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 “四块糖果”的故事影响深远。从这个教育案例,我们深知走进心灵,方得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案例是成功的,但却如雾中花水中月。教育生活的现状让老师们每天面临着来自于学生的各种挑战,令老师们疲惫不堪。
董老师说:“小李同学非常爱打架,每天,总是有同学来告状,小李打我!为此,我每天都很焦虑和生气,批评、停课、写检查、找家长,招数用尽,也没有什么改观。”
陈老师说:“班上有个w同学,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总和班上同学发生矛盾,甚至出动‘拳脚’。能试的方法都试过了,效果永远持续不了一个星期,让我好抓狂。”
……
面对这些挑战与烦恼,我们的老师们每天都心力交瘁。
初遇“正面管教”
2016年秋,学校所在的广州市天河区开展了正面管教的全员班主任培训,借此契机,学校也组织了正面管教的校本培训,专家的进校指导让我们对正面管教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正面管教”与学校长期以来坚持的“生本教育”具有非常相似的理念基础,它们都倡导以生为本,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我们坚信将二者整合,将实现“生本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促进师生的共同幸福成长。
校本培训结束后,为了让老师们更全面地了解正面管教,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学校组织老师们利用假期阅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等书籍,并撰写心得体会。与此同时,学校借助天河区教育局举办的“正面管教班主任工作坊”的契机,推荐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
但在践行正面管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正面管教作为一套外来的教育体系,要实现它在中国学校的本土化,必须实施长期的校本实践。但目前专家的指导费太高,而且每场培训的人数有限。鉴于此,学校推荐骨干老师参加讲师班培训,着力培养自己的正面管教团队。这些骨干教师参加了学校工作坊、家长讲师班和学校讲师班的相关培训后,积极投身到传播正面管教的行列。他们分别在自己校区的老师中、各个年级的家长中,勇敢地尝试带导活动,实现“实践—反思—提升”的循环。骨干老师们的带导,更广泛地传播了正面管教,给家长带去了新的体验和新的视角。
师说“正面管教”
随着正面管教在学校的展开,老师们不但改进了教育方法,还调整了心态:在正面管教的引导下,老师们开始关注孩子的感受,努力使用有效的办法,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正面管教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情感连接,实现了“快乐学习,幸福工作,共同成长”的双赢局面。
“赢得”孩子而不是 “赢了”孩子
那天早上,科代表给我的欠交作业名单上竟然是前所未有的11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的我开始有燃烧的趋势,接着,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又相继向我投诉,班上的孩子最近作业完成得不认真,而且很多人沒交作业。瞬间我的火气就窜上来了,差点忍不住跑去教室把他们狠狠骂一顿!还好,早操的音乐响了——这解救了孩子们,也解救了我。冷静下来的我想,何不试着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于是我来到操场上,把没完成作业的孩子叫到教室,先安抚了心惊胆战的他们:“老师不是把你们叫上来批评的,也不是要责罚你们。我只想知道你们今天没交作业的原因。请你们把原因如实地告诉我好吗?”孩子们慢慢地放下心来,逐个地把原因说了出来。我接着问他们:“已经找到了原因,接下来你们打算怎么做?”大多数孩子要么表决心、要么说套话,于是我试着问他们:“要不,我们在班上开一个圆桌会(班上的学生把正面管教的班会命名为‘圆桌会’),让大家进行头脑风暴,帮你们解决问题?”他们都点头同意了。于是,我利用自己的语文课时间开了一次圆桌会,让没交作业的孩子从同学们的建议中选一个自己最想尝试的办法试试。第二天,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只有三个孩子没交作业,原因都是不会做。原来,学生犯错了,真的可以不用大骂一通。
