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师声乐教师习惯于声乐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歌唱技术训练,一节50分钟的课堂教学,歌唱呼吸、歌唱位置、歌唱共鸣、声区转换等等发声练习曲占用了绝大部分时间,到了对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分析和艺术处理时所剩时间就不多了。而普通高师的人才培养任务不是为了培养歌唱演员,而是为了塑造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强调加强学生对声乐作品音乐情感、音乐审美的体验,培养能够胜任未来教育事业的人才,才是普通高师声乐教学的终极培养任务。
【关键词】:音乐基础;情感;理念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针对高师音乐教育,我们一般讲“重技能轻理论”和“重结果轻过程”这两个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声乐教师忽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造成的,笔者认为,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其实就是忽视高师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宗旨。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正在进行改革,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对现在高师音乐教育的严峻挑战。这也对高师音乐教学,特别对高师声乐教学提出了改革发展的要求,因为现在学习师范专业的学生,明天就会成为基础教学的实施者。现在高师教学的改革创新成功与否会直接关系将来基础课程改革的效果。
当然,音乐素养包括诸多层面,而从声乐教学的角度来分析,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来丰富和加强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一)要认真并完整地唱好旋律
旋律可以称为乐曲的支柱,而乐曲中的旋律是按照一定的调式体系里的音乐语汇,并且通过作曲家的精心编排创作而来,但并不是每个旋律都可以朗朗上口并容易记住,尤其是一些其他语言和近现代的音乐作品,他们的旋律涵盖了很多的跳跃性音程,音域也比较宽广,是作者在某种感情需要或者某种既定的环境中,通过新体系中的音乐语汇创作而来的。因此,在我们学习一首歌的时候,首先需要认真分析旋律的结构、语汇和特征,用心体会它所体现的形象和表达的感情,这样才能演唱出作品本身的风格和效果,这些都是和音乐素养密切相关的。
由此可以看来,优秀的作品,要通过他特有的情绪和基本的旋律基调来展现的。乐曲的旋律发展需要通过各种各样形式和不同调式的变化来伸展开来。作品节奏的变化,也会使旋律变得更富有律动的特色。仅从音乐的角度来看,演唱一段旋律的时候,首先要突出它的节奏的线条,演唱不仅需要连贯,还要把握好它的节奏,使之更为生动,表现出丰富的色彩。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脱离旋律的最本质的东西--抒情性,所以,声乐教学过程中,要积累知识,培养音乐素养。
(二)要准确的掌握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无论哪个乐曲,没有个性鲜明的节奏,都不会流行下去的。在演唱时,很多情况都为了突出声音的高亢、嘹亮,而忽视了节奏的精确,听起来混乱不堪,错乱的节奏很容易给人造成困扰,使人不明白作家的气息,在音乐这个无形的艺术总,没有节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音乐中有很多节奏,如:三拍子的舞曲节奏,调皮可爱的切分节奏。正因为有了节奏,音乐才被赋予生命力,很多人模仿大师,随意拆分节奏,改变了音乐本身的美感。真正的大師改变节奏是有“借”有“还”的,富于弹性的节奏,给音乐加入了更大的灵动。“自由”的节奏是建立在不改变原音乐的基础上,初级学习者,应踏实地认真读谱,搞清节奏、速度,分析好句子组成,不要随意模仿,学习一个新的作品时,应遵循谱面,不要强加自己的思想在里面,保证音乐的完整性,在学习了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再创作。如果没有好的音乐素养知识,又怎么懂得谱子里涵盖的内容呢。
(三)学习乐曲的结构
在乐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了解乐曲的组成结构,分别都有什么,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曲式知识,虽达不到专业音乐制作的水准,但基础的框架结构,还是很重要的。
“曲式”指的是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它的结构方式以传统格式来说有二段式、三段式,一气呵成的连续式、回旋式、变奏式或混合式,它的基本组织要素则包括主题、乐节、乐句、乐段和乐章,常见的创作手法有重复、变化、对比等等。对比又包括素材、速度、力度诸方面。”[1]
