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两极分化,班级缺乏凝聚力是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将“和”文化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实现自我反思、自主讨论、自行解决和自觉认同,有助于改变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提升班级凝聚力。
关 键 词 “和”文化;班级凝聚力;合作意識;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12-00-02
班里有一部分学生成绩优异、积极上进,可也有一部分学生成绩欠佳、萎靡不振。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班级两极分化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学生之间无法形成合力,班级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如何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是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班级作为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的主要场域,有着天然的、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而班级文化就是引导和熏陶学生的精神力量。[1]为了强化每一位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我将“和”文化引入班级建设中。“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准则,也是开展合作的前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对“和”文化进入班级的解读是:班级是一个微小的社会,需要师生共同合作构建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和”文化班级管理的核心,在合作中,学生可获得充分的道德情感体验,强化其自我认知和反思的能力。与教师外在的说教相比,学生间的互动合作更能引导他们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由外在他律走向内在自律,实现共同进步。
为此,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有人性的互动合作”中实现自我反思、自主讨论、自行解决和自觉认同。
一、“十分钟记录”:聚焦问题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成长环境、生活经验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上也各具特点。[2]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后进者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教育工作者不对这些问题加以引导,两极分化的趋势就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每天留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书写“十分钟记录”。在“十分钟记录”里,学生可以总结梳理一天的学习生活,将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写下来。比如,学生小哲在“十分钟记录”里提出了学习上的烦恼:“眼看着许多同学的语文成绩进步神速,我却原地踏步,这让我很心焦。希望有人能帮我支招。”又如学生小雅提出:“我不想上体育活动课,感觉课上没有同学愿意和我一组,一定是我的体育太差了。有没有人能帮帮我?”类似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心底最真实的感受,“十分钟记录”打开了一扇了解后进学生的窗口,把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搬到了明面上,学生通过聚焦问题自我反思,迈出了相互理解和接纳的第一步。
二、 “班长顾问团”:集思广益
当问题提出后,笔者试图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在每周的班会上,班长会将“十分钟记录”里的问题进行汇总,而后组织讨论。学生们组成“班长顾问团”,为同学提出的问题出谋划策。通过自主讨论,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头脑风暴,探讨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比如,针对小哲提出的“语文成绩难以进步”的问题,有小顾问指出,小哲这是遭遇了语文学习的“瓶颈期”,因为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和沉淀的学科,成绩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小哲当务之急是提升阅读量,通过广泛的涉猎夯实语文基础,提升语文素养。而针对小雅提出的“感到被同学孤立”的问题,小顾问们纷纷安慰小雅,不少学生主动向小雅解释活动规则,邀请她参与活动。
“班长顾问团”的设立让遭遇困境的学生感受到同伴的善意,原本横亘在班级两极间的屏障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春风化雨的关爱和心照不宣的默契。
三、“相伴成长团”:携手成长
如果说“班长顾问团”是学生集思广益的结晶,那么在一项项“金点子”被提出后,便还需要学生们通过互动合作,将建议落到实处。正因如此,“相伴成长团”应运而生。这是班级针对遭遇困境的学生所设置的组织,每一周都有学生志愿者加入相伴成长团,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例如学生小哲忧心自己的语文成绩,团队成员便自告奋勇地帮小哲复习课文,教小哲背诵古诗的技巧。经由同学的帮助,小哲渐渐度过了瓶颈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不少同学也主动提出帮助小雅解决体育锻炼的难题,同桌更与小雅结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对象,两人一同商讨制定体育训练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小雅的交际圈逐渐扩大,体育活动课上被冷落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
“相伴成长团”体现了朋辈教育的力量,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班级生活。学生在携手成长中获得充分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走向自觉自律。
四、 “活动策划团”:彰显个性
随着班级两极壁垒被打破,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便显现出来,而彼此认同,便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至高标准。所谓自觉认同,就是学生在合作互动中,看到对方的优点并加以肯定。为此,笔者在班上设立了“活动策划团”,让学生在活动策划中充分彰显个性、获得认可。
“活动策划团”顾名思义就是设计和策划各种班级活动的团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参与活动策划。例如在读书节活动中,小哲发挥自己板书设计的特长,加工绘制了多份宣传单张。而小雅也发挥自己的爱心,主动加入到“乐善小义工”团队中,参与绿化植树、街道清洁、集市义卖等活动。通过担当和参与活动策划,学生彰显了个性与自我,并赢得了朋辈的支持与认同。
针对班级两极分化的问题,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致力于缓和两方的矛盾,如果只关注一方,势必造成另一方的不平衡。因此,笔者秉承“和”文化的理念,将合作互动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让学生在朋辈的反思、讨论、解惑和认同中走向自律自觉,提升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岳丹丹.班级文化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10):57-59.
