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音乐课程改革及新课标中也体现了素质教育之观念,突出了以音乐审美为中心,提倡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强调音乐于文化的关联和多学科综合,注意完善评价机制。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和探索。
一、树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小学音乐在各学科中的位置和特征所决定的基本教学原则。因为在小学,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审美教育主要是以音乐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的教育。所以,必须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以因为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也应当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给予有机渗透,在强调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正是在以上这些审美过程中,来培养中小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就能注意到自己身边的各种声源、乐器、音响、音乐,引起学生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兴趣和思考。这样的编排,抓住了音乐的本质——声音,使音乐教学在音乐的氛围中展开。可以说,这样通过“听——模仿——创造能力培养——运用”的编排是最科学的,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树立“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
提倡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就必须改变过去在音乐教学中曾经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形式,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音乐知识和文化饿广阔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采取围绕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内容,选取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音乐材料,使学生在富有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学习中感受音乐,逐渐培养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审美和情感内涵的能力。即使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也努力体现了这一理念。
三、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以往人们常常将音乐与美术、体育连在一起,简称“小三门”,其实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误解。音乐、体育、美术的确有一定的技能性成分。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文化中的一个门类。就以音乐说吧,从它的学科性质看,虽有自然学科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属于人文科学。因此,音乐学科从一开始就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音乐老师应该着力于对音乐中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理解。不仅注重宏扬中华民族古代、近现代、当代的优秀音乐文化,更应把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民族音乐作为重要内容引入教材,广泛吸纳各历史时期的优秀外国音乐创作成果,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注意吸收文学、美术、影视、民族音乐等艺术,吸收相关学科的新概念、新成果,软化学科边缘,拓展学习途径,以此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和特点。
四、努力完善评价机制
将评价机制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直接、有效、愉快地参与评价活动。不仅注意总结性评价,同时也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科书中,每一单元都有学生主动参与的状况。在每册教科书的最后一个单元,有学生自主进行和以集体参与为主的“我的音乐网页”,以便学生在复习学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音乐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同时,评价的方式是动态的,可通过照片、录音、录象等形式对每学期的音乐活动加以记录,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通过逐年积累、对比,更好地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音乐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能简单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确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并和其它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看。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蒙古族中学 122400)
一、树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小学音乐在各学科中的位置和特征所决定的基本教学原则。因为在小学,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审美教育主要是以音乐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的教育。所以,必须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以因为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也应当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给予有机渗透,在强调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正是在以上这些审美过程中,来培养中小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就能注意到自己身边的各种声源、乐器、音响、音乐,引起学生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兴趣和思考。这样的编排,抓住了音乐的本质——声音,使音乐教学在音乐的氛围中展开。可以说,这样通过“听——模仿——创造能力培养——运用”的编排是最科学的,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树立“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
提倡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就必须改变过去在音乐教学中曾经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形式,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音乐知识和文化饿广阔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采取围绕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内容,选取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音乐材料,使学生在富有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学习中感受音乐,逐渐培养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审美和情感内涵的能力。即使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也努力体现了这一理念。
三、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以往人们常常将音乐与美术、体育连在一起,简称“小三门”,其实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误解。音乐、体育、美术的确有一定的技能性成分。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文化中的一个门类。就以音乐说吧,从它的学科性质看,虽有自然学科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属于人文科学。因此,音乐学科从一开始就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音乐老师应该着力于对音乐中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理解。不仅注重宏扬中华民族古代、近现代、当代的优秀音乐文化,更应把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民族音乐作为重要内容引入教材,广泛吸纳各历史时期的优秀外国音乐创作成果,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注意吸收文学、美术、影视、民族音乐等艺术,吸收相关学科的新概念、新成果,软化学科边缘,拓展学习途径,以此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和特点。
四、努力完善评价机制
将评价机制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直接、有效、愉快地参与评价活动。不仅注意总结性评价,同时也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科书中,每一单元都有学生主动参与的状况。在每册教科书的最后一个单元,有学生自主进行和以集体参与为主的“我的音乐网页”,以便学生在复习学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音乐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同时,评价的方式是动态的,可通过照片、录音、录象等形式对每学期的音乐活动加以记录,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通过逐年积累、对比,更好地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音乐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能简单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确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并和其它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看。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蒙古族中学 1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