正面管教有一个让我认同的观念,那就是我们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很多时候,我们控制孩子是因为觉得我们比他们有经验,也可能仅仅是出于维护自己的权威。所以面临孩子的挑战时,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就想“赢了”他们。这可能短期内是有用的,但长期来说,孩子要么变成一个“讨好者”,要么变成一个“反叛者”,要么干脆自暴自弃了。这都不是我们乐意见到的。而“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即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杨淑敏)
正面管教让老师们在教育学生时有了新的思路、新的工具。虽然受制于大班教学,也受制于学生家庭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制于短期内期望教育立竿见影的想法,老师们在实施正面管教时总免不了要退缩、要反悔——毕竟奖励和惩罚真的在短期内有效很多。但正如正面管教所提倡的,正面管教关注的是长期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思考、学会选择、学习负责,这才是真正的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体现,也才真正表达了“生本教育”的理念。
建立师生情感的联结
第一天走进课室,学生起立问好后,我刚让同学们坐下,全班集体起哄尖叫起来,原来是坐在一起的双胞胎雨林、润林恶作剧地把小辉的凳子移开,小辉重重地坐到地上,只见他凶狠地拿起凳子用力摔到桌上!小辉是整个年级出了名的“暴力学生”,有一次同桌弄坏了他的笔,他一脚把同学“踢进了”医院。
看着乱哄哄的教室,我快步走到后排座位,当全班屏住呼吸以为我要破口大骂时,我却温和而坚定地说:“哇!你们这样欢迎我的方式,我还真的有点接受不了呀!”当我用幽默关切的口吻替代发泄情绪的责骂,孩子仿佛感觉到了心理的安全感。全班瞬间鸦雀无声,打闹的三个孩子目瞪口呆地看着我,我顺手摸着小辉摔凳子的手说:“刚刚听到凳子发出的巨大响声,你一定用了很大力吧?老师特别想知道,凳子弄疼你的手了吗?”话音刚落,小辉立刻把凳子放下,委屈地哭述着雨林、润林的种种不满!此时班上有些嘈杂,我用手示意同学们安静,耐心地听完小辉的哭诉。 当我感觉到小辉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后,温和地对小辉和雨林、润林说:“现在是上课时间,你们是想现在和老师去办公室解决问题,还是下课后私下一起找老师?”哥哥雨林怯怯地说:“老师我们错了,对不起……”我关切地看着小辉,等待他的答案!想不到小辉平静地说:“老师,对不起!我们先上课吧!”
一切风平浪静后,我走上讲台坚定而有力量地说:“这是我第一天到咱们班,我会把刚刚发生的事当成同学们欢迎我的仪式!但老师感觉并不好,心里特别恐惧不安,非常担心你们受伤!我希望……”这件事过后,班上的孩子似乎特别信任我,有什么心事都喜欢悄悄和我说,班上也从来没有再发生过暴力事件!我们那超越师生关系的爱,就这样悄然蔓延!我也从“默默老师”荣升成为他们的“莫妈妈”,每天都能收到孩子们带给我的满满的爱和感动!(莫小芳)
当我们的老师有意识地运用正面管教的工具,他们发现,只要注重与学生建立情感的联结,原来来自于孩子的挑战并没有那么可怕。当学生的错误行为发生时,莫老师用“我信息”先关爱孩子,让孩子知道,老师更关心的是孩子是否安好,而不是凳子;用“我信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表达对班级课堂秩序的要求。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老师先尊重孩子,用心聆听孩子的不满,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接纳的态度和行动,并给予孩子能量支持;当老师尊重孩子,让学生做“有限选择”时,学生便知道上课时间不允许此类“恶作剧”。
“和善与坚定”的力量让师生看到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让教育呈现出不一样的生命样态。
唤醒孩子内在的力量
上周四,在王老师的介绍下,来自台湾、香港天柱慈善圆通服务队的老师过来给我们班的孩子上了两堂财商课程。孩子们表现很活跃,积极举手,凡答对的孩子都能获得一张纸币,这下子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当然没有被请到的孩子也特失望。这时一声不吭的小新开始在地上爬来爬去,上课的老师怎么提醒也没用,旁边的同学使劲想把他拉起来,结果他竟干脆直接躺在地上。凭我对他三年的了解,我知道他只是想通过这种幼稚的方式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罢了。这时刚好赖赖被請上去回答问题,老师让赖赖同学再请另一个同学上台,我赶紧向赖赖使了个眼色,赖赖心领神会地说:“接下来请小新上台抢答。”不可思议的是小新竟然答对了20张卡片的内容,得到“50元”纸币的奖励后,小新笑了,笑得那么灿烂,之后他一直乖乖地坐在座位上。
