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kk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品德与社会活动化现代德育发展观中,社会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层次提升有很大影响,个体在社会中的各类活动可以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改变。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目的是实现学生思想品德和社会性思维的同步提升。该项课程通过设计、构建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而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提升思想品德水平。所以,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我主要结合学生现阶段身心发展的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观,最终实现综合发展目标。
  一、精心设计课前准备活动,充分开阔视野,丰富道德感知
  社会调查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一种方式,在品德课中,我们常用的课前准备活动有社会调查、资料搜集、课前生活实践等。
  (一)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社会调查,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对现实社会各项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并做出分析,最终从中得到结果,并对某一现象做阐释的一种社会认知行为。
  例如,教学《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之前,教师可准备一些资料使学生对于交通事故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又如在教學《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一课前,老师可以请学生走访生活在学生周围的人,调查他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感受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走访调查的过程,不但使学生对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有初步认知,还使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开展资料搜集活动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成功的一节品德课堂离不开资料搜集。如果把整节课比作建造“大厦”的话,搜集资料就是为建造“大厦”打基础。围绕主题开展资料搜集、展示的过程,既是师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也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感受,用脑思考,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资料搜集,促使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生长。所以,品德课堂有必要培养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一课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抗震救灾过程中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收集“抗震救灾勇气少年”的感人事迹,让学生通过这些感人事迹认识到有这样的一群同龄人做出了这样伟大的举动,并从中感受到优秀品德的力量,学习他们勇敢、奉献、互相帮助的优秀精神。
  (三)开展课前生活实践活动
  品德的习得不能只是纯粹的口头说教,更重要的一个途径是源于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体验更直接形象地更深刻地让学生懂得珍惜生活,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如教学《今非昔比的厨房》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让父母带着做一顿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人们的家庭生活设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的变化,体会生活的进步,又可以体验到父母的艰辛。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前准备活动,可以开阔和活跃学生思维,并通过这个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产生内心波动,领会其中的道理,并且通过这个过程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和协作能力,提升道德实践水平,最终可以做到自立自强。
  二、有效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引导体验感悟,提高道德认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学生品德学习的过程中,品德课堂的学习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创设各种活动情境,给学生丰富、独特的体验,使学生可以在各种情境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得到提升。课堂学习的活动有很多种,如讨论交流、情景模拟、自我展示、选择辨析等。
  比如要学习《认识传媒世界》章节中的《如何看电视》一课,可以就“看电视是否有利于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小小辩论会”。通过辩论,不但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还有效地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应该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课堂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寓教于乐,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使学生内心产生较大的期待感、震撼感,让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活动中提高道德认识和综合能力。
  三、有效开展课后延伸活动,促进升华内化,养成道德行为
  课后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社会及生活现实中实践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课后活动要和学校活动协调统一、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比如在教学了《认识有趣的厨房》一课后,可以安排学生试着独自做顿饭。教学完《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后,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坚持每周记录一件帮助别人或别人帮助自己的事,同时把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每月在班级分享一次。这样的活动设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并自然地获得“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的真实感受,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感。
  总之,小学中高年级时期,是学生形成社会认知的过程,也是培养其了解道德标准,具备道德判断能力的最佳时期。品德与社会课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习得。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积极探索,并从中体会,从而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具备初步的道德品质,学会适应社会生活。所以,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和组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文明礼仪教育是育人的关键,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那么,应如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呢?以下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文明礼仪的环境氛围  1.校园与班级文化建设  我校借助“学校文化建设”的春风,以“明礼教育”为主题和品牌,对校园文化进行了改造。如:(1)用主色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感知语言,体味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而感知、体味和理解语言最终都是为运用语言服务的。所以,如何为学生在感知、体味和理解之后插上一双运用语言的“翅膀”,助学生的“感悟”真正生成,助学生真正有所“获得”和“习得”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课堂重要的教育資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
期刊
新课程改革虽已开展十多年,初中历史科还是处于“副科”的尴尬地位。据我调查,部分学生不喜欢历史课,一是认为历史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二是历史难学,年代、人物、事件复杂繁琐,学习历史没用!那么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2011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延续旧课标,继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中指出:“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
期刊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历经千锤百炼,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思想光辉。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学生在这记忆的最佳年龄诵读经典,可以滋养文化智慧,美化心灵和升华情感,还能陶冶情操,培育民族精神,其有着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全
期刊
暑假我接到学校通知,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里担任初二(4)班的班主任,我的心情非常复杂,要知道初二(4)人数虽不多,可是却名声在外,他们学习基础差,厌学,吵闹,违纪。目无师长,对抗校规校纪,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他们大多来自城乡结合部,家长是本地的村民,自身文化素质也不高,面对顽劣的子女束手无策。我想在这个班主任只会吃力不讨好,就像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付出再多可能收成都不会好,但是我也认识到工作总得有
期刊
一、案例背景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苏民学校设置了特色激励制度--太空银行。每位学生可以凭借自己在校的表现获得由任课教师开出的支票,当然每张支票上只有分值,学生凭借分值去太空银行换取相应分值的奖品。我所教的两个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孩子们对于支票还是很有热情的,班级小朋友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我开出的支票。当然我开支票的范围就比较宽泛,比如专心听讲、善于思考、字迹工整、进步很快、态度端正、乐
期刊
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鼓励则是天空中漂浮的朵朵白云。作为老师,多给学生点鼓励吧!善意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也就是说,孩子在乎别人的感受,如果能够给予孩子正面的感受,他就会一直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要吝啬我们的鼓励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法宝!  从开始教这个班已经有2年多的时间了,班级
期刊
爱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种亲切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孩子们需要的就是这么多。  ———题记  那是2012年的九月,我们班调入一名新学生,当时学校李主任叮嘱我说:“高老师啊,这名新同学你要特别关照以下,他有点特殊,从不和别人说话,你要是能把他培养成一个有说有笑的孩子,也是为我们学校增光了!”。我没有特别明白李主任说话的意思,但我知道李主任对我的期望,我对他说:“放心吧主任,我会全力以
期刊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上,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肤浅地做法。  一、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低年级作文是作文训练的起步阶段,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极大。我从三年级开始,就认真地做好写作指导,努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放下思想包袱,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每个人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兴趣爱好引起的。根据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我在正式进行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