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在根,育人在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要实施德育渗透,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强调教学过程、利用语文活动来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教学目的:“语文教育在传授适当的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就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另一个课题——德育渗透。因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主观世界和行为品质的改造成了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研究和实验也表明: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综合教育过程。智育、体育、美育离不开德育,德育也离不开智育、体育、美育。智育、体育、美育作用于德育的是知识、能力、情感和体力,德育反作用于诸育的是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品质(其实质就是新课标中提出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人文素质),这样就能够给学生以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力、思想方法,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和学业水平的提高。即德育必须以健全的智育为基础,智育必然蕴含德育的情感。
  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就是教师依据中小学课程计划的培养目标及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德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结合知识传授、智能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能力培养五个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心理、能力诸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对此,笔者谈一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尝试。
  一、“放大”教师的榜样效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学校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中,通过站立姿势、手势、眼神甚至服装、发型等方面所展示的态度、情感、气质和修养,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课堂上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语甚至每个字,都将作为信息输入并贮存到学生的脑海中,产生效应和反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高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美观得体的衣着、端庄大方的仪表、亲切自然的教态、温文尔雅的气质、准确朴实的讲述、幽默生动的表情、深刻犀利的语言既可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又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因此,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君子”、“淑女”的典范。要用自己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激情去感染、启迪、影响学生。通过完美的内容;清晰的构图;协调的色彩;精炼的文字;优美的字迹;重点突出、位置得当的板书;条理清晰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去感化学生。对他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笔者今年所教的高一年级,使用的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教材的特点非常鲜明:1.教材以文学类的文章为主,内容非常贴近现代生活,富有很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2.选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和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例如,必修一的“青春岁月”、必修二的“人间真情”等题材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3.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活动,帮助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4.注意渗透社会和自然学科知识,使教材具有学科融合性和拓展性。例如,必修一的“自然之思”、必修二的“战争与和平”,教材涉及的话题很多,文化知识面很广,涉及社会和自然学科,因此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质。教材在兼收并蓄的同时,尤其注意弘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中外文化交织一起,充满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体现了教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基于上述特点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对知识的分析讲解中。
  例如,在必修一《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谈谈中日钓鱼岛之争的看法,从而体会第二代领导人在维护领土完整上的决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在进行《邶风· 静女》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去反复品味。十五六岁的高一学生对爱情充满向往,有着朦胧的体验。通过品味,让学生明白人类伟大情感的奇妙。又如,笔者在教授《大自然的反抗》时,抛出了“环保大家谈“的话题,结果大家七嘴八舌地去讨论并提出了许多环保的方案。最后,一个平常很胆小又很少发表自己观点的男生站起来谈了他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保护环境应该从自己做起,不要光说而不付诸行动,要从小事做起,从每日的点滴做起。”结果话音刚落,班上就响起了学生们自发的掌声。下课后,笔者就发现有些学生已经在捡起自己身边的纸屑了。当然,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过程的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要,以学科教材内容为依据而制定的某一阶段教学活动应达到的结果。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解决如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问题,或者说要解决知与不知、懂与不懂、会与不会的问题。而德育过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懂与不懂、会与不会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善与恶、利与害、信与不信、愿与不愿的问题,即要解决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而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也和其他学科一样,肩负着提高全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双重任务。   然而,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因材施教的同时,还要深挖教材,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教学中,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例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就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语文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例如,诗歌朗诵、主题明确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另外,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文学沙龙、手抄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美育教育和增强动手能力,也可以通过表演话剧的形式,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去领悟文章的主题。
  但是,单一的语文学科德育教育也是有局限性的。我们不难发现语文学科德育的实效集中表现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方面,表现在辨别是非正误的能力上和热爱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的感情上。而这种认识和情感也是初步的、肤浅的,甚至是暂时的。屡见不鲜的是:课上十分感动,课下不见行动;谈认识头头是道,实践中满不在乎;在学校循规蹈矩,到外面判若两人。德育影响的复杂性,德育过程的多端性、品德形成的实践性、长期性和反复性,都表现出来了。因此,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到社会、家庭的实践中去验证、巩固、升华,才可能“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所以,语文学科德育教育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不断地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的发展前沿汲取营养,从而尽可能地突破语文学科德育教育的局限性。
  总之,德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启发诱导、潜移默化,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德育意识,注重榜样效应,挖掘教材德育素材,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多形式、多途径的进行德育教育,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有心,德育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正如一首古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并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低年级教师,应该尽快让每个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更是学生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尽快让每个孩子嘴动起来,敢于发表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一次作文教学,针对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探讨,以期能给我们的写作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作文教学;捕捉;人物动作;感受;生活真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59  【写作设计理念】  国培专家在写作理论中说道:写作内容要围绕“真实的写作”展开。回到“真实的写作”是回到写作的本源,是在追寻写作的意义
摘要:初中数学教育主要是数学思维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有较强的数学意识,才能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素质,培养数学意识应从重视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注重数学的应用性入手。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36  初中数学教育主要是
摘要:自从新大纲、新教材实施以来,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新的形式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新的数学教学大纲,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数学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大众数学的思想。本文主要就因材施教、育人为本这一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因材施教;育人为本;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129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为了更好地反馈课堂教学效果,重要形式就是学生的作业。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利用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关键词:数学作业;趣味性;层次性;探索性;开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高质量、高素质是对现代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探讨新形势下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之路,如何处理好体育训练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是体育运动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体校;文化教学;体教结合  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基地,既担负着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同时又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带来的择业问题。为了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应该转变传统的只重视语法和词汇等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需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应该把课堂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来,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使学生的发展成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
从教十八年来,我始终对教学都充满着热爱。我爱教育事业,也深深地爱我的学生。也许就是因为我对教育,对学生都充满着热爱,从教这么多年,我担任的教学班,无论哪一届,也无论我走到哪里,我的班级学习数学的气氛都是特别的浓厚,数学成绩自然是遥遥领先。  仔细想想这些年走过的教育之路,能有着沉甸甸的收获,我想主要是我爱教育事业,我爱我的学生。因为有了爱,对教育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使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能使学生在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现阶段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为整合而整合的现象比比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把“整合”看作一种“时尚”,根本不了解其实质内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首先应该考虑学科的本位目标,考虑整合的实效性。《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品德课程整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问题。21世纪信息技术教育走向全息化,就是注重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所谓信息
摘要: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否被唤醒。本文试从创设情境、展开讨论、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用教师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动学生等方面进行尝试,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主体意识;兴趣点;讨论;课外阅读;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125  一、一次听课  一次,笔者去听一位老教师