午睡时我想起这次的活动没有拍照,于是请了几个孩子出来和我一起合照,就在我们拍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小丘收拾好被子气呼呼地准备走了,还很不愤地说:“吵死了。”这一句气话彻底点醒了我:小丘是个极度渴望得到关注的孩子,刚才的财商课他已经很失落了,如今拍照没叫上他,这不又一次忽略他了……午睡后,我赶紧找到小丘,很郑重地对他说:“你帮我去办公室把作业本抱下来发给大家,可以吗?”小丘立刻一蹦一跳地走了,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任务。小丘会有这样的失落感,应该是从小得到表扬多,而不是鼓励多的结果,因为财商课上我们班也有几个孩子没得到纸币,可他们依然激动兴奋,期待下一次的财商课,他们关注的不是结果,而是学习的过程。午会时,我想到了正面管教的其中一个理念:唤醒孩子的内在力量。于是,在小丘完成任务后,我在全班面前不是表扬他,而是鼓励他:“小丘,谢谢你,因为你,我们全班同学都能及时拿到作业本,快速地抄完作业。”小丘挺了挺身子。从他的眼神里,我读到了一种归属感和价值感。(陈晓燕)
自从把正面管教的理念运用到课堂后,老师们发现孩子们的态度开始慢慢发生改变,其实这种改变正是源自老师的变化,老师们更多地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感觉,开始努力寻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这些变化也开始慢慢改变学校的教育生态,让师生、生生间的关系更加和睦,心与心更加连接。
当初,天河区教育局王建辉副局长在推进全区正面管教培训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大家能坚定不移地将正面管教运用在教育中,数年过后,天河教育的生态一定会得到改变。”现在我们越来越坚信这一点,当我们的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多地用心关注学生的感受,觉察自己的情绪,创造性地运用正面管教的工具,师生心与心的联结就会越来越紧密,美好的教育生态也一定会呈现在每个人面前,我们的生本教育之路也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实。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董老师说:“小李同学非常爱打架,每天,总是有同学来告状,小李打我!为此,我每天都很焦虑和生气,批评、停课、写检查、找家长,招数用尽,也没有什么改观。”
陈老师说:“班上有个w同学,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总和班上同学发生矛盾,甚至出动‘拳脚’。能试的方法都试过了,效果永远持续不了一个星期,让我好抓狂。”
……
面对这些挑战与烦恼,我们的老师们每天都心力交瘁。
初遇“正面管教”
2016年秋,学校所在的广州市天河区开展了正面管教的全员班主任培训,借此契机,学校也组织了正面管教的校本培训,专家的进校指导让我们对正面管教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正面管教”与学校长期以来坚持的“生本教育”具有非常相似的理念基础,它们都倡导以生为本,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我们坚信将二者整合,将实现“生本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促进师生的共同幸福成长。
校本培训结束后,为了让老师们更全面地了解正面管教,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学校组织老师们利用假期阅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等书籍,并撰写心得体会。与此同时,学校借助天河区教育局举办的“正面管教班主任工作坊”的契机,推荐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
但在践行正面管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正面管教作为一套外来的教育体系,要实现它在中国学校的本土化,必须实施长期的校本实践。但目前专家的指导费太高,而且每场培训的人数有限。鉴于此,学校推荐骨干老师参加讲师班培训,着力培养自己的正面管教团队。这些骨干教师参加了学校工作坊、家长讲师班和学校讲师班的相关培训后,积极投身到传播正面管教的行列。他们分别在自己校区的老师中、各个年级的家长中,勇敢地尝试带导活动,实现“实践—反思—提升”的循环。骨干老师们的带导,更广泛地传播了正面管教,给家长带去了新的体验和新的视角。