如今钢琴领域中,很多作品采用了不同的曲式,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创作特点,古典时期,奏鸣曲式或被大量使用,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可堪称完美之作。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创作的圆舞曲、夜曲、波兰舞曲、玛祖卡等,都是经典之作,作曲家在创作时,更会采用不同手法,如强弱力度对比,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音乐的手法是各种各样的,无论哪个曲式结构,只要能够完美诠释作者本人的想法,就是个好的方法手段。这些都离不开音乐素养做铺垫,否则怎能更好的诠释其作品。
(四)增强文化底蕴并了解音乐的灵魂所在
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全方位立体式教学,除了音乐本身的节奏旋律还应了解音乐的背景历史、发展过程。如在巴洛克时期或古典时期不同时期有着自己的历史特色,音乐知识这个时期衍生的一种艺术形式,了解本时期的文化才能更好的诠释音乐,丰厚的文化底蕴充满着音乐,是音乐的灵魂。一个优秀的作曲家创作了音乐,这不只是一个作品,更是他灵魂的体现。
无论是歌唱家还是演奏家,在演唱或演奏一个作品,都不只是简单的把旋律和节奏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音乐的灵魂。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无数人都在模仿,但能有几个人能完美的再次演唱出来,模仿他的动作、模仿他的声音,甚至模仿他的演唱方法、技巧。可是如果你不了解他演唱作品的灵魂所在,你唱的压制时一个普通旋律,不会震撼到我们什么。所以,普通高师声乐教学中一定重视音乐素养的学习,只有音乐素养的提高,才会让我们学习作品更加流畅。
综上,声乐教学应与其他相关教学内容相结合,适当穿插,渐进融合,更好的实现声乐教学在学生今后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努力适应新的音乐教育形势,稳步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切实培养音乐素养,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对未来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珺.乐教育中声乐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3,(06).
【2】王玲.声乐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研究[J]时代教育教学版,2009,Z1.
【3】康迪.城鄉学生音乐素养差异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J]艺术教育,2009,(05).
【4】米琪.关于培养学生重视音乐素养的几个问题[J]学苑版,2011,(07).
作者简介:原婷婷,女,河南人,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导师:朱敬修,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
【关键词】:音乐基础;情感;理念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针对高师音乐教育,我们一般讲“重技能轻理论”和“重结果轻过程”这两个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声乐教师忽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造成的,笔者认为,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其实就是忽视高师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宗旨。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正在进行改革,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对现在高师音乐教育的严峻挑战。这也对高师音乐教学,特别对高师声乐教学提出了改革发展的要求,因为现在学习师范专业的学生,明天就会成为基础教学的实施者。现在高师教学的改革创新成功与否会直接关系将来基础课程改革的效果。
当然,音乐素养包括诸多层面,而从声乐教学的角度来分析,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来丰富和加强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一)要认真并完整地唱好旋律
旋律可以称为乐曲的支柱,而乐曲中的旋律是按照一定的调式体系里的音乐语汇,并且通过作曲家的精心编排创作而来,但并不是每个旋律都可以朗朗上口并容易记住,尤其是一些其他语言和近现代的音乐作品,他们的旋律涵盖了很多的跳跃性音程,音域也比较宽广,是作者在某种感情需要或者某种既定的环境中,通过新体系中的音乐语汇创作而来的。因此,在我们学习一首歌的时候,首先需要认真分析旋律的结构、语汇和特征,用心体会它所体现的形象和表达的感情,这样才能演唱出作品本身的风格和效果,这些都是和音乐素养密切相关的。
由此可以看来,优秀的作品,要通过他特有的情绪和基本的旋律基调来展现的。乐曲的旋律发展需要通过各种各样形式和不同调式的变化来伸展开来。作品节奏的变化,也会使旋律变得更富有律动的特色。仅从音乐的角度来看,演唱一段旋律的时候,首先要突出它的节奏的线条,演唱不仅需要连贯,还要把握好它的节奏,使之更为生动,表现出丰富的色彩。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脱离旋律的最本质的东西--抒情性,所以,声乐教学过程中,要积累知识,培养音乐素养。
