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老攒聚、相映争辉的教育方阵中,有所香溢燕赵、叶绿省城的名校——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1999年,“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市十大杰出青年”“市优秀人民公仆”边东书出任十七中校长后,以前瞻的思维、人本的理念、量化的管理,调动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寓教于乐、激活潜能、快乐学习、教学相长,使全校学生全面发展、总体推进。这座名校,焕发出无限生机。
边东书重视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他主持构建十七中理念文化体系,树立“以人为本、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以“追求成功、谋求发展、创一流名校”为办学目标,确立“必求人人成人、力求人人成才、追求人人成功”的育人宗旨,确定了“博学厚积、追求成功”的校训,形成了“崇德、求真、和谐、发展”的校风。学校把“让每个孩子在十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作为自己的教育追求,构建实施了成人、成才、成功“三成”的教育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激情,优化了非智力因素,发掘了学习潜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足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学校管理中,他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充分地发挥教代会和工会组织的作用,主持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有岗必有责、有责必考核、考核必量化、量化必奖惩”的原则,激发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他提炼出十七中“五种精神”,提出了以“成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明确了“沟通服务、团结合作、传承超越”的工作理念,确立了干部“三主四尽”的工作作风。
他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建立、健全了学校的科研规章制度,确立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引领学校走上“科研兴校、科研带教、科研强师”之路。他身体力行,主持、完成了省级立项课题《人本思想在中学管理中的实践研究》,该科研报告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省级立项课题《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中,他提出了以“教研深化”为主题,确立“互动高效”的课堂研究方向,着力在“课堂高效”研究上下功夫;2014年,他又主持立项课题《普通中学互动高效课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入的研究活动使学校的教学取得明显进步,学校多次被评为“石家庄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11年高考,十七中考生基本囊括桥西区文、理科前50名,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上线人数居省会区属省重点中学之首,再获“石家庄市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和“市高中教学增值奖”。2014年,学校高考成绩在连续五年突破跨越后,继续保持全市领先行列。
他强调,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立足点要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所遇实际问题上,着眼点要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要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成长点要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的自我提升上。他确立了“问题即课题,破解即成果”的原则,学校课题研究以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为重点,并注重课题的记录、总结,课题研究规范,有成果,有奖项。各学科组的研究课题,注重教学实践的问题破解,记录研究过程,形成学科共识。学校课题与学科课题相配合,系统地指导教研活动。
他领导实施“名师”战略,使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他高度重视教师整体队伍的建设,积极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树立“以崇高的事业成就人,以真挚的感情协调人,以适当的待遇鼓舞人”的师资管理思想,明确不同教师群体的成功发展目标,提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地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为教师实现职业理想、追求事业成功搭建广阔的舞台。
他带领学校努力扩大办学规模,谋求更大发展。2001年,他精心运筹、果断决策:突破学校占地面积小的发展瓶颈,斥资4800万元,买断河北省粮食学校旧址,创建十七中南校区。同时,对两个校区进行精心地规划、设计、调整和重建;2003年至2005年,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兴建教学大楼、配置理化生实验室和现代化教学设施;2006年至2007年,学校又投资3000余万元,重点进行南校区建设,使得校园环境焕然一新;2008年,他明确了“稳定初中、发展高中”的战略目标,在南校区建立了高中住宿部,使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14年,学校再次抓住契机,购买原汇华学院校址,创建十七中新校区,做到了更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自此,学校总占地面积从原来的30亩增加到如今的近200亩,建筑面积从2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近12万平方米;教学班从33个增加到103个,在校学生从2300人增加到近6000人,教职员工从180人增加到近400人。
2000年以来,为了适应教育国际化大趋势,在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方面,他创建了合作办学新模式,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教育机构签订协议。他积极支持市委、市政府为特困中学生排忧解难、雪中送炭的“希望工程”,于2006年在十七中开办高中“宏志班”,设立专项资金,为“宏志生”创造健康发展的平台,让更多优秀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在以边东书为首的校领导班子领导下,十七中教师敬业,学生勤奋,政通人和,生机盎然;学校管理秩序井然,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蒸蒸日上,文化建设欣欣向荣。
