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地勘行业事企分离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的影响,系统分析地勘单位所面临的一些新的形势和挑战,从中总结地勘行业改革发展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及遇到的问题,并综合性地深入探寻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各种因素,着力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成为市场主体,为推进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提出建议性的解决之道,希望有助于地勘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地勘行业;事企分离;政策;改革;效益
当前,整个矿产勘查市场处于持续低迷状况,对地勘主业发展和矿业权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地勘单位整合并转企改革后,新旧管理体制的冲突、员工思想转变程度、转企支持政策力度等多种因素导致出现一些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人才技术及装备还不能完全适应转型升级要求。企业改革发展过程还存在着企业人员回流事业单位、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及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通知。促进海南省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综合分析这些问题,发现有众多的影响因素,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
一、国有地勘单位转企改革影响因素
(一)政策因素
我国国家政策对地质勘查市场影响比较大,截至目前,我国地勘单位积极响应国家于2011年发布的《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意见要求在2020年以前全国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地勘单位事企分离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任务。改革以后,一级公共地质勘查单位主要承担公益性地质工作。二类公益性地质勘查单位,以及转企后的地勘单位大多从事商业性地质业务。目前,在各省已改革的地勘单位中,具备条件的地勘单位正在从由既有事业单位向实体企业集团转变。在国家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推进下,分类后的事业单位可能面临新改革,地勘机构分类改革和政府退出商业地质领域,对于地勘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地勘工作投资面临结构调整,地勘工作相关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公益和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是政府资助的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会进一步减少矿产勘查投资。而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对地质勘查产生了大量的需求,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等方面的工作显著增加,政府在民生服务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方面的资金投入也逐步加大,财政资金在勘查投资中的比重很高,国家政策的扶持成为我国地质勘探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经济因素
在国内,地勘业主要涉及的矿业方面的业务,受环境条件限制,逐渐失去利润优势。加之,在商业性地质勘察資金方面,2017年9月28日,出台《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两个暂停”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国家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均在递减,给融资成本高,渠道较窄的地勘单位,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地勘经济下滑,会影响到地勘单位持续稳定发展。
(三)管理因素
事企分离后,地勘单位的组织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机构构成存在较大不同,新的组织管理机构需要适应企业市场竞争要求,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以此巩固地勘单位事企分离的成果。转企改革,仍有很多管理问题,如成本如何核算、税收筹划、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等急需解决,打破地勘单位多年所固有的管理模式与平均分配主义的影响,改革的过程复杂漫长,各项工作也必须快速提上日程。要加强内部流程改造,精简机构,减少层层行政管理的束缚,采取按劳分配原则,建立顺应市场发展的运营模式,全面提升企业化运营能力的建设,使改革的措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四)地勘行业自身影响因素
地勘行业本身存在较多影响发展的瓶颈,如地勘投入减少,地勘产业结构变化,地勘产能递减等,国有地勘单位经过多年发展,达到两千余家,海南省大大小小勘察设计单位多达200余家,基本上都在从事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诸如水工环地质勘察、工程测绘、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勘察、咨询、监理、设计)、水土保持、矿产品开采、工程建设施工、地质勘察钻探等工作,业务存在产能过剩,同质化现象集中,业内竞争激烈,利润严重萎缩,制约了地勘行业转企改革的进展。未来,国家会对地质勘测工作有更高标准的要求,财政资金对民生地质和能源地质领域会有所侧重,地勘行业的发展方向要做适应性调整。在地勘产业结构方面,结构调整紧密围绕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需求进行,从以矿产勘查为主向以环境治理与保护为主转变,在战略新兴矿产和清洁能源的勘查投入将增长迅速。
二、企业应对改革采取的积极对策
有的地勘单位改革后,由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实现事企分开,通过主动提升服务意识,创新科技引领,强化资源保障能力,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由地勘产业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以制度化、规范化为核心,重点完善现代的企业制度,取得很好的效果。企业在应对改革方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提倡技术人员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技术人员按基本工资加技术、计件提成等模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严格把控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各项费用支出的审批制度、审批程序,明确审批人员及职责权限,根据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列支,按照“申请-审核-审批-支付”程序办理,严格依照各项费用支出年度预算与计划进行列支。重大支出事项必须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策。建立发票报销程序,杜绝不规范发票在本单位列支,防止虚拟经济事项套取现金。
