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可以加快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市场经济运行,为我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现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同时指出了今后水产养殖引进新品种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 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
【中图分类号】 G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80-01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在新品种引进方面力度很大,对发展养殖事业,繁荣市场经济,增加养殖收入功不可没。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也不乏一些问题和弊端的存在,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 新品种引进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品种较少 。
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直把水产养殖良种的引进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非常重视发掘利用与相关目标性质的遗传改进等工作,以达到提高水体的生产能力,获得更高质量的养殖品种和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商品。但是,从我国引进的情况来看,数量仍然太少。特别是与农业相比,差距甚大。
1.2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引进 。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扩大,不少单位自行联系,往往造成同一技术、同一种类由不同地区和单位重复引进,如虹鳟鱼、罗非鱼、条文鲈等多次从国外引进,有的因引种后的保种及纯系复壮工作做得不够,导致很快失去其经济优良性状而不得不再次引进等,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3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 。
调查发现,不少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小集体意识,往往自行引进、自行试验,自然推广生产,导致许多技术和品种引进后多年仍难以推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技术和种质资源的一大浪费。
1.4检疫工作仍未引起高度重视 。
经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过程中不能按规定进行检查、检疫。有的虽履行了检查、检疫手续而未能真正做到检查、检疫,甚至有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民间渠室和三资企业的商务活动引进的种类根本不履行检疫手续。
2 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的发展策略
2.1建立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 。
要使我国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必须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以便对我国已经引进和待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进行全上程跟踪管理。并根据产业发展,制定出今后引进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域资源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进新品种,防止重复引进和分散引进。
2.2严格执行检疫法规,杜绝病虫害带入 。
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对我国的渔业发展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应忽视在检疫方面的问题。检疫是引种中重要的一关,在实施引种的过程中,应对新品种和随其而来的所有工具、饵料进行严格的检疫、消毒并隔离饲养,确定无疑后再转入大面积养殖。特别是近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水产品流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有些养殖品种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而流入中国,导致一些病虫害的漏检,今后应加大执法力度,严防带入新病原。
2.3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并加强对原、良种场的规范化建设 。
实施原、良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狠抓国家级原、良种场的年检。同时,要制定一系列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从物质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并实行原、良种的定点生产,取缔无证生产。建立健全权威性的国家原、良种监测机构。建全有关法规,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苗种生产规范,加大对原、良种场的资金投入,改变原、良种研究和推广滞后于生产的局面。
2.4重视和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
物种进入新环境,适应后一般会获得长足约发展,因为新环境中通常缺乏限制其发展速度的天敌。因此,如果对此估计不足或缺乏防范措施,引种的结果弊大于利,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引种之前应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引种之前应严格控制养殖范围,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后再推广。
2.5切实搞好保种和推广工作 。
引进的优良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对于缩短周期,增加我国水产种质资源,提高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发现,我国引进的不少品种和技术尚未能达到规模化和产业化。其原因之一是多数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保种和推广基地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级苗种繁育和养殖基地。另一原因则是资金短缺,没有足够的保种与推广资金。引种通常只是引进少量亲体,然后经由这些亲体大量、反复地繁育后代以形成新的种群。引种的初期,经精心选择的品种会表现出令人满意的优良品性。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与当地环境的融合,与当地相近种群的混合,引入品种会在各方面有些变化,一些特点因缺乏及时的补充而渐渐消失,直接影响到生产的连续性。任何品种都存在着衰退的趋势,而及时地补充新的纯正亲体则是防衰退的最有效途径。此外,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原产地补充新的亲本相结合,就可既经济又安全地保证引进种的长远发展。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广应用的进度。
2.6重点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 。
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一些生长周期短、直推广、品质优良的养殖种类,并通过驯化、繁育使其尽快达到产业化。从国家来看,应重点和继续引进适合我国北方海域养殖的鱼类和适合我国南方海域养殖的鱼类为重點,并积极引进品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淡水养殖种类;引进海水集约化育苗、养殖过程中的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深海抗风浪网箱和沉浮式网箱制作技术,某些经济鱼、虾贝类的关键育苗技术,耐盐植物,高效饲料配制与加工技术,养殖病虫害的快速诊断与监测技术与设备等。
3 结束语
做好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工作,应切实抓好品种改良,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引进与推广以科技为先导,提高新品种养殖水平。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安全性的论证与评估的重视,严格执行检疫法规,杜绝病虫害带入,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瞿汉宏,何义维. 种草养鱼及池塘养鱼高效放养模式[J].畜牧兽医杂志,2010(1).
