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轮胎爆胎次序的鉴定是当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的典型问题之一。通过对交通事故车辆与发生事故的路面的勘验,尤其是对轮胎爆胎形成的主要因素和爆胎产生的内在机理,可为交通事故的客观公正的处理、检验、鉴定等提供依据。准确分析爆胎产生的原因和类型是正确认定事故事实的基础。本文通过一起特大交通事故的案例,就车辆行驶中爆胎痕迹反映出的次序和爆胎痕迹形成的机理进行一些探讨。
车辆行驶中爆胎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发生交通事故时也会造成爆胎。但对于驾驶员来讲,这两种爆胎现象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有着本质的区别。爆胎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属于意外事故,而交通事故中造成的爆胎,其前提是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往往是驾驶员超速、醉酒驾驶等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原因而酿成的交通事故,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关键词:交通事故;认定;爆胎痕迹次序;鉴定;初探
一、基本案情
今年二月份,我市境内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猎豹”牌吉普车,由东向西行至S312线39km+840m处超车时,与前方同向行驶的一辆“一汽佳宝”牌小型客车相擦刮,后吉普车驶向公路的左侧,与对面沿路边停放的“飞彩”牌农用三轮车及路边6个行人相撞,造成三车受损,四人死亡,8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
经交警现场勘查和事故调查,事故处理部门下达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驾驶吉普车的驾驶员,在没有与被超车保持充足的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实施强行超车,是造成此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吉普车驾驶员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吉普车驾驶员接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立即提出了异议,并称这是一起由于吉普车左前轮突然爆胎后,方向突然失控导致的意外事故。为了查清该起交通事故的真实情况,事故处理部门委托笔者等对吉普车左前轮车胎进行检验。要求鉴定,该车左前轮轮胎爆裂是在事故发生前还是在事故发生时形成的。
二、检验过程
经检验,该轮胎为真空轮胎,轮胎与轮毂已脱离。轮胎表面上有二处撕裂状痕迹,呈“U”形状;轮胎外侧有一处3cm×4cm缺失和一条状着力痕迹至轮胎内圆盘边缘。根据轮胎表面的二处撕裂状痕迹特征,反映出轮胎在爆裂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爆胎痕迹;轮胎外侧面有一处3×4cm缺失,呈长方形,形态规整,痕迹面光滑,向内形成坡面,且痕迹内壁的细微痕迹方向性一致,有明显的受外力作用所形成的痕迹特征,这一痕迹特征反映出轮胎受力点、受力方向,均符合轮胎在撞击过程中所形成的切割痕迹。轮胎内侧圆盘边缘完整,无擦划、损伤痕迹(照片一、照片二)。
三、分析论证
由于被检轮胎同时存在爆胎痕迹和撞击痕迹,要确定两种痕迹所形成的先后顺序,就必须根据痕迹形成的过程和机理加以综合分析。在检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假定该车是先爆胎后撞击,爆胎后,轮毂将直接承受汽车的压力重量,没有气体的瘪胎必然与地面之间形成碾压过程,且轮胎与轮毂外侧圆盘边缘由相对静止变成相互摩擦状态,轮胎上必然形成轮毂的碾压和摩擦痕迹。根据上述汽车在行使过程中爆胎所形成痕迹的机理,我们再在被检轮胎上寻找爆胎所形成的痕迹,没有发现轮毂与轮胎在碾压过程中所应反映出的痕迹。若撞击后形成爆胎,则由于该轮胎与被撞三轮车某部件形成挤压,造成该轮胎内压瞬间增加可以形成爆裂,并在高速运动的过程中同时可以形成轮胎着力点处的切割痕迹。
