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电教媒体正在走向课堂。如何利用电教媒体来优化课堂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新课题。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笔者做了如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它不是天生的,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并在每堂课开始之时就激起其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我经常恰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电教媒体能通过形、声、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真实的情景或图像等形象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对学生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可以使学生乐学,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我在教《海底世界》时,一开始就一边演示神奇海底景色的投影,一边播放配乐朗诵录音。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学生们都瞪大了双眼,盯着画面,寻找着自己知道和不知道名的景物,好奇心油然而生,激起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再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先用录音机播放《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一曲。“在那云飞浪卷的西沙岛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绿树银滩,风光如画,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这一首歌曲,使学生听得如醉如痴,仿佛美丽的西沙群岛就在眼前。放完歌曲,我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西沙群岛到底什么样?”同学们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很快被激发起来。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训练情境
使用电教媒体,更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强化训练。如何创设课文中的情境,强化训练呢?其形式有以下几种:
1、借助投影创设情境,理解词语。词语的理解是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词语教学,总是让学生读词语解释,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使教学形式变得单调枯燥,而且学生对词语也不能灵活运用。而借助投影创设情境,就改变了这种状况。例如,我在教《燕子》一课的最后一段时,文章这样写到:“有几只燕子飞倦了,落到电线上。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在演奏的五线谱啊!”为了让学生理解“痕”字的妙处,我这样提问:这里为什么不用“根”呢?“痕”字和“根”字到底哪个好?为什么?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这时我播放图片,让学生图文对照着去鉴赏。学生看了投影恍然大悟。原来,电线在高处,人极目眺望,看到的电线好似铅笔在天幕中划下的痕迹,用“痕”字传神地写出了作者的真实感受。这样,既使学生体会到用“痕”字的妙处,又为理解下文“五线谱”埋下了伏笔。
2、利用图画创设情境,掌握句式。传统的句式训练,一般是教师出示某一句式让学生训练,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煞费苦心也难以想出恰当的句子。如果学生眼前有活生生的情境,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就会有表达的欲望。这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句式,就会水到渠成,减少学生学习句式的难度。如我在教《小音乐家杨科》一文,在阅读课文第一、二段时,播放课文中插图的投影,并让学生用上“无论……总……”、“凡是……都……”、“只要……哪怕……也……”等关联词语说说杨科对待音乐、对小提琴的喜爱,面对课与文内容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有话要说。而提供的有关句式,又使学生有话会说。离开电教媒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3、运用录像深入情境,强化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边读边悟,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何让学生很快地达到感情朗读呢?运用录像,可以很快的将学生带入情境,提高朗读水平。如在教《桂林山水》时,在润泽、悠扬的音乐中,播放录像,出示画外音:丽江的水静而清澈,两岸奇峰罗列,姿态万千。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江上竹筏小舟,山间绿树红花,犹如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衣图示境,以声传情后,教师指着江面小舟问:“假如现在你就在其中的一条小船上,你的感受如何呢?”这样,学生自己置身其上,就能够体会到荡舟漓江的乐趣,从而也就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三、运用电教媒体,突破训练难点
语言朗读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电教媒体可以把难点中的矛盾和问题清晰地再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小珊迪》第二段,重点体会珊迪的美好品质,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零钱是谁主动去换的产生了争议。于是,我用幻灯播放了小珊迪临死前的图片和说的话。让同学们默读第一句,思考:“我换好零钱往回跑”是往哪里跑,为什么要跑?通过教师精心的指导,学生明白了珊迪是往买火柴的先生那跑,跑是为了不让先生久坐等,赶快把钱还给先生。从而也就体会到了珊迪的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再如,教学《宿建德江》时,其中有这样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为什么比树还低?月亮为什么与人接近了?这两句诗的意境又是怎样的?小学生很难理解,我在教学时就采用投影教学,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他们依据投影画面所显示的意境,很快就明白了。所谓“天低树”并非指天真的比树低,而是因为原野极为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好像比树还要低些,他们通过观察月亮影子在水中浮动的景象,也很快想到:因为江水很清,月亮倒影江中,所以月亮似乎与人接近了。这样,学生头脑里很自然地就出现了一幅原野空旷、天清水碧、月影沉江的美妙动人的江景,从而顺利地突破了学习难点。
四、运用电教媒体,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坚持文道结合,做到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形象情境,更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悟出深刻的道理,使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同步发展。如《卖火柴的女儿》一课,我用幻灯放映出小女孩美丽可爱的形象:“那金色的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蓝色的大眼睛流露着对温暖、幸福、欢乐的期盼神情。”同学们一看,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但是她的命运很惨,她生长在黑暗的旧社会,在大年夜活活冻死在冰天雪地里。这样,同学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怜悯与同情油然而生,为本课教学和渗透思想教育做了最好的铺垫。