师说“正面管教”
随着正面管教在学校的展开,老师们不但改进了教育方法,还调整了心态:在正面管教的引导下,老师们开始关注孩子的感受,努力使用有效的办法,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正面管教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情感连接,实现了“快乐学习,幸福工作,共同成长”的双赢局面。
“赢得”孩子而不是 “赢了”孩子
那天早上,科代表给我的欠交作业名单上竟然是前所未有的11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的我开始有燃烧的趋势,接着,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又相继向我投诉,班上的孩子最近作业完成得不认真,而且很多人沒交作业。瞬间我的火气就窜上来了,差点忍不住跑去教室把他们狠狠骂一顿!还好,早操的音乐响了——这解救了孩子们,也解救了我。冷静下来的我想,何不试着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于是我来到操场上,把没完成作业的孩子叫到教室,先安抚了心惊胆战的他们:“老师不是把你们叫上来批评的,也不是要责罚你们。我只想知道你们今天没交作业的原因。请你们把原因如实地告诉我好吗?”孩子们慢慢地放下心来,逐个地把原因说了出来。我接着问他们:“已经找到了原因,接下来你们打算怎么做?”大多数孩子要么表决心、要么说套话,于是我试着问他们:“要不,我们在班上开一个圆桌会(班上的学生把正面管教的班会命名为‘圆桌会’),让大家进行头脑风暴,帮你们解决问题?”他们都点头同意了。于是,我利用自己的语文课时间开了一次圆桌会,让没交作业的孩子从同学们的建议中选一个自己最想尝试的办法试试。第二天,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只有三个孩子没交作业,原因都是不会做。原来,学生犯错了,真的可以不用大骂一通。
正面管教有一个让我认同的观念,那就是我们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很多时候,我们控制孩子是因为觉得我们比他们有经验,也可能仅仅是出于维护自己的权威。所以面临孩子的挑战时,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就想“赢了”他们。这可能短期内是有用的,但长期来说,孩子要么变成一个“讨好者”,要么变成一个“反叛者”,要么干脆自暴自弃了。这都不是我们乐意见到的。而“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即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杨淑敏)
正面管教让老师们在教育学生时有了新的思路、新的工具。虽然受制于大班教学,也受制于学生家庭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制于短期内期望教育立竿见影的想法,老师们在实施正面管教时总免不了要退缩、要反悔——毕竟奖励和惩罚真的在短期内有效很多。但正如正面管教所提倡的,正面管教关注的是长期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思考、学会选择、学习负责,这才是真正的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体现,也才真正表达了“生本教育”的理念。
建立师生情感的联结
第一天走进课室,学生起立问好后,我刚让同学们坐下,全班集体起哄尖叫起来,原来是坐在一起的双胞胎雨林、润林恶作剧地把小辉的凳子移开,小辉重重地坐到地上,只见他凶狠地拿起凳子用力摔到桌上!小辉是整个年级出了名的“暴力学生”,有一次同桌弄坏了他的笔,他一脚把同学“踢进了”医院。
看着乱哄哄的教室,我快步走到后排座位,当全班屏住呼吸以为我要破口大骂时,我却温和而坚定地说:“哇!你们这样欢迎我的方式,我还真的有点接受不了呀!”当我用幽默关切的口吻替代发泄情绪的责骂,孩子仿佛感觉到了心理的安全感。全班瞬间鸦雀无声,打闹的三个孩子目瞪口呆地看着我,我顺手摸着小辉摔凳子的手说:“刚刚听到凳子发出的巨大响声,你一定用了很大力吧?老师特别想知道,凳子弄疼你的手了吗?”话音刚落,小辉立刻把凳子放下,委屈地哭述着雨林、润林的种种不满!此时班上有些嘈杂,我用手示意同学们安静,耐心地听完小辉的哭诉。 当我感觉到小辉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后,温和地对小辉和雨林、润林说:“现在是上课时间,你们是想现在和老师去办公室解决问题,还是下课后私下一起找老师?”哥哥雨林怯怯地说:“老师我们错了,对不起……”我关切地看着小辉,等待他的答案!想不到小辉平静地说:“老师,对不起!我们先上课吧!”
