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如今,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学前教育本是注重发展幼儿的道德方面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幼儿快乐成长,能够提前适应进入小学的学习,而“小学化”的现象,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原则,想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孰不知,这种做法的效果是相反的,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幼儿的厌学情绪,也妨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是就是通过分析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发展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来改善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关键词: 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儿发展;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59-02
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要求学前教育应注重幼儿的德、智、体、美的教育,帮助幼儿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严禁“抢跑式”的教学方式。目前,很多学前教育都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在他们本应该在户外快乐玩耍的年纪,却让他们长时间的坐在教室中进行学习,很多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送孩子进入这种学校,却没有意识到幼儿童年缺失的危害和厌学情绪的产生,把他们自以为是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发展的危害
1.损害生理神经系统,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的设立本来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健康的心理,但是由于“小学化”的影响,在很多学前教育中,上课时出现了让孩子坐立式学习的现象,幼儿教师教授他们小学的知识,让他们从现在就开始学习,并且一节课的时间都长达四十分钟,让本来活泼的孩子变得压抑,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此外,幼儿还处于骨骼发育的阶段,这一时期骨骼发展是很快速的,如果让孩子长时间的坐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骨骼发展。骨骼发育不完整,幼儿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伤害,代价太大。最后,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幼儿的注意力最多二十分钟,而一节课四十分钟的设置,想让幼儿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2~7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和注意力发展还在发展,如果这一时期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以后的成长,并且很难改变,伤害了孩子的神经系统。
2.增加厌学情绪,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幼儿本就是喜欢玩的,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会抑制了幼儿的天性,让他们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家曾经提出,学生幼儿时期发展的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一生,包括性格、能力、智力等方面。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教育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并且不重视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成长,从小就给他们过大的压力,孩子的玩性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注定不高,学习过程中收获的知识少,厌学情绪也就随之产生,甚至刚上小学就出现逃学、辍学的情况,学生们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3.道德和养成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全面发展。
现如今,出现了很多道德方面不健全的成年人,甚至生活还不能自理,还需要家长的帮助,最怕的就是高学历低道德的人,这些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幼儿时道德教育的缺失和价值观的错误,因此幼儿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学前教育时,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孩子道德和生活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孩子首先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然后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然后,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全面发展,总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析
1.应试教育的影响。
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而且很多小学在入学前会进行入学考试,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班,这就很大程度上给学前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果学前教育不进行小学化的教育,孩子在入学考试时就不能进入好班,使得孩子从小就落后于别人。学前教育“小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只注重眼前的问题,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一味的拔苗助长,这样是不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幼儿教师应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孩子的能力为主,而不是成绩,成绩只是一时的,而能力却是可以终生受益的。
2.家长不科学的教育理念。
很多家长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缺乏理智的认识,教育观念不科学。现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家长先让孩子尽早适应快节奏的社会,就让他们提前学习,不注重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揠苗助长式的教育,让孩子也成为快餐社会的产物。此外,家长还存在着攀比心理,有很强的虚荣心,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门门一百分,各项优秀,就帮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变得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丝毫不考虑孩子的需求,认为自己给孩子安排的都是最好的,所以孩子也应该努力变成优秀的。这种做法,让孩子从小就变得急功近利,认为成绩最重要,只要把学习学好就行,使得有人到二十多岁生活还不能自理,成为社会的毒瘤。
三、改善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应对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要理智的对待孩子的成长,在他们该玩的时候就让他们玩,让他们该学习的时候就让他们学习,减少虚荣心和攀比心理,一切以孩子的发展的主,而不是父母的压迫。父母要注重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注重幼儿的健康成长,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其次,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应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重视幼儿的发展特点,减少上课的时间,增加游戏的时间,促进幼儿的骨骼发展、动手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让学生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幼儿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教学,但是不是通过枯燥的课堂,而且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减少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2.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和合理性。
由于幼儿的天性是玩,那幼儿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实施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变成游戏来吸引学生学习,这种方法正在被各个学前教育使用,并在不断改善。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能力,比如说,可以带领孩子们参观博物馆、公园或者一些有意义的地方,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增加凝聚力和观察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们绿色学习,健康成长。幼儿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在植物节植树,培养孩子保护环境的观念。
3.教育法规加以限制。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幼儿教育出现了很多缺陷。我国的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对于这一方面的要求必定越来越严格,可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帮助学前教育改善小学化的现象。通过建立这种体系,可以对幼儿教师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评价,也可以减少过度教育的现象,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全面发展。
总结:
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避免“小学化”教学的影响,否则会阻礙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全面发展。想要改善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家长和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加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和合理性,国家也应该提出合理的教育法规让学校进行规范教学,帮助幼儿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 探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表现以及解决对策[J]. 安静娜. 中国校外教育. 2016(07)