(二)要准确的掌握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无论哪个乐曲,没有个性鲜明的节奏,都不会流行下去的。在演唱时,很多情况都为了突出声音的高亢、嘹亮,而忽视了节奏的精确,听起来混乱不堪,错乱的节奏很容易给人造成困扰,使人不明白作家的气息,在音乐这个无形的艺术总,没有节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音乐中有很多节奏,如:三拍子的舞曲节奏,调皮可爱的切分节奏。正因为有了节奏,音乐才被赋予生命力,很多人模仿大师,随意拆分节奏,改变了音乐本身的美感。真正的大師改变节奏是有“借”有“还”的,富于弹性的节奏,给音乐加入了更大的灵动。“自由”的节奏是建立在不改变原音乐的基础上,初级学习者,应踏实地认真读谱,搞清节奏、速度,分析好句子组成,不要随意模仿,学习一个新的作品时,应遵循谱面,不要强加自己的思想在里面,保证音乐的完整性,在学习了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再创作。如果没有好的音乐素养知识,又怎么懂得谱子里涵盖的内容呢。
(三)学习乐曲的结构
在乐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了解乐曲的组成结构,分别都有什么,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曲式知识,虽达不到专业音乐制作的水准,但基础的框架结构,还是很重要的。
“曲式”指的是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它的结构方式以传统格式来说有二段式、三段式,一气呵成的连续式、回旋式、变奏式或混合式,它的基本组织要素则包括主题、乐节、乐句、乐段和乐章,常见的创作手法有重复、变化、对比等等。对比又包括素材、速度、力度诸方面。”[1]
如今钢琴领域中,很多作品采用了不同的曲式,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创作特点,古典时期,奏鸣曲式或被大量使用,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可堪称完美之作。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创作的圆舞曲、夜曲、波兰舞曲、玛祖卡等,都是经典之作,作曲家在创作时,更会采用不同手法,如强弱力度对比,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音乐的手法是各种各样的,无论哪个曲式结构,只要能够完美诠释作者本人的想法,就是个好的方法手段。这些都离不开音乐素养做铺垫,否则怎能更好的诠释其作品。
(四)增强文化底蕴并了解音乐的灵魂所在
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全方位立体式教学,除了音乐本身的节奏旋律还应了解音乐的背景历史、发展过程。如在巴洛克时期或古典时期不同时期有着自己的历史特色,音乐知识这个时期衍生的一种艺术形式,了解本时期的文化才能更好的诠释音乐,丰厚的文化底蕴充满着音乐,是音乐的灵魂。一个优秀的作曲家创作了音乐,这不只是一个作品,更是他灵魂的体现。
无论是歌唱家还是演奏家,在演唱或演奏一个作品,都不只是简单的把旋律和节奏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音乐的灵魂。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无数人都在模仿,但能有几个人能完美的再次演唱出来,模仿他的动作、模仿他的声音,甚至模仿他的演唱方法、技巧。可是如果你不了解他演唱作品的灵魂所在,你唱的压制时一个普通旋律,不会震撼到我们什么。所以,普通高师声乐教学中一定重视音乐素养的学习,只有音乐素养的提高,才会让我们学习作品更加流畅。
综上,声乐教学应与其他相关教学内容相结合,适当穿插,渐进融合,更好的实现声乐教学在学生今后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努力适应新的音乐教育形势,稳步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切实培养音乐素养,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对未来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珺.乐教育中声乐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3,(06).
【2】王玲.声乐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研究[J]时代教育教学版,2009,Z1.
【3】康迪.城鄉学生音乐素养差异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J]艺术教育,2009,(05).
【4】米琪.关于培养学生重视音乐素养的几个问题[J]学苑版,2011,(07).
作者简介:原婷婷,女,河南人,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导师:朱敬修,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