从轮胎上检验痕迹的种类,以及痕迹形成的过程、机理综合分析,结合交警的现场勘查记录和事故调查材料,分析认定这起交通事故中爆胎的形成过程应为:肇事车辆与前方同向行驶的“一汽佳宝”牌小型客车相擦刮后,吉普车改变方向,驶向公路的左侧,与对面沿路边停放的“飞彩”牌农用三轮车及路边6个行人相撞,造成了这起特大交通事故。进一步支持了事故处理部门下达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所认定的结论。
四、几点体会与讨论
车辆在行驶中因爆胎引发交通事故是常见形态, 正确认识车辆行进中爆胎机理,准确分析爆胎产生的原因和类型是查明交通事故客观事实、还原事故发生过程和认定事故责任前提和基础。
第一、首先要找准造成爆胎事故的原因。一般说来,高温、超速行驶、胎压异常、轮胎磨损等是造成轮胎爆裂的几个常见因素。这几种常见因素造成的爆胎,其轮胎上均反映出共同的爆胎痕迹特征:表现为:一是轮胎面上有大量撕裂状痕迹,胎冠橡胶、钢丝带束层、钢丝帘线等由爆胎时产生的气体压力外冲而呈不规则的散丝状;二是轮毂外侧圆盘边缘变形,且有明显的与地面滚动和滑动时所形成的擦划痕迹;三是轮毂外侧圆盘边缘的擦划痕迹反映出该轮胎爆裂后与地面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且在运动过程中该轮轴毂有被制动过程形成的痕迹(见照片三、照片四)。这些爆胎痕迹构成了判断和区别因爆胎所引发的交通事故,还是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爆胎的基本依据。
第二、车辆轮胎的爆胎痕迹在交通事故痕迹中属于特定痕迹,而车辆爆胎产生的痕迹有其一定形成机理。本案被检的轮胎同时存在爆胎痕迹和撞击痕迹,要确定两种痕迹所形成的先后顺序,就必须根据痕迹形成的过程和机理加以综合分析,科学论证,客观检验。一是轮胎外侧面有一处3×4cm呈长方形缺失,形态规整,痕迹面光滑,向内形成坡面,且痕迹内壁的细微痕迹方向性一致,有明显的受外力作用所形成的痕迹特征,符合撞击过程中所形成的切割痕迹。二是车辆爆胎后轮毂外侧圆盘边缘没有与地面有相对运动的过程形成的痕迹,轮胎内外壁上也没有轮毂的碾压和摩擦痕迹。
第三、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全面、细致的提取痕迹物证。这起事故现场虽然进行了现场勘查,但现场记录不完善,没有注明肇事车辆与前方同向行驶的一辆“一汽佳宝”牌小型客车相擦刮地点以及与对面沿路边停放的“飞彩”牌农用三轮车及路边6个行人相应的位置和距离;照片上虽然固定车辆翻车的状态,但对车辆散落的部件以及路面痕迹没有细目照片。“一汽佳宝”牌小型客车擦刮部位没有照相固定,因此在分析事故形成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第一手客观证据。交通事故处理部门要改变只重视言词证据(书证)而不重视现场勘验检查证据的传统工作模式。在交通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车辆痕迹的检验鉴定工作将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正规化道路。
第四、对特大、复杂的交通事故要第一时间进行痕迹检验工作。这是由于形成痕迹的承痕客体的特性所决定的,交通事故中的痕迹大多是在车辆的各部件上形成的,这些部件绝大部分是铁质的,特别是撞击痕迹和擦划痕迹,由于失去了喷漆、油漆的保护,这些部位的痕迹很快就发生锈蚀而灭失;同时由于锈蚀使得痕迹的原始形态特征发生变化,会影响检验鉴定的科学性。因此要求处理交通事故时要及时提请进行痕迹检验。这起事故发生在二月份,直到四月份当事人提出异议才提请进行痕迹检验。肇事车辆已开始进行修理,被撞毁的农用三轮车已被变卖回收站,因而造成在检验过程中肇事车辆与“一汽佳宝”牌小型客车相擦刮的部位无法确定;被检轮胎具体撞击在农用三轮车的什么部位无法认定,对综合分析评判造成一定的困难。
参考文献:
[1]丁正林,高岩,等,交通事故中汽车轮胎爆胎分析,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长安大学,交通标准化[J],2009年23期155-159.
