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上)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977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删枝去叶,抓关键句法
  關键句常常是命题者反复提及的词句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关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要求略)
  丹麦人奥斯特发现导线上通电流会使附近的磁针偏转,法拉第由此想到磁铁也能使通电导线移动,于是他发明了电动机。后来法拉第又想到,电能生磁,反过来呢?他立刻做实验,最后终于发现磁也能生电,这一发现导致了发电机的诞生。
  【审题分析】
  “反过来”在材料中出现了多次,显然是关键词。它指不拘泥常规思维,能多向思维、逆向思维。这样原本“山重水复疑无路”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可以立意为:换个角度天地新;打破思维定式;创新。
  【提纲】
  打破思维定式
  开头:从一个生活现象说起,谈什么是思维定式。
  其次,分析思维定式的害处。
  再次,探究思维定式的成因。
  接着,谈成功的人恰恰敢于打破思维定式,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最后,谈如何打破思维定式。
  由果溯因法
  世间事物往往都是互相联系的。审新材料作文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要求略)
  一位根雕艺术大师在退休前告诉自己最得意的两个徒弟:谁能最先找来奇形怪状与众不同的树根,他就把根雕绝活传给谁。听完师傅的话,师弟马上就动身到木料场里去挑拣,又带上铁锹去地里挖,他费了很大力气,挖出的根也没能让师傅满意。师兄则把出远门的各种物资都准备好了才出发。他不辞辛苦地到各种环境恶劣的偏僻山区、林区,在石缝中、沟壑间、悬崖峭壁上去寻找,果然找到了让师傅满意的好根。他虽然比师弟晚找来树根,却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后来师弟问师兄为什么能找到好根,师兄说:“只有在最险恶最艰苦的环境中生长出的根才是根雕人需要的,因为这样的条件会迫使它们变化出各种形态去适应,所谓环境造根就是这个道理。”
  【审题分析】
  从师兄的角度看,他找到好根的真正原因是他懂得并利用了好根的生长规律,可立意为:顺应规律;成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从师弟的角度可立意为:做事不能急功近利;要选准奋斗方向;方向错误必然事倍功半。
  【提纲】
  顺应规律
  开头:分析原材料,探究师兄胜于师弟的原因——顺应规律。
  过渡: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分论点1:顺应人的学习规律,培养其兴趣特长,也有助于他走向成功。
  分论点2:顺应国家的发展规律,才能促使它健康发展,令国家繁荣昌盛。
  分论点3:顺应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可保人类安居乐业。
  结尾:引用诗句,揭示中心论点。
  突破生活表象,挖掘材料寓意
  有寓意的新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可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要求略)
  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很不快乐,他动身去找失落的一角。他一路滚动一路唱着歌,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很快,所以有时候会停下来跟小虫说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有时候超越甲虫,有时候甲虫也超越他。他穿过沼泽和丛林,他上山、下山……他找到过太大的、太小的、太方的、太尖的,就当他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找到了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一角。他很高兴,开始向前滚动,因为不再缺少什么,他越滚越快,快得停不下来……
  【审题分析】
  这则寓言故事,可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缺了一角的圆”可看作有缺陷的人,把圆寻找一角的过程看作人们奋斗的過程,由此联想到与此类似的人生、现象等。可以立意为:过程与结果;勇敢面对缺陷;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珍惜不完美的人生。
  【提纲】
  不完美的完美
  开头:缺了一角的圆的遭遇,让我想到人生。
  分论点1:凡事要忌讳完美。
  分论点2:错误让人生厚重。
  分论点3:改变能丰富人生。
  结尾:总括全文,强化论点: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甄别情感态度,明确褒贬法
  有些新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仔细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才能确立准确的立意角度。
  【文题呈现】
  高考过后,国内某著名高校的官方网站突然瘫痪,不是因为黑客攻击,而是因为网站首页上的一张照片——一位回眸一笑的学士服美女。网友评论,这是该校使出的招生“撒手锏”。不少名校闻风而动,有的首页上的美女长发飘飘,有的端庄美丽。不仅有晒美女的,还有不少名校争相晒大楼、晒美景之类的。
  专家评论道:秀一秀学子的美丽和校园的美景自然无可非议,但一座知识殿堂最值得骄傲和炫耀的,恐怕不是让人目力所及的美,而应是充盈的智慧和思想。
  【审题分析】
  这则材料讲的是高校招生时使用的“美人计”“美景计”等,这样的招生方式让庄严的学府瞬间变得温婉可人。但各大高校作为知识殿堂,秀的是漂亮“脸蛋”而不是智慧“大脑”,总让人觉得不合时宜,因为大学招生靠的应该是名师、学校的学术地位等。高校此举显然不合适。由此可以联想到社会上一些主要靠作秀吸引人,而不是靠真正的好产品吸引人的现象。作文应围绕“人应该注重内涵,而不能只靠外表”这一点进行立意。