[2] 刘明强,寸伟.凤翔县水产新品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水利,2014,(1).
关键词: 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
【中图分类号】 G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80-01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在新品种引进方面力度很大,对发展养殖事业,繁荣市场经济,增加养殖收入功不可没。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也不乏一些问题和弊端的存在,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 新品种引进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品种较少 。
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直把水产养殖良种的引进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非常重视发掘利用与相关目标性质的遗传改进等工作,以达到提高水体的生产能力,获得更高质量的养殖品种和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商品。但是,从我国引进的情况来看,数量仍然太少。特别是与农业相比,差距甚大。
1.2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引进 。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扩大,不少单位自行联系,往往造成同一技术、同一种类由不同地区和单位重复引进,如虹鳟鱼、罗非鱼、条文鲈等多次从国外引进,有的因引种后的保种及纯系复壮工作做得不够,导致很快失去其经济优良性状而不得不再次引进等,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3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 。
调查发现,不少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小集体意识,往往自行引进、自行试验,自然推广生产,导致许多技术和品种引进后多年仍难以推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技术和种质资源的一大浪费。
1.4检疫工作仍未引起高度重视 。
经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过程中不能按规定进行检查、检疫。有的虽履行了检查、检疫手续而未能真正做到检查、检疫,甚至有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民间渠室和三资企业的商务活动引进的种类根本不履行检疫手续。
2 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的发展策略
2.1建立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 。
要使我国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必须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以便对我国已经引进和待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进行全上程跟踪管理。并根据产业发展,制定出今后引进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域资源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进新品种,防止重复引进和分散引进。
2.2严格执行检疫法规,杜绝病虫害带入 。
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对我国的渔业发展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应忽视在检疫方面的问题。检疫是引种中重要的一关,在实施引种的过程中,应对新品种和随其而来的所有工具、饵料进行严格的检疫、消毒并隔离饲养,确定无疑后再转入大面积养殖。特别是近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水产品流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有些养殖品种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而流入中国,导致一些病虫害的漏检,今后应加大执法力度,严防带入新病原。
2.3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并加强对原、良种场的规范化建设 。
实施原、良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狠抓国家级原、良种场的年检。同时,要制定一系列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从物质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并实行原、良种的定点生产,取缔无证生产。建立健全权威性的国家原、良种监测机构。建全有关法规,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苗种生产规范,加大对原、良种场的资金投入,改变原、良种研究和推广滞后于生产的局面。
2.4重视和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
物种进入新环境,适应后一般会获得长足约发展,因为新环境中通常缺乏限制其发展速度的天敌。因此,如果对此估计不足或缺乏防范措施,引种的结果弊大于利,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引种之前应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引种之前应严格控制养殖范围,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后再推广。
2.5切实搞好保种和推广工作 。
引进的优良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对于缩短周期,增加我国水产种质资源,提高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发现,我国引进的不少品种和技术尚未能达到规模化和产业化。其原因之一是多数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保种和推广基地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级苗种繁育和养殖基地。另一原因则是资金短缺,没有足够的保种与推广资金。引种通常只是引进少量亲体,然后经由这些亲体大量、反复地繁育后代以形成新的种群。引种的初期,经精心选择的品种会表现出令人满意的优良品性。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与当地环境的融合,与当地相近种群的混合,引入品种会在各方面有些变化,一些特点因缺乏及时的补充而渐渐消失,直接影响到生产的连续性。任何品种都存在着衰退的趋势,而及时地补充新的纯正亲体则是防衰退的最有效途径。此外,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原产地补充新的亲本相结合,就可既经济又安全地保证引进种的长远发展。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广应用的进度。
2.6重点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 。
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一些生长周期短、直推广、品质优良的养殖种类,并通过驯化、繁育使其尽快达到产业化。从国家来看,应重点和继续引进适合我国北方海域养殖的鱼类和适合我国南方海域养殖的鱼类为重點,并积极引进品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淡水养殖种类;引进海水集约化育苗、养殖过程中的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深海抗风浪网箱和沉浮式网箱制作技术,某些经济鱼、虾贝类的关键育苗技术,耐盐植物,高效饲料配制与加工技术,养殖病虫害的快速诊断与监测技术与设备等。
3 结束语
做好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工作,应切实抓好品种改良,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引进与推广以科技为先导,提高新品种养殖水平。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安全性的论证与评估的重视,严格执行检疫法规,杜绝病虫害带入,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瞿汉宏,何义维. 种草养鱼及池塘养鱼高效放养模式[J].畜牧兽医杂志,2010(1).
[2] 刘明强,寸伟.凤翔县水产新品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水利,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