应当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及利润分配,项目资金要单独核算,严格按照规定,项目支出用途、范围和标准,统筹合理安排支出,严禁其他与无关的费用挤占项目资金,提倡项目组人员在高标准高质量的前提下,用最短时间把项目做好,按照项目完成情况及该项纯净利润按一定比例的奖励,提高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年应当定期给财务人员培训,培养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会根据企业发展形势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财务人员应当遵守税务法律、法规税收帮助企业合理避税。在每年年初进行税收筹划,预估本年需缴纳税费,根据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研发技术加计扣除、加计递减等税收政策及国家大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所给予政策进行解读,有效降低税负,减轻税负的负担,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培育企业文化,激发改革精神,企业改革阶段,需要面面俱到,全方位做好各方面工作,向着有利于企业良好方向发展。
三、全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地勘单位在实现事企分离转变后,应全力拓展业务领域,增添改革后劲,提升地质工作全面支撑能力。应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着力轉变发展方式,打造具有社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加大多渠道发展方式拓展竞争力度。第一,扩展地质产业化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巩固传统地质现有工作优势,并向环境地质、能源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领域拓展,提高业务范围的广度;第二,走绿色发展道路,构建地勘行业生态经济新格局,进入新能源产业,致力于扩大清洁能源的勘探和后续开发利用;第三,深度挖掘区域商业潜力。地勘企业要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新需求,主动探索、适应、调整业务结构,注重服务地方经济,深入挖掘地方业务领域,打造有特色、适宜的区域性龙头企业;第四,还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行动,由于沿线国家多属于矿产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地带,但开发利用却相对滞后,为地勘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业务切入点,为地勘行业向国际市场发展做好铺垫。
四、结语
地勘企业实现事企分离后,需要适应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逐步由粗放式管理向精准服务方向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以成果转化为根本,始终站在国家战略发展的立场,发挥好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础作用,提升地质工作服务水平和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地质单位,正确把控深化国企改革的方向,持续提升国企公司管理水平,更多的通过自身建设完善,寻求发展新的契机,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建设海南自贸港及国家建设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栾仙仙.国有地勘单位转企改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32(11):76-80.
[2]唐善良,王晔.推进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32(5):50-54.
关键词:地勘行业;事企分离;政策;改革;效益
当前,整个矿产勘查市场处于持续低迷状况,对地勘主业发展和矿业权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地勘单位整合并转企改革后,新旧管理体制的冲突、员工思想转变程度、转企支持政策力度等多种因素导致出现一些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人才技术及装备还不能完全适应转型升级要求。企业改革发展过程还存在着企业人员回流事业单位、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及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通知。促进海南省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综合分析这些问题,发现有众多的影响因素,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
一、国有地勘单位转企改革影响因素
(一)政策因素
我国国家政策对地质勘查市场影响比较大,截至目前,我国地勘单位积极响应国家于2011年发布的《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意见要求在2020年以前全国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地勘单位事企分离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任务。改革以后,一级公共地质勘查单位主要承担公益性地质工作。二类公益性地质勘查单位,以及转企后的地勘单位大多从事商业性地质业务。目前,在各省已改革的地勘单位中,具备条件的地勘单位正在从由既有事业单位向实体企业集团转变。在国家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推进下,分类后的事业单位可能面临新改革,地勘机构分类改革和政府退出商业地质领域,对于地勘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地勘工作投资面临结构调整,地勘工作相关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公益和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是政府资助的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会进一步减少矿产勘查投资。而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对地质勘查产生了大量的需求,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等方面的工作显著增加,政府在民生服务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方面的资金投入也逐步加大,财政资金在勘查投资中的比重很高,国家政策的扶持成为我国地质勘探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经济因素
在国内,地勘业主要涉及的矿业方面的业务,受环境条件限制,逐渐失去利润优势。加之,在商业性地质勘察資金方面,2017年9月28日,出台《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两个暂停”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国家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均在递减,给融资成本高,渠道较窄的地勘单位,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地勘经济下滑,会影响到地勘单位持续稳定发展。
