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为人类通晓解析问题的工具。本文通过对比较思维在创造过程中应用,阐述比较思维奠定创新基础,让创新之路铺满鲜花,比较让创新与时俱进和学会比较掌握创新发明主动权,揭示科学实验中的比较对大学生掌握知识,取得满意实验结果的规律,使我们懂得在科技攻关正确运用比较思维,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和答卷。
【关键词】比较思维;创新;大学生发明创造
比较是辨别事物的相同属性异同或高低的一种逻辑方法。任何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判断出事物的共同点及其不同之处,并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从而实现快速、有效地越过问题破解的障碍,获得对解决问题较理想的答案。在日常生活所解决的问题中,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善于比较通常可以让我们学会融会贯通,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其尽早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比较思维奠定了创新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提出:“比较是一切思维和理解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可以说,比较是一种缜密的思维方式,它能帮助人们更加精确地认识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比较,人们可以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以便有规律可循,轻松地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小到现在的学习表明,同类或者不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不同时刻也能比较。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比较的,还需要有一定的背景,在科学研究、科学创新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如众人所知的一个故事,那就是1724年,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由美洲赶赴伦敦.一个雷雨天,他在船上看到船的桅杆尖上有一串淡蓝色的火花。这是什么?船员们说这是神火。富兰克林在英国时也问过一些科学家,他们认为神火是气体的爆炸产生的。后来,富兰克林也认为神火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硫磺、黄铁矿的易燃的气体,并且自身着了火。”1746年,富兰克林偶然看到英国学者史宾斯在波士顿做的电学实验,不久后,他收到了从欧洲寄来的莱顿瓶。富兰克林也用莱顿瓶做各种电学实验。 在一次实验中,他把十几个莱顿瓶连在一起,以加大电的容量。他夫人不慎碰到了莱顿瓶的金属杆,受到了电击。这次事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莱顿瓶中的电也能损伤人体,这同天上的雷电多么像啊!雷电与地面的电火花是否是相同的?他决心要弄清这个问题。因此,富兰克林将二者作了仔细的比较。而且,经过富兰克林的比较、发现,很多科学家也连续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创造了一系列发明、创新的奇迹,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可见,要进行比较首先得发现问题。如果没有问题,那就没有比较的目的,也就无从确定比较的对象以及比较的内容,自然也就无法进行什么比较了。人们在大脑里的灵光乍现的时候要暂时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些想法是否已经付诸实际,如果是,那么这些想法与别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这就需要认真地去比较,去分析。只有完成了这些工作,才能继续构思我们的创造,才能将想法变成实际的东西,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在运用比较思维时,还要注意勿与类比思维区别开,那是因为后者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者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是对前者的延伸。运用比较思维可以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相对比,特别是在资料少,还不足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思维的情况下,类比更是得天独厚,它可以启发思路,提供线索,进一步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比较,要学会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面进行比较,这样我们的发明创造才会是新颖、独一无二的。
2 比较思维让创新之路铺满鲜花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在世界科技新潮流的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有赖于科技与创新。科技竞争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焦点。就如在1995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高等教育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大学生肩负着历史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自身创新意识作为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心。
但是,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是有限度的,而创新过程涉及到一个人的多种能力,如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吸收知识的能力等,认知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要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学习怎么样创新,真正地学会学习。此外,创新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这需要大学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优良品格。只有付出汗水,努力拼搏才能获得凤凰涅槃般的重生,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才能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无可非议,创新还要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只要想到了,就一定有行动的可能性,然后就要开始比较、分析。比如,建筑师在设计新楼时,他的大脑屏幕上首先会陈列各种新型楼房的生动形象,然后应用形象思维对它们作分析、比较,接着再去粗取精,筛选组合,最后加上自己独特的感觉、判断力,才能形成一幢新楼的蓝图。还记得,去年我们进行的“山核桃残渣的综合利用”这项实验,一开始,我们找不到一点入题的思绪,手足无措,完全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但是,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指导下,我们就在明确课题是抗病害,渐渐地完成了整个实验的规划。实验开始之前,需要我们将自己的想法与已完成这项实验的人的主题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确定我们的具体方向。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在进行实验内与各个对照组间的比较,不断地在关注对出现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这样,一项突出我们自己特点的实验就可以顺利地完成了。而我们在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创新。
3 比较让创新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对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必将越来越高。伴随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变化,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因此科技创新也似乎变得比以前更加具有时代性、挑战性……
我们现在的生活相比于以前有很大变化,人们不再只满足于解决温饱,而是寻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希望生活能够变得富足而便利。于是,无数的发明创造者在一次次地比较中找寻适合现阶段人类生活的方式,尽可能地解决人类吃住行等一系列问题。