一切风平浪静后,我走上讲台坚定而有力量地说:“这是我第一天到咱们班,我会把刚刚发生的事当成同学们欢迎我的仪式!但老师感觉并不好,心里特别恐惧不安,非常担心你们受伤!我希望……”这件事过后,班上的孩子似乎特别信任我,有什么心事都喜欢悄悄和我说,班上也从来没有再发生过暴力事件!我们那超越师生关系的爱,就这样悄然蔓延!我也从“默默老师”荣升成为他们的“莫妈妈”,每天都能收到孩子们带给我的满满的爱和感动!(莫小芳)
当我们的老师有意识地运用正面管教的工具,他们发现,只要注重与学生建立情感的联结,原来来自于孩子的挑战并没有那么可怕。当学生的错误行为发生时,莫老师用“我信息”先关爱孩子,让孩子知道,老师更关心的是孩子是否安好,而不是凳子;用“我信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表达对班级课堂秩序的要求。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老师先尊重孩子,用心聆听孩子的不满,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接纳的态度和行动,并给予孩子能量支持;当老师尊重孩子,让学生做“有限选择”时,学生便知道上课时间不允许此类“恶作剧”。
“和善与坚定”的力量让师生看到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让教育呈现出不一样的生命样态。
唤醒孩子内在的力量
上周四,在王老师的介绍下,来自台湾、香港天柱慈善圆通服务队的老师过来给我们班的孩子上了两堂财商课程。孩子们表现很活跃,积极举手,凡答对的孩子都能获得一张纸币,这下子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当然没有被请到的孩子也特失望。这时一声不吭的小新开始在地上爬来爬去,上课的老师怎么提醒也没用,旁边的同学使劲想把他拉起来,结果他竟干脆直接躺在地上。凭我对他三年的了解,我知道他只是想通过这种幼稚的方式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罢了。这时刚好赖赖被請上去回答问题,老师让赖赖同学再请另一个同学上台,我赶紧向赖赖使了个眼色,赖赖心领神会地说:“接下来请小新上台抢答。”不可思议的是小新竟然答对了20张卡片的内容,得到“50元”纸币的奖励后,小新笑了,笑得那么灿烂,之后他一直乖乖地坐在座位上。
午睡时我想起这次的活动没有拍照,于是请了几个孩子出来和我一起合照,就在我们拍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小丘收拾好被子气呼呼地准备走了,还很不愤地说:“吵死了。”这一句气话彻底点醒了我:小丘是个极度渴望得到关注的孩子,刚才的财商课他已经很失落了,如今拍照没叫上他,这不又一次忽略他了……午睡后,我赶紧找到小丘,很郑重地对他说:“你帮我去办公室把作业本抱下来发给大家,可以吗?”小丘立刻一蹦一跳地走了,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任务。小丘会有这样的失落感,应该是从小得到表扬多,而不是鼓励多的结果,因为财商课上我们班也有几个孩子没得到纸币,可他们依然激动兴奋,期待下一次的财商课,他们关注的不是结果,而是学习的过程。午会时,我想到了正面管教的其中一个理念:唤醒孩子的内在力量。于是,在小丘完成任务后,我在全班面前不是表扬他,而是鼓励他:“小丘,谢谢你,因为你,我们全班同学都能及时拿到作业本,快速地抄完作业。”小丘挺了挺身子。从他的眼神里,我读到了一种归属感和价值感。(陈晓燕)
自从把正面管教的理念运用到课堂后,老师们发现孩子们的态度开始慢慢发生改变,其实这种改变正是源自老师的变化,老师们更多地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感觉,开始努力寻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这些变化也开始慢慢改变学校的教育生态,让师生、生生间的关系更加和睦,心与心更加连接。
当初,天河区教育局王建辉副局长在推进全区正面管教培训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大家能坚定不移地将正面管教运用在教育中,数年过后,天河教育的生态一定会得到改变。”现在我们越来越坚信这一点,当我们的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多地用心关注学生的感受,觉察自己的情绪,创造性地运用正面管教的工具,师生心与心的联结就会越来越紧密,美好的教育生态也一定会呈现在每个人面前,我们的生本教育之路也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实。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