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身心的成长、素质的培养、智商和情商的开发,以及对未来社会适应性的训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的。游戏是幼教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课程游戏化,将游戏和教育糅合在一起,让课程充满趣味性,能让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开心游戏过程中,使得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能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思维得到拓展,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就通过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地分析,探索创新型幼儿教育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教育实践
一、 引言
日本幼教专家、东京学艺大学幼儿教育系教授岩立京子曾说过,游戏能提升儿童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索能力和出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美国知名教育学家杜威也指出,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将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我们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往往以学习为主、游戏为辅,或者虽然重视游戏的作用,但两者之间的结合并不太好。通过课程游戏化,课堂能更加充满趣味和吸引力,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中的关注度和持续度,提升教育的效果。
二、 科学化课程教学中的游戏设置
幼儿教育中,课程教学是不是设计完善,是不是对儿童有足够的教育性,取决于是否设置了好的游戏活动。好的游戏,一定是有趣的,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引发儿童的关注和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游戏的设置方面,既要符合相应阶段的教学大纲要求和自身课程的进度,还必须注重游戏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同时,还要将教学目的糅合进去,但并不显露出来,而是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由教师引导他们去寻找、发现、感受和习得本课程所涵盖的内容,让儿童在释放自己的天性时,也能快乐地掌握知识。此时,游戏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教师能把控好。例如,在进行自然课程“动物的种类”的教学时,根据儿童喜欢角色扮演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我变成了动物”的游戏,将他们将要扮演的动物分为鱼类、鸟类、猛兽、家畜、小动物等等几个类别,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卡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将卡纸贴在身上。教师首先让幼儿按照类别,快速和同类型的动物组成一个圈子,以培养他们对动物种类基本的识别能力。然后,教师在教室里标记出诸如“森林”“沙漠”“高山”“草原”“山洞”“冰原”等区域,然后一声令下,让扮演某种动物的幼儿各自寻找自己生活的区域,同时,还要在该区域寻找自己的食物、躲避自己的天敌,以此了解地球上动物的分布,各类型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等。通过这个游戏,不仅让幼儿学到了相关知识,还能对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起到较好的训练作用。往往,一节优秀的课程,是由多个主次分明、动静相宜、张弛有度的游戏组成的,教师在进行游戏的设置时,需要更加科学化、条理化,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 游戏类型丰富生动,适宜幼儿多方面成长的需要
在我们以往的幼教模式中,课程的游戏化设置方面比较单调,有些流于表面,为游戏而游戏,不够灵活多变,也不够丰富,不利于儿童的各方面能力的开发。同时,游戏也不够贴近生活、贴近儿童身体及大脑发育的要求,给人以“无根之萍”的感觉。实际上,教师在课程游戏的设计时,可以多从符合我们平时生活习惯、儿童身体素质发育等方面入手,挖掘將一些日常的素材,将其游戏化。如为了养成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设置清洗水杯、叠毛巾、收拾床铺等竞赛;为了让幼儿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进行小爸爸小妈妈游戏,由扮演父母的幼儿为扮演孩子的幼儿穿衣、喂饭,比赛哪一队做得又快又好;还可以组织跑步、跳跃、接力传物等比赛,在起到身体锻炼效果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通过各种的竞赛,可以使游戏更加的生动、有趣味,而不断创新的游戏方式,也能让幼儿时时都能有新鲜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 设置课程游戏化场景,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
对课程的游戏化,其核心在于预先设置好相应的场景,优秀的教学场景,是轻松的、温馨的、能被幼儿快速理解和接受的,同时也要针对学龄前儿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思维跳跃和过于发散等特性,进行相应的设置。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多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利用这一阶段儿童对大人容易产生依赖性、从动性的特点,做好潜移默化的引导,从而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教学关系,营造出更好的教学氛围,让儿童从“不愿学”到“想要学”。
五、 结束语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很多地方还处于教学与游戏各自分开的阶段,或者也在开展课程游戏化,但二者结合并不太好。我们既要摒弃以往那种传统乏味的教学理念,也应当多探索新时期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从幼儿的天性出发,开展更加优秀、合理的游戏化教学课程的实践,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莉.开心游戏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J].好家长,2016(15):84-86.