[2]王震,李迪,车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技术研究综述,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公路与汽运[J],2009年2期091-094.
车辆行驶中爆胎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发生交通事故时也会造成爆胎。但对于驾驶员来讲,这两种爆胎现象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有着本质的区别。爆胎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属于意外事故,而交通事故中造成的爆胎,其前提是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往往是驾驶员超速、醉酒驾驶等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原因而酿成的交通事故,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关键词:交通事故;认定;爆胎痕迹次序;鉴定;初探
一、基本案情
今年二月份,我市境内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猎豹”牌吉普车,由东向西行至S312线39km+840m处超车时,与前方同向行驶的一辆“一汽佳宝”牌小型客车相擦刮,后吉普车驶向公路的左侧,与对面沿路边停放的“飞彩”牌农用三轮车及路边6个行人相撞,造成三车受损,四人死亡,8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
经交警现场勘查和事故调查,事故处理部门下达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驾驶吉普车的驾驶员,在没有与被超车保持充足的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实施强行超车,是造成此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吉普车驾驶员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吉普车驾驶员接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立即提出了异议,并称这是一起由于吉普车左前轮突然爆胎后,方向突然失控导致的意外事故。为了查清该起交通事故的真实情况,事故处理部门委托笔者等对吉普车左前轮车胎进行检验。要求鉴定,该车左前轮轮胎爆裂是在事故发生前还是在事故发生时形成的。
二、检验过程
经检验,该轮胎为真空轮胎,轮胎与轮毂已脱离。轮胎表面上有二处撕裂状痕迹,呈“U”形状;轮胎外侧有一处3cm×4cm缺失和一条状着力痕迹至轮胎内圆盘边缘。根据轮胎表面的二处撕裂状痕迹特征,反映出轮胎在爆裂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爆胎痕迹;轮胎外侧面有一处3×4cm缺失,呈长方形,形态规整,痕迹面光滑,向内形成坡面,且痕迹内壁的细微痕迹方向性一致,有明显的受外力作用所形成的痕迹特征,这一痕迹特征反映出轮胎受力点、受力方向,均符合轮胎在撞击过程中所形成的切割痕迹。轮胎内侧圆盘边缘完整,无擦划、损伤痕迹(照片一、照片二)。
三、分析论证
由于被检轮胎同时存在爆胎痕迹和撞击痕迹,要确定两种痕迹所形成的先后顺序,就必须根据痕迹形成的过程和机理加以综合分析。在检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假定该车是先爆胎后撞击,爆胎后,轮毂将直接承受汽车的压力重量,没有气体的瘪胎必然与地面之间形成碾压过程,且轮胎与轮毂外侧圆盘边缘由相对静止变成相互摩擦状态,轮胎上必然形成轮毂的碾压和摩擦痕迹。根据上述汽车在行使过程中爆胎所形成痕迹的机理,我们再在被检轮胎上寻找爆胎所形成的痕迹,没有发现轮毂与轮胎在碾压过程中所应反映出的痕迹。若撞击后形成爆胎,则由于该轮胎与被撞三轮车某部件形成挤压,造成该轮胎内压瞬间增加可以形成爆裂,并在高速运动的过程中同时可以形成轮胎着力点处的切割痕迹。