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在革命时期就提出了比较思维的重要性,他利用辩证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态,及时并且准确地指出国家的出路,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现阶段的国家领导人也在无数次的比较中找寻国家的未来。坚持历史性原则任何理论成果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都与特定的历史环境相联系,脱离不同的历史条件而抽象地议论决策的是非,离开时代背景而抽象地评论某一理论观点的对与错,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而,我们在把思想与其他理论相比较时,不能以现在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框架去剪裁、评判理论的异同,若仅用今天的标准去评判昨天的是非功过,就会产生片面性,而应该用历史的、逻辑的、客观的眼光去分析和比较;反之若以未来发展的趋势比较错误地对以往问题进行处理,使其保证理论的准确性、公正性,就会缺少客观性,产生唯心主义。只有把住处理过程的稳妥性、结论的可靠性,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达到与时俱进。
4 学会比较,才能掌握创造发明主动权
善于运用比较思维的人即能懂得“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及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比较方式。“同中求异”是指比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表面上相同或者相似的对象间的不同点,而“异中求同”则指的是比较两个或者两个表面上有很大差异的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学发明、实验中我们经常将两者结合,在比较中寻求突破处。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富兰克林对电的本质的发现,正因为有他的这种比较思维,电才被人类所发现、所认识、所利用,以至会有后来的更多的发明、创造。现在的人们离不开电灯、电视机、电脑、电风扇等等,可是如果没有富兰克林的发现,我们无法想象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1907年,世界上第一架直升机由法国工程师伯雷格和黎歇才研制成功。这架飞机没有机翼,第一个机臂头上有两副能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四叶螺旋桨,像晴蜒一样。在试飞时发现飞机振动厉害,安全性能差。直到1932年以后,前苏联工程师布拉图欣才设计制造出了一架名为“欧米加号”的高性能直升机。从此,直升机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飞行工具。发明创造是指运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首创出先进、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物及方法,实现有效地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需要。因此科学上的发现,技术上的创新,以及文学和艺术创作,在广义上都属于发明创造活动。发明创造不同于科学发现,但彼此存在密切的联系。历史上人们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方式,通过探索、研究、发现、表达、记录、信息传递交流,制作成为口语、书面信息、涂鸦图案、实物产品、科学技术理论、规律揭示,利用自然界存在的或者隐含的人类未知原理等,制作成为可以供生存、生活、生产、交流、信息交换等,具备相当程度的科技含量人类智慧结晶产品。一般地,称之为创造。所有的创造的开端,都是为了造福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好的发明创造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让世界日新月异,为社会创造福祉。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领头军,需要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学会合理运用比较思维,学会发明创造。
综上所述,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对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发明创造及实践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让大学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因此,要学会比较,才能更好地学会创造发明。
参考文献
[1] 蒋立科.生物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 2007年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杜野 试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期刊论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116-117
[3]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1)
[4]童亚宾,李艳君.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7,(9):126-127
[注]
论文来源:蒋立科校2006年教学科研项目“大学生跳跃式思维培养研究”
作者:安徽农业大学08级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
【关键词】比较思维;创新;大学生发明创造
比较是辨别事物的相同属性异同或高低的一种逻辑方法。任何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判断出事物的共同点及其不同之处,并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从而实现快速、有效地越过问题破解的障碍,获得对解决问题较理想的答案。在日常生活所解决的问题中,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善于比较通常可以让我们学会融会贯通,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其尽早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比较思维奠定了创新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提出:“比较是一切思维和理解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可以说,比较是一种缜密的思维方式,它能帮助人们更加精确地认识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比较,人们可以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以便有规律可循,轻松地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小到现在的学习表明,同类或者不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不同时刻也能比较。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比较的,还需要有一定的背景,在科学研究、科学创新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如众人所知的一个故事,那就是1724年,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由美洲赶赴伦敦.一个雷雨天,他在船上看到船的桅杆尖上有一串淡蓝色的火花。这是什么?船员们说这是神火。富兰克林在英国时也问过一些科学家,他们认为神火是气体的爆炸产生的。后来,富兰克林也认为神火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硫磺、黄铁矿的易燃的气体,并且自身着了火。”1746年,富兰克林偶然看到英国学者史宾斯在波士顿做的电学实验,不久后,他收到了从欧洲寄来的莱顿瓶。富兰克林也用莱顿瓶做各种电学实验。 在一次实验中,他把十几个莱顿瓶连在一起,以加大电的容量。他夫人不慎碰到了莱顿瓶的金属杆,受到了电击。这次事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莱顿瓶中的电也能损伤人体,这同天上的雷电多么像啊!雷电与地面的电火花是否是相同的?他决心要弄清这个问题。因此,富兰克林将二者作了仔细的比较。而且,经过富兰克林的比较、发现,很多科学家也连续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创造了一系列发明、创新的奇迹,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可见,要进行比较首先得发现问题。如果没有问题,那就没有比较的目的,也就无从确定比较的对象以及比较的内容,自然也就无法进行什么比较了。人们在大脑里的灵光乍现的时候要暂时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些想法是否已经付诸实际,如果是,那么这些想法与别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这就需要认真地去比较,去分析。只有完成了这些工作,才能继续构思我们的创造,才能将想法变成实际的东西,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在运用比较思维时,还要注意勿与类比思维区别开,那是因为后者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者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是对前者的延伸。运用比较思维可以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相对比,特别是在资料少,还不足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思维的情况下,类比更是得天独厚,它可以启发思路,提供线索,进一步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比较,要学会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面进行比较,这样我们的发明创造才会是新颖、独一无二的。