总之,电化教学声图、视听结合,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组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电教媒体。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它不是天生的,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并在每堂课开始之时就激起其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我经常恰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电教媒体能通过形、声、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真实的情景或图像等形象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对学生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可以使学生乐学,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我在教《海底世界》时,一开始就一边演示神奇海底景色的投影,一边播放配乐朗诵录音。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学生们都瞪大了双眼,盯着画面,寻找着自己知道和不知道名的景物,好奇心油然而生,激起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再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先用录音机播放《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一曲。“在那云飞浪卷的西沙岛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绿树银滩,风光如画,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这一首歌曲,使学生听得如醉如痴,仿佛美丽的西沙群岛就在眼前。放完歌曲,我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西沙群岛到底什么样?”同学们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很快被激发起来。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训练情境
使用电教媒体,更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强化训练。如何创设课文中的情境,强化训练呢?其形式有以下几种:
1、借助投影创设情境,理解词语。词语的理解是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词语教学,总是让学生读词语解释,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使教学形式变得单调枯燥,而且学生对词语也不能灵活运用。而借助投影创设情境,就改变了这种状况。例如,我在教《燕子》一课的最后一段时,文章这样写到:“有几只燕子飞倦了,落到电线上。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在演奏的五线谱啊!”为了让学生理解“痕”字的妙处,我这样提问:这里为什么不用“根”呢?“痕”字和“根”字到底哪个好?为什么?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这时我播放图片,让学生图文对照着去鉴赏。学生看了投影恍然大悟。原来,电线在高处,人极目眺望,看到的电线好似铅笔在天幕中划下的痕迹,用“痕”字传神地写出了作者的真实感受。这样,既使学生体会到用“痕”字的妙处,又为理解下文“五线谱”埋下了伏笔。
2、利用图画创设情境,掌握句式。传统的句式训练,一般是教师出示某一句式让学生训练,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煞费苦心也难以想出恰当的句子。如果学生眼前有活生生的情境,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就会有表达的欲望。这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句式,就会水到渠成,减少学生学习句式的难度。如我在教《小音乐家杨科》一文,在阅读课文第一、二段时,播放课文中插图的投影,并让学生用上“无论……总……”、“凡是……都……”、“只要……哪怕……也……”等关联词语说说杨科对待音乐、对小提琴的喜爱,面对课与文内容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有话要说。而提供的有关句式,又使学生有话会说。离开电教媒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3、运用录像深入情境,强化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边读边悟,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何让学生很快地达到感情朗读呢?运用录像,可以很快的将学生带入情境,提高朗读水平。如在教《桂林山水》时,在润泽、悠扬的音乐中,播放录像,出示画外音:丽江的水静而清澈,两岸奇峰罗列,姿态万千。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江上竹筏小舟,山间绿树红花,犹如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衣图示境,以声传情后,教师指着江面小舟问:“假如现在你就在其中的一条小船上,你的感受如何呢?”这样,学生自己置身其上,就能够体会到荡舟漓江的乐趣,从而也就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三、运用电教媒体,突破训练难点
语言朗读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电教媒体可以把难点中的矛盾和问题清晰地再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小珊迪》第二段,重点体会珊迪的美好品质,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零钱是谁主动去换的产生了争议。于是,我用幻灯播放了小珊迪临死前的图片和说的话。让同学们默读第一句,思考:“我换好零钱往回跑”是往哪里跑,为什么要跑?通过教师精心的指导,学生明白了珊迪是往买火柴的先生那跑,跑是为了不让先生久坐等,赶快把钱还给先生。从而也就体会到了珊迪的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再如,教学《宿建德江》时,其中有这样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为什么比树还低?月亮为什么与人接近了?这两句诗的意境又是怎样的?小学生很难理解,我在教学时就采用投影教学,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他们依据投影画面所显示的意境,很快就明白了。所谓“天低树”并非指天真的比树低,而是因为原野极为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好像比树还要低些,他们通过观察月亮影子在水中浮动的景象,也很快想到:因为江水很清,月亮倒影江中,所以月亮似乎与人接近了。这样,学生头脑里很自然地就出现了一幅原野空旷、天清水碧、月影沉江的美妙动人的江景,从而顺利地突破了学习难点。
四、运用电教媒体,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坚持文道结合,做到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形象情境,更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悟出深刻的道理,使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同步发展。如《卖火柴的女儿》一课,我用幻灯放映出小女孩美丽可爱的形象:“那金色的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蓝色的大眼睛流露着对温暖、幸福、欢乐的期盼神情。”同学们一看,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但是她的命运很惨,她生长在黑暗的旧社会,在大年夜活活冻死在冰天雪地里。这样,同学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怜悯与同情油然而生,为本课教学和渗透思想教育做了最好的铺垫。
总之,电化教学声图、视听结合,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组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电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