[2] 学前教育小学化误区分析及有效措施[J]. 望欢.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6(02)
[3]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J]. 朱迪.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关键词: 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儿发展;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59-02
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要求学前教育应注重幼儿的德、智、体、美的教育,帮助幼儿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严禁“抢跑式”的教学方式。目前,很多学前教育都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在他们本应该在户外快乐玩耍的年纪,却让他们长时间的坐在教室中进行学习,很多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送孩子进入这种学校,却没有意识到幼儿童年缺失的危害和厌学情绪的产生,把他们自以为是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发展的危害
1.损害生理神经系统,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的设立本来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健康的心理,但是由于“小学化”的影响,在很多学前教育中,上课时出现了让孩子坐立式学习的现象,幼儿教师教授他们小学的知识,让他们从现在就开始学习,并且一节课的时间都长达四十分钟,让本来活泼的孩子变得压抑,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此外,幼儿还处于骨骼发育的阶段,这一时期骨骼发展是很快速的,如果让孩子长时间的坐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骨骼发展。骨骼发育不完整,幼儿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伤害,代价太大。最后,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幼儿的注意力最多二十分钟,而一节课四十分钟的设置,想让幼儿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2~7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和注意力发展还在发展,如果这一时期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以后的成长,并且很难改变,伤害了孩子的神经系统。
2.增加厌学情绪,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幼儿本就是喜欢玩的,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会抑制了幼儿的天性,让他们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家曾经提出,学生幼儿时期发展的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一生,包括性格、能力、智力等方面。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教育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并且不重视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成长,从小就给他们过大的压力,孩子的玩性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注定不高,学习过程中收获的知识少,厌学情绪也就随之产生,甚至刚上小学就出现逃学、辍学的情况,学生们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3.道德和养成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全面发展。
现如今,出现了很多道德方面不健全的成年人,甚至生活还不能自理,还需要家长的帮助,最怕的就是高学历低道德的人,这些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幼儿时道德教育的缺失和价值观的错误,因此幼儿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学前教育时,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孩子道德和生活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孩子首先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然后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然后,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全面发展,总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析
1.应试教育的影响。
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而且很多小学在入学前会进行入学考试,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班,这就很大程度上给学前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果学前教育不进行小学化的教育,孩子在入学考试时就不能进入好班,使得孩子从小就落后于别人。学前教育“小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只注重眼前的问题,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一味的拔苗助长,这样是不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幼儿教师应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孩子的能力为主,而不是成绩,成绩只是一时的,而能力却是可以终生受益的。
2.家长不科学的教育理念。
很多家长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缺乏理智的认识,教育观念不科学。现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家长先让孩子尽早适应快节奏的社会,就让他们提前学习,不注重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揠苗助长式的教育,让孩子也成为快餐社会的产物。此外,家长还存在着攀比心理,有很强的虚荣心,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门门一百分,各项优秀,就帮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变得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丝毫不考虑孩子的需求,认为自己给孩子安排的都是最好的,所以孩子也应该努力变成优秀的。这种做法,让孩子从小就变得急功近利,认为成绩最重要,只要把学习学好就行,使得有人到二十多岁生活还不能自理,成为社会的毒瘤。
三、改善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应对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要理智的对待孩子的成长,在他们该玩的时候就让他们玩,让他们该学习的时候就让他们学习,减少虚荣心和攀比心理,一切以孩子的发展的主,而不是父母的压迫。父母要注重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注重幼儿的健康成长,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其次,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应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重视幼儿的发展特点,减少上课的时间,增加游戏的时间,促进幼儿的骨骼发展、动手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让学生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幼儿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教学,但是不是通过枯燥的课堂,而且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减少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2.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和合理性。
由于幼儿的天性是玩,那幼儿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实施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变成游戏来吸引学生学习,这种方法正在被各个学前教育使用,并在不断改善。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能力,比如说,可以带领孩子们参观博物馆、公园或者一些有意义的地方,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增加凝聚力和观察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们绿色学习,健康成长。幼儿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在植物节植树,培养孩子保护环境的观念。
3.教育法规加以限制。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幼儿教育出现了很多缺陷。我国的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对于这一方面的要求必定越来越严格,可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帮助学前教育改善小学化的现象。通过建立这种体系,可以对幼儿教师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评价,也可以减少过度教育的现象,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全面发展。
总结:
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避免“小学化”教学的影响,否则会阻礙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全面发展。想要改善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家长和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加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和合理性,国家也应该提出合理的教育法规让学校进行规范教学,帮助幼儿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 探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表现以及解决对策[J]. 安静娜. 中国校外教育. 2016(07)
[2] 学前教育小学化误区分析及有效措施[J]. 望欢.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6(02)
[3]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J]. 朱迪.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