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强调应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初中是学生系统性进行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其中,实验是促进学生掌握、理解化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但在实际授课中,化学实验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故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立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展开相应对策探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操作;问题;对策
1、简析初中化学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忽视实验教学
新课改的核心便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为此,教师应以教学创新,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化学学习的魅力。而在实际授课中,仍有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忽略了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动手操作。另外,即使有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存在不全面的问题,他们只重视实验的结果而忽略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样的实验教学有悖于新课标中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故此,教师作为化学施教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应高度重视施教教学的价值。
1.2存在教学局限
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应考压力。考试中对实验教学的考察多侧重实验需要哪些仪器、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和结果等。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取更好成绩,有的教师便以填灌教学讲授标准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在实验中完全依照教材、教师的想法展开,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为此教师不仅应多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应多设置一些探索性强的实验课题。
1.3实验流于表面
化学学科设置在初中三年级,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做好复习工作,部分化学教师往往急于追求教学进度。在进行有限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有的教师也主要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施教,学生很少有锻炼的机会。流于表面的实验教学,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始终无法得到真正提高。这主要局限于有的学校缺乏充足的化学实验器具、有的则是受限于教师的授课理念,认为让学生进行实验浪费时间。
1.4口述化学实验
此外,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甚至还有的教师习惯于直接向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连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的步骤都省略了。以口述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导致学生无法通过直观的化学现象来理解知识内涵。
其实,不便于课堂操作的实验,可以微课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如《酸和碱》中浓硫酸的稀释;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引入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确保课上能够留出实验的时间,师生一同解答问题,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更将促进学生形成化学思维,使其具有实验探究的主动性。
2、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对策
通过上述笔者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中可以发现,造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促使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探索行之有效的革新措施,给予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有序发展:
2.1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
从实际教学中可知,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将这些化学知识为自己所用。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其他同学的帮助,最终解决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的直接填灌更为有效。例如:在《水的净化》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现实问题,让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对浑浊的雨水进行PH值检测、净化,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为使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及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社会发展,我们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也与化学新课标的要求较为一致。为此,教师应促进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和实践机会交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在实验中的认认真观察、细致推理和假设,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实验中,可让学生回顾O2制取实验,让学生逐一通过实验,自主记录实验现象,确定在稀盐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钠、鸡蛋壳等实验原料中[2],最适宜展开CO2制取的是哪一种、简述原因。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培养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理念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在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调动其学习热情[3],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同样重要。若没有教师的适时点拨,也无法实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从这几点体现:
(1)设计探究性学习计划。备课中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探究性实验目标,既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各项探究活动的开展,要做到心中有数;
(2)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将演示、学生操作、讨论交流、展示成果的时间合理分配,并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
(3)引导学生探究过程。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施以援手,将学生引到正确的思路上,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化学核心素养。
3、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使其具有实践意识、动手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力。为给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作为初中化学教师,一方面应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应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兴趣,使其具有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为学生构建生动而富有活力的化学课堂。进而,促进化学教学的提质增效,使学生不仅具有考取高分的能力,兼具良好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苗.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8):5.
[2]吕桂梅.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初探[J].中學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6.
[3]肖华.初中化学课堂创新实验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4):20.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操作;问题;对策
1、简析初中化学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忽视实验教学
新课改的核心便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为此,教师应以教学创新,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化学学习的魅力。而在实际授课中,仍有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忽略了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动手操作。另外,即使有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存在不全面的问题,他们只重视实验的结果而忽略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样的实验教学有悖于新课标中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故此,教师作为化学施教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应高度重视施教教学的价值。
1.2存在教学局限
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应考压力。考试中对实验教学的考察多侧重实验需要哪些仪器、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和结果等。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取更好成绩,有的教师便以填灌教学讲授标准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在实验中完全依照教材、教师的想法展开,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为此教师不仅应多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应多设置一些探索性强的实验课题。
1.3实验流于表面
化学学科设置在初中三年级,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做好复习工作,部分化学教师往往急于追求教学进度。在进行有限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有的教师也主要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施教,学生很少有锻炼的机会。流于表面的实验教学,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始终无法得到真正提高。这主要局限于有的学校缺乏充足的化学实验器具、有的则是受限于教师的授课理念,认为让学生进行实验浪费时间。
1.4口述化学实验
此外,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甚至还有的教师习惯于直接向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连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的步骤都省略了。以口述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导致学生无法通过直观的化学现象来理解知识内涵。
其实,不便于课堂操作的实验,可以微课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如《酸和碱》中浓硫酸的稀释;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引入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确保课上能够留出实验的时间,师生一同解答问题,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更将促进学生形成化学思维,使其具有实验探究的主动性。
2、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对策
通过上述笔者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中可以发现,造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促使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探索行之有效的革新措施,给予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有序发展:
2.1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
从实际教学中可知,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将这些化学知识为自己所用。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其他同学的帮助,最终解决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的直接填灌更为有效。例如:在《水的净化》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现实问题,让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对浑浊的雨水进行PH值检测、净化,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为使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及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社会发展,我们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也与化学新课标的要求较为一致。为此,教师应促进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和实践机会交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在实验中的认认真观察、细致推理和假设,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实验中,可让学生回顾O2制取实验,让学生逐一通过实验,自主记录实验现象,确定在稀盐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钠、鸡蛋壳等实验原料中[2],最适宜展开CO2制取的是哪一种、简述原因。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培养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理念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在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调动其学习热情[3],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同样重要。若没有教师的适时点拨,也无法实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从这几点体现:
(1)设计探究性学习计划。备课中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探究性实验目标,既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各项探究活动的开展,要做到心中有数;
(2)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将演示、学生操作、讨论交流、展示成果的时间合理分配,并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
(3)引导学生探究过程。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施以援手,将学生引到正确的思路上,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化学核心素养。
3、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使其具有实践意识、动手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力。为给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作为初中化学教师,一方面应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应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兴趣,使其具有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为学生构建生动而富有活力的化学课堂。进而,促进化学教学的提质增效,使学生不仅具有考取高分的能力,兼具良好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苗.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8):5.
[2]吕桂梅.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初探[J].中學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6.
[3]肖华.初中化学课堂创新实验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