2 比较思维让创新之路铺满鲜花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在世界科技新潮流的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有赖于科技与创新。科技竞争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焦点。就如在1995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高等教育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大学生肩负着历史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自身创新意识作为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心。
但是,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是有限度的,而创新过程涉及到一个人的多种能力,如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吸收知识的能力等,认知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要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学习怎么样创新,真正地学会学习。此外,创新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这需要大学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优良品格。只有付出汗水,努力拼搏才能获得凤凰涅槃般的重生,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才能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无可非议,创新还要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只要想到了,就一定有行动的可能性,然后就要开始比较、分析。比如,建筑师在设计新楼时,他的大脑屏幕上首先会陈列各种新型楼房的生动形象,然后应用形象思维对它们作分析、比较,接着再去粗取精,筛选组合,最后加上自己独特的感觉、判断力,才能形成一幢新楼的蓝图。还记得,去年我们进行的“山核桃残渣的综合利用”这项实验,一开始,我们找不到一点入题的思绪,手足无措,完全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但是,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指导下,我们就在明确课题是抗病害,渐渐地完成了整个实验的规划。实验开始之前,需要我们将自己的想法与已完成这项实验的人的主题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确定我们的具体方向。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在进行实验内与各个对照组间的比较,不断地在关注对出现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这样,一项突出我们自己特点的实验就可以顺利地完成了。而我们在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创新。
3 比较让创新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对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必将越来越高。伴随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变化,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因此科技创新也似乎变得比以前更加具有时代性、挑战性……
我们现在的生活相比于以前有很大变化,人们不再只满足于解决温饱,而是寻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希望生活能够变得富足而便利。于是,无数的发明创造者在一次次地比较中找寻适合现阶段人类生活的方式,尽可能地解决人类吃住行等一系列问题。
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在革命时期就提出了比较思维的重要性,他利用辩证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态,及时并且准确地指出国家的出路,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现阶段的国家领导人也在无数次的比较中找寻国家的未来。坚持历史性原则任何理论成果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都与特定的历史环境相联系,脱离不同的历史条件而抽象地议论决策的是非,离开时代背景而抽象地评论某一理论观点的对与错,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而,我们在把思想与其他理论相比较时,不能以现在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框架去剪裁、评判理论的异同,若仅用今天的标准去评判昨天的是非功过,就会产生片面性,而应该用历史的、逻辑的、客观的眼光去分析和比较;反之若以未来发展的趋势比较错误地对以往问题进行处理,使其保证理论的准确性、公正性,就会缺少客观性,产生唯心主义。只有把住处理过程的稳妥性、结论的可靠性,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达到与时俱进。
4 学会比较,才能掌握创造发明主动权
善于运用比较思维的人即能懂得“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及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比较方式。“同中求异”是指比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表面上相同或者相似的对象间的不同点,而“异中求同”则指的是比较两个或者两个表面上有很大差异的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学发明、实验中我们经常将两者结合,在比较中寻求突破处。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富兰克林对电的本质的发现,正因为有他的这种比较思维,电才被人类所发现、所认识、所利用,以至会有后来的更多的发明、创造。现在的人们离不开电灯、电视机、电脑、电风扇等等,可是如果没有富兰克林的发现,我们无法想象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1907年,世界上第一架直升机由法国工程师伯雷格和黎歇才研制成功。这架飞机没有机翼,第一个机臂头上有两副能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四叶螺旋桨,像晴蜒一样。在试飞时发现飞机振动厉害,安全性能差。直到1932年以后,前苏联工程师布拉图欣才设计制造出了一架名为“欧米加号”的高性能直升机。从此,直升机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飞行工具。发明创造是指运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首创出先进、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物及方法,实现有效地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需要。因此科学上的发现,技术上的创新,以及文学和艺术创作,在广义上都属于发明创造活动。发明创造不同于科学发现,但彼此存在密切的联系。历史上人们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方式,通过探索、研究、发现、表达、记录、信息传递交流,制作成为口语、书面信息、涂鸦图案、实物产品、科学技术理论、规律揭示,利用自然界存在的或者隐含的人类未知原理等,制作成为可以供生存、生活、生产、交流、信息交换等,具备相当程度的科技含量人类智慧结晶产品。一般地,称之为创造。所有的创造的开端,都是为了造福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好的发明创造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让世界日新月异,为社会创造福祉。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领头军,需要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学会合理运用比较思维,学会发明创造。
综上所述,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对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发明创造及实践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让大学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因此,要学会比较,才能更好地学会创造发明。
参考文献
[1] 蒋立科.生物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 2007年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杜野 试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期刊论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116-117
[3]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1)
[4]童亚宾,李艳君.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7,(9):126-127
[注]
论文来源:蒋立科校2006年教学科研项目“大学生跳跃式思维培养研究”
作者:安徽农业大学08级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