边东书重视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他主持构建十七中理念文化体系,树立“以人为本、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以“追求成功、谋求发展、创一流名校”为办学目标,确立“必求人人成人、力求人人成才、追求人人成功”的育人宗旨,确定了“博学厚积、追求成功”的校训,形成了“崇德、求真、和谐、发展”的校风。学校把“让每个孩子在十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作为自己的教育追求,构建实施了成人、成才、成功“三成”的教育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激情,优化了非智力因素,发掘了学习潜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足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学校管理中,他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充分地发挥教代会和工会组织的作用,主持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有岗必有责、有责必考核、考核必量化、量化必奖惩”的原则,激发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他提炼出十七中“五种精神”,提出了以“成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明确了“沟通服务、团结合作、传承超越”的工作理念,确立了干部“三主四尽”的工作作风。
他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建立、健全了学校的科研规章制度,确立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引领学校走上“科研兴校、科研带教、科研强师”之路。他身体力行,主持、完成了省级立项课题《人本思想在中学管理中的实践研究》,该科研报告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省级立项课题《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中,他提出了以“教研深化”为主题,确立“互动高效”的课堂研究方向,着力在“课堂高效”研究上下功夫;2014年,他又主持立项课题《普通中学互动高效课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入的研究活动使学校的教学取得明显进步,学校多次被评为“石家庄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11年高考,十七中考生基本囊括桥西区文、理科前50名,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上线人数居省会区属省重点中学之首,再获“石家庄市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和“市高中教学增值奖”。2014年,学校高考成绩在连续五年突破跨越后,继续保持全市领先行列。
他强调,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立足点要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所遇实际问题上,着眼点要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要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成长点要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的自我提升上。他确立了“问题即课题,破解即成果”的原则,学校课题研究以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为重点,并注重课题的记录、总结,课题研究规范,有成果,有奖项。各学科组的研究课题,注重教学实践的问题破解,记录研究过程,形成学科共识。学校课题与学科课题相配合,系统地指导教研活动。
他领导实施“名师”战略,使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他高度重视教师整体队伍的建设,积极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树立“以崇高的事业成就人,以真挚的感情协调人,以适当的待遇鼓舞人”的师资管理思想,明确不同教师群体的成功发展目标,提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地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为教师实现职业理想、追求事业成功搭建广阔的舞台。
他带领学校努力扩大办学规模,谋求更大发展。2001年,他精心运筹、果断决策:突破学校占地面积小的发展瓶颈,斥资4800万元,买断河北省粮食学校旧址,创建十七中南校区。同时,对两个校区进行精心地规划、设计、调整和重建;2003年至2005年,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兴建教学大楼、配置理化生实验室和现代化教学设施;2006年至2007年,学校又投资3000余万元,重点进行南校区建设,使得校园环境焕然一新;2008年,他明确了“稳定初中、发展高中”的战略目标,在南校区建立了高中住宿部,使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14年,学校再次抓住契机,购买原汇华学院校址,创建十七中新校区,做到了更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自此,学校总占地面积从原来的30亩增加到如今的近200亩,建筑面积从2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近12万平方米;教学班从33个增加到103个,在校学生从2300人增加到近6000人,教职员工从180人增加到近400人。
2000年以来,为了适应教育国际化大趋势,在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方面,他创建了合作办学新模式,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教育机构签订协议。他积极支持市委、市政府为特困中学生排忧解难、雪中送炭的“希望工程”,于2006年在十七中开办高中“宏志班”,设立专项资金,为“宏志生”创造健康发展的平台,让更多优秀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在以边东书为首的校领导班子领导下,十七中教师敬业,学生勤奋,政通人和,生机盎然;学校管理秩序井然,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蒸蒸日上,文化建设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