅存在智力障碍、言语障碍、沟通障碍、行为障碍等,而且损伤程度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他们的行为表现、言语发展、学习效果、心智活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千差万别。那么如何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实施语文教育呢?就目前新课程背景下,培智教材还没统一,我们应思考要怎样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
期刊
命制新定义中考题,就要利用新定义的概念编题,这一新概念贯穿试题的各个小题,解题时也要用到新概念来解决.如果试题可以越过新概念直接求解,那么就失去了新定义题的命题意图
目前,我国的中学课堂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而对于学生和教师间的交往以及学生和学生间的交往,小组间的交往仍然比较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观念还没有转换过来,在我们语文课堂尤其明显。很多语文教师抱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每天又是翻阅参考书,又是从网上下载资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备好每一课。到了课堂上总是希望充分利用 45 分钟,多讲一些内容,于是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做一番感情充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