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是否有健全的人格关键在是否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所受的道德品质影响在其一生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学校教育目的为祖国培养合格的人才。而体育德育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所以体育中蕴含着德育,德育又可融于体育之中,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中不应忽视德育的功能,应该将德育贯穿于体育教育始终。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那么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把理想信念、法纪观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
(1)培养学生有远大的理想。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素养和敬业精神,体育教师应该就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结合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备课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充分利用英雄模范人物,身边的典型人和事以及反映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和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能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
(3)培养学生的法纪观念。法纪观念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像进行游戏教学时,一定要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使学生懂得遵守规则是任何事情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因为规则如同国家的法律。法律的实质就是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行为的约束都可以为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遵从社会道德和法制纪律。
二、把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意识渗透在体育教学中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可见劳动的重要性。在我国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宝贝,受几代长辈的宠爱,伸手穿衣,张口吃饭,养成了娇生惯养,伸手怕动的坏习惯,一点劳动意识都没有,要想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体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要有劳动意识。上课前的场地平整,划标志线等。教师本身要有不怕脏,能吃苦的精神,才会使自己的精神和行动感染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去仿效。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上课时间安排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像操场上有纸屑、垃级等异物时,就要求学生去清理干净,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快乐。这些使学生更加热爱劳动,无形中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还有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也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如,老师让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木马等体育器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帮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三、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1)要提高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认识,必须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特别是新生入学时,思想认识还存在大片空白,道德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这时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的最佳时机。教育他们按时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协助他们建立公德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体育课的教材,项目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体育教师要让每一个项目都有德育渗透,比如通过安排教学各种竞赛,游戏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力争上游、奋力拼博的竞争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团结协助才能取得成功,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又不能忽视个人的力量,任何一个人的放松就会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败。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精神,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与希望得到群体肯定、赞许,以及维护集体荣誉的心理。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适当的时刻用语言多鼓励学生,学生会更加勇敢坚毅,激发他们战胜失败和困难的勇气,促使其去坚持、去奋斗、去拼搏,从而使他们的意志得到磨练。
(4)培养学生拼博进取的精神。体育教师必须站在育人的高度上去帮助学生认识意志品质对学习,对事业,对前途的重要性。当学生遇到失败、困难时,体育教师千万不要让学生心灰意冷,一挫到底,以失败告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丧失继续克服困难与其作斗争的勇气。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战胜困难。从而培养他们坚忍不拔,勇于接受挑战的优秀品质。
总之,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力求在探索、创新、改革中不断前进。本着学校体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把理想信念、法纪观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
(1)培养学生有远大的理想。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素养和敬业精神,体育教师应该就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结合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备课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充分利用英雄模范人物,身边的典型人和事以及反映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和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能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
(3)培养学生的法纪观念。法纪观念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像进行游戏教学时,一定要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使学生懂得遵守规则是任何事情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因为规则如同国家的法律。法律的实质就是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行为的约束都可以为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遵从社会道德和法制纪律。
二、把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意识渗透在体育教学中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可见劳动的重要性。在我国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宝贝,受几代长辈的宠爱,伸手穿衣,张口吃饭,养成了娇生惯养,伸手怕动的坏习惯,一点劳动意识都没有,要想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体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要有劳动意识。上课前的场地平整,划标志线等。教师本身要有不怕脏,能吃苦的精神,才会使自己的精神和行动感染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去仿效。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上课时间安排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像操场上有纸屑、垃级等异物时,就要求学生去清理干净,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快乐。这些使学生更加热爱劳动,无形中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还有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也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如,老师让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木马等体育器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帮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三、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1)要提高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认识,必须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特别是新生入学时,思想认识还存在大片空白,道德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这时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的最佳时机。教育他们按时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协助他们建立公德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体育课的教材,项目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体育教师要让每一个项目都有德育渗透,比如通过安排教学各种竞赛,游戏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力争上游、奋力拼博的竞争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团结协助才能取得成功,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又不能忽视个人的力量,任何一个人的放松就会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败。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精神,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与希望得到群体肯定、赞许,以及维护集体荣誉的心理。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适当的时刻用语言多鼓励学生,学生会更加勇敢坚毅,激发他们战胜失败和困难的勇气,促使其去坚持、去奋斗、去拼搏,从而使他们的意志得到磨练。
(4)培养学生拼博进取的精神。体育教师必须站在育人的高度上去帮助学生认识意志品质对学习,对事业,对前途的重要性。当学生遇到失败、困难时,体育教师千万不要让学生心灰意冷,一挫到底,以失败告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丧失继续克服困难与其作斗争的勇气。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战胜困难。从而培养他们坚忍不拔,勇于接受挑战的优秀品质。
总之,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力求在探索、创新、改革中不断前进。本着学校体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