(三)管理因素
事企分离后,地勘单位的组织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机构构成存在较大不同,新的组织管理机构需要适应企业市场竞争要求,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以此巩固地勘单位事企分离的成果。转企改革,仍有很多管理问题,如成本如何核算、税收筹划、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等急需解决,打破地勘单位多年所固有的管理模式与平均分配主义的影响,改革的过程复杂漫长,各项工作也必须快速提上日程。要加强内部流程改造,精简机构,减少层层行政管理的束缚,采取按劳分配原则,建立顺应市场发展的运营模式,全面提升企业化运营能力的建设,使改革的措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四)地勘行业自身影响因素
地勘行业本身存在较多影响发展的瓶颈,如地勘投入减少,地勘产业结构变化,地勘产能递减等,国有地勘单位经过多年发展,达到两千余家,海南省大大小小勘察设计单位多达200余家,基本上都在从事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诸如水工环地质勘察、工程测绘、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勘察、咨询、监理、设计)、水土保持、矿产品开采、工程建设施工、地质勘察钻探等工作,业务存在产能过剩,同质化现象集中,业内竞争激烈,利润严重萎缩,制约了地勘行业转企改革的进展。未来,国家会对地质勘测工作有更高标准的要求,财政资金对民生地质和能源地质领域会有所侧重,地勘行业的发展方向要做适应性调整。在地勘产业结构方面,结构调整紧密围绕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需求进行,从以矿产勘查为主向以环境治理与保护为主转变,在战略新兴矿产和清洁能源的勘查投入将增长迅速。
二、企业应对改革采取的积极对策
有的地勘单位改革后,由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实现事企分开,通过主动提升服务意识,创新科技引领,强化资源保障能力,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由地勘产业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以制度化、规范化为核心,重点完善现代的企业制度,取得很好的效果。企业在应对改革方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提倡技术人员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技术人员按基本工资加技术、计件提成等模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严格把控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各项费用支出的审批制度、审批程序,明确审批人员及职责权限,根据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列支,按照“申请-审核-审批-支付”程序办理,严格依照各项费用支出年度预算与计划进行列支。重大支出事项必须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策。建立发票报销程序,杜绝不规范发票在本单位列支,防止虚拟经济事项套取现金。
应当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及利润分配,项目资金要单独核算,严格按照规定,项目支出用途、范围和标准,统筹合理安排支出,严禁其他与无关的费用挤占项目资金,提倡项目组人员在高标准高质量的前提下,用最短时间把项目做好,按照项目完成情况及该项纯净利润按一定比例的奖励,提高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年应当定期给财务人员培训,培养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会根据企业发展形势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财务人员应当遵守税务法律、法规税收帮助企业合理避税。在每年年初进行税收筹划,预估本年需缴纳税费,根据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研发技术加计扣除、加计递减等税收政策及国家大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所给予政策进行解读,有效降低税负,减轻税负的负担,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培育企业文化,激发改革精神,企业改革阶段,需要面面俱到,全方位做好各方面工作,向着有利于企业良好方向发展。
三、全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地勘单位在实现事企分离转变后,应全力拓展业务领域,增添改革后劲,提升地质工作全面支撑能力。应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着力轉变发展方式,打造具有社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加大多渠道发展方式拓展竞争力度。第一,扩展地质产业化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巩固传统地质现有工作优势,并向环境地质、能源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领域拓展,提高业务范围的广度;第二,走绿色发展道路,构建地勘行业生态经济新格局,进入新能源产业,致力于扩大清洁能源的勘探和后续开发利用;第三,深度挖掘区域商业潜力。地勘企业要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新需求,主动探索、适应、调整业务结构,注重服务地方经济,深入挖掘地方业务领域,打造有特色、适宜的区域性龙头企业;第四,还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行动,由于沿线国家多属于矿产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地带,但开发利用却相对滞后,为地勘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业务切入点,为地勘行业向国际市场发展做好铺垫。
四、结语
地勘企业实现事企分离后,需要适应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逐步由粗放式管理向精准服务方向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以成果转化为根本,始终站在国家战略发展的立场,发挥好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础作用,提升地质工作服务水平和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地质单位,正确把控深化国企改革的方向,持续提升国企公司管理水平,更多的通过自身建设完善,寻求发展新的契机,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建设海南自贸港及国家建设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栾仙仙.国有地勘单位转企改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32(11):76-80.
[2]唐善良,王晔.推进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32(5):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