[2]张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8):103-104.
作者简介:
华丽清,江苏省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华幼儿园仁宝分园。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教育实践
一、 引言
日本幼教专家、东京学艺大学幼儿教育系教授岩立京子曾说过,游戏能提升儿童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索能力和出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美国知名教育学家杜威也指出,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将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我们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往往以学习为主、游戏为辅,或者虽然重视游戏的作用,但两者之间的结合并不太好。通过课程游戏化,课堂能更加充满趣味和吸引力,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中的关注度和持续度,提升教育的效果。
二、 科学化课程教学中的游戏设置
幼儿教育中,课程教学是不是设计完善,是不是对儿童有足够的教育性,取决于是否设置了好的游戏活动。好的游戏,一定是有趣的,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引发儿童的关注和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游戏的设置方面,既要符合相应阶段的教学大纲要求和自身课程的进度,还必须注重游戏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同时,还要将教学目的糅合进去,但并不显露出来,而是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由教师引导他们去寻找、发现、感受和习得本课程所涵盖的内容,让儿童在释放自己的天性时,也能快乐地掌握知识。此时,游戏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教师能把控好。例如,在进行自然课程“动物的种类”的教学时,根据儿童喜欢角色扮演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我变成了动物”的游戏,将他们将要扮演的动物分为鱼类、鸟类、猛兽、家畜、小动物等等几个类别,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卡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将卡纸贴在身上。教师首先让幼儿按照类别,快速和同类型的动物组成一个圈子,以培养他们对动物种类基本的识别能力。然后,教师在教室里标记出诸如“森林”“沙漠”“高山”“草原”“山洞”“冰原”等区域,然后一声令下,让扮演某种动物的幼儿各自寻找自己生活的区域,同时,还要在该区域寻找自己的食物、躲避自己的天敌,以此了解地球上动物的分布,各类型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等。通过这个游戏,不仅让幼儿学到了相关知识,还能对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起到较好的训练作用。往往,一节优秀的课程,是由多个主次分明、动静相宜、张弛有度的游戏组成的,教师在进行游戏的设置时,需要更加科学化、条理化,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 游戏类型丰富生动,适宜幼儿多方面成长的需要
在我们以往的幼教模式中,课程的游戏化设置方面比较单调,有些流于表面,为游戏而游戏,不够灵活多变,也不够丰富,不利于儿童的各方面能力的开发。同时,游戏也不够贴近生活、贴近儿童身体及大脑发育的要求,给人以“无根之萍”的感觉。实际上,教师在课程游戏的设计时,可以多从符合我们平时生活习惯、儿童身体素质发育等方面入手,挖掘將一些日常的素材,将其游戏化。如为了养成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设置清洗水杯、叠毛巾、收拾床铺等竞赛;为了让幼儿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进行小爸爸小妈妈游戏,由扮演父母的幼儿为扮演孩子的幼儿穿衣、喂饭,比赛哪一队做得又快又好;还可以组织跑步、跳跃、接力传物等比赛,在起到身体锻炼效果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通过各种的竞赛,可以使游戏更加的生动、有趣味,而不断创新的游戏方式,也能让幼儿时时都能有新鲜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 设置课程游戏化场景,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
对课程的游戏化,其核心在于预先设置好相应的场景,优秀的教学场景,是轻松的、温馨的、能被幼儿快速理解和接受的,同时也要针对学龄前儿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思维跳跃和过于发散等特性,进行相应的设置。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多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利用这一阶段儿童对大人容易产生依赖性、从动性的特点,做好潜移默化的引导,从而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教学关系,营造出更好的教学氛围,让儿童从“不愿学”到“想要学”。
五、 结束语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很多地方还处于教学与游戏各自分开的阶段,或者也在开展课程游戏化,但二者结合并不太好。我们既要摒弃以往那种传统乏味的教学理念,也应当多探索新时期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从幼儿的天性出发,开展更加优秀、合理的游戏化教学课程的实践,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莉.开心游戏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J].好家长,2016(15):84-86.
[2]张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8):103-104.
作者简介:
华丽清,江苏省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华幼儿园仁宝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