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405567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批改是老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老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了解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追求教学的改革,我们的眼光一直都放在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而作为教学工作环节之一的作业批改我们却未去做太多的思考。为了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我们应该对作业批改做一些思考和尝试。
  一、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批改存在的弊端,尤其是全批全改。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既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
  1.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
  小学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一些复杂的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平时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等,忙得教师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因此数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素质教育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
  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教师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任务,只好抄袭作业,教师无奈“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简单符号表示对、错、漏等,学生从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但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1.随堂批改作业。新授课的作业力求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精批与粗批相结合。对于一次作业中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出来的题目可以进行粗批,而对较难的或者方法不唯一的题目则要进行精批。
  5.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3)每一单元教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总之,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应该有多一点的尝试,从而找到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作业批改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单位: 金湖县城南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近年来,诸种冠以口述历史、口述实录、口述传记、口述访谈等名目的著作接连出版,不少以口述历史为定位的电视节目、纪录片争相亮相,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口述历史的浓厚兴趣。口述历史正在日益成为被学术界认可与接纳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传播学、艺术学、文学等领域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在一片喧嚣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混乱,甚至连口述史最根本的身份问题都已模糊难辨。何种作品可以被冠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作地深入推进,文化传承越发得到重视,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的古村落的保护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龙门县功武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围绕“
光影之隙:电影工作坊2010  戴锦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通过影像而思,是《光影之隙》一书最大的看点。出版人高秀芹说:“它不是一本电影资讯类的软读物,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经院式电影研究类著作,而是以富有批判性的电影和文化理论,研究和审视电影文化现象,对当下电影以富有建设意义的批评和研究,引导电影研究的方向,让电影研究者/创作者和爱好者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路径而饱含着现实关怀和理论体认的电影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  张真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  艾略特曾把跨文化解读描述成“从镜子的两面”来看事物,意思是说这是不可能的。本来,镜子的功能决定了它必须不透明,才能够反射出你我的模样。话是这么说,事实上我们不断从各个角度来观察自己,甚至努力去设想镜子背面的目光。这就给艾略特的比喻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意思:尽管人都是自恋的,看来看去都是自己的模样,但是这个“自己”
中国民权哲学  夏勇著,三联书店,2004  很早便读过夏勇教授的《中国民权哲学》,并断断续续做了一些读书札记。最近,再次读到这本书,又陆续读了若干评论,使我下决心一定要“写点什么”。不言而喻,“权利”“民权”已成为当下中国最流行的话语和最强劲的声音之一。近代以降,民权一直被看做解决中国问题、打开中国枷锁的扣结。梁启超说:“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政弱之根源”。孙中山创立了系统的民权理论,认
老话儿爱说“采风”或者“体验生活”,都是督促写作者要去接近生活,似乎正常的风吹不到一个写字的人。这说法的前提很像“缺什么补什么”,也强硬地把一个写作者隔绝排斥在生活以外,好像他刚从外星球降落人间,要专项地去关注体验和接近人类的日常生活,这说法真是要多可笑就有多可笑。只要你是地球人,活着就必然被风吹,被生活折磨,是个人就逃脱不掉的。或者有人硬要拆分出“文学的生活”和“非文学的生活”,而这个所谓的“文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左心室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外周血流异常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病的终末阶段。随着心功能不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有关心功能不
目的了解糖脉康对糖耐量减退(IGT)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糖脉康,观察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