[2] 张德全.学生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J].甘肃教育,2014(14):26.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广东广州 510140)
责任编辑 吴 琼
关 键 词 “和”文化;班级凝聚力;合作意識;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12-00-02
班里有一部分学生成绩优异、积极上进,可也有一部分学生成绩欠佳、萎靡不振。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班级两极分化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学生之间无法形成合力,班级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如何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是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班级作为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的主要场域,有着天然的、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而班级文化就是引导和熏陶学生的精神力量。[1]为了强化每一位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我将“和”文化引入班级建设中。“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准则,也是开展合作的前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对“和”文化进入班级的解读是:班级是一个微小的社会,需要师生共同合作构建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和”文化班级管理的核心,在合作中,学生可获得充分的道德情感体验,强化其自我认知和反思的能力。与教师外在的说教相比,学生间的互动合作更能引导他们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由外在他律走向内在自律,实现共同进步。
为此,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有人性的互动合作”中实现自我反思、自主讨论、自行解决和自觉认同。
一、“十分钟记录”:聚焦问题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成长环境、生活经验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上也各具特点。[2]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后进者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教育工作者不对这些问题加以引导,两极分化的趋势就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每天留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书写“十分钟记录”。在“十分钟记录”里,学生可以总结梳理一天的学习生活,将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写下来。比如,学生小哲在“十分钟记录”里提出了学习上的烦恼:“眼看着许多同学的语文成绩进步神速,我却原地踏步,这让我很心焦。希望有人能帮我支招。”又如学生小雅提出:“我不想上体育活动课,感觉课上没有同学愿意和我一组,一定是我的体育太差了。有没有人能帮帮我?”类似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心底最真实的感受,“十分钟记录”打开了一扇了解后进学生的窗口,把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搬到了明面上,学生通过聚焦问题自我反思,迈出了相互理解和接纳的第一步。
二、 “班长顾问团”:集思广益
当问题提出后,笔者试图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在每周的班会上,班长会将“十分钟记录”里的问题进行汇总,而后组织讨论。学生们组成“班长顾问团”,为同学提出的问题出谋划策。通过自主讨论,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头脑风暴,探讨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比如,针对小哲提出的“语文成绩难以进步”的问题,有小顾问指出,小哲这是遭遇了语文学习的“瓶颈期”,因为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和沉淀的学科,成绩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小哲当务之急是提升阅读量,通过广泛的涉猎夯实语文基础,提升语文素养。而针对小雅提出的“感到被同学孤立”的问题,小顾问们纷纷安慰小雅,不少学生主动向小雅解释活动规则,邀请她参与活动。
“班长顾问团”的设立让遭遇困境的学生感受到同伴的善意,原本横亘在班级两极间的屏障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春风化雨的关爱和心照不宣的默契。
三、“相伴成长团”:携手成长
如果说“班长顾问团”是学生集思广益的结晶,那么在一项项“金点子”被提出后,便还需要学生们通过互动合作,将建议落到实处。正因如此,“相伴成长团”应运而生。这是班级针对遭遇困境的学生所设置的组织,每一周都有学生志愿者加入相伴成长团,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例如学生小哲忧心自己的语文成绩,团队成员便自告奋勇地帮小哲复习课文,教小哲背诵古诗的技巧。经由同学的帮助,小哲渐渐度过了瓶颈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不少同学也主动提出帮助小雅解决体育锻炼的难题,同桌更与小雅结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对象,两人一同商讨制定体育训练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小雅的交际圈逐渐扩大,体育活动课上被冷落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
“相伴成长团”体现了朋辈教育的力量,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班级生活。学生在携手成长中获得充分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走向自觉自律。
四、 “活动策划团”:彰显个性
随着班级两极壁垒被打破,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便显现出来,而彼此认同,便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至高标准。所谓自觉认同,就是学生在合作互动中,看到对方的优点并加以肯定。为此,笔者在班上设立了“活动策划团”,让学生在活动策划中充分彰显个性、获得认可。
“活动策划团”顾名思义就是设计和策划各种班级活动的团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参与活动策划。例如在读书节活动中,小哲发挥自己板书设计的特长,加工绘制了多份宣传单张。而小雅也发挥自己的爱心,主动加入到“乐善小义工”团队中,参与绿化植树、街道清洁、集市义卖等活动。通过担当和参与活动策划,学生彰显了个性与自我,并赢得了朋辈的支持与认同。
针对班级两极分化的问题,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致力于缓和两方的矛盾,如果只关注一方,势必造成另一方的不平衡。因此,笔者秉承“和”文化的理念,将合作互动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让学生在朋辈的反思、讨论、解惑和认同中走向自律自觉,提升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岳丹丹.班级文化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10):57-59.
[2] 张德全.学生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J].甘肃教育,2014(14):26.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广东广州 510140)
责任编辑 吴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