从轮胎上检验痕迹的种类,以及痕迹形成的过程、机理综合分析,结合交警的现场勘查记录和事故调查材料,分析认定这起交通事故中爆胎的形成过程应为:肇事车辆与前方同向行驶的“一汽佳宝”牌小型客车相擦刮后,吉普车改变方向,驶向公路的左侧,与对面沿路边停放的“飞彩”牌农用三轮车及路边6个行人相撞,造成了这起特大交通事故。进一步支持了事故处理部门下达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所认定的结论。
四、几点体会与讨论
车辆在行驶中因爆胎引发交通事故是常见形态, 正确认识车辆行进中爆胎机理,准确分析爆胎产生的原因和类型是查明交通事故客观事实、还原事故发生过程和认定事故责任前提和基础。
第一、首先要找准造成爆胎事故的原因。一般说来,高温、超速行驶、胎压异常、轮胎磨损等是造成轮胎爆裂的几个常见因素。这几种常见因素造成的爆胎,其轮胎上均反映出共同的爆胎痕迹特征:表现为:一是轮胎面上有大量撕裂状痕迹,胎冠橡胶、钢丝带束层、钢丝帘线等由爆胎时产生的气体压力外冲而呈不规则的散丝状;二是轮毂外侧圆盘边缘变形,且有明显的与地面滚动和滑动时所形成的擦划痕迹;三是轮毂外侧圆盘边缘的擦划痕迹反映出该轮胎爆裂后与地面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且在运动过程中该轮轴毂有被制动过程形成的痕迹(见照片三、照片四)。这些爆胎痕迹构成了判断和区别因爆胎所引发的交通事故,还是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爆胎的基本依据。
第二、车辆轮胎的爆胎痕迹在交通事故痕迹中属于特定痕迹,而车辆爆胎产生的痕迹有其一定形成机理。本案被检的轮胎同时存在爆胎痕迹和撞击痕迹,要确定两种痕迹所形成的先后顺序,就必须根据痕迹形成的过程和机理加以综合分析,科学论证,客观检验。一是轮胎外侧面有一处3×4cm呈长方形缺失,形态规整,痕迹面光滑,向内形成坡面,且痕迹内壁的细微痕迹方向性一致,有明显的受外力作用所形成的痕迹特征,符合撞击过程中所形成的切割痕迹。二是车辆爆胎后轮毂外侧圆盘边缘没有与地面有相对运动的过程形成的痕迹,轮胎内外壁上也没有轮毂的碾压和摩擦痕迹。
第三、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全面、细致的提取痕迹物证。这起事故现场虽然进行了现场勘查,但现场记录不完善,没有注明肇事车辆与前方同向行驶的一辆“一汽佳宝”牌小型客车相擦刮地点以及与对面沿路边停放的“飞彩”牌农用三轮车及路边6个行人相应的位置和距离;照片上虽然固定车辆翻车的状态,但对车辆散落的部件以及路面痕迹没有细目照片。“一汽佳宝”牌小型客车擦刮部位没有照相固定,因此在分析事故形成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第一手客观证据。交通事故处理部门要改变只重视言词证据(书证)而不重视现场勘验检查证据的传统工作模式。在交通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车辆痕迹的检验鉴定工作将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正规化道路。
第四、对特大、复杂的交通事故要第一时间进行痕迹检验工作。这是由于形成痕迹的承痕客体的特性所决定的,交通事故中的痕迹大多是在车辆的各部件上形成的,这些部件绝大部分是铁质的,特别是撞击痕迹和擦划痕迹,由于失去了喷漆、油漆的保护,这些部位的痕迹很快就发生锈蚀而灭失;同时由于锈蚀使得痕迹的原始形态特征发生变化,会影响检验鉴定的科学性。因此要求处理交通事故时要及时提请进行痕迹检验。这起事故发生在二月份,直到四月份当事人提出异议才提请进行痕迹检验。肇事车辆已开始进行修理,被撞毁的农用三轮车已被变卖回收站,因而造成在检验过程中肇事车辆与“一汽佳宝”牌小型客车相擦刮的部位无法确定;被检轮胎具体撞击在农用三轮车的什么部位无法认定,对综合分析评判造成一定的困难。
参考文献:
[1]丁正林,高岩,等,交通事故中汽车轮胎爆胎分析,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长安大学,交通标准化[J],2009年23期155-159.
[2]王震,李迪,车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技术研究综述,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公路与汽运[J],2009年2期09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