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对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从影响英语听力的几个因素出发,探析如何提高英语听力训练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英语 听力 训练 技巧
八年级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其中,听力训练至关重要,它是说、读、写三项技能的基础。但现状表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力能力大大低于该学科的其他能力。学生的语音辨别能力低;语流的连贯能力弱;词义的语境判断差;猜字的技能技巧低;口音辨析能力差;主要内容抓不住;重要信息抓不牢;正确的习惯没养成;背景知识狭窄。对于中学生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提高听力是每一位八年级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着重思索﹑探讨与实践的问题。本文着重讨论影响中学生听力的主要因素和具体的科学训练方法两方面,并尝试性地提出解决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的几条途径。一般说来,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仔细分析这些停留在表层的干扰因素,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1.听力与词汇量;2.听读相关性;3.听力与记忆;4.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5.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听力与词汇量
学习者已有的英语基础知识包括学生已掌握了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这些知识掌握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听力能力。首先,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学生提高英语听力的首要环节。试想如果学生不会读或读不准某个单词,那么学生的记忆中就肯定没有储存该词的声音资料,自然也就不能准确迅速地将信号转化为有用信息,即使词汇量再大,也不能正确地理解所听的内容。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就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实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
在母语学习中,从技能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先于读写,即首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和与其相对应的有关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字符特征图式,即在听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写。当然,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要比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复杂一些。在外语环境中,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母语环境中的情况不同,其特点如下:
1.操母语者必须经过一个在大脑中叠加或重新建立新的语言系统的图示的过程,才能掌握外语。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字母-词-句-篇章,与此同时,还要逐渐完成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如音、音素、节奏、语流、语调等),因此,字符图式与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是同时的。但在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同时起步的,而且,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内容、时间、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四种技能在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比如,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往往超过听能训练时间,在读的过程中又常常采用默读的方法,这样,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的发展势必不平衡。实验证明,对同一个或若干已学过的词,学生听和看的反应是不同的,通过视觉辩认的能力大于其用听觉辨认词的能力。
2.“读”的能力(即同时调用语音和字符图式辨认字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学习者主要是以字符为基本媒介开始学习外语的,因此,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听的能力。对于外语教学中的听读相关性,蔺长旺通过实验提出了以下结论:外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率与听力理解率直接相关,其为正比例相关。
那么,怎样从理论上解释阅读训练与听力理解的这种关系呢?
首先,尽管阅读和听力两种训练形式不同,但他们都属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语言使用过程,二者有很大共性。从较低层次(音素、音素群、词和句)来看,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感知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和作出种种推断。换言之,在辨音的基础上,运用认知效应对该语言材料作出各种解释、判断,达到理解。从较高层次上看,听者为了理解语篇(句)意义,更需依赖认知效应进行理解。
其次,阅读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语言输入来源,它不但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语言的机会,丰富了学习者对使用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大量的阅读中拓宽其词汇量和背景知识量,这三点对听力理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有意识地和潜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接受新的知识,而量的积累势必产生语言习得中质的飞跃。由此,学习者的阅读量越大,质量越高,他的英语整体水平也越高,而听力能力正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
三、听力与记忆
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从外部的声音信号到内部的听觉理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听觉器官对连续音流的感知与切分,即辨认出连续音流中的各个语句成分或片段;第二,将辨认出的句子或片段“留住”(即短时记忆),并迅速不断地与前后的其它片段相联系(即构成句法关系);最后,经过辨认和联系的原语句以高度简缩的形式(冗余部分被排除)形成意思并储入长时记忆,至此理解完成。从这一构成看,记忆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肤浅,其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心理语言学家将这种记忆称之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这两种记忆是听力理解的依据。
四、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
传统的教学中,听的活动一般包括在以句型或课文为中心的综合教学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即以语篇内容为目的的听的活动明显不足。实质上,句型中围绕语言形式的。
关键词:英语 听力 训练 技巧
八年级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其中,听力训练至关重要,它是说、读、写三项技能的基础。但现状表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力能力大大低于该学科的其他能力。学生的语音辨别能力低;语流的连贯能力弱;词义的语境判断差;猜字的技能技巧低;口音辨析能力差;主要内容抓不住;重要信息抓不牢;正确的习惯没养成;背景知识狭窄。对于中学生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提高听力是每一位八年级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着重思索﹑探讨与实践的问题。本文着重讨论影响中学生听力的主要因素和具体的科学训练方法两方面,并尝试性地提出解决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的几条途径。一般说来,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仔细分析这些停留在表层的干扰因素,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1.听力与词汇量;2.听读相关性;3.听力与记忆;4.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5.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听力与词汇量
学习者已有的英语基础知识包括学生已掌握了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这些知识掌握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听力能力。首先,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学生提高英语听力的首要环节。试想如果学生不会读或读不准某个单词,那么学生的记忆中就肯定没有储存该词的声音资料,自然也就不能准确迅速地将信号转化为有用信息,即使词汇量再大,也不能正确地理解所听的内容。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就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实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
在母语学习中,从技能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先于读写,即首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和与其相对应的有关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字符特征图式,即在听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写。当然,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要比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复杂一些。在外语环境中,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母语环境中的情况不同,其特点如下:
1.操母语者必须经过一个在大脑中叠加或重新建立新的语言系统的图示的过程,才能掌握外语。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字母-词-句-篇章,与此同时,还要逐渐完成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如音、音素、节奏、语流、语调等),因此,字符图式与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是同时的。但在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同时起步的,而且,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内容、时间、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四种技能在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比如,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往往超过听能训练时间,在读的过程中又常常采用默读的方法,这样,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的发展势必不平衡。实验证明,对同一个或若干已学过的词,学生听和看的反应是不同的,通过视觉辩认的能力大于其用听觉辨认词的能力。
2.“读”的能力(即同时调用语音和字符图式辨认字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学习者主要是以字符为基本媒介开始学习外语的,因此,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听的能力。对于外语教学中的听读相关性,蔺长旺通过实验提出了以下结论:外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率与听力理解率直接相关,其为正比例相关。
那么,怎样从理论上解释阅读训练与听力理解的这种关系呢?
首先,尽管阅读和听力两种训练形式不同,但他们都属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语言使用过程,二者有很大共性。从较低层次(音素、音素群、词和句)来看,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感知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和作出种种推断。换言之,在辨音的基础上,运用认知效应对该语言材料作出各种解释、判断,达到理解。从较高层次上看,听者为了理解语篇(句)意义,更需依赖认知效应进行理解。
其次,阅读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语言输入来源,它不但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语言的机会,丰富了学习者对使用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大量的阅读中拓宽其词汇量和背景知识量,这三点对听力理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有意识地和潜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接受新的知识,而量的积累势必产生语言习得中质的飞跃。由此,学习者的阅读量越大,质量越高,他的英语整体水平也越高,而听力能力正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
三、听力与记忆
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从外部的声音信号到内部的听觉理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听觉器官对连续音流的感知与切分,即辨认出连续音流中的各个语句成分或片段;第二,将辨认出的句子或片段“留住”(即短时记忆),并迅速不断地与前后的其它片段相联系(即构成句法关系);最后,经过辨认和联系的原语句以高度简缩的形式(冗余部分被排除)形成意思并储入长时记忆,至此理解完成。从这一构成看,记忆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肤浅,其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心理语言学家将这种记忆称之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这两种记忆是听力理解的依据。
四、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
传统的教学中,听的活动一般包括在以句型或课文为中心的综合教学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即以语篇内容为目的的听的活动明显不足。实质上,句型中围绕语言形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