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怀疑、寻找、发现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篇范文在内容、结构、行文等方面的“疏漏”甚至“错误”之处,并加以修补或改正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发现“没有”而了解其“有”,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发现问题。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中找出自认是问题、疏漏、值得怀疑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发现问题时,教师可从文章的字、词、句、篇、行文、修辞等方面进行系统诱导,也可只对其中一点进行诱导。如教读《孔乙已》时,有学生问:“孔乙已上半生是怎么过的?”“孔乙已的长衫是从哪来的,又到哪去了?”“孔乙已死了吗?”等问题,还有像“《从宜宾到重庆》不像说明文”,“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中的顽强这个词用错了”等,都是教学中学生发现的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不论大小,有理无理,都要认真记录下来。
填补问题。就是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这一环节分讨论、筛选、陈述三个步骤。教师先将学生发现的所有的“问题”按一定顺序复述一遍,让学生自由讨论,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众多,由于时间及课程计划等因素限制,不可能面面具到地对问题逐一进行处理,教师应从中筛选两个有代表性的、可带动全篇文章教学的问题板书,最后再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见解并提出填补方案。其它问题可留在课后学生自由辩论,寻求解答。
评价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填补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带动整篇文章的讲解。教师的评价只能是用肯定或商讨的语气进行。如上文提到的《孔乙已》教学时,学生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并很容易设想出许多填补问题的方案,有的可能是学生的创新“亮点”,有的可能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切入点”,有的或许纯属“野火”。但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则应把教学大纲要求,可抓住其中与“书”、“酒”有关的话题进行诱导。孔乙已为什么专偷书、独好酒?书,毒害其灵魂;酒,麻醉身体到心理的残害。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可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本身意图,完成教学大纲的既定目标,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要运用好问题教学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熟练驾驭教材,备好课。无论哪种课型、哪种教法,都要求教师熟知文章内容、大纲要求,明确目标,熟练地驾驭教材,认真备好课,问题教学法就是这样了。不仅如此,它还要求教师在课前广泛地阅读、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并能对教学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方能临阵不乱,挥洒自如。
要注意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肯定与鼓励。刚开始的时候,要学生提出看法和问题,特别是要否定书中“权威”,的确没有几个学生这么“大胆”,也不会提出什么“高质量”的问题,往往会“冷场”,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诱导学生敢于发问、多发问。当学生提问踊跃的时候,切不可随意中断,让他们把心中所有的疑点都说出来,不管正确与否,都要随时肯定和鼓励,以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问题教学法运用于语文教学,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在“发现问题”和“填补问题”这两个环节中,要注意诱导,既要使学生能大担地、更多地提出疑问,又不能把学生带入自己预先设置的“框子”里,更不能越俎代疱;要让学生自由提问、自由发言。在“评价问题”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引导,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解决关键问题,不要只图“热闹”,海阔天空地乱侃,漫山遍野地“烧野火”,因为这毕竟是课堂。要做到既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创新能力,又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才是目的。
要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问题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所提问题千奇百怪,无所不容,甚至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往往使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应答 ,搞得十分尴尬。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求得应变之策。
发现问题。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中找出自认是问题、疏漏、值得怀疑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发现问题时,教师可从文章的字、词、句、篇、行文、修辞等方面进行系统诱导,也可只对其中一点进行诱导。如教读《孔乙已》时,有学生问:“孔乙已上半生是怎么过的?”“孔乙已的长衫是从哪来的,又到哪去了?”“孔乙已死了吗?”等问题,还有像“《从宜宾到重庆》不像说明文”,“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中的顽强这个词用错了”等,都是教学中学生发现的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不论大小,有理无理,都要认真记录下来。
填补问题。就是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这一环节分讨论、筛选、陈述三个步骤。教师先将学生发现的所有的“问题”按一定顺序复述一遍,让学生自由讨论,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众多,由于时间及课程计划等因素限制,不可能面面具到地对问题逐一进行处理,教师应从中筛选两个有代表性的、可带动全篇文章教学的问题板书,最后再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见解并提出填补方案。其它问题可留在课后学生自由辩论,寻求解答。
评价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填补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带动整篇文章的讲解。教师的评价只能是用肯定或商讨的语气进行。如上文提到的《孔乙已》教学时,学生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并很容易设想出许多填补问题的方案,有的可能是学生的创新“亮点”,有的可能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切入点”,有的或许纯属“野火”。但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则应把教学大纲要求,可抓住其中与“书”、“酒”有关的话题进行诱导。孔乙已为什么专偷书、独好酒?书,毒害其灵魂;酒,麻醉身体到心理的残害。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可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本身意图,完成教学大纲的既定目标,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要运用好问题教学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熟练驾驭教材,备好课。无论哪种课型、哪种教法,都要求教师熟知文章内容、大纲要求,明确目标,熟练地驾驭教材,认真备好课,问题教学法就是这样了。不仅如此,它还要求教师在课前广泛地阅读、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并能对教学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方能临阵不乱,挥洒自如。
要注意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肯定与鼓励。刚开始的时候,要学生提出看法和问题,特别是要否定书中“权威”,的确没有几个学生这么“大胆”,也不会提出什么“高质量”的问题,往往会“冷场”,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诱导学生敢于发问、多发问。当学生提问踊跃的时候,切不可随意中断,让他们把心中所有的疑点都说出来,不管正确与否,都要随时肯定和鼓励,以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问题教学法运用于语文教学,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在“发现问题”和“填补问题”这两个环节中,要注意诱导,既要使学生能大担地、更多地提出疑问,又不能把学生带入自己预先设置的“框子”里,更不能越俎代疱;要让学生自由提问、自由发言。在“评价问题”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引导,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解决关键问题,不要只图“热闹”,海阔天空地乱侃,漫山遍野地“烧野火”,因为这毕竟是课堂。要做到既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创新能力,又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才是目的。
要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问题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所提问题千奇百怪,无所不容,甚至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往往使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应答 ,搞得十分尴尬。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求得应变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