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朗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uida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应清楚地认识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诵背十分强调,古人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有读熟了课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过去和当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習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因而阅读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感知后有所领悟,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当然,在读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流利。
  二、 范读引路。
  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在这些词前稍为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当范读到新词及难理解的词、句、段,教师可以用平缓稍低的语调给予适当提示、简释,帮助学生揣摩教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三、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句子、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我认为应该做到创设情境,诱发孩子高涨的朗读热情 。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我们说: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读出味来。
  四、 引导学生理解语意是朗读训练的基础。
  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尤其是关键句段,要边读边思边议。我在教《春笋》这一课时,在教学生理解描写春笋生长的句子时,我根据自愿原则,让一部分小朋友读这些句子做小导演,一部分小朋友拿道具到前台做小演员扮演“春笋”,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做观众,看演员的表演与课文中所述是否相符。一遍表演下来,观众发现“一齐”冒出的表演与课文中所讲的“一个一个地冒出来”不符,“一下子”长高的运用与“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的意思不一样,于是再表演第二遍。接着,又以三个人同时担任三个角色在各自座位上表演了第三遍。这样生动活泼的交往,学生读得多而不腻烦,印象深而非机械重复,全体学生在“放松”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既做到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又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五、把朗读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有人指出,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就是好读,这有一定道理。“正确、流利地读”的基本功是严格训练出来的。我在上《夕阳真美》第二课时,课堂指导朗读达五次之多。这样教学生多读既使学生通过读,意会了课文内容,又使朗读基本功的训练落到实处。通常情况下,我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做到“三读”。①初读。读通全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②细读。即边读边议,边读边思。细读要抓住关键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之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辅以试读指点。③精读。即品评语感,欣赏课文精华。《桂林山水》词好句佳,我就让学生反复吟咏、体味,悟出课文中传神的字字句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真正感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学生在评品、欣赏中,情感得以升华。
  六、教授技巧,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要从停顿、重音、快慢、升降四个方面来训练。
  1、停顿:(1)标点的停顿:课文中每一个标点都对正确停顿作了很好的提示。一般而言,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而自然段间的停顿最长。(2)词语的停顿: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3)情感的停顿:如:“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两个“愿”后并没有停顿标点,但如果停顿长一点,就更能体现革命烈士甘愿为后代而牺牲自己的祟高精神。
  2、重音:(1)词语:词语一般是前一个字重读,如喜欢、慈祥等;如果词语的结构是偏正式,如红花、青草、蓝天、白云,一般后一个字重读。(2)句子:往往重音放在“怎么样”上。如:公园里的花真美啊!(3)根据朗读内容确定能突出中心、表现主题的词语重读。如:<小猴子种果树>中,“我可等不及”,“等不及”应重读以表现小猴子没有耐心。
  3、快慢:朗读的速度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快慢适当才能表达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狼和小羊》一课中,狼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读这句话时,速度要稍快些,以表现出狼挑衅的语气,以及它凶狠狡诈的本质。当读到狼大声嚷道:“这个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要读得更快些、更高些,以表现出狼的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样子。相反,读到小羊的话时,速度就要放慢些,声音温和些,以表现小羊的温文有礼和天真无辜。这样才能突出各自的本性以及作者对狼凶恶本质的憎恨和对小羊的同情。
  4、升降 :语句里有了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抑扬顿挫搭配得当,听起来就更富有音乐美,更能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语气。如《东郭先生和狼》中,狼说:“先生,求求你快一点儿!猎人一到,我就完了。”读这段话时,语气要下降,表现出狼在求救时虚伪狡猾的面目。再如狼从口袋里出来后说:“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我吃了你吧!”读这句话时,要注意读得前低后高语气稍上扬,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出狼得救后露出的凶相。
  以上就是我在朗读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是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读中不断加深理解,辅以教者的示范、指点,学生的多读多练,学生读的时候就能真挚自然,就会更好地运用朗读技巧,读出感情。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这条路上,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向前迈进!
其他文献
摘要:健康教育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方面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其表现在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初中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个时段在人的一生发展阶段中比较短暂,但是却是一个衔接转折的时期。顺利的过度并会对人的一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
摘要:本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论了初中英语实施有效性教学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有效性 创新 兴趣  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了,经历了从传统的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深知新课改教育模式给我们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然而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我们也分明地觉察到它的遗憾与不足。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又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有效教学。所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趣睬性的培养,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墨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的概念  趣昧性一般是指由对象所带来的某种吸引、让人着迷并产生愉悦的因素。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能引发学生某种感情的因素,或使学生愉悦、感到有意思、或能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教
摘 要: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接线方式都是三相四线制的,这样容易造成单相负载不均衡问题的,进而使得变压器输出侧处在三相不平衡的状态下。当配电变压器长期处于三相不平衡的运行状态,会造成变压器损耗、电动机有功输出降低,加大了配电线路损耗、降低了变压器的输出、损坏客户用电设备等现象。基于此,本文就对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展开分析。  关键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  中图
初接这个班,我的心里不是很坦然。因为班上有一个全校都出名的学生——庞世博。这个孩子基础很差,而且还没有记性,每次的成绩都是一塌糊涂!很多老师也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也只是事倍功半。我该拿他怎么办呢?  开学上了几节课了,我就发现庞世博一直精力不集中,也从来不举手发言。这节语文课,他又是这样!于是我“火力侦察”点名请他发言。不出我所料,他果然一脸茫然地站在教室的角落里。等了几秒钟后,不见他吭声,周围
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基层的管理是根基所在,纪检监察更是如此.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应严格秉承“教育”“保护”“监督”和“惩治”原则,充分发扬基层单位廉洁的党风,加强廉政文化
高考越来越注重对于阅读能力的测试,表现在阅读量的加大,难度的增加,以及综合性的试题逐渐增多等方面。对于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遵照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找到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症结所在,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入口又是我们阅读教学重中之重。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高
摘 要: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施,颠覆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冲击着长久以来形成的诸多固有思维,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观念受到了挑战,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科学的创新,也增加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度。本文正是本着这一目标从教育途径出发点阐述了,以高中音乐新课改看藏区民族音乐教育。  关键词:高中;藏区;音乐教育  一、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我国普通高中里
摘 要:小学开设英语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的,通过听、说、读、唱、玩、演等方式,着重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习智力,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形成初级语感、语音、语调,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要取得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就应当把握好其特点,遵循其原则。  关键词:开设背景 农村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完全,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英语教学还是应该以活动为主,借助游戏、猜谜、表演等外现形式促进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发展。然而,在一些观摩课或现实教学中出现了以下情况,由于活动设计的不科学,同时由于班额过大,课堂调控难,活动成了”乱动”;活动中部分优秀生垄断了课堂,成了活动的主角,大部分学生参与度低,成为旁观,过早地造成了两极分化,活动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