  【提纲】
  要秀就秀内涵吧
  开头:概括材料。陈述否定高校此举的理由。
  理由1:自然界(桂花、河蚌)
  理由2:人(历史上,花木兰;现实生活:“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
  结尾:重申观点——人生在世,要秀就秀内涵吧。
其他文献
【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而、其、为、以、之”等考查最多、最频繁。高考单独考查文言虚词的试题,虽有所减少,但仍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命题常以客观题形式出现,通常要求四选一,即选出意义和用法均相同或不同的一项。在解题时,考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一、根据位置推断法  有些文言虚词
期刊
判断句  【解题方法】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的表现形式和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差别较大,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都有判断动词“是”,而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动词,而是借助一些语气词或其他词语来表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用“……,……也”的形式表判断。如:  1.虢,虞之表也。(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
期刊
八旬老太路边摆摊卖画  不少网友专程买画  最近一段时间,一位在鼓楼街头卖十二生肖卡通画的老太太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一个简易的画夹、几张A3画纸和最普通的铅笔橡皮,一整天的时间老人能画几十张卡通画。老人告诉记者,家里有卧床不起的老伴和痴呆的儿子需要供养,“我也不需要政府的帮助”“我也干不了什么,就是希望卖画,多挣点钱回家。”不少网友在看到消息后,专程找到她就为了买幅画表达一下心意。  ■  1.
期刊
现代文阅读:选文一般在1100字左右,并呈现出文艺论文与史学论文交替轮换的趋势,主要从内容细节方面考查考生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尽管多数考生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掌握不多,但从命题的3道选择题来看,只要考生在复习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的答题要领,谨慎比对原文相关语句,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古代诗文阅读: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及名篇名句默写三部分,共36分。文言
期刊
每天当晨光洒遍这山和谷时,我便沿一条绕山的河走起来,这河便是绕山而行的拒马河。这河不知到底绕过了多少山的阻拦,谢绝了多少山的挽留,只在一路欢唱向前。它唱得欢乐而坚韧,不达目的决不回头。  一条散漫的河,一条多弯的河。每过一个弯,你眼前都是一个新奇的世界。那是浩瀚的鹅卵石滩,拳头大的鸡蛋大的鹅卵石,从地铺上了天,河水在这里变作无数条涓涓细流漫石而过;那是白沙的岸,有白沙作衬,本来明澄的河水忽而变得艳
期刊
代入检验法  即将所给的义项放在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通常会有不同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段中去理解。代入后,如果句段意思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  【同步突击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過。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
期刊
【技法借鉴】  一、要设计相对集中的故事情节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如《我爱我家》,每集讲述一个完整的生活故事,长一
期刊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
期刊
高考题目尽管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所考查的知识点均源于课内,考生应善于把考题与课本联系起来,利用课内学过的文言实词的词义来解释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实词,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此外,成语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古诗文,因而有很多词语的文言意义在成语中得到了保留。课本中积累的文言实词毕竟有限,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文言实词积累的不足。在解釋文言实词时,我们可以借助成语来推断其含义。  【同步突击二】  阅
期刊
文言文中名词的活用,就是在句子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把名词临时转化为别的词类。一般有四种情况: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詞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本期我们先来讲解名词作动词。  名词在句子中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它前面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和形容词。如果一个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名词的语法特点,而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