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前苏联彼得罗夫斯基曾说:“查看地图是一所培养再造想象的特殊学校。”地图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图文结合,以图导图,以图导练,引导学生学会读图,继而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开阔思路,发展智力,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地理上有误区。他们认为地理靠考试前背一背就可以得高分了,只重视地理知识点而忽视对地图的理解与应用,同时由于基础知识欠缺,对地图“一知半解”,不知读图的方法,当然也就谈不上读图分析问题,因此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同时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读图能力的培养步骤
1.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中的“中国的疆域和人口”时,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只是简单呈现在课本上,因此在学习这节课时,要在黑板上挂出大幅中国政区,引导学生看、读并画中国轮廓图。
2.说图。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
例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图”先让学生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3.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让学生在玻璃片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玻璃片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玻璃片,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
二、加强对地图的训练运用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对地图学习的贯彻不仅仅是要做到使学生读懂地图,更重要的是进行填图、绘图的规范化课堂训练,培养填图绘图能力。填图、绘图训练多用于地理新课教学后,一般作为巩固作业。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1.填图训练。一般指在“地理练习册”上的各大洲、各分区或国家轮廓底图上,按要求填注山脉、河流、海洋、城市等多种地理事物,以利于形成综合性的空间格局,加深对地理事物因果特征的理解。填图时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册找准填注的位置,注意书写文字的端正,并养成“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的文字注记习惯。
例如: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有关《日本》、《印度》等国家地理的学习中,填图练习具有很好的课堂复习与反馈的效果,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一个国家综合性的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学生对填图练习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引入竞争机制,学生对填图练习有浓厚的兴趣,会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这项教学活动中去。
2.绘图练习。大多数可以在空白地图上进行彩描。
例如:区域地理中的《世界气候类型》的作业中,可以要求学生把“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域涂上绿色,把“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域涂上蓝色。彩描要突出重点,目的明确,描得比重比调要有侧重。颜色无论是点线面,均应根据地理事物的类别加以区别,比如有的可以打点,有的可画斜线,这样同样可达到预期效果,并能节省大面积涂绘色彩的时间。
通过识图、析图训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自读分析与识图习惯。这种教学策略可以运用在区域地理的“自主学习、认识国家”中,指导学生运用经纬网、地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知识自主读图,合作讨论,获得国家或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除引导学生自读分析各种分布型地图外,还应结合课本内容,设问引导学生识别一些景观图,数据型图表等,以加深对地理事物及其特征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学习《日本》一课,我采用了这种策略。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阅读地图、认识国家。组织学生阅读地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获得的信息,我通过多媒体链接,补充相关知识,并作小结。包含的国家地理要素有地形、河流、湖泊、矿产、城市、交通等。第二环节,分析资料、认识国家。仅从分布图上无法获得所有的国家地理知识,所以,我查找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分析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知识。第三环节,整理信息,构建知识框架。先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描述,然后整理归纳这些知识,构建起国家地理的基本框架结构。第四环节,分析信息,建立简单联系。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举例说明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三、地图教学的经验总结
在地理教学工作和图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应将多媒体教学与地理图表教学相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图表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清晰。
2.要尽量采用单一信息的地理分布图,从而既减少图表信息含量,又降低读图的难度,并突出重点。
3.应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读图练习。如讲解了国家地理的一般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读图,谈谈从图中还能获取哪些知识,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又启发发散性思维。
4.当学生在说图过程中发生科学性错误时,教师应及时地指出并纠正,防止一错再错。如:学生常会把“北面”说成“上面”,把“西面”说成“左面”,混淆“东部”和“东面”、“大洋西侧”和“大陆东侧”,等等。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地理上有误区。他们认为地理靠考试前背一背就可以得高分了,只重视地理知识点而忽视对地图的理解与应用,同时由于基础知识欠缺,对地图“一知半解”,不知读图的方法,当然也就谈不上读图分析问题,因此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同时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读图能力的培养步骤
1.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中的“中国的疆域和人口”时,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只是简单呈现在课本上,因此在学习这节课时,要在黑板上挂出大幅中国政区,引导学生看、读并画中国轮廓图。
2.说图。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
例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图”先让学生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3.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让学生在玻璃片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玻璃片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玻璃片,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
二、加强对地图的训练运用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对地图学习的贯彻不仅仅是要做到使学生读懂地图,更重要的是进行填图、绘图的规范化课堂训练,培养填图绘图能力。填图、绘图训练多用于地理新课教学后,一般作为巩固作业。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1.填图训练。一般指在“地理练习册”上的各大洲、各分区或国家轮廓底图上,按要求填注山脉、河流、海洋、城市等多种地理事物,以利于形成综合性的空间格局,加深对地理事物因果特征的理解。填图时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册找准填注的位置,注意书写文字的端正,并养成“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的文字注记习惯。
例如: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有关《日本》、《印度》等国家地理的学习中,填图练习具有很好的课堂复习与反馈的效果,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一个国家综合性的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学生对填图练习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引入竞争机制,学生对填图练习有浓厚的兴趣,会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这项教学活动中去。
2.绘图练习。大多数可以在空白地图上进行彩描。
例如:区域地理中的《世界气候类型》的作业中,可以要求学生把“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域涂上绿色,把“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域涂上蓝色。彩描要突出重点,目的明确,描得比重比调要有侧重。颜色无论是点线面,均应根据地理事物的类别加以区别,比如有的可以打点,有的可画斜线,这样同样可达到预期效果,并能节省大面积涂绘色彩的时间。
通过识图、析图训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自读分析与识图习惯。这种教学策略可以运用在区域地理的“自主学习、认识国家”中,指导学生运用经纬网、地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知识自主读图,合作讨论,获得国家或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除引导学生自读分析各种分布型地图外,还应结合课本内容,设问引导学生识别一些景观图,数据型图表等,以加深对地理事物及其特征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学习《日本》一课,我采用了这种策略。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阅读地图、认识国家。组织学生阅读地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获得的信息,我通过多媒体链接,补充相关知识,并作小结。包含的国家地理要素有地形、河流、湖泊、矿产、城市、交通等。第二环节,分析资料、认识国家。仅从分布图上无法获得所有的国家地理知识,所以,我查找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分析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知识。第三环节,整理信息,构建知识框架。先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描述,然后整理归纳这些知识,构建起国家地理的基本框架结构。第四环节,分析信息,建立简单联系。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举例说明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三、地图教学的经验总结
在地理教学工作和图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应将多媒体教学与地理图表教学相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图表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清晰。
2.要尽量采用单一信息的地理分布图,从而既减少图表信息含量,又降低读图的难度,并突出重点。
3.应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读图练习。如讲解了国家地理的一般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读图,谈谈从图中还能获取哪些知识,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又启发发散性思维。
4.当学生在说图过程中发生科学性错误时,教师应及时地指出并纠正,防止一错再错。如:学生常会把“北面”说成“上面”,把“西面”说成“左面”,混淆“东部”和“东面”、“大洋西侧”和“大陆东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