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植树问题“加1”法的再认识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将植树问题的解法,归纳为:线段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要多1(P.117题1):圆形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也就是不必加1(P.122题4)。回顾任教以来,虽教材多次改版,但“加1”法版复一版,一直沿用,继而,又伴生了“减1”法。众所周知,一些点拉紧了可成为线段等,封闭了可围成圆形等。同样长度的植树段,由于图形不同,植树棵数的确不相同吗?为什么一定要“加1”或“减1”呢?“加1”或“减1”的理由确实充分吗?实践让笔者产生了对“加1”法和“减1”法的疑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在小学阶段设置简单的“概率”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随机思想,让其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而不仅仅是以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事物。所以概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那么什么是随机观念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会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二是理解大量重复实验时呈现一种规律性,也就是频率稳定于概率。下面笔者以五下“可能性大小”第一课时为例,谈谈学生随机概念的培养。教材选择了掷硬币的实
期刊
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平均数”虽然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技能,具有了学习简单平均数计算的基础。  《平均数》作为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的常客,不少名师都曾演绎过这节课。因此正式设计前,我们就在思考:想要突破必须从新的角度入
期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极高明而中庸”“执其两端而用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朴素的辩证思想。同样,我们数学教学实践中也应该防止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极端是课堂教学单纯地研究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运用,而是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得艰难而枯燥无味,这就是数学味太浓的数学教学;二是新课改提倡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却把课堂教
期刊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恰逢市教研室要在我校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并由我执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义务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这节课。 根据《标准》要求,分数被安排在两
期刊
“船长年龄”(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请问船长今年几岁?)这一经典问题相信大家都很熟悉。20年前,世界各国的数学研究者纷纷用此题测试,当时,我国的测试数据表明“用两个数直接加减得出结果”的学生比例高达90%。当我初次看到这个数据时,惊讶之余更多的是觉得不可思议:是否有人为了说事而在杜撰。如今,20年过去了,各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再次测试,结果又会怎样呢?
期刊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弹性较大,可支配因素多,内容的呈现更具综合性。这就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有效改造学习素材的空间。有效改造学习素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对学习素材进行补充、重组,以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改造学习素材的几点做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
期刊
新课程赋予了课堂新的内涵与新的要求。课堂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聆听与练习,教师开始扮演课堂的革新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跳跃着从纯粹的接受者蜕变成鲜活的智慧生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但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否得以有效落实呢?这是个值得质疑的问题,下面试举数学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三种现象,以供数学教师思考。     一、以教材为中心——“规
期刊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思维必须通过科学的、严密的、具有逻辑性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然而,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过于关注体验和感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却在悄然流失。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31页,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教到这里我问学生:“这个方法哪些地方值得注意?”原想让学生通过“注意”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没想到某生提出“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好像是多余的,他的意